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喜晤山舟前辈即以留别
  武林归舟二首 题开元寺古佛
  可庐举孝廉方正志喜
  世味 苦雨
   王梦楼
赠东塾诗兼及京华旧事不胜今昔之感
   依韵荅之 题王叔华笠屐图三首
 卷十
  辛酉新年作二首 读 (第 19a 页)
  苦雨
容膝三间屋支颐一老翁欲寻荣启乐难送退之穷苔
长偏矜绿花残不见红三春好天气半在雨声中
    王梦楼
赠东塾诗兼及京华旧事不胜今昔之
   感依韵荅之
城南听雨共春醅(听雨楼在京师半截胡衕毕/秋帆寓斋也 (第 10a 页)
将刻之以自慰其悲余因为之序冠琼名元胪死
时年二十二生一子才十馀日后半年其子亦亡
  食旧堂集序
丹徒 王禹卿先生
少则以诗称于丹徒长入京师则称
于京师负气好奇欲尽取天下异境以成其文乾隆二
十一年翰林侍读全魁使琉球邀 …… (第 2a 页)
臆时见于诗读者可以想见其蕴也盖所蓄
犹有未尽发而身泯焉其没后十年长子今白泉观察
督粮江南校刻其集鼐与 王禹卿先生
同录订之日海
愚诗钞凡十二卷乾隆五十九年四月桐城姚鼐序
  敦拙堂诗集序 (第 8b 页)
  颇辨其误复跋一诗
苍颉始作书巳闻夜鬼哭官民信治察淳朴存有几何
况尚草法几牖骇蛇虺笔势取奔趋形体杂叆霼多寡

乱马足左右错丁尾假如羲献存翰墨矜有斐试钳文
上下自读口亦悱儒者厌草书所识讵不韪伤哉宋南
渡国有存陈唏铁马苟临江所忧杭一苇柰何耽安燕
宫苑艳禯卉近拟大观年取法寔比匪镌工聚乐石名
帖启籯篚帝后各擅书亲释文如蚁吾今适无事旧册
陈几棐颇亦从俗嗜骧腾震瑰玮默对淹永日错昧暾
与朏旧释或得失吾说亦葑菲古帖残阙馀谁能诵娓
娓盍各陈小辨聊于博弈伟若夫大雅才自命则吾岂
  方天民(独觉)次韵余少在京师与朱竹君 王禹卿
  酬和长句见赠又示病起五言用其病起韵荅之 (第 15a 页)
  出塞
连营鼓角夜星环擐甲弓刀晓露閒列障三边开幕府

勒兵万骑出萧关黄河日落人旋渡青海春深雁未还
闻道南庭先效顺轻车齐会涿邪山
  八月十五日与朱子颖(孝纯) 王禹卿(文治)
集黑窑
  厂
寒吹动关河登台白日俄孤云高渤碣秋色渡滹沲海
内词人在尊前往事多夜来明月上鸟鹊意如何 (第 4a 页)
  出塞
连营鼓角夜星环擐甲弓刀晓露閒列障三边开幕府

勒兵万骑出萧关黄河日落人旋渡青海春深雁未还
闻道南庭先效顺轻车齐会涿邪山
  八月十五日与朱子颖(孝纯)王禹卿 (文治)
集黑窑
  厂
寒吹动关河登台白日俄孤云高渤碣秋色渡滹沲海
内词人在尊前往事多夜来明月上鸟鹊意如何 (第 4a 页)
  怀刘海峰先生

先生高卧楚云旁贱子飘摇每忆乡四海但知存父执
一鸣尝记值孙阳于今耽酒能多少他日奇文恐散亡
脱足耦耕如未晚百年吾亦发苍苍
  怀 王禹卿
太守
大江五月水汤汤送尔西南守夜郎闻道还家生白发
可怜解印纵清狂天垂襄汉涵秋色水下金焦接大荒
青草洞 (第 5b 页)
 国制以扬幽潜者有司之责也孺人自尽其情而有
司自行其典夫亦并行不悖可矣孺人岂必终拒之哉
若夫诗之言曰釐尔女士从以孙子言女有士行也孺
人之用心如此可不谓有士行乎况其子孙从为士者
乎然则将必有承其德而兴者可以为伍氏庆矣
   王禹卿
七十寿序
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今夫闻见精博
至于郑康成文章至于韩退之辞赋至于相如诗至于
(第 13a 页)
子美作书至于王逸少画至于摩诘此古今所谓绝
伦魁俊而后无复逮者矣假世有人焉兼是数者而尽

有之此数千年未尝遇之事而号魁俊之尤者矣然而
究其所事要举谓之为人而已以言为已犹未也夫儒
者所云为已之道不待辨矣若夫佛氏之学诚与孔子
异然而吾谓其超然独觉于万物之表豁然洞照于万
事之中要不失为已之意此其所以足重而远出乎俗
学之上儒者以形骸之见拒之吾窃以谓不必而况身
尚未免溺于为人之中者乎丹徒 王禹卿先生
笃志学
佛者也先生少以文章登 朝取上第生平吟咏之工
入唐人之室与分席而处书法则如米元章董元宰之
嗣统 …… (第 13b 页)
  出金陵留示故旧
又向青溪十日留依然双阙望牛头交游聚处思移宅
衰病行时爱棹舟萧寺风多长似雨后湖烟澹总如秋
摩揩老眼僧书内不为兴亡作泪流
  竹林寺怀 王禹卿
盘磴上香台双峰倚槛开江流天影尽海气地阴来左
右皆松响萧条独客回他时君到此空复忆裴褢 …… (第 4a 页)
  燕子矶
袅袅丹崖挂薜萝石亭松桧俯惊波蒲帆从此通沧海
藜杖曾携眺曲阿舟楫客逢前日少江山秋见夕阳多
水云洲渚还相错独雁流哀柰远何
  寄 王禹卿
竟日无人至萧萧风雨凉楼台凭晚霁天地正青苍思 (第 6a 页)
  题画
横风吹雨过林邱万片飞云作水流倚槛数峰藏又见
浑如天际识归舟
千岩云起压林低黄叶声凉送马蹄雨急看山行更缓
野人家止隔前溪
  观明贤在楚宗室宅咏绣毬花诗卷郭美命首唱
  凡十九人 王梦楼
跋尾有评绣毬花诗以宋牧仲 …… (第 7a 页)
  忆禹卿在南昌

我忆人閒 王禹卿
休心总异少年情青娥玉笛春风尽
朱雀金花夜气生挥麈便应通肇论折钗偶或作颜行
洪州止为西山恋便滞南来累月 (第 12a 页)
焉而已乾隆四十二年某月刑部广东司郎中桐城
姚鼐表
  丹徒王氏秀山阡表
王氏世丹徒人今在告云南临安府 知府文治
之祖讳
元盛字𥙶甫里居为诚朴长者不幸早世有子讳士闳
字汉徵汉徵生五岁而孤母吴孺人尚少家贫乏无族
(第 8b 页)
内外之助抚三尺之孤默默自守于穷巷之中卒教

养子至成立汉徵有两弟皆殇独汉徵长而至孝母子
相依无须臾之离其事亲衣服饮食之具贫不能致美
而能使母衣食之而乐也母八十馀而终汉徵年逾六
十矣丧殡不能华饰而能极其哀慕之诚也乾隆初镇
江修府志丹徒冯令君咏主其事汉徵谒令君涕泣而
述母节咏为感动载之志内里人皆以为不诬也𥙶甫
亡时不能葬汉徵长乃营葬父于丹徒东南秀山枝之
原及吴孺人亡祔焉汉徵年七十三卒娶同县某孺人
无子侧室秦孺人生 文治
文源文明汉徵两孺人皆从
葬于秀山墓右 (第 9a 页)
文治
以一甲第三人登第为翰林院 …… (第 9a 页)
编修遇 国恩赠两世皆如其官阶皆文林郎妣皆为
孺人又其后 文治
以侍读出为知府归守先垄桐城姚
鼐其友也尝访 (第 9b 页)
文治
于丹徒拜于垄下 (第 9b 页)
文治
请为表未
及成又其后文源与江南已亥科乡试为举人文明为
湖北龙坪镇巡检 (第 9b 页)
文治
视其弟于湖北过皖就鼐复徵
前语乃以所知者书俾揭诸其阡夫王氏内外节孝诚
可称矣然皆生穷困于其身卒乃光显 (第 9b 页)
  宝扇楼后记
朱子颍家有 圣祖仁皇帝之赐扇作宝扇之楼

𢈧焉 王禹卿
为之记成以其辞视余余读而叹曰昔汉
武既招英俊程其器能左右近臣若主父严朱皆出为
守相独东方朔以不得任用 (第 2b 页)
至于上书自讼才士之亟
于自效若此哉若以人臣爱君之心言之则日侍帷帏
者之志固已得矣况乎出临一方有吏事之责人情乖
迕有诎伸应接之难曷若一意以亲媚于主上者之为
善哉都统公以笔墨文字遭逢 圣祖知遇内侍
最久其后乃出入宣力跻于二品今子颍之任用略同
于都统公而且滋重矣而回思昔日都统依 天日
之辉光侍 清宴之閒暇 圣翰云章璀璨怀袖盖

有邈然不可及之慕况于 禹卿
辞玉堂之庐而飘摇江
海者乎余于是书为后记子颍既外任家虽作是楼而
未得以登异日倘召居阙廷近职以休沐之馀 …… (第 3a 页)
  快雨堂记
心则通矣入于手则窒手则合矣反于神则离无所取
于其前无所识于其后达之于不可迕无度而有度天
机阖辟而吾不知其故 禹卿
之论书如是吾闻而善之
禹卿之言又曰书之艺自东晋王羲之至今且千馀载 …… (第 4b 页)

足以娱人耳目者皆不足论也
  金焦同游图记
乾隆丁酉戊戌之岁朱思堂运使方在淮南邀余主扬
州书院而 王梦楼侍读
居京口尝期之同游金焦二山
屡宿僧寺一日三人对立山閒悠然若有所悟思堂因 (第 12b 页)
言欲使工为三人共作一图其后图成而余已去扬州
里居不及见也思堂旋亦归京师惟 梦楼
常居京口余
怀思两君寄以诗云三客并知非一世两山回首有馀
踪纪是事也数年思堂竟捐馆舍又后数年其子丹厓 (第 13a 页)
来为江宁粮道余适在江宁相向感念思堂之不作独
见贤子伟然继武重涖江南悲思之怀一时交至丹厓
携昔工所为三人同游之图出以见示作图时三人微
及斑白今鼐与 梦楼
皆鬒发皓然与图中不相似盖屈
指阅十六年矣思堂之仪容固邈然既亡鼐与 (第 13a 页)
梦楼

年处世更复几何未知此身与是图当孰为真幻因题 …… (第 13a 页)
其后并以寄 梦楼
云乾隆五十八年八月晦日姚鼐记
  袁香亭画册记
香亭太守与其兄简斋先生解官之后皆买宅金陵而
寓居焉风 …… (第 13b 页)
谊私情若是交至而公
德益宏矣
  吴塘别墅记
无锡汪君铭常作别墅于吴塘之侧又自定寿终之藏
于是地丹徒 王梦楼先生
为之铭及作吴塘八韵诗寄
余观之且使为记昔庄生述子祀子舆子犁子来谓孰
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今汪 (第 15a 页)
君之志与此
四人者其奚异乎子来又曰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

也吾闻汪君能以厚德成其内行又择山林湖陂之佳
胜将以遗世事而乐其生此非所云善其生者乎夫
了通释氏无生之法殆无愧于子祀所云足与友者
若余俯仰人閒慕道而未见苟遇子祀当为所摈夫乌
足记汪君之墅独 (第 15b 页)
念生平亦好乐山水渡江至丹徒止
梦楼
之堂自是以东皆足迹未至今读 (第 15b 页)
梦楼
之诗景
物奇胜足系梦想尚思以异日东游造锡山而窥吴塘
之域接汪君之容而探其旷远达观之旨斯诚平生之
至愿 (第 15b 页)
  舟泊扬州大雨三日夜以郭河阳夏霖图留赠
   曾都转(燠二首)
  六月三十日抵栖霞口占时乞假南旋
  六月三十日游栖霞在珍珠泉壁见 王梦楼

   守诗次韵和之因寄汪春田太守(为霖二首) …… (第 15b 页)
 黄梅次韵(二首)
  题静坐图
  次韵赠张船山
  庆方伯以其尊甫尹文端公遗象及袁简斋王
    梦楼
象合装成册又自写小象并写张船山
   及予象汇为一册属诗纪之
  题六梅阁诗册
  阙题(二首)
  (第 22a 页)
覃之所深重。必无收藏赝本之理耳。
刘完庵山馆图有来订者。决非赝笔所可仿取。吴中圭神髓在此。不可忽矣。 王梦楼
跋。亦真无疑。且非妆后下笔。缘纸甚薄有墨角外映者数处矣。即为持去。若他售可惜。幸伏望收弃。使宝厨添花 (第 70H 页)
晋韵。当时书家。有首推何义门,姜西溟,赵大鲸者。有推王拟山,陈香泉汪退谷者。又如覃溪,成邸,梁山舟, 王梦楼。
互相甲乙。又如张得天,孔荭谷诸人。炳朗一代。不得不以石庵为巨擘。其书厚而能脱。入乎古人而出乎古人。晚 (第 120H 页)
  灵岩踏雨
天机清妙处。山色向人青。仙馆知何在。应烦雨屐停。(灵岩仙馆。为毕秋帆所居。)
  瓜庐寻碑
梦楼掣鲸手。诗笔遍久米。(久米。琉球山名。 王梦楼
尝见琉球。)岂料焦山墨。亦能过鸭水。(原序云 (第 175H 页)
梦楼
书余京口三山诗碑。巨公拓贶。且邀看。)
  韬光望海
夙想韬光庵。图中暂寓目。(缺二字)秋药诗。亦从 (第 175H 页)
。为崩崖所没。向背不可详。庭畔柏树犹在。是其门径所从入云。又从溪上。渡入舍清门。上不知庵。又入自然室 清梦楼。
阅观书籍屏障几杖器用之属。色色具备。触自森然。盖余于壬申春。自洞阴。随老先生入山。陪宿不知庵。窗牖明 (第 207L 页)
 世称灵仙之区。必以蓬瀛为首。而我东金刚。是其地也。蕫文敏所云瀛洲在东海中。上有神芝灵草。出泉如酒。名之为玉醴泉。饮之令人长寿。岂不信哉。吾州之白云山。乃金刚之直脉。则水之出于此而可名玉醴者。固宜有之矣。华人 梦楼王文治
书玉醴泉以赠我。曰奉祝吴隐士茝园先大人春雨丙舍。石泉清冽。长寿仙相。于是 (第 234H 页)
乎吾 先君宅兆。得灵仙之地。此其为信笔。而万年攸宁之兆。尚亦在是欤。敢为之颂曰。
在行水一。于味甘和。其出维何。于蓬之阿。仙芝效液。灵草滋津。蕫公有言。久愈认真。神哉一派。白云之冈。如玉斯洁。似醴其香。特笔有烂。 梦楼王氏。
丙舍增辉。灵源著美。载供粢盛。尚冀神饫。孝思永言。千亿是与。
丛琐册二十
 [赞]○真宝郡
   (第 234L 页)
  华阴洞在寿春谷云。从大父谷云先生始作笼

水亭于洞外。晚占洞里。自然室, 清梦楼,
松风亭,三一亭,不知庵,有知庵。后先而成。有知庵则揭诸葛武侯,梅月翁画像。所以寓慕也。经史子集。仙佛 (第 131H 页)
杂箓。区别左右。架井井。又写一山诸胜。名曰谷云图。分属子侄题咏。己巳以后。先生罕出山。日与林僧樵叟。忘形逍遥。而间用诗消遣身世之感。三渊公尝劝看寒山子诗。自是深悟妙机云。三渊公晚自百渊移此。又作博厚室,宛在亭于洞口。致亦绝胜。有知庵已废。武侯,梅月像。今移清 梦楼。
漠漠云栖是太初。桃花流水似秦馀。闲中鼾睡忘今古。画里神交合近疏。(太初谷名)
伯氏
  伯氏得贞疾 (第 131H 页)
   尹泳甫(涵)家。有梅竹琴鹤之胜。徐佐郎致度(宗宪)分作五绝。次韵寄与泳甫。
   次尹直长静源(泓)
   柳万春酒席。呼韵走笔。
   堂弟 进士禹卿
家。临城南大道。红桃盛发。适值清使。见而艳之。掠折一枝而去。禹卿丑而恶之。见示一绝。戏和却寄。
   ……   郑奉事孟谦(益相)醉墨堂十八咏
   击壤歌帝力(课制)
   执筐求柔桑(课制)
   堂弟 进士禹卿(锡夏)
见与柳万春韵次送。更和寄。
   禹卿见示一律。次其韵却寄。
   次柳万春见寄韵以呈
   次万春
青眼高歌白雪吟。
莫问梅花开未开。一春消息雪中来。奚儿报道更筹促。为惜良宵又把杯。
堂弟 进士禹卿
家。临城南大道。红桃盛发。适值清使。见而艳之。掠折一枝而去。禹卿丑而恶之。见示一绝。戏和却寄。
苧罗 (第 33L 页)
尝谓词之感人甚于诗, 王梦楼
太守序穆堂词云:访余于京口快雨堂,录所作词数首见 示,余适有所感,读之忽至泣下。余皈空门十馀年,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