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詩文評類
   铭(杨荣/)
公讳度字民则姓沈氏世居松江之华亭公以儒发身
累官至翰林院学士阶奉政大夫宣德甲寅冬十月乙
丑卒于北京之第讣闻上遣官赐祭给舟车归其丧诏
有司营葬朝之公卿大夫士素相交者莫不悼叹吊祭
之其孤藻奉柩东归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邑之玉屏
山先茔之次乃状公行实泣拜请予铭予与公为僚友

三十馀年相知最深谊弗容辞乃志而铭之公大父德
辉号竹庭尝为郡吏平反冤狱乡称长者祖妣宗氏儒
家女父易元末为咨议参军弃官还乡里授徒养亲人
称苦节先生妣顾氏出士族公赋性 敦敏
言动不苟刻
志读书喜亲笔札及长学问该博于书法尤精洪武中
郡邑以文学荐而以家艰坐稽缓谪戍南诏岷王闻其 (第 4b 页)
神之闳览何由成简策之伟观伏遇
皇帝陛下尧文炳焕禹律铿鋐披绿帙之高词万签并
录搜紫台之秘典乙夜忘疲允矣 敦敏
之性成共仰聪
明之天纵珠毫乍染同九经之不刋瑶札旋题传百世
以为宝固巳昭回云汉辉丽星辰上耀三霄下饰庶物 (第 7a 页)
古者太昊庖牺氏。仰以观象。俯以察法。造书契而文籍生。
次有黄帝轩辕氏。长而 敦敏。
成而聪明。垂衣裳而天下理。 (第 17b 页)
古者皇帝轩辕氏没。帝喾高辛氏作。幼而徇齐。长而 敦敏。


(第 05b 页)
神。惟祥祚圣。有欲之而莫致。或不召而自彰。盖所谓天之
辅仁。福之先见者也。伏惟开元神武皇帝陛下徇齐 敦敏。
钦明光宅。三灵以泰。百度惟贞。故感应日闻。珍符岁积。盖
祥风者。昭乎号令。抱戴者。表以纳忠。嘉禾主 (第 13a 页)
孝义。
佐父开土门。彭州司马。季明。子干。诩。沛。颇。及外孙沈盈卢
逖。禄山反死难。并赠五品官。翙。 敦敏。
通义令。觌。绵州参军。
颢。西令。慈明。都水。颖。河南府功曹校书郎。颋。孝。明经。大理
司直。頔。奉 (第 20b 页)
贞方独留。千
古不灭。呜呼哀哉。伏惟公神气辅质。天降英灵。刚健中正。
内外和明。岐嶷之初。不教而成。 敦敏
之后。确然巳贞。霭霭
孤云。逸我高情。昭昭白日。悬我明诚。志励意深。心融气清。
靖若翔隼。蔼若芳英。 (第 17a 页)
米运京有案。该省内地暨台湾等处,向为产米之区,本年收成丰稔,价值较平,叠准兼署闽浙督臣文煜、福建抚臣 王凯泰
来函,以询悉直属灾区较广,民食维艰,深为系念。文煜曾任直隶,关心旧治,必能协力代筹,相应请旨饬下该督 …… (第 2 页)
  同治十一年
   复 王补帆
中丞(正月二十一日)

  采购赈米四万石,承商饬胡雪岩在沪定买三万,台湾再办一万,开春购齐,派丁守 …… (第 3 页)
  台湾生番一节,昨台湾同知黄维护送法人德克碑进京议教堂事,面询生番地方险峻趫捷,美人屡攻不得手。李仙得虽曾去过,无奈伊何!且琉球禀闽师,甚感收抚难夷。岂日本所应过问?
   王补帆
函告李仙得为厦门领事,殊不安分。今闻招令通事林针往充日本随员。林针是否在随员中,似不甚确。李仙得不通 …… (第 9 页)
  柳原过津谒晤,经弟剀切辨论,彼总以到京后专候沈、潘联衔公文,再转请该国示遵,无一著实语,狡狯可恶。昨已登舟北行,问答节略已钞致振帅,请其转呈台阅。据郑永宁向孙道言,兵费一节,伟如允与幼帅商议,殊为失体。伟如来摺,并无此语,未知总署如何主见?此事若以兵费结局,以后觊觎更多,鱼肉更甚。幼翁谓为万不可开之端,极其崭截。窥柳原等来意,亦知此议难行。但该国既经发兵,又未便空手撤回,颇有进退旁皇之象。台兵不撤,则觐礼更难遽定。柳原如幡然回国,事固不可知矣。
  唐俊侯奉檄后,计即拔队至瓜。 补帆
中丞函告,已乘测海船赴闽,续调之船,究有几只?望饬载兵前去。子务一军已奏明分扎济宁、徐州两处。济、徐 …… (第 53 页)
  彭纪南军门现奉旨赴任,不日来津,当令其亲往台,与诸将妥商。如有匠弁深得要领者,酌带前去,听候驱策。否则,有此两式,规模尺寸略具,似可变通酌办也。洋定购,到尚需时。台工极细,亦非剋期可成,仍望次第设施,以待台事之平,早被出山之泽,跂念曷已!




   复 王补帆
中丞(六月十六日)

  优诏敦迫,力疾回任,比想一帆稳渡,顺抵榕垣。幼帅与伟如来信,日兵虽退扎龟山 …… (第 55 页)
  杏荪十五日由津回沪,因其尊人抱病,赴苏一行,仍往瓜步,与杨局徐道文达照料师行。江南轮船祗派两只赴台,测海已送 补帆
入闽,威靖或就装兵前去。招商局雇用二、三只,未知何时可齐?蒙尊处派琛航、大雅、永保三船陆续入江,计七 …… (第 57 页)
   复 王补帆
中丞(九月二十日)

  东事久无定议,大久保至都后,较柳原狡辨尤甚。总署已管秃唇焦,尊处当亦与闻大 …… (第 90 页)
移驻,次第办理为妥。幼丹秉性峻洁,又本省绅士实有为难隐衷,将来如有陈请,尚希亮察。若就办事才具而论, 王补帆
中丞向在苏营从事,似尚精能妥协也。
  月前威使派梅辉立来晤,密陈数事。其尤要者,谓法国热使实因教务 …… (第 114 页)
   复 王补帆
中丞(十一月二十四日)

  日兵十月二十五日全退,叠接柳原前光并幼帅函报,总署议陈六事,关系切要, (第 115 页)
  幼丹洋务、船政,比之时人,似胜一筹。其鲠亮公忠,不避艰险,尤为罕伦。中外声望日起。台湾已议准闽抚移驻,想当别有位置。其覆议稿及日意格、张斯桂条陈,钞呈台鉴,馀子碌碌,更不足数。筱南久未来津,去冬作古。省三仍在肥乡。召民回粤,未知何时赴任?竹堂亦非使才。荔秋为古巴华工一事,赴都辨论。何子莪谓其能使绝域者,未审志趣、才器何如?筱宋春间能否北来?此投时利器也。




   复 王补帆
中丞(正月十五日)

  各省筹议海防覆疏,闻祗吴子健展限未到。前闻廷臣于冬月杪会议,嗣因先皇疾革, …… (第 121 页)
   复沈幼丹节帅(四月十五日)

  俊侯移剿狮头社,闻已接仗,未得确报,惦糸莫名。巡抚驻台之说,何时定案? 补帆
谓须仿照直督驻津之例,往来兼顾,仍欲攀留大旆,主持善后事宜。窃恐事权未能画一,骏足未可久羁。卓裁以为 …… (第 126 页)
  奉二十六日寄谕,知执事晋擢两江,筹防六省,遗大投艰,非过人才力、老成德望,不足以副之。命下之日,朝野庆忭,岂维梓桑蒙庇,舟楫同心?鄙人诸务得有咨商,不至孤立无助,冀幸或免陨越,鼓舞欢跃,尤倍群情。廷旨催速赴任,又兼台事牵掣。巡抚移驻之说,能剋期往替否?闻闽中覆奏,请督抚轮驻,若再交部议,固多濡滞,即使照行,亦恐意见难齐,功效莫必。然我公固得大解脱矣。饬派大员接办,舍疆吏更不妥洽。
  至船政一事,或择司道照料,遥为控制,尚无不可。想卓裁自有权宜。 补帆
前函,以俊侯所部十三营,恃为长城,万不可离。弟因台旆行止未定,未及具复。兹狮头社番案未竣,唐军本无内 …… (第 128 页)
   复 王补帆
中丞(八月初四日)

  幼帅钞示会疏,极为详切。此后台省兼驻局面已定,但兼顾却甚为难,即使制军毫无 …… (第 142 页)
  唐军苦于疫病,执事与幼帅慨允凯旋,曷任感佩!豫军五营果否允调,抑另拨他营,尚得力否?开山、抚番,事难中止,则分屯进扎万不可少。至通商、开垦之利,茫如捕风。筠公陈义甚高,似有可采处。台旆回省,约在何时?甚念!甚念!滇案其诎在我,当事迟至半年,尚未获犯讯办,家兄迤逦前往,一时难得就绪。威使大肆要挟,有欲

绝交动兵之语。旨令弟与雨生就近在津会商,往复数次,该使坚执不移,中朝若不稍与通融,恐将决裂。时势艰危若此,岂可复开端?午夜焦筹,殊增悚惕。雨生病状仍未见愈,知念附及。




   复 王补帆
中丞(十月二十四日)

  钞示议覆海防大疏,切中机要,朴实缜密,各疆吏中允推杰作。惜未能悉见施行耳 …… (第 143 页)
  台防无事,散碎营多,似非所宜,且饷需亦难持久。该处既无大利可兴,生番亦无归化之法,或留一、二整军,分扎镇抚,执事往来其间,从容图治,而本省政务不至偏废,乃为经久之计。幸随时察酌,收束局面,不必过泥前奏。此事责在疆臣,朝廷固不遥制也。机器开煤章程已否议定?何时开办?有无把握?乞详晰见示。张鲁生闻随幼帅入江,另有委员会同洋人经理否?雨生谅可借箸代筹,即福、厦电线亦不妨商请主持,

当有成效。弟自九月初晋京,随扈往返,幸托顺平。滇案虽暂就绪,了结非易。




   复沈幼丹制军(十一月十九日)

   补帆
在台染患瘴疠,一病不起,可胜痛悼!特恩加衔予谥,建祠优恤,稍慰忠魂。雨生函告,明春决意辞退,以闽中同 …… (第 144 页)
  吉林练饷六十万,应由枢部议覆,亦不过派之南洋数省,海防已成画饼,吉饷同归无著。但四成洋税不可再分,馀则听其搅扰,容俟奉文后,再为商办。
   补帆
郁郁长逝,闽帅疏中不一言其政绩,赖公表章,名德幽潜,亦为感泣。雨生当兼管台事,春间枢府早有此议,但闽 (第 146 页)
  吴谷人先生列举了四部有关台湾的书,其中两部,是他认为作者『亲历其地』,所以『言之为可徵信』;可是他却不知有『亲历其地』的郁永河和郁氏的著作。这是一个消极的證据,證明郁氏和郁氏著作的被埋没。
  (7)光绪八年,龚显曾为 王凯泰
台湾杂咏作序,历举咏台湾诗,曰:『台湾纪巡百首争传(夏之芳著),社寮杂诗一卷成帙(吴廷华著);渡海舆 (第 3 页)
「台湾杂咏合刻」(后来并由省立台北图书馆找到「合刻」的油印本,比较伊能的手抄本多出龚序及题词),内载 王凯泰
、马清枢、何澄诸人的台湾杂咏。两书合刊,不独篇幅相当,内容也颇调和。因此,我们即以「台湾杂咏合刻」之 (第 1 页)
                       橘阴主人补勤陈锦初稿


   台湾杂咏三十二首(原注)

                       宝应 王凯泰补帆


  无雨无风浪打山,支离奇境现瀛寰。秋风一别钱江后,又为观涛到此间(台岛环海之浪,其名曰「涌」 …… (第 41 页)
  珠螺闻说产澎湖,翠蟹虽佳未入厨(台蟹性寒,不可食);最是秋风好时节,教人无奈忆莼鲈(螃蟹车螯,应以吾扬为最)

   续咏十二首(原注)

                      宝应 王凯泰补帆


  台阳原自福州来(「志」言:台龙发于鼓山),逆水洋洋气脉开(万水皆朝东,独台水朝西,堪舆家所 (第 49 页)
  窃臣等于十二月初一日,业将南北路开通及拟将琅軿、旂后等处布置各情形奏明在案。是日,奉到本年十月二十三日上谕:海防亟须认真讲求,以期有备无患。淮军应如何分扎要隘,著沈葆桢等酌度布置;南北开路以及郡城修筑垒,并著该大臣等悉心经理,毋得稍形松懈;琅軿诸社亟须次第清查;北路生番扑犯碉楼、伤毙兵丁,亟应妥办,著沈葆桢、文煜、李鹤年、 王凯泰
、潘霨派员设法招徕,随时抚恤;招垦事宜仍商同罗大春认真筹画;台郡城工、安平台一切工程,沈葆桢务当悉 (第 11 页)
心经画,毋得畏难思阻各等因,钦此。十二月初四日,复奉到本年十一月十三日上谕:琅軿一带善后机宜,亟须悉心筹画妥善,所有招抚生番及修城、开路各事宜,著沈葆桢、文煜、李鹤年、 王凯泰
、潘霨懔遵十月二十八日谕旨,妥为布置,毋稍因循。沈葆桢等惟当于此时力图自强之策,以期未雨绸缪,庶几有 (第 11 页)
  再,承准军机大臣密寄,本年四月二十六日奉上谕:南北洋地面过宽,必须分段督办;著派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沈葆桢督办南洋海防,所有练军、设局及招致海岛华人诸议,统归该大臣等择要筹办。至铁甲船需费过钜,著李鸿章、沈葆桢酌度情形,如实利于用,即先购一两只。开采煤铁事宜,著照李鸿章、沈葆桢所请,先在磁州、台湾试办。出使各国及通晓洋务人才,并著李鸿章、沈葆桢随时保奏。台湾开山抚番事宜,是否仍须该督亲为督率,抑或奏派大员经理;并著沈葆桢酌度情形,速行具奏等因,钦此。查抚臣 王凯泰,
已于本月十七日抵台。 (第 52 页)
王凯泰
用心之缜密、励行之清苦,胜臣远甚;所有开山抚番事宜,自应归抚臣专办。署台湾道夏献纶于民番情伪瞭如指掌 …… (第 52 页)
煤一节,已由总税司赫德雇一洋师来台,只因台北多雨少晴,是以累月尚未踩勘竣事;俟勘竣后应如何开采?亦由 王凯泰
酌度机宜,总以恪遵圣训,权自我操为主。所有台湾应办各事宜,臣自当与 (第 53 页)
王凯泰
悉心会筹具奏后,再行内渡。至南洋机要,臣自知材力不及,业于正摺陈明;但稍有见闻,亦不敢不竭其愚,以冀 (第 53 页)
  窃臣等于本年七月初八日业将会筹全台大局情形,并酌改营制各缘由奏明在案。是日,复奉到六月十三日上谕:官军攻克狮头等社后,附近各社到营乞抚,经唐定奎示以条约,均尚输服;即著将应办各事次第妥筹,务令怀德畏威,以为一劳永逸之计。台北凶番出没,经兵勇击退,现俱安静;仍著妥为弹压。木瓜等社就抚、中路开山并卑南一带招集屯丁建筑碉堡等事,著饬该员认真经理。嘉义县滋事匪首业经格毙,在逃各匪,责成地方文武缉获。沈葆桢已谕令来京陛见,所有台湾开山抚番事宜,著 王凯泰
督率夏献纶等实心办理。著俟 (第 69 页)
王凯泰
妥筹具奏后,再行内渡,将船政事宜妥为交代,即日起 …… (第 69 页)
  初八日,官轮「海镜」复至;初十日,「亨明古」洋轮亦来。官轮「济安」由省载总兵宋桂芳来台,宋桂芳登岸后,臣等饬「济安」驶赴旂后一并配渡淮军,唐定奎乃亲督武毅亲兵正营、铭字中军前营、武毅右军前营、后营,共计四营暨各局文武员弁夫役人等于十一、十二日分投登舟,均于十二日未刻展轮。其病困不能登舟之弁勇约近二百人,留参将程曾郁为之调护;俟病愈后,臣 凯泰
为派便船载之归伍:此第三批内渡之情 (第 70 页)
形也。
  淮军已全数凯撤,所有台湾事宜业交臣 凯泰
接办;宋桂芳亦将台北拟办大概情形,会商妥。臣葆桢当即归理船政交代,遵旨迅速北行。无如日来海上台飓大 (第 71 页)
  附 录(选自两江总督任内奏摺)
    福建抚臣 王凯泰
请恤摺(光绪元年十一月初八日)

  奏为福建抚臣积劳病故,谨胪宦迹,吁恳天恩光锡谥典;并于福州、台 (第 81 页)
湾予建专祠,以慰忠荩,而顺舆情;恭摺具陈,仰祈圣鉴事。
  窃臣于本年十一月初一日接船政大臣丁日昌并闽省各绅士函称:福建抚臣 王凯泰
在台积劳成疾,兼感瘴疠,脚气肿胀,上侵股腹,饮食不进;于十月十一日扶病内渡,即于二十三日申刻出缺。臣 …… (第 81 页)
馆。
  窃思人臣以死勤事,宜膺祀典:以忠奉国,无忝嘉名。故福建巡抚臣 王凯泰
清节遗爱,在人心目,遽以积劳感瘴,在任溘逝;合无仰恳天恩,逾格特赐谥典;并准于福州、台湾建立专祠,以 (第 83 页)
  陇饷因洋防受挤,抽解之款大半观望;是将委主客各军于沟壑也。鄙意借洋款,将来必当筹及。此时奏请办理,似未免泄底;当俟日本事定筹之。而陇饷因关外粮运挪垫二百数十万两,万难过去;暂拟别寻生发,以顾目前。欲借洋款,亦宜就沈星使处请其代为增数总借,由沈分拨弟处,由弟处认偿,方免痕迹。未知荩画,亦以为然否?王若农观察处借解之款已二十馀万两,此断不宜失信;已飞咨石泉中丞处速拨三十万两,由尊处径汇鄂台,以救斯急。石翁于弟处饷事急,肯留心,断不恝然。如有款汇解,乞即一面办理、一面飞致鄂台,俾其放心可也。



   与闽抚 王补帆
中丞

  台湾需费浩繁,闽议停解协饷;此间未接部文。然本省有警,须加意绸缪、先其所 …… (第 96 页)
  以练兵论,就水、陆原额拔其精壮聚而练之;是矣。然制兵只有此数,拔其精壮练以备战,而存营无留良焉,何以资分布而利更番也?缘营积习最深,水师尤甚。一在粮

饷太薄;一在书识、号令、看管军装军火分拨塘汛,不能入操之兵太多;一在千、把、外、额至参、游、都、守层层管束,十羊九牧,额数多归私役,气势不能整齐。宗棠前于闽浙总督任内力求整顿,曾经详细陈明,仰蒙俞允;旋即西行,未睹成效,至今耿耿。而杨石泉、 王补帆
两中丞犹谓较之从前颇有起色,亦未知其确否?至西人所传洋枪队式行列整齐、进止有度,较之中土所演阵式,不 (第 101 页)
  敬臣名如谨,广西桂林人,以孝廉出仕福建,光绪十三年任恒春知县。
  光绪纪元,开山议起。沈文肃公奏请福建巡抚春、冬驻台,夏、秋驻省,以资节制。是年五月, 王补帆
中丞莅台经画。政务之暇,作「台湾杂咏」三十二首、「续咏」十二首。时何竟山司马奉檄从幕,马子翊广文校官 …… (第 196 页)
  『高岸萋萋草似烟,白沙青嶂水沙连。编茅绕屿千椽屋,架竹浮湖万顷田。唤渡津头蟒甲,卖盐市上用螺钱。行人莫惮藤桥险,别是瀛堧一洞天』。
  按诸诗所引,多载台湾各志,且有番俗。
  何竟山司马澄,浙江山阴人,宦游福建。是役随 补帆
中丞来台,掌记室。和作二十四首,题曰「台阳杂咏」;为录十首:
  『海外东南片土开,万山罗列水环回。 (第 198 页)
  同治十三年,日本以西乡从道为都督,征台湾生番。先致书于闽浙总督李鹤年。鹤年覆书拒之,不听。日军登陆,熟番迎降。熟番与生番为世雠,导日军击生番,败之,进焚村落,深入至牡丹社。生番殊犷悍,不畏死,伏丛莽间,时起狙击。日军不敢进,屯田于龟山,为久驻计。鹤年闻于朝,举朝大震。急诏海疆戒严,令沈葆桢督福建水师赴台,严守备。别遣潘霨、夏献纶就西乡从道议,久不决,将决战。闽抚 王凯泰
率兵二万五千将渡台。时,日兵不服水土,受暑瘴,多死亡,闻大兵至,遂议和,要偿兵费三百万元。葆桢力争之 (第 374 页)
闽一事,巡台又一事;必遽行合并,使丁日昌兼顾不遑,进退维谷哉!创台湾议者沈葆桢,未几而移督矣;继之者 王凯泰,
未几而出缺矣;继之者丁日昌,未几而内渡养,且回籍矣。而在事之将弁,死者死、撤者撤,忽而保、忽而劾, …… (第 77 页)
能力任台湾,即令专办台湾事务,另简大员抚闽。倘该抚臣志奋神衰,恐敦迫就道,羸弱之躯、重以瘴疠,或竟为 王凯泰
之续,人才可惜!则不如暂许养閒,留备任使。拟请旨将福建巡抚暂仍专驻会垣,别简聪强果断、练达忠纯而澹于 …… (第 77 页)
  窃臣承准军机大臣字寄,于本年五月初一日奉上谕:『杨在元署理台湾镇篆,是否得力」等因,钦此。臣查杨在元,系湖南宁乡人;同治年间,曾以督标中军副将署台湾镇总兵,告病开缺。十一年九月,前督臣文煜、抚臣 王凯泰
以该总兵在台湾任内侵吞营饷、滥委营缺、私收练兵贴费参奏,钦奉谕旨饬令迅赴福建听候勒追查办等因,钦此。 (第 7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