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音韵阐微序
声音之道微矣天地有自然之声人声有自然之节古
之圣人得其节之自然者而为之依永和声至于八音
谐而神人和胥是道也文字之作无不讲求音韵顾南
北异其风土古今殊其转变喉舌唇齿清浊轻重之分
辨在毫釐动多讹舛樊然淆混不可究极自西域梵僧
定字母为三十六分五音以总天下之声而翻切之学
兴儒者若司马光郑樵皆宗之其法有音和类隔互用

借声类例不一后人苦其委曲繁重难以骤晓往往以
类隔互用之切改从音和而终莫能得其原也我
圣祖仁皇帝亶聪首出天地万物之奥律历象数之秘
靡弗心解神会洞彻本原以国书合声之法出于自然
足以尽括汉文翻切之要妙也于是
指授大学士李光地拟定条例节目俾 诸生王兰生

辑之后复以尚书徐元梦董其成始自康熙五十四年
迄今十载奏竣命之曰音韵阐微盖其为法也缓读则 (第 375b 页)
   阁学临川李公神道碑铭
  卷十八 碑铭十三
   工部尚书仁和赵公神道碑铭
   刑部侍郎管礼部侍郎事 坦斋王公
神道碑铭
   故甘抚复翁胡公墓碑铭
   翰林院学士南昌万公墓碑铭
   郑侍读筼谷先生墓碑铭
  (第 10a 页)
  刑部侍郎管礼部侍郎事 坦斋王公
神道碑铭
公讳 (第 5a 页)
兰生
(第 5a 页)
振声
别字 (第 5a 页)
坦斋
直隶河间府交河县人安
溪相国督学畿辅公时方试童子安溪一见奇之拔冠
其曹教以穷经巳而文贞以吏部尚书兼抚 (第 5a 页)
字玉裁曾祖某江苏按察使司祖某明经父某诸生娶
某氏薏田之为诸生也 王提学兰生
唐太守绍祖皆知
之欲为之道地然竟不果未几薏田亦病废更无意于
人世矣晚年益刋落枝叶所得粹然授徒江都遂卒 (第 4a 页)
  覆朱子全书删节几条劄子

臣李光地谨
奏魏廷珍 王兰生
梅瑴成传
旨十月初五日奉
旨朱子全书已看完选得皆妥当惟吾与点也章太多
有可删者就删去几条钦此臣谨遵 (第 15a 页)
 音似只仍旧存虚圈为是
惟反切之类则汉字无音者俱可以满字叶之将来修
 韵书时用此法极当
  覆乐律数表劄子
臣李光地谨
奏本月十四日举人魏廷珍 王兰生
梅瑴成奉 …… (第 14a 页)
之成复琐屑渎闻未必可行惟
皇上恕其妄言不胜幸甚
  覆发阅韵谱式样劄子
臣李光地谨
奏本月二十四日接 王兰生
来札内开六月二十日奉
旨发阅韵谱式样臣反覆详看其韵部次第及等切法
律皆有条理盖古今韵部惟
本朝十二字 …… (第 21a 页)
之意然亦不如字书揭之于首之为当也
此一事则或且仍等韵先见溪群疑或遂先之以影喻
晓匣似乎两可伏候
圣裁 王兰生
又将所承
旨谕高丽回回喇嘛诸国音韵与古法合者详写来说 …… (第 22a 页)
殊方异域之言语
文字以验此理之同哉恭遇
神圣之朝睹稽古考文之盛臣不胜欣幸中间有应商
量数字臣另写字与 王兰生
俟其察明转奏臣谨具摺
奏覆
  覆发 (第 22b 页)
王兰生
所纂韵书劄子
臣李光地谨 (第 22b 页)
奏二月二十九日奉
旨著 王兰生
将纂的韵书送与大学士李光地仔细看
阅过具摺启奏钦此 (第 23a 页)
王兰生
所修韵书臣于前岁乞恩
回籍之先曾经奉
旨与 (第 23a 页)
王兰生
商量斟酌今看得 (第 23a 页)
兰生
所修其大体似颇
洁净但声音之道微渺臣与 (第 23a 页)
兰生
等俱浅陋末学且局
于风土不能周知古今语言文字之变亦不能备悉九
州方音谣俗之殊但据古人成书数种略为折中 …… (第 23a 页)
 意故音虽从时而其部伍则犹仍旧是否相合乞
圣裁

一韵书所收字样必须烦简得中以便学者考究凡经
 史子集中用过之字皆应收采臣与 王兰生
等学皆
 狭陋不能淹博仰候
皇上选择臣下中有博涉经史兼晓六书本末者公同
 采摭使之备而不冗约而不漏庶 (第 27b 页)
  请赴热河劄子

臣李光地谨
奏臣自二月初由闽趋
阙缘途中屡患疾病舟舆迟延不得遂其瞻仰逼切之
私经具摺遣家人奏明幸达
圣览及舟过临清接京中家信内开五月初六日
上谕魏廷珍写字与 王兰生
李钟侨大学士李光地早
晚到来夏至以前到方好夏至以后小暑天气已热往
热河来一路山沟甚多恐雨水陡长难以行 (第 16a 页)
敢忘戒惧虽然任运亦不
敢废调摄知晚节末路之难时刻爱身补过其馀则倘
来安之耳此近状故相闻
  答魏君璧 王振声
诸兄奉
旨学习乐律能通其意闻之不胜狂喜近代读书人于
八股外无所知晓诸兄倘非遭遇
圣世安能开口出声而谭 (第 21b 页)
  谕大学士马齐等

会试中式卷内劳必达等十二名文章俱不好今科着
停殿试过三年仍准其会试场内每房原派同考官二
员今卷面上止有一人印记或系一人独阅或系二人
同阅是何情由该部严察以闻此番应试之人有学问
优长不得中式以致抱屈者朕亦无从而知即有人奏
闻亦难轻信如 举人王兰生
学问南人中或有胜彼者
若直𨽻人则未能及之前周易折中性理精义朱子全
书等书魏廷珍何国宗 (第 7a 页)
王兰生
吴孝登在朕前昼夜校 (第 7a 页)
对五年不遗一字伊等知朕最真朕亦深知之读书人
无全读性理者 王兰生
甚为精熟学问亦优屡试未中
或文章不好抑别有缘故耶再满洲举人留保学问亦
好满洲蒙古汉军中罕有及者即翰林 (第 7b 页)
中谅如彼者亦
少今番满洲内巡抚苏克济之亲属二人俱中张伯行
幕中修书之人数年来亦相继中式惟 王兰生
留保俱
未得中此在朕前行走之人朕深知其学问非属偏向 (第 7b 页)
王兰生
留保俱赐进士令其今科殿试康熙六十年 (第 7b 页)
  音韵阐微序
声音之道微矣天地有自然之声人声有自然之节古
之圣人得其节之自然者而为之依永和声至于八音

谐而神人和胥是道也文字之作无不讲求音韵顾南
北异其风土古今殊其转变喉舌唇齿清浊轻重之分
辨在毫釐动多讹舛樊然淆混不可究极自西域梵僧
定字毋为三十六分五音以总天下之声而翻切之学
兴儒者若司马光郑樵皆宗之其法有音和类隔互用
借声类例不一后人苦其委曲繁重难以骤晓往往以
类隔互用之切改从音和而终莫能得其原也我
圣祖仁皇帝亶聪首出天地万物之奥律历象数之秘

靡弗心解神会洞彻本原以国书合声之法出于自然
足以尽括汉文翻切之要妙也于是指授大学士李光
地拟定条例节目俾 诸生王兰生
纂辑之后复以尚书
徐元梦董其成始自康熙五十四年迄今十载奏竣命
之曰音韵阐微盖其为法也缓读则成二字急读 (第 3b 页)
于其閒而况亲故之请属长官同僚之意乡
乎往者安溪李文贞巡抚畿内仆有亲故为属吏公将
擢之仆力言其非人河閒 王振声
曰子与夫人终不相
见乎仆日何为其然使无播恶于众而自驱于罟擭陷
阱之中乃所安全而爱厚之其后果大刻于民不 (第 33a 页)
  李世得墓表
君讳钟伦字世得安溪人相国文贞公之冢子也公巡
抚直隶余过保定留院中兼旬君朝夕就余言简而礼
恭河閒 王振声
曰公子性孤特视世士蔑如此曲体公
心以下子耳君幼异敏甫十岁即知孝敬亲视药物公
宦于朝太夫人春秋高留闽君 (第 18b 页)
  仆王兴哀辞
康熙丙申六月十八日余在热河梦仆王兴至自京师
视其貌听其声皆不类诘之则自谓我某人也再三云
觉而心动又数日家书至兴以是日死兴为嫂张氏家
僮岁丁卯从至余家性愚蒙少虑余尝以事督责退而
大声向其曹讼言余过将抶之既而舍之因语家人是
与处困约履颠沛当无他肠从余馆某家天久雨以私
钱市制履甚自惜俄而失之数月主人家僮某著以出

余识之命索取复曰彼不告而持去若索之彼何所施
面目宁巳也自余遘祸奴仆皆散去黠者盗财物其尤
无能者虽勉相依多桀骜惟兴执事如平时今年春二
月余晨起怪其面目异常疑有疾日无有也越三日其
女音暴死又兼旬遂遇疾兴迩岁益昏愦咫尺閒不辨
人言语作事多颠余时忿詈河閒 王振声
见而止余日
子毋然彼受詈意色循循纯实人也余少戒而未能尽
止自其女之死始决意不詈而疾遽作念兴在余家三 (第 12b 页)
 及混同顾公用方(讳/琮)时就问周官疑义先生详为辨
 析遇馆中后生则为讲丧服闻而持行者数人顾公
 与河閒 王振声
谓笔之书然后可久存先生乃出其
 在狱所作丧礼或问又为周官辨浃月而成(见顾用/方所撰)
(周官/辨序) (第 12b 页)
不以为妄也夫
  春秋直解后序
始余治春秋惟与学者商论而不敢笔之书乙未丙申
閒衰病日滋雁门冯衡南河閒 王振声
趣余日凡子所
云皆学者所未前闻也子老矣设有不讳忍使是经之
义蔽晦以终古乎余感焉为著通论九十六章分别其 (第 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