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容方纵横相应而其变不外乎八卦非精于易
者其孰能衍之意者图之源出于易而非易之所从出
乎周易本义前列九图 王懋竑
谓非朱子所作乃后人
依放启蒙为之又杂以已意而尽失其本指者也信乎 (第 11a 页)
图正旨推阐九图之义与德清胡渭宝应 王懋竑
氏之论不合
山居僻左不及尽睹当世通人成说小有岐异未为颣也予既
受读终篇因颇为论定以诒乡人知观感焉
  (第 14a 页)
  大潜山房诗题语
山谷学杜公七律专以单行之气运于偶句之中东坡学太白
则以长古之气运于律句之中樊川七律亦有一种单行票姚
之气余尝谓小杜苏黄皆豪士而有侠客之风者省三所为七
律亦往往以单行之气差于牧之为近盖得之天事者多若能
就斯涂而益辟之参以山谷之倔强而去其生涩虽不足以悦
时目然固诗中不可不历之境也省三用兵亦能横厉捷出不
主故常二十从戎三十而拥疆寄声施烂然为时名将惟所向
有功未遭挫折蔑视此虏之意多临事而惧之念少若加以悚

惕戒慎豪侠而具敛退气象尤可贵耳余览其诗卷既毕因题
数语以勖勉之
  孟子要略叙跋
朱子所编孟子要略自来志艺文者皆不著于录朱子经义考
亦称未见宝应 王白田
氏为朱子年谱谓此书久亡佚矣吾亡
友汉阳刘椒云传莹始于金仁山孟子集注考證内搜出复还
此书之旧王氏勤一生 (第 43b 页)
  吴宥函墓表
吴启昆字宥函江宁人先兄及余始入庠序与刘古塘
张彝叹数君子以义相然信而宥函近亚之自为诸生

历科第选庶常课试文出同列争传诵而未尝以此自
多惟闭门勤经训其与人交不可得而亲疏既通籍常
徒步赁从者一人守舍炊者一人兼旬不肉食而勤营
近郊高敞地葬乡人客死者倡建金陵会馆于京城西
南隅罄其数十年授徒资聚始太守长沙陈公鹏年谓
君才可立事及改官御史巡视北城所部肃然会先世
墓界为土人所侵告归讼之遂卒于家诸子因吾子弟
以请铭岁时无虚至今九年而未克就以宥函之学行
已再见于余文也冬十有一月闻宝应 王懋竑予中

丧其子姓及淮南故旧皆谓铭幽之文余义不容辞追
思自辛亥以前交疏善微而假以志表哀辞者有之矣 (第 25b 页)
海内向风
御纂诸经兼收历代之说 四库馆开风气益精博

国初讲学如孙奇逢李容等沿前明王薛之派陆陇
王懋竑
等始专守朱子辨伪得真高愈应撝谦等
坚苦自持不愧实践阎若璩胡渭等卓然不惑求是
辨诬惠栋戴震等精发古义诂 …… (第 2b 页)
  刘端临先生墓表
刘先生讳台拱字端临其先世由江南苏州迁扬州
宝应六世祖永澄万历辛丑进士与高忠宪顾端文
刘忠端诸公讲学东林曾祖中从康熙戊子举人石
埭县教谕祖家升甲午副贡父世谟贡生靖江县训
导靖江君五子先生居长先生幼不好戏六岁母朱
安人殁哀毁如成人既而事继母钟安人亦尽孝入
家塾终日端坐未尝离席独处一室亦必以正九岁
作颜子赞十岁心慕理学尝于其居设宋五子位朝
夕礼之出入里闬目不旁睐时有小朱子之目年十

五从同里王君雒师学及见 王子中
朱止泉两先生
书遂笃志程朱之学十六补县学生二十一中式举
人试礼部大兴朱文正公时以翰林分校得先生经
义 …… (第 25a 页)
人乾隆四十五年进士笃内行治诸经于诗
春秋尤深晚通天算(府志/述学)刘台拱字端临宝应人丹
徒县训导幼见 王懋竑
朱泽沄之书始研程朱之学
以道自绳书数音韵天文律吕名物理义理莫不穷
考冥搜事亲以孝养遭二丧蔬食四年著论 (第 15b 页)
  唐绍仪电,李仙得去年九月赴日,驻汉各使曾向仪云,仙得久去不回,其中必有缘故。仪答,渠赴日商改采渔章程,非一时所能办妥,然随时密访,昨闻仙得在日,除商改约条外,另与日政府密商,议开平壤口岸。该港所用各关员,均由日政府先行假用,不得与仁、釜、元三口相同等语。仪即往询外督办闵种默,据云,此次议开平壤口岸,实与仙得无涉。今国王欲将平安道铁岛开作通商口岸,未知中堂能否允准?务恳代求。仪答去年国 王与中
堂咨文内开,平壤不能允开,何以今日忽有开港之意?余虽可先为电禀,国王应送咨文,请商核允。闵云,平安道 (第 688 页)
等处华、日渔船漏税甚多,如不开平壤,则税饷难增。如今送咨文请商,各语必与前文所叙不符。中堂想必见责。仪答,国 王与中
堂咨文,傥能中理,或可允开,请禀国王,即送咨文。闵云,俟开河,王即送。查韩员性多狡诈,此次议开平壤, …… (第 688 页)
  方倭事初起,中外论者皆轻视东洋小国,以为不足深忧。而臣久历患难,略知时务,夙夜焦思,实虑兵连祸结,一发难收。盖稔知倭之蓄谋 与中
国为难,已非一日。审度彼此利钝,尤不敢掉以轻心。凡行军制胜,海战惟恃船,陆战惟恃鎗,稍有优绌,则 …… (第 699 页)
  顷总署来电,本日遵旨拟给日本换约大臣照会二件,希速电伍廷芳先行缮就,盖用关防,于换约时交给为要。照录照会于后。第一件,中国政府为照会事,前由头等全权

大臣李奏请批准换约一摺,奉旨依议,该衙门知道。惟闻俄、法、德三国现与日本商改中、日新约,将来如有与此约情形不同之处,仍须随时修改。钦此。为此恭录知照。请贵大臣转达贵国政府查照可也。须至照会者。第二件,中国政府为照会事,前接美国田大臣覆信,述贵国政府云,按期互换和约最为紧要,如谓因俄、法、德三国所商改之事若系须照办者,互换以后、未换以前,更为容易等语。 与中
国意相同。届时如有改易情形,自须另立专条,以资遵守。再,现在台湾各色人等,万分惊扰,势将变乱,互换以 …… (第 733 页)
   寄译署(四月十九日酉刻)

  顷接伊藤博文十八日戌正电称,十七日来电收到,日本一俟应先预备之事整办之后,即可 与中
国开议奉天南边之地。至台湾一节,日本现已告明中国政府,今日皇已派水师提督子爵桦山资纪作为台湾等处巡抚 …… (第 736 页)
   寄伯行(五月十四日酉刻)

  总署电,本日奉旨,李鸿章三电均悉。台事既经李经方与桦山交接清楚,立有文据,此后台湾变乱情形,即 与中
国无涉,应由李鸿章电知伊藤,以为了结此事之据。至海线如何办理,应饬电局豫为筹议,以备随后商定。前派李 …… (第 766 页)
  顷接伊藤十四日申正来电,李中堂阁下,林董已于昨日乘本国兵船由横滨起程赴任,本大臣求托阁下,于林大臣到津时,赐予优待帮助,庶于奉使本旨得有裨益。本大臣曷胜心感!预谢之至。当即电覆,以西六月初六日、即中五月十四日来电收到,林董大臣已起程赴任,到津时自必优待,遇事帮助,以敦友谊,而副尊属。台湾变乱情形,前已屡次电闻在案,李经方初九日到基隆海湾,与桦山提督会商,蒙其格外照料体谅,即日互立文据,将台湾一切事宜照约交接清楚,以后治理地方之权,系贵国政府责任,应由桦山自行妥办,即 与中
国无涉。想贵大臣必已闻知。至林董驻京,原为办理中国政府前电所陈各案,可先在津商办。昨奉上谕,派李鸿章 (第 767 页)
。晦斋李文元公彦迪亦与公合。并 不允。安老之怨公始此。初 东宫有灼鼠之妖。而敬嫔朴氏子福城君嵋在诸  王子中
年长而地逼。奸党咸谓朴氏之蛊 东宫。为子地也。请置重典。公则知其实出安老之巧诬。不可令朴氏母子抱冤。 (第 424L 页)
既生子思辅。从一婢负而逃。并夫舅红牌自随。至南原夫家乡庄。转上飞鸿峙。西望择地。得淳昌龟尾里居焉。鞠 子中进士
官县监。其盛年苦节。与同时恩津宋进士克己妻柳氏。光山金检阅问妻许氏。并称三烈妇。用能革罗丽更二之丑。 (第 512H 页)
定宗别子德泉君为始祖。金慕斋安国称德泉君 王子中
最好学。邃于礼经。学士多就受。德泉君以后十馀世。世其忠孝文武。立朝至大官者。皆国人所知也。其未显者。 (第 286H 页)
大小文武。皆拉行不留一人侍情。凯足跛且心恶之。故不欲偕行。即后有兵三千馀来围者梗。凯不离永王左右。永 王与中
宫欲自经。凯曰。死固然。奈何太后在。乃止。二贵人及各官妻。俱自缢。缅僧私送饮食至。乃知先去各官皆被害 (第 109H 页)
 

朱子五经语类。 程川所编。
 白田杂著。  王懋竑
所编。闻于朱子书。用力至深。能辨别真伪。参考异同。其所发挥。多前儒所末及者。○翁季录。虽知李文贞之疏 …… (第 114L 页)
 
不揣固陋。应命强为元晏。适成徐无党耳。方自惭悚。而先生推奖逾分。寔所不期。感感。承惠诸品。此亦古人发币之遗礼。敬领。烟纸诸物。已荷高情。至币帛。前已拜赐。人参。素所不服。谨对使拜还。所委采办各书。陆续必有以报命。其 白田
杂著一种。本无是书。乃匀编定四库时。惜其全集之芜杂。转掩其考證之精确。为删定其书。改题此名。寔非所自 …… (第 114L 页)
 

匀敬启。明皋先生阁下。别来日久。相忆殊深。寥廓海天。迢遥川陆。惟赖双鱼尺素。一抒饥渴云尔。六月使车至。止接读华缄。兼惠寄方物。知前笺已达。且怅且喜。杜陵云文章有神交有道。此难为外人言也。所需之书。京师竟不能物色求之。闽中始有端绪。其中 白田
杂著一种。原匀家之抄本。敝通家陈粮道疑而反诘不知止。正副二本。正本。已交官库。为四库全书之底稿。钤印 (第 117H 页)
秘藏。不可复得。副本。为 白田
之孙乞去刊刻。闻已刻成。而此公萍踪无定。故匀转求印本。而敝通家以为疑也。顷已札覆之。谅亦必办矣。久稽 …… (第 117H 页)
坊云。系新板。现在坊中者。卖完。尚须另觅。其 白田
杂著一种。闻系抄本。现无此书。并称此抄本。出于老夫子大人家中。不知何以转觅。并乞示知。门生观谨附禀。 …… (第 117L 页)
书坊买得者。长者之不忘旧要如此。后生所以激感于知己也。尤当如何。前托四种中未得二种。即程川五经语类。 王懋竑白田
杂著。而其五经语类。以简明书目所载解题观之。标其某人所录某年某月与朱子年若干岁者。大有助于初晚先后之 (第 118H 页)
考證。其 白田
杂著。曾闻翁覃溪言。知于朱子书。能辨别真伪。参核同异。故必欲得见。而阁下前覆中并云谅亦必办。则间者或 (第 118H 页)
诸怀中。比还终不遗失。其慎密如此。由是府君未成丱而名闻一世矣。及长侨寓南土。屡魁乡解。文誉益蔚然。戊 子中进士。
庚寅游太学。与金公寿恒,朴公世采上疏论岭儒柳稷丑诬先正。不可以 上命解罚。 严旨屡降。遂空馆而退。已 (第 483H 页)
反鉴索照之义。公曰当以磨镜却不照五字。替反鉴索照四字。则其义似滢。先生曰横渠复起。不易尔言矣。光海壬 子中进士。
及废 母后。即北望痛哭。已而曰无母之国。立身何为。遂不赴举。语及时事。辄慷慨垂涕不能已。自此杜门静室 (第 571H 页)
比两世以文章识度。为一代所推伏。妣延安李氏 赠贞夫人。通政牧使国宪女。府君以 肃宗丙寅三月二日生。戊 子中进士。
癸巳。擢增广丙科。甲午。分隶承文院。权知副正字。己亥。荐拜承政院注书。庚子。升成均馆典籍。移兵曹佐郎 (第 509L 页)
不应无谥。公私之谱传为谥久。必有据。据此可知公实德矣。金慕斋安国公子。松林君婿也。篹松林。碑曰德泉在 王子中
最好学。尤邃礼经。学士多就受。此数语。可尽公美矣。君子学以聚德。礼以治身。公既好学而崇礼。积于躬以及 (第 515H 页)
  

圆峤先生墓志[李匡吕]
员峤公生于 肃宗乙酉。卒于丁酉。 今上即位之元年也。公坐伯父事。谪配富宁。后移湖南之薪智岛。凡在谪二十三年。居南为十六年。二子肯翊,令翊以丧北归。明年二月某日。葬于长湍某地某向原。配柳氏先葬此。至是同坟焉。呜呼。后人如有知我员峤公者。知此是其遗墓足矣。今为志。无事乎多也。然自员峤公在时。世争得员峤公一字以为宝。若是者。以其书而已。夫墨迹在纸。得人人见之。人人贵重之。而今之人竟未有真知员峤公书者。书犹如此。况于性情德行。又况于久远之后乎。公讳匡师字道甫。姓李氏。定宗别子德泉君为始祖。金慕斋安国称德泉在  王子中
最好学。尤邃礼经。学生多就受。德泉君以后十馀世。世其忠孝文武。立朝至大官者。皆国人所知也。其未显者往 (第 561H 页)
 有人示一函书。签题传经堂丛书。匣中四册。乃凌鸣喈论语解义也。未知传经堂丛书。为何人所辑。又未知凡为几

种。其所辑录。皆凌氏书之类耶。凌是嘉庆间人。官至几品。毕竟成就有何名节耶。阅其书。盖非阐明经术而作也。立心专为诟骂程朱而曲解圣训。以就己说。猖狂恣肆。无忌惮甚矣。汉宋学门户之争。固非一朝。而呵叱丑詈未有如此之甚者。未审诸君曾见彼书以为如何。其门户似是萧山流派。彼所传袭。必有所自来。而其所推重。乃以亭林,西河并举而称之。此又大可骇异。亭林之于宋贤。补阙拾遗。匡其不逮则有之。探原竟委。实事求是。以救讲学家末流之弊则有之。何尝诋背攻斥如彼所称西河先生。而乃为彼所推重乎。此在私淑顾师者所不可不辨。未审诸君子以为如何。
  王懋竑白田
杂著几为几卷。市肆中当有之。而向亦求而未得。前后托人求之而终未见焉。此公之笃实精博。并无门户之见。最 (第 485L 页)
尹 赠吏曹判书讳命一之子。缮工监监役 赠吏曹参判讳棐之孙。市南先生讳棨之从孙。 显庙丁未生。 肃庙丙 子中进士。
 景庙辛丑。被诬窜洪原。初公与北轩金公善。以节义相上下。 肃庙晚节。 上年老。 世子有疾。宗社孤危。 (第 132H 页)
。公生而卓荦。龆龄游戏。辄压倒里中儿。郡守公受学渼湖金先生门。礼义自律。公既长。循循以郡守公为法。甲 子中进士。
辛未补 崇陵参奉。时韩淑人在堂。公曰此可以悦亲。不复应举。士友咸惜其不由大阐。升济用监奉事,义盈库直 (第 230H 页)
庐苫。不脱绖带。服阕治举子业。一篇出远近传诵。忠清监司朴公宗岳访湖中第一文士于金公方行。以公应之。壬 子中进士。
居泮宫月试应制辄优等。入侍 恩褒非常。乙卯除崇陵参奉谢 恩。上教曰尔仪容不下于乃兄。岂终老荫途。换授 (第 159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