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王之科” 相关资源
古籍库 集部
自古有天下得列圣帝哲 王之科
者。必由良臣以就景化。
故君非辅弼。无以启昌期。时未清平。不得称贤相。契合交
感。相须而成。苟非 (第 07b 页)
三]二六七~六八[一四0]五九九~六0、[六四]一一八
王名标 [一0三]二七二、[一四0]六0三 王之科
 [一0三]二七二、[一一三]五四二、[一四0]六0四 (第 471 页)
  盖五常之性。对太极言。则太极为一原。五常为分殊。故太极为本然之性。而五常为气质之性。(按太极五常。即一五行之理。非可以对待立名。则况可以理气分排乎。且于此既以太极为本然之性。则又何以为人物之理则皆同。而人物之本然不同之论也。)五常对善恶之性言之。则性善为一原。善恶为分殊。故五常为本然之性。而善恶为气质之性。(按五性之外。又别有善之性乎。以五常对善性。即以五常对太极之口气矣。且以五常已谓之气质。而又谓之本然。则人有理气二本然。而气质又不免有二层级矣。)一五常也。而或属本然。或属气质。似无定说。上方下比。见其如此。实非无定体也。(按五常岂是齐晋之君。既为臣于天王。又为君于国中哉。然则孟子尧舜之称。反归僭 王之科
耶。且吾闻以彼物方此物。未闻以其物方其物也。今以五常方太极者。果不为以其物方其物之为耶。若使五常真可 …… (第 340L 页)
  盖太极超形气而称之也。五常因气质而名之也。(按相近之性。则固可如此说矣。性善之超出气说者。亦可如此说乎。)善恶杂气质而言之也。三说具备。方可以说性无碍矣。前辈于此或未勘覈。故语有未明耳。(按既曰未勘覈而未明。则又为之注解何也。)然太极五常善恶。只是一理。而所就而言之。有不同矣。此义又当深究之也。
按即阴阳而指其本体者太极也。即气质而指其本体者五常也。有是理后生是气。故朱子曰。自一阴一阳之道推来此性。自有仁义。以此观之。则五常之为理为道为太极为本然为一原。而非气非质者可知矣。尤庵推本孔朱之言以立论。今乃归之于未勘不明 之科
者。抑又何哉。善恶虽云皆天理。恶即是气之横而理之变者。乃又混与太极五常而一之。然则盗蹠亦不害为性之者 (第 341H 页)
仰之心。殆无间然。即其见诸文字者。可知其非阳尊而阴排。若乃不究其议论本末。遽以谓立异于朱子。混置于陈 王之科。
而或又直斥之以禅学。则尤不伦。其何以服彼之心哉。
整庵以科第出身。致高位享大耋。观其立朝始终。出处不 (第 532H 页)
 心即理三字。亦见于语类。朱子论格致而曰。心即理理即心。说者以为此是明道。道即器器即道底话头。不可以此为證。此说何如。
心与理初无内外精粗之间。故朱子说如此。彼以道即器器即道为證者。此认心为气者也。
 洲上心理之说。虽今人律之以陆 王之科。
而愚每以为洲上以阳明尝有此说。故特因此为题以为 …… (第 167H 页)
 刘静修作退斋记曰。今之为老氏之说者。以一时之利害。节量天下之事。盖斥鲁斋也。静修以鲁斋。为老氏之学者。以苟合于一时。而仕于元也。然则学者。顾一时之利害。而以道殉人者。皆老氏之流欤。
退斋记。未之读。然因来说。知静修之学。有见于大者。

且道顾一时之利害。而以道殉人者。皆老氏之流云者。甚善甚善。然向非鲁斋。周程张朱之学。几乎埽地矣。其有功于斯文大矣。我东宋文正责鲁斋甚备。至于黜享。然愚见则恐当以退陶说为中。未知如何。
 静修自作渡江赋。以快宋之亡。而此记之言如此。恐不免舍己耘人 之科
矣。乃若退陶则谦退纯深。未尝言前辈之失。故于鲁斋。只举斯文之功。而至于仕元。则以不知答之。然律之以名 (第 168L 页)
孜。致知检心。使不戾于理义。是为紧急切近功夫。慎勿被心宗直捷之说(谓心即理也。)所引去。终陷于佛禅陆 王之科
也。
时人非议学子之衣冠拜揖。守义谨礼。以扶植纲常者。非不自知其肆。特以乘世教之微而侮之也。恃邪说之 (第 179H 页)
明 大行之本意。以彰 大行之盛德而已。何尝有一毫挨逼底意。而今扶闯起跳踉。用意搆捏。直驱之于挨逼 先 王之科。
自不觉其言之反归诬逼不敢言之地也。 上特下备忘。略曰。向日群宵所为。何累于 大行朝盛德。而乃反疑之于 …… (第 580L 页)
也。至于转危作安。倾否回泰等恒用文字。亦不敢用之。若此不已。则惟缄口结舌。焚毁笔砚。然后方可免于诬上 之科。
不然则出言成文。谁能免于诬上之罪哉。从古谗人摘抉文字。构成人罪者。虽或有之。岂有如今日台启之不成说者 (第 595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