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独不喜赫赫耀人。故其莅数郡。谨簿书。先期会。不过使吏拱民驯而已。尝随其叔父书状之行。遇陆飞,严诚, 潘庭筠
于琉璃厂。三人者俱家钱塘。皆文章艺术之士。交游皆海内知名。然咸推服德保为大儒。所与笔谈累万言。皆辨析 …… (第 53L 页)
别千古矣。泉下相逢。誓无愧色。与诚尤相契可。则微讽君子显晦随时。诚大悟。决意南归。后数岁。客死闽中。 潘庭筠
为书赴德保。德保作哀辞具香币。寄蓉洲。转入钱塘。乃其夕将大祥也。会祭者环西湖数郡。莫不惊叹。谓冥感所 (第 53L 页)
之掩耳。若非上墓。虽宗子之家。未尝往焉。戊戌。随使价入燕都。观山川风物。多与一时名儒谈辩唱酬。杭州人 潘庭筠
见之叹曰。眼光烨然。是异人也。己亥。拜外阁检书官。是 圣上御极三年也。时 上念文风之寝衰。人才之沉沦 (第 68L 页)
亭。职居讲官。意其为满洲人。问之则乃蒙古也。观其操纸疾书。笔法精敏。余问君知博明乎。曰。与弟一样。知 潘庭筠
乎。曰。曾一晤武英殿矣。博明。博识工书。余数十年来。多见其笔迹。为其同是蒙古故问之。且彼云职居讲官。 (第 234L 页)
集及明诗综。或名或号。俱以景樊载录。余尝著清牌录序。详辨之。懋官之在燕。以示祝翰林德麟。唐郎中乐宇。 潘舍人庭筠。
三人者。轮读赞许云。及余在此。论诗综阙谬。因及许氏。尹公曰。尤悔庵侗外国竹枝词。首著贵国。其曰杨花渡 …… (第 281H 页)
间。取次一游。又况万里异乡。如逢故人一面哉。
琉璃厂中六一斋。初遇俞黄圃世琦字式韩。目清眉秀。疑其为 潘庭筠,
李调元,祝德麟,郭执桓诸名士也。此诸人者。有先余交游者。故名芬牙颊。若数须眉。及与俞笔语之际。为写柳 …… (第 282H 页)
否。卷首有师杨两序。亦有仆序。黄圃即书绘声园集四字。送人文粹堂(书肆扁额)求之。还言无有。余问足下知 潘庭筠
学士乎。黄圃曰。未尝證契。余问潘宅在宗人府间壁。仆来时有言曰。寻宗人府。历大门右转。其閒壁乃潘宅云。 …… (第 282L 页)
坤阔。只影空持云水浮。最是萧条极目处。迢遥万里使人愁。余尝徜徉于金鳌玉蝀之间。而雨村(李调元。)秋楼 (潘庭筠。
)芷塘(祝德麟。)诸名流。庶几可遇。然郭氏执桓没已六年矣。(闻执桓死于乾隆乙未八月云。)绘声集。当有 …… (第 283L 页)
球欧逻。中州人有时卤莽如此。
李懋官在墨庄座。徵诗潘秋楼。(墨庄。翰林庶吉士李鼎元。蜀锦州人。秋楼。 潘庭筠
号也。)潘曰。吾前为诗。颇费思索。苦困作。故诗苦未多。比览恽铁箫寒柳册子。王秋史题四诗于后柳。为明殷 …… (第 287H 页)
。三韩持节见神山。合得安期不死药。使我蝉蜕尘埃间。今未知高丽松扇。为何样制作。
余于高太史棫生。坐诵 潘庭筠
次王秋史寒柳诗。坐客皆称善。余仍问王秋史谁也。冯明斋秉健曰。此历城王进士。名苹。字秋史。自号七十二泉 (第 291H 页)
知丑矣。玉蝀桥边。遥望五龙亭。真所谓人间世。
陆飞字起潜。号筱饮。杭州仁和人也。乾隆丙戌春。与严诚, 潘庭筠
来燕京。洪德保證交乾净胡衕。有会友录。余曾有序。筱饮家在西湖。坊名湖墅大关内珠儿潭。起潜言。肉桂交趾 (第 332H 页)
汍澜。经宿不能去。孰谓日本人狡哉。愧我不如也。况大国乎。金养虚与洪湛轩。随至使入燕。遇杭州贡士严诚, 潘庭筠,
陆飞三子者。一见相合。画二公像藏之。万里寄书。如门庭然。潘,陆后皆登第。潘已显扬台省。陆则归隐西湖。 (第 504L 页)
盖欲集千古之典章。任一世之文献也。不亦伟且壮哉。尝入燕都。遇其才俊。则无不倾心结交。欣若刱睹。而浙江 潘庭筠
相其眉目。谓之异人。后复寄诗。许以东溟第一流也。然懋官不喜贵游。不事程文。端居教授。从之成材者众。内 (第 548L 页)
 遗事
   从兄湛轩先生遗事[从父弟 大应]
 爱吾庐题咏
   爱吾庐记[金钟厚]
   湛轩记 潘庭筠
   笼水阁记[陆飞]
   笼水阁记[金履安]
   八咏[严诚]
   八咏[李鼎祜]
  
怀独见之明。而隐泯而没世者。可胜言哉。况于材俊芟夷精色遂沉之后哉。先生尝随其叔父使燕。交陆飞,严诚, 潘庭筠。
事具先生燕记及笔谭尺牍。三人于先生。死生不相忘。先生没。燕岩为志。盛称此事。然先生何等人。燕岩岂必以 (第 3L 页)
足以语大。拘于近者不足以语远。养虚其以此帖束之巾衍。勿示非其人也。
海东诗选跋
曩余入燕。与杭州高士 潘兰公
游。 (第 74L 页)
兰公
请见东国诗。余诺而归。取见诸家所选多未粹。且近世号称名家者。多未及入焉。遂欲广蒐为一编。而顾不娴于诗 (第 74L 页)
律未果也。丹丘先生闵顺之氏父友也。适自洒江来。闻余北行与中国高士交。叩其事甚悉。及闻 兰公
意。乃奋然曰。诗固非东国所长。而自前华人或有采者。是不鄙夷我也。但为疆域所拘。典籍不相通。其所采者在 (第 74L 页)
东国未必为精选。而乃谓东国之诗如斯而止。则东人之耻也。且 兰公
之意甚勤。而子之所欲应者甚诚。余岂不乐为之助焉。遂相与往复添删。成若干编。而贡使有期。入褫是急。未暇 (第 74L 页)
。小子尝譬以影像。引程先生语曰。多一茎须。便是别人。先君颔可之。今小子敢溢辞以累我先人。
  碑阴 潘庭筠
 治绩并龚黄。遗爱千秋留。海国诗名同鲍谢。高才万古播中华。
 
(钱塘 (第 82H 页)
潘庭筠
谨撰)
湛轩书内集卷四(南阳洪大容德保 著 五代孙 荣善 编 后学 洪命憙 校)
 祭文
  
祭闵 (第 82H 页)
默会而已。不备。
与徐朗亭光庭书
大容顿首上徐朗亭兄足下。伏惟起居万安。容于前年随贡使入京。得与杭郡 潘兰公。
證交客邸。且因此得闻朗亭先生于 (第 103L 页)
兰公
为表兄。特为行事猝遽。终未及一瞻尊仪。诚浅缘薄。愧恨耿耿。顾容以远方贱陋之身。猥被 (第 103L 页)
兰公
眷爱。至谊铭心。无以为报。惟有尺素嗣音。稍可慰天涯愿言之怀。且今天下一统。海内同胞书牍寄信。初无法禁 …… (第 103L 页)
致疏漏。侧闻座下脱略小嫌。不惮身任其事。高风古谊。令人感服。慈凭历官之便。略寄信息。望须讨便付送。而 兰公
归时。如有留书。亦乞出付东人。不必疑虑。如 (第 103L 页)
兰公
中第在京。亦即传致讨答附便。其同寓陆起潜兄,严力闇兄二人。均是相识。亦或在京。并以此书传致之勿疑如何 …… (第 103L 页)
 数条发难。此天下大议论。古今大是非。愿诸兄明赐剖析。以发海外愚蒙。
与严九峰果(诚兄)
大容顿首上九峰先生足下。容。力闇友也。容既忝与力闇为友。又因 潘兰公。
得闻我九峰先生有文有行。屹然为江左师表。容之望风仰德之日久矣。况滥被力闇错爱。證交客邸。约为兄弟。夫 …… (第 106L 页)

兰公
书中。且从御之言归。姑无的闻。略此附候。不暇缕陈。惟一年一便。已苦其疏。终身交情。惟凭尺素。幸随便寄 …… (第 108H 页)
 
东俗崇信儒学。著述多门。但士子没齿从事。惟矻矻于中华文献。而东史典故。多阙不讲。骛远忽近。殊为詑异。以是罗丽之际典籍无徵。惟本国四百年间良法美政。名臣钜儒。代不乏人。而书籍甚寡。有难考證。兄欲一见以广异闻。第当傍求登览也。
与九峰书
孤子洪大容。稽颡再拜九峰先生足下。今首夏贡使自京还。获承去岁季秋尊札。仍见 潘兰公
在京覆书。闻令仲弟铁桥入冬自闽归。仍不起疾。真耶梦耶。此何报也。顷承铁桥闽馆寄书中。言两月病疟。尚未 …… (第 116L 页)
。上可以统承先贤。下可以汛扫文苑。达可以黼黻皇猷。穷可以启牖后进。今不幸短命。无所成而死。天乎惜哉。 兰公
书。不报月日。想渠远闻。亦未得其详。不审自闽何时返宅。讳在何日。临没精神。治乱何如。亦有何顾言否。幸 (第 117H 页)
置画本及诗笺。少年口角尚衔墨。盖草画未竟而出迎我辈也。坐定。问姓名及年。严诚字力闇号铁桥。年三十五。 潘庭筠
(第 129L 页)
兰公
号秋𢈢。年二十五。余曰愚因李令公。得闻声华。且见朱卷。歆仰文章。谨仍李令与同志金生辄来请谒。望恕唐 …… (第 129L 页)
为笔谭。两人许诺。即铺纸砚于小卓上。李基成先辞归。乃分宾主。围卓而坐。平仲曰。两位朱卷。是会试作耶。 兰公
曰。省试也。此时到都会试。又曰。两位到此。游稿必富。可赐教否。时余辈皆着军服。故余曰我武职也。弓马之 (第 129L 页)
事闻之矣。诗文未之学也。 兰公
笑曰。两位有文事而兼武备。平仲曰。愿见两位琼篇。 (第 129L 页)
兰公
曰。风尘碌碌。未有所成。来时同榜解元陆飞作画。偶题小诗呈教。乃出示一幅画。水墨莲花一朵。笔画奇劲。上 (第 129L 页)
有陆诗七绝一首。下有力闇词及 兰公
诗皆佳而陆诗尤高。余曰。此三绝也。力闇曰。过辱宠褒不敢当。平仲曰。武夫亦有拙诗。书示鹦鹉律三首。力闇 …… (第 129L 页)
皆援笔疾书。颇有较艺之意。两人又请余诗。余曰。素不能诗。无以呈教。愧甚。皆曰过谦。平仲又请见两人诗。 兰公
曰。严兄 …… (第 129L 页)
见有诗集。当呈览。力闇掉头辞之。 兰公
不听。自东炕持一册来。指其中五十韵七古一篇曰。有一达官欲荐于朝。力闇毅然不往。作此诗而拒之。余见毕曰 …… (第 130H 页)
有荣矣。力闇曰。素不解诗。偶然学步。自适己意而已。见笑方家不敢当。余曰。吕晚村是何处人。其人品如何。 兰公
曰。浙江杭州石门县人。学问深邃。惜罹于难。余曰。浙江山水何如而能人才辈出如是耶。 (第 130H 页)
兰公
曰。南边山明水秀。平仲曰。我副大人见 (第 130H 页)
兰公
朱卷中有茫茫宇宙舍周何适之语。不觉敛衽。 (第 130H 页)
兰公
色变良久。余咎平仲以交浅言深。 (第 130H 页)
兰公
乃曰。此乃草率之语。大指亦不过谓中华乃万国所宗。今天子圣神。文武为臣者。当爱戴依归之意而已。尊周所以 …… (第 130H 页)
谨慎嫌畏。其势然矣。其言之如此。无足怪矣。余劝平仲勿复言。平仲即曰。所示极善。余曰。王阳明亦浙人乎。 兰公
曰。阳明绍兴人。与我同乡。余曰。绍兴距钱塘几里。 (第 130H 页)
兰公
曰。二百馀里。余曰。贵处学者遵何人。 (第 130H 页)
兰公
曰。皆尊朱子。余曰。遵阳明者亦有之乎。 (第 130H 页)
兰公
曰。阳明大儒。配享孔庙。特其讲良知与朱子异。故学者勿宗。间有一二人。亦不甚著。余曰。阳明间世豪杰之士 (第 130H 页)
也。文章事业。实为前朝巨擘。但其门路诚如 兰公
之言。力闇曰。贵处亦辟陆耶。余曰。然。力闇曰。陆子静天资甚高。阳明功盖天下。即不讲学。亦不碍其为大人 …… (第 130H 页)
学者自生分别耳。又曰。殊涂同归。余曰。同归之说。不敢闻命。平仲曰。功虽盖天下。良知之刱论。与朱岐异。 兰公
曰。事业须从诚意正心做来。阳明格物致知。尚有馀憾耳。余曰。阳明之学。尽有馀憾。但比诸后世记诵之学。岂 (第 130H 页)
非霄壤乎。 兰公
即打圈于岂非霄壤四字曰极好。又曰。此时读书。不过记诵而已。然天下尽有潜心圣贤之学者。非俗儒之槩例也。 (第 130H 页)
平仲曰。宗旨异致则反不如记诵矣。力闇微笑而已。盖其平日所学于王陆颇深也。 兰公
曰。贵国有大儒否。平仲曰。有之。余曰。如金尚宪号清阴。亦我国大儒也。 (第 130H 页)
兰公
曰。现在者为谁。余曰。不敢指其为谁。死后方有公论。平仲曰。窃瞯足下之高仪。其学问之深奥。非寻常取功名 (第 130H 页)
者。钦仰。 兰公
曰。我辈竖子俗人而已。极荷过褒。无地自 …… (第 130H 页)
容也。余措事业从诚正之语而谓 兰公
曰。只此一句语。以之修身事君。何事不做。平仲曰。问学之外。嗜好者何书。 (第 130L 页)
兰公
曰。仆年二十时。已诵十三经诸史。然质鲁健忘。终无成就。可愧。但学必以圣人为主。虽诸子百家无所不览。其 (第 130L 页)
归则反之于六经而已。力闇曰。酷嗜昌黎,史记极妙。读汉书。不可不看史记。 兰公
曰年少失学。未尝潜心正学。然作文必学史迁。特愧不能追蹑古人。余曰。两位先世有何显官。 (第 130L 页)
兰公
曰。本农家子。寒畯之门。惟有读书力田。未尝有通显者。若其远祖则晋潘岳之后也。余笑曰。君貌甚美。有自来 (第 130L 页)
矣。 兰公
亦笑微有愧色。力闇曰。先世。洪武年自馀姚迁杭。至今十三世。曾有二举人而已。远祖则有之而不敢攀援。余曰 (第 130L 页)
。此何故。 兰公
曰。力闇。子陵之后而不敢攀援者。恐为郭崇韬也。又曰。东国本箕子国。乃近圣人之居者。宜二公之识见高远。 (第 130L 页)
非一切文人可比。余曰。两位皆具庆耶。皆曰然。曰。兄弟几人。力闇曰。有一兄。 兰公
曰。九峰先生名果大。名士。乃力闇兄之令兄也。二人。时人比之机云轼辙。诗文大集盈笥。与吾乡吴西林先生极 …… (第 130L 页)
。年四十馀。高雅绝俗。非寻常诸生之比。余曰。同气间有此师友之益。其乐可知也。请问西林先生德行之大略。 兰公
曰。隐居修道。无事不入城府。有达官来见者。必峻拒之。一人与侍郎雷铉通政官钱维城。皆先造门。求观著书而 …… (第 130L 页)
隔一海。如福建商舶。亦多漂到我国者。杭州似亦不甚远也。平仲曰。贵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风物尚如旧耶。 兰公
曰。不但此而已。西湖风物。为天下第一。水深一二丈。清可见底。虽萍藻沙石。历历可见。四山皆平 …… (第 130L 页)
水虽当积涝。不贻害于民居耶。力闇曰。杭州以下水利所在。蓄泄以时。无贻害之处。余曰。长腰米。贵处产耶。 兰公
曰。然。吾乡风柔。食物与京师大相不同。余曰。风俗厚薄如何。 (第 131H 页)
兰公
曰。地多秀民。弦诵之声相闻。但俗尚浮华。鲜淳朴耳。力闇曰。贵处风俗。淳古之极。余曰。山川险隘。人民多 (第 131H 页)
贫。只以稍遵礼俗。自古中国亦许之以小中华。 兰公
曰。贵国国史有携来者否。余曰。没有。 (第 131H 页)
兰公
曰。惜不得见。余曰。必欲知其大略。则当总记其槩以呈。又曰。诸公科期不远。当会心举业。久坐烦扰。恐不安 …… (第 131H 页)
吾辈到此。本不用心于此。余曰。然则不要登试乎。力闇曰。要自要的。但听天命。且曰鄙等不是专意于名利者。 兰公
问余曰。官居何职。余曰。白身无职。欲一见中国。随季父贡使之行而来。 (第 131H 页)
兰公
曰。先生以贵胄而不为官。必立身行己之君子也。余笑曰。无才无学。官自不来。平仲曰。今承两位德仪。益觉中 (第 131H 页)
华人物之不可企及也。 兰公
曰。中华虽文物之邦。近名荣利者比比皆是。余曰。邂逅良唔。深惬鄙愿。未知继此而可得见耶。 (第 131H 页)
兰公
曰。人臣无外交。恐难再图良会。余曰。此战国时语也。今天下一统。岂有彼此之嫌。 (第 131H 页)
兰公
有喜色曰。天子以天下为一家。况贵国乃礼教之邦。为诸国之长。自当如此。俗人之议。何足道哉。天涯知己爱慕 …… (第 131H 页)
或他时得邀微官。奉使东方。当诣府叩谒。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余曰。鄙等回期。尚有馀日。岂忍遽作永别耶。 兰公
曰。交情古谊。令人铭感不忘。倘枉驾容易。乞再过我。作竟日谈。幸甚。余曰。鄙等之来固容易。只恐佥行台有 (第 131H 页)
难便。 兰公
曰。当扫径以待。贵馆曾有中华士人来访否。到贵馆。不知亦不甚费事。余曰。自前彼此寻访人。不以为怪。宜无 (第 131H 页)
邦禁。 兰公
曰。贵馆何地。明日当同来奉谒。如在皇城之内。则不便来矣。余曰。在正阳门内东边城下半里许。馆中有衙门。 …… (第 131H 页)
所大欲。岂有不便之理。余曰。衙门如有阻搪之弊。鄙等当先期出待于门外。择乾净去处。更为一日之会。无妨。 兰公
曰。既任人出入。明日必当奉拜。又曰。衙门是何官。余曰。有提督大使通官等官。而自前官人。秀才辈皆许出入 …… (第 131L 页)
涤茅塞。力闇曰。既成相好。不当作客话。且曰。此后宜只说真话。平仲曰。日已晚矣。仆夫催归。不得已告退。 兰公
曰。贵仆不解人情。请赐叱退。彼此皆大笑而握手不忍相舍。遂相别而出。出门。两生疾声请少留。严生持感旧集 …… (第 131L 页)
曰。未及迎候门外。且缘衙门之有事。致从者久滞道傍。罪负无地。皆曰不妨。余曰。既烦辱临。请毕今日之驩。 兰公
曰。但恐俱有贵冗。余曰。鄙所无他冗务。请终日稳话。皆曰甚好。余时以方冠着广袖常衣。 (第 131L 页)
兰公
曰。此即秀才常服 …… (第 131L 页)
耶。余曰。然。 兰公
曰。制度古雅。余曰。我们衣服。皆是明朝遗制。两生皆颔之。力闇见金译汉庆曰。金公。文雅之士。前日碑版店 …… (第 132H 页)
。力闇曰。然。余曰。有世谱否。曰。有之。始知昨不敢攀援云者指此也。余问曰。中国拜礼。再拜耶。四拜耶。 兰公
曰。引见天子圣人。九叩头。寻常礼数四拜。父母八拜。张译宅谦问曰。今亦有性理之学如陈白沙,王阳明者耶。 (第 132H 页)
兰公
曰。国朝大儒陆清献公讳陇。其配享孔庙。其馀汤文正公讳斌,李丞相光地,魏讳象枢。皆大儒希贤者也。又问曰 (第 132H 页)
。明时朱陆之学相半。今亦然耶。 兰公
曰。今天下皆遵朱子。余问婚礼拜法。 (第 132H 页)
兰公
曰。汉人四拜。又曰。此拜非夫妇相拜。乃同拜天地祖先耳。余曰。拜天地。恐非朱子之礼。力闇曰。家礼遵行者 (第 132H 页)
少。此皆俗礼。 兰公
曰。庙见后见舅姑。行八拜礼。然后夫妇同拜各再拜。此杭俗也。他处不尽然也。余曰。有奠雁礼耶。力闇曰。杭 (第 132H 页)
州独废此礼。可笑。又戏曰。不亲迎。竟得妻。余曰。婚时。男先于女耶。 兰公
曰。男家先备彩舆名帖往迎。特新郎不亲迎耳。余曰。中国于丧家。动乐娱尸。极可惊骇。 (第 132H 页)
兰公
曰。此皆习俗相沿。古礼废已久矣。余曰。西林先生家。亦用此耶。 (第 132H 页)
兰公
曰。独先生不然。此外讲古礼者亦有之。余云尊家并从西林之礼耶。 (第 132H 页)
兰公
曰。亦不能竟违俗尚。择其稍近礼者行之。又曰。西林先生居丧。不茹荤饮酒。不见客。不作诗文。不御琴瑟。葬 …… (第 132H 页)
。则略进数匙。兼领鄙等之情。遂进饭床。两生各有从者。并各赐食。平仲曰。菲薄之馔。皆非适口。还深愧悚。 兰公
曰。过费盛馔。甚是不安。谢谢。以我国饭。与浙米一㨾。颇顿吃而辍。力闇曰。吃饭方来。复承赐食。不敢不饱 (第 132H 页)
。既醉酒。又饱德。言饱乎仁义也。 兰公
曰。贵处朝服。皆纱帽团领乎。余曰。然。亦有上衣下裳金冠玉佩之制。 (第 132H 页)
兰公
曰。 国王戴何冠。余曰。冕旒。亦有便服之冠。力闇画出冕旒及各冠制而问之曰。如此制乎。余曰。然。余曰。 …… (第 132H 页)
见之也。 兰公
曰。来此见场戏乎。余曰。见之。 (第 132L 页)
兰公
曰。场戏有何好处。余曰。虽是不经之戏。余则窃有取焉。 (第 132L 页)
兰公
曰。取何事。余笑而不答。 (第 132L 页)
兰公
曰。岂非复见汉官威仪耶。即涂抹之。余笑而颔之。又余入入中国。地方之大。风物之盛。事事可喜。件件精好。 …… (第 132L 页)
言乎。皆颔之。力闇曰。早晨必梳头乎。余曰。余则果日日梳头而他人未必尽然。平仲曰。副大人使仆奉请两位。 兰公
曰。礼当奉拜。仆辈当往见之。遂同往副房。季父与上使会坐笔谈。潘生首尾执笔。朝廷官方。西湖故迹。其他数 …… (第 132L 页)
亏漏。而言外之意。自不可掩。则其事理当然。而顷刻立谈之间。周旋盖覆之状。亦奇才也。问杭州亦有满洲乎。 兰公
曰。满洲遍天下。生齿日繁而各有旗官领之云。问南方乐器。 (第 132L 页)
兰公
曰。古器皆有之。音腔与北方迥异云。力闇云北音杂以胡乐。皆是金石噍杀之声。即涂抹之。午后。又以果饼等物 (第 132L 页)
待之。略尝而辍。以法禁甚严故。不吃牛肉。 兰公
以副使典型。恰似李太白画像。不胜钦敬云。问二公以妙年皆戴眼镜。何也。 (第 132L 页)
兰公
曰。皆有眼病。不戴此则如看雾中花云。将罢。副使书曰。邂逅良唔。后会无期。望须巍捷春围。保重起居。以慰 (第 132L 页)
远人之思。 兰公
曰。咸服高谊。作揖。与力闇苍黄出门。傍观皆黯然嗟异。余即趍出挽衣。复请到余炕。坐定。余曰。日未垂暮。 (第 132L 页)
请少坐叙话。 兰公
曰。极蒙不弃。当追陪竟日。余曰。鄙等初无官差。此来无他意。只愿见天下奇士。一讨襟抱。归期已迫。将未免 …… (第 132L 页)
归。忽得两位。一面如旧。幸惬大愿。真有志者事意成也。只恨疆域有限。后会无期。顾此爱慕之诚。何日忘之。 兰公
看毕。不禁凄伤。力訚亦伤感不已曰。鄙等至性之人。未遇真正知己。今日之会。临歧不觉酸鼻伤心。以此愈见中 …… (第 132L 页)
不至如此伤感矣。平仲曰。笔不可以既。只是无语耳。力闇曰。此后相见何时。余曰。终当一别。不如初不相逢。 兰公
以笔打圈于不如初不相逢六字而凄然有感。力闇亦惨然。是时。上下傍观。莫不惊感动色。或以为心弱。或以为多 (第 133H 页)
情。或以为慷慨有心之士。诸言不一。而要之兼此而致然。余曰。古语云欲泣则近于妇人。虽其情不能自已。 兰公
此举。无乃太过耶。 (第 133H 页)
兰公
曰。见笑大方。想亦见谅。外人闻之。真不足发一笑也。力闇曰。至于仆者。实不禁为之酸鼻。欲泣则忍泪而已。 …… (第 133H 页)
值如此境界。两人见玄琴。皆请一听。时平仲方发诗令。余曰。弟不能诗。请代以琴。诸人皆笑。遂调弦弹平调。 兰公
听之。又饮泣呜咽。余虑增其伤感。余亦怀思不平。一曲而止曰。东夷土乐。不足烦君子之听。 (第 133H 页)
兰公
拭泪而答曰。一洗俗耳。弹法虽殊而音节则同耳。平仲曰。南方之音。犹云呕哦啁哳。况东藩秽貊之声。令人可愧 …… (第 133H 页)
弟亦有志人也。但笔谈通情。不能直承高谈。是可叹也。力闇曰。良然。然如得直谈衷曲。更不知如何快慰矣。时 兰公
尚涕下不已。余执手而慰之。 (第 133H 页)
兰公
亦执余手曰。弟二人到京十馀日。并未见一奇人握手称知己。即在南方。亦未尝有披肝沥胆者。不意相逢两兄。万 …… (第 133H 页)
须作凄苦语。吾师。清阴孙也。尝来鄙居。锡名以湛轩。鄙居甚朴野而妄集八景。若得一兄之记一兄之诗。幸甚。 兰公
曰。严兄作文。弟当为诗。平仲曰。弟亦方搆一草屋。题以养虚堂。二友亦能赐一文一诗否。皆许诺。余出示许生 (第 133H 页)
升画幅曰。临行。一友赠此画。此于我国。颇称工手。愿得题品。 兰公
曰。画格甚好。所画之花。皆东国所有乎。余曰。然。平仲曰。二兄居住更详示。力闇曰。贱居杭州城内东城大平 …… (第 133H 页)
。谨为拜领。别业诗文。容早晚应酬稍减。当竭愚蒙。搆成就正。率此复候福安。临风三叹。幸自珍重。不宣。 兰公
书曰。 (第 134L 页)
庭筠
再拜湛轩学长兄先生足下。筠昨归竟夕不能成寐。目中隐隐有三位大人及足下与金养虚兄仪状。深叹海东诚君子之 …… (第 134L 页)
重泉矣。相思弥襟。曷有其极。此非笔墨之所能罄也。惟仰望天末。临风泣下而已。厚赐拜领。不宣。
德裕归言 兰公
看书未半。又涕泗汍澜。力闇亦伤感不已云。余书中未尝为一句凄苦恨别之语。两人之如此。诚可异也。虽其人情 …… (第 134L 页)
之。不宣。
方物未及入库。为见自鸣钟。直往琉璃厂张经家。路上逢德裕。受答而归。日暮归馆。始坼见裕传。 兰公
出外未还。只有力闇书。书曰。捧读手教。益承关爱。弥令人感激不已。匪惟友朋知己。虽骨肉之戚。无以过之。 …… (第 135H 页)
。官道渐看新柳绿。旅怀同忆故山青。从今燕雁成千里。终古参商恨两星。纵说神州无间隔。离忧如醉日沈冥。 兰公
送汉隶字源一部。书曰。客邸都无长物。箧中有汉隶字源一部共六本。在中国不易购。敢致之湛轩斋中。以供清赏 …… (第 135L 页)
贵馆之备邀隆礼。平仲曰。凡事任真。何发不出范围之言。余曰。顷日礼数太简。见讶多矣。曰不然。各从其俗。 兰公
曰。自得先生教言。不敢复作离别可怜之色。昨日奉呈拙作。音韵未谐。乞赐清诲。平仲曰。严兄诗。沉郁慷慨。 …… (第 135L 页)
不能极意赞扬。恐涉面慢之嫌。今蒙过奖。非但不敢当。恐非知己相勉之道。力闇曰。弟本抗爽人。岂肯作世态。 兰公
曰。金兄豪放轶群。感慨之色。见于眉睫间。令人终身想望。平仲曰。无乃误认鱼目。 (第 136H 页)
兰公
曰。汉隶字源。贵处有之。余曰。或有之。力闇曰。如有则为辽东豕。余曰。以情与之。以情受之。其有无紧歇。 …… (第 136H 页)
顷赐感旧集。杨州有之。不多印。携至贵处。翻刻广传。则诗人之幸。其中诗话有可观。亦可知中国诗人之源流。 兰公
曰。东方妇人有能诗乎。余曰。我国妇人。惟以谚文通讯。未尝使之读书。况诗非妇人之所宜。虽或有之。内而不 (第 136H 页)
出。 兰公
曰。中国亦少而或有之。仰之若庆星景云。力闇曰。他之夫人能诗。 (第 136H 页)
兰公
视力闇颇有侵啧。力闇不应。向余诵无非无仪。惟酒食是议。 (第 136H 页)
兰公
曰。然则关雎葛覃。非圣女之诗乎。余曰。有圣女之德则可。无圣女之德则或归于荡。此则力闇之论甚正。君子好 (第 136H 页)
逑。琴瑟和鸣。乐则乐矣。比之庆星景云则过矣。 兰公
曰。贵国景樊堂许葑之妹。以能诗入于中国诗选。余曰。女红之馀。傍通书史。服习女诫。行修闺范。是乃妇女事 (第 136H 页)
。若修饰文藻以诗得名。终非正道。平仲求见一诗则因不出。只示次湘夫人韵。平仲问湘夫人谁也。 兰公
曰。贱内。曰。渼湖先生有赠行诗文耶。余曰。先生以祖农岩诗赠之。诗曰。未见秦皇万里城。男儿意气负峥嵘。 …… (第 136H 页)
时爱吃甜物致之。而金兄齿落亦早。平仲曰。发虽白而齿不摇。今行不能戒下堂。非谢鲲踰墙。范叔彼笞而致伤。 兰公
曰。还不损君啸歌。平仲曰。后能为秦相乎。 (第 136L 页)
兰公
曰。一寒如此。平仲曰。徒步之邸偶相似。力闇曰。仆幸非须贾。 (第 136L 页)
兰公
曰。兄既饭早矣。可吃一碗饭。余曰。腹虽尚果。然与兄共卓。亦是胜事。两人点头而喜。遂陈四碗饭几品馔。平 …… (第 136L 页)
饭匙。余笑语曰。入乡循俗。仆人解听。即以箸换勺。两生亦知之而笑。余曰。中国之俗。父子老幼不拘同卓耶。 兰公
曰。不拘。只男女不同卓耳。饭毕。 (第 136L 页)
兰公
亲自装烟而劝之。自初劝茶劝烟皆亲之。累辞而不尽听。平仲曰。旅游到京洛。几过一月。有文人才士之相从者耶 …… (第 136L 页)
。晓天帘外尚冥冥。力闇看毕。打圈于颔联及落句曰。情深语不堪多读。又曰。即将此诗。望一挥以作箧中珍秘。 兰公
曰。妙句乞为我一书。以垂永远。各以纸与之。平仲书毕曰。不辞而书。聊见愚直之性耳。 (第 136L 页)
兰公
曰。洪兄术业。无所不通。博闻强记。不作诗何。余曰。素拙吟咏。且无癖好。思之常患艰涩。偶然成句。都是陈 (第 136L 页)
陋。是以自画矣。 兰公
曰。不为也。非不能也。余问西林先生德行之详。力闇曰。西林先生。居杭城艮山门外四里许。所著有吹豳录八十 …… (第 136L 页)
则楞严。在道家则黄庭。而吾儒则惩忿窒欲矫轻警惰八字。弟之粗得乎儒家者如此而已。至于正心诚意。尚大难。 兰公
自外入来。见力闇喜观楞严之语曰。此经。弟沐手诵之。并好手写佛经。余戏之曰。两兄来世必登天堂。皆大笑。 (第 137H 页)
兰公
书于傍曰雅谑。力闇又曰。弟之看楞严。乃是病危垂死之时。颇于身心大有裨益。亦一贴清凉散也。彼时觉得地水 …… (第 137H 页)
诸诗。皆按之经传。确凿可据而朱子必尽反之。余曰。朱子小序辨说。想已见过矣。时仆人以饼果数器陈于卓上。 兰公
方在炕下椅上。据大卓而画于平仲纸。投笔而来见问答语。至诗画馀事云云曰。并不可谓之馀事。看小序云云曰。 (第 138H 页)
不知许事。且食饼果。因呵呵而笑。吃毕。余曰。明屠羲英有所著童子礼中。有拜揖之节。 兰公
曰。未见也。宋杨复有礼节图。乃周时礼。今无行之者。余问力訚曰。贵印章皆亲手所刻乎。力闇曰。亦有他人所 …… (第 138H 页)
制就呈上何如。余曰。如可为之。不必三方。一亦足矣。顷惠一方。当奉呈耳。力闇曰。须二方石。一名一字。时 兰公
对卓打话。力闇在大卓。替 (第 138H 页)
兰公
而画。 (第 138H 页)
兰公
曰。东国郡县有几。山川如何。寿村有佳山水乎。余曰。郡县山川。当略记以上。寿村则只有田园之乐而已。绝无 (第 138H 页)
佳山水可以畅叙幽情处。 兰公
曰。海上诸国。常有人往来否。余曰。只有日本来往买卖。其馀则无。 (第 138H 页)
兰公
曰。金大人见惠倭菱花纸。出日本耶。抑本国耶。余曰。出日本。余曰。杭州通日本商舶。曾见日本纸乎。 (第 138H 页)
兰公
曰。间有之。此国之纸。不可书画。故杭州绝少耳。若东国之纸。则吾乡纸铺中有卖者。特价不甚廉耳。又曰。东 …… (第 138H 页)
余曰。皆是楮皮。品甚粗。特坚韧远胜华纸矣。 兰公
曰。顷赐牛皮煎。以不吃牛肉故不吃矣。余曰。不吃牛肉。其义安在。 (第 138L 页)
兰公
曰。法禁甚严。民间不敢宰杀。故不得吃耳。非有他义也。余曰。顷年。见福建人漂到东国者。亦不吃牛肉。余问 (第 138L 页)
其故。答云我地有神曰齐天大圣。其神不吃牛肉。故我们不敢吃云。此言何谓也。 兰公
笑曰。果有此说。设此以禁愚民。非真有此神也。余曰。我国大儒李栗谷珥。平生不吃牛肉曰。既食其力。又食其 (第 138L 页)
肉。可乎。此义如何。 兰公
曰。此义甚好。 (第 138L 页)
兰公
又曰。东国宫室亭榭之制如何。余曰。仓卒不可尽言。亦当追记以上。 (第 138L 页)
兰公
曰。不必自书。有仆夫能捉笔者。命之书可也。 (第 138L 页)
兰公
又曰。东方衣服尚白何也。余曰。我国以东方。故本尚青。百馀年前。国丧连仍。十馀年穿白。因习以为常。近颇 (第 138L 页)
禁之而终不变。 兰公
曰。朝鲜。箕子之后也。殷人尚白。无乃以此耶。余笑曰。此可备一说。 (第 138L 页)
兰公
亦笑。余曰顷来花笺。亦有用处耶。 (第 138L 页)
兰公
曰。纸甚妙。书画无所不可。余曰。兄神形比前顿感。未知间经感患耶。 (第 138L 页)
兰公
曰。非也。因见二兄后忽忽有离别之感。竟夕不能寐故耳。平仲曰。见此今人。不觉怆心也。余曰。果尔则弟辈为 (第 138L 页)
令堂之罪人也。 兰公
急涂吾二人之语曰。不然。弟自见兄。妇仁豕交之言。忽然有省。不复作儿女态。兄无虑也。少间。 (第 138L 页)
兰公
曰。金兄尊行第几。余曰。东国不用此法。 (第 138L 页)
兰公
曰。伯耶仲叔耶。余曰。金兄无兄弟。余问 (第 138L 页)
兰公
曰。令郎年纪几何。 (第 138L 页)
兰公
曰。豚儿七岁。次者四岁矣。余曰。皆命名耶。 (第 138L 页)
兰公
曰。长曰时敏。次曰学敏。余曰。江外亦有痘患乎。 (第 138L 页)
兰公
曰。有之。东海痘症得全者多耶。余曰。得全者大约十之三四。 (第 138L 页)
兰公
曰。金兄有凄苦之色。弟甚不安。平仲曰。心不凄而面凄。无乃五十穷儒无所成之致耶。 (第 138L 页)
兰公
曰。善谑。又谓平仲曰。足下贵介得官易易耳。不仕何耶。平仲曰。我国以科取人。白身取官。亦自不易。或得之 …… (第 138L 页)
或他日妄有著述。此段佳话。亦必言之津津。使后人之想望二兄。亦如吾辈之仰慕清阴先生也。 兰公
曰。即三位大人手迹。亦必传之不朽也。力闇曰。固然。余曰。别后通信。或有商量否。 (第 139H 页)
兰公
曰。煤市街徐朗亭。即弟之表兄也。寄此便是。余曰。朗亭是京里人耶。 (第 139H 页)
兰公
曰。他亦杭州举人。留京开铺七年。后他亦作官去矣。余曰。朗亭。吾辈行前。得一会面如何。 (第 139H 页)
兰公
即呼仆人。使之请来。余曰。日已晚矣。请俟后日。遂止之。力闇曰。二兄临别能来。此一宿否。平仲曰。非无此 (第 139H 页)
意。耳目既烦。从便无策。奈何。力闇曰。令叔及令兄自或无妨。恐馆中见讶耶。 兰公
曰。到此处来。阍者知之耶。余曰。到此处。彼何以知之。只言以前门外游玩。 (第 139H 页)
兰公
曰。大人不以为怪否。余曰。此来大人亦劝之。 (第 139H 页)
兰公
喜曰。大人真风雅中人也。平仲曰。昔有为友解印间行者。二兄亦不惜一舍之劳。庶有更集之路而不敢请耳。余曰 …… (第 139H 页)
。弟等思得一策。要于起身之日。邀两兄于东数十里外店舍。为一夜聚叙而别。尊意如何。两生相顾酬酢。少间。 兰公
曰。此事甚难。余曰。何故。力闇曰。即所觅居停。得无见讶。 (第 139H 页)
兰公
曰。弟等初到京路。尚未知数十里外。恐无可以相聚之处。非不甚愿。虑无上策。余曰。觅停不甚费力。只在城外 …… (第 139H 页)
泯然无迹。余曰。非不知其难。只为卜夜可以稳诉鄙衷。故不获已为此计。彼此更商。如无十分好策。已之可也。 兰公
曰。容细细商之。余曰。弟等无他可虑。只恐累及吾兄之虑。须勿拘于颜情。不忍拒绝。如妇之仁。如有一毫不便 …… (第 139H 页)
离别之苦耳。 兰公
曰。暂游万里。小别千年。如之何勿悲。两生皆凄然不胜。余慰之曰。容当更面。姑不必作别语。又曰。弟等来往 (第 139L 页)
于贵寓。实无所妨否。 兰公
曰。主人甚贤。实在无妨。余曰。若有不便。不以实告。是疏我也。 (第 139L 页)
兰公
曰。草榻可作竟夕之谈否。余曰。非无此意。但留馆时。决不敢夜出。出城之后。浩然惟意。但一行皆宿通州。而 …… (第 139L 页)
于兄辈。人将谓何。所以欲会于路傍也。兄辈只作寻常出行。弟等偶然落后。初不为期会之迹。或不见怪于人矣。 兰公
打圈于初不期会云云曰。尚有数日。容商定报命。 (第 139L 页)
兰公
又曰。今日不归。人不知之。余叹曰。非不欲信宿。其如衙门何。 (第 139L 页)
兰公
曰。他要稽查耶。余曰。不惟此也。 (第 139L 页)
兰公
曰。惧逻者耶。余曰。皆非也。弟辈行迹。与寻常下辈有异。其出其入。衙门皆属目。一或见觉。则累及一行。且 (第 139L 页)
于兄辈。当如何耶。 兰公
又曰。此间二兄。不可以宿。想三位大人不许耶。抑出入必有人稽查耶。余曰。皆非也。人见之必有言。为兄虑之 …… (第 139L 页)
眼。发行之前。决不敢出入。一行起身。则衙门皆见之。独自逶迤来此。孰不疑之乎。彼此酬酢。都是閒商量也。 兰公
曰。卜夜不可。卜昼如何。余曰。十二三日。当图更进于兄。若无邻里之讶。则弟辈终日遣閒于馆中。岂难一会期 (第 139L 页)
哉。 兰公
曰。此地稍僻。邻里无人知之。吾兄必须过我。即一日亦胜百年也。力闇曰。间或一二知之者。亦徒有羡慕我二人 (第 139L 页)
之奇缘侥倖而已。有何怪詑耶。此则过虑。 兰公
又曰。请驾再过我。作竟日谈。余曰。敢不如教。此时。德裕累来促行。主客皆起立。竞执笔遑遑疾书。彼此不忍 (第 139L 页)
舍去。 兰公
又曰。弟有一册。欲求二兄及三位大人随意一书。未识可否。余曰。不难。至中门相揖而别。出洞至大路。雇车至 …… (第 139L 页)
用而多有侈美。不胜伤叹。而或不无好处前朝制度尚存也。力闇即于纸上。画纱帽团领一像。又画红帽蹄袖一像。 兰公
指红帽曰。这个不是轻便。余因题于纱帽像曰铁桥先生真像。又题于红帽像曰潘学士真像。皆大笑。余曰。行将别 …… (第 141H 页)
之行。而大书元祭酒许衡致仕。则夫子欲居九夷之训。认真有心耶。两人相顾无语。余并涂抹之。更杂以汗漫语。 兰公
笑曰。剃头则甚有妙处。无梳髻之烦。爬痒之苦。科头者想不识此味。故为此语也。余曰。不敢毁伤之语。以今观 (第 141H 页)
之。曾子乃不解事人也。两生皆大笑。 兰公
曰。真个不解事。又笑不止。力闇曰。浙江有可笑语。剃头店有牌号书曰盛世乐事。余曰。江南人乃有此口气。北 …… (第 141H 页)
。岂非冠屦倒置乎。力闇曰。然则何不去之。余曰。安于故常。且不忍忘明制耳。余又曰。妇人小鞋。始于何代。 兰公
曰。无明證。但传云始自南唐李宵娘。余曰。此亦甚不好。余尝云网头缠足。乃中国厄运之先见者。力闇颔之。 (第 141L 页)
兰公
曰。余尝取优人网巾戏着之。甚不便。余戏之曰。越人无用章甫。两生皆大笑。亦有愧色。 (第 141L 页)
兰公
曰。江外有一友。尝戏着优人帽带。为拜跪状。一坐为之鬨堂。余又戏云黑旋风乔坐衙。两生皆绝倒。又曰。十年 (第 141L 页)
前。关东一知县遇东使。引入内堂。借着帽带。与其妻相对即泣。东国至今传而悲之。力闇垂首默然。 兰公
叹曰。好个知县。又曰。苟有此心。何不弃官去。又曰。此亦甚不易。吾辈所不能。何敢责人。皆愀然良久。力闇 …… (第 141L 页)
曰。半壁偏安。救死扶伤之不暇。此岂设院之时乎。康熙皇帝。我东亦称以英杰之君。此一事。亦历朝之所不及。 兰公
笑曰。本朝政令。事事皆好。惟去官妓。可谓杀风景。力闇曰。 (第 141L 页)
兰公
好色之徒。故其言如此。 (第 141L 页)
兰公
大笑。余曰。戏言出于思也。兰兄貌甚美。自古貌美者多好色。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不亦可畏乎。 (第 141L 页)
兰公
又戏曰。有天命者。任自为之。又曰。好色者不怕死故云。 (第 141L 页)
兰公
笑曰。国风好色。圣人取之。庸何伤乎。余曰。将以戒之也。圣人岂以此劝人耶。 (第 141L 页)
兰公
曰。君子好逑。亦不足乐乎。余曰。亦乐而不淫可也。 (第 141L 页)
兰公
曰。此皆戏言。幸勿认真。余曰。非不知之。亦恐戏真相杂。力闇曰。本朝立国甚正。灭大贼伸大义。际中原无主 …… (第 141L 页)
未敢知也。入关以后则亦无如之何。力闇曰。江外有奇谈。曰送来礼物。如何不受。余曰。吴三桂所送。皆大笑。 兰公
曰。国初。宫中有得一幅书云谨具。万里山河下。书云文八股拜呈。余未解其意。力闇曰。言前明重文轻武以致亡 …… (第 141L 页)
刻。余曰。此是东儒大是非。但于初学实地。无甚关紧。力闇曰。如何不关紧。但畏谈性命之人。则虽非初学。如 兰公
者。亦不乐闻之耳。余曰。我东先辈有名言。曰今人手不知洒扫之节而口谈性命之蕴。兰兄之意出于此则其不乐闻 (第 142H 页)
。真可敬耳。 兰公
见之而笑。力闇曰。解嘲语。余曰。顷刻惠印章。甚妙。且作归后赌思之资。可幸。其湛轩二字。不可磨灭。适同 (第 142H 页)
行有略解刻法者。方欲使之依㨾刻出矣。力闇曰。行期尚远。可复送来。又进饼果。以余爱吃橘饼。 兰公
自橐中不住拿出。有梅糖。余曰。此冬天开花之梅实乎。力闇曰。此杨梅也。其色赤鲜。特大径寸。五月间有之。 …… (第 142H 页)
。此菊始生于杭州城上。他处所无。采以为茶颇美。自官禁私采。民间得之者绝少。近年移种繁殖。处处有之耳。 兰公
曰。清阴先生集。有几卷。余曰。二十卷而其中多犯讳之语。不敢出之。清阴文章学术。为东方大儒。而革鼎后避 (第 142H 页)
世不仕。十年拘于沈阳。终不屈而归。 兰公
曰。此田横也。余曰。不然。此为明朝守节之人。 (第 142H 页)
兰公
指革鼎曰。明耶抑东耶。余曰。本朝之革鼎也。 (第 142H 页)
兰公
始觉而颔之。即以笔抹田横云云。余又曰。清阴归隐于岭南鹤驾山中。与清阴同归者亦多。又有世族四家隐于 …… (第 142H 页)
。其一鄙宗人也。有诗曰。大明天下无家客。太白山中有发僧。力闇看毕。转身而坐。再三讽诵。颇有怆感之色。 兰公
曰。箕雅一书。多近代人诗耶。余曰。古今皆入焉。如欲一览。后当寄上。 (第 142L 页)
兰公
曰。恐费事耳。余曰。不难。 (第 142L 页)
兰公
曰。此书。各人名下。记其氏爵否。余曰。略有之。当以此等几篇。合而增损之。详记氏族而付送。 (第 142L 页)
兰公
曰。极好。又曰。中国之书。东方皆有之。所欲得者何书。当购以奉上。余曰。吕晚村文集及弘光南渡后事迹欲得 (第 142L 页)
之。而此非付远之物矣。 兰公
急涂抹余语而书于其上曰。此等没有。余曰。读礼通考续篇。亦欲得之。 (第 142L 页)
兰公
曰。此徐乾学所纂。皆记丧礼。续编。未见。吕晚村所选之文有之。自己集亦未见。余曰。诗集及经义有之。 (第 142L 页)
兰公
曰。响山楼藏书几千卷。余曰。有七八百卷。 (第 142L 页)
兰公
曰。闻吾兄于天文之学甚精。信然否。余曰。谁为此妄说。 (第 142L 页)
兰公
曰。家有浑仪。岂不知天文。余曰。三辰躔度。略闻其大槩。故果有所造浑仪。而此何足为天文。 (第 142L 页)
兰公
曰。浑仪自制耶。余曰。不是手制。乃教匠手造耳。 (第 142L 页)
兰公
曰。骑射精耶。余笑曰。射不穿札。身不跨鞍。一个迂儒耳。 (第 142L 页)
兰公
曰。闻兄艺术甚多。可略闻否。余曰。律历兵机等书。非不好之。实无一得。大抵吾东人。多博而寡要。最是可闷 (第 142L 页)
兰公
曰。弟不中作奴。力闇曰。钜儒不但醇儒。恨不相随作学生。又曰。此隆中气象。又曰。此亦儒者所当有事。即观 …… (第 142L 页)
妄发。遭此情外之言。不胜惭愧。且诸兄真以我为此等人。则是与人之太轻矣。聊以此而讥之。则待人之不诚矣。 兰公
曰。隐居求志者。能无意于世耶。余曰。不意兄辈见外之至此。弟本不喜外饰。故随意书出。若吾兄意谓真有所得 (第 142L 页)
者然。则弟之虚张诳人之罪。无地自容。 兰公
曰。吾兄秘而不与弟知之。乃诳人也。余不得已戏之曰。兄辈碌碌不足以语此。故未免秘之。皆大笑而止。 (第 142L 页)
兰公
曰。余少也恣汎览而兵书亦略观。如太白阴经,望江南词,火龙秘书,六壬兵诠之类。余曰。六壬皆是谎说。 (第 142L 页)
兰公
曰。此书伪托黄石公作。又曰。六壬之书。不足信耶。余曰。兄信之耶 (第 142L 页)
兰公
曰。家有此类书数种。偶 …… (第 142L 页)
十数种。力闇曰。奇门遁甲真否。太乙如何。余曰。弟于此等书。或见或不见。都归之梦呓。兵书惟孙吴最可观。 兰公
曰。孙吴皆观之。未若他书之出奇无穷。力闇曰。孙子吴子及尉缭子等。即不谈兵。其义理自佳。舍此而必好遁甲 (第 143H 页)
六壬等书。好奇之过也。余曰。宋朝郭京可鉴。力闇曰。且亦王法所禁。余曰。才高者类多汎滥。兰兄是也。 兰公
曰。此事实未曾知其大略。不过偶阅之。且此事必有师传。乃得精也。今人中朝暮。安可得遇哉。余笑曰。问于张 (第 143H 页)
角先生。 兰公
大笑。余曰。我东尚此者亦多。颇有奇验。其实终不中用也。 (第 143H 页)
兰公
曰。中国亦多。不过为人卜休咎耳。亦无他奇也。余曰。精于此者。其自期不止此也。余又曰。武侯八阵图。亦归 (第 143H 页)
之奇遁。不亦可笑乎。 兰公
曰。然。实本奇遁。余曰。请闻其说。 (第 143H 页)
兰公
曰。休生伤杜等八门。即是此法。推神捉将。微妙无穷。弟特不知不能言耳。力闇曰。既云不知。何以又言微妙。 (第 143H 页)
余曰。蔡西山论定者见之否。 兰公
曰。西山之书曾见之。已忘之久矣。余曰。律吕新书朱子序文中。有八阵图云云而未曾得见。 (第 143H 页)
兰公
曰。陈寿讥武侯不知兵法。八阵图何益于事。今人艳称之。何也。余曰。陈寿何足以知武侯哉。八阵则弟亦未知其 (第 143H 页)
何说也。 兰公
曰。风云鸟火之图。略见之。后有岳鄂王一跋。极言其神妙。弟视之茫然。细思之。武侯实未敢敌魏武一锋。祭风 …… (第 143H 页)
侯。似不得为三代下第一人物而人云亦云也。力闇曰。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然则杜甫之智。遂出老兄下耶。 兰公
曰。杜诗何解。蜀之失。由于欲吞吴。舍国贼而思小忿。卒以败事。岂非遗恨耶。力闇曰。所证者。上有功盖三分 (第 143H 页)
国。名成八阵图二句耳。转弯之辨。可笑。 兰公
曰。舍此事别谈如何。力闇曰。此是老兄好逞强辨。 (第 143H 页)
兰公
曰。太一山人为谁。余曰。姓柳名焕德。早年出身。颇有才华。拘于门阀。栖迟下官。余曰。中国士大夫。于国制 (第 143H 页)
所禁之外。有能一从家礼者乎。 兰公
曰。遵家礼者不少。若徽州人则尽遵之。余曰。丧家用乐最可恶。 (第 143H 页)
兰公
曰。本欲娱尸。翻成享客。为人后者不如是。则以为俭于其亲。可叹。余曰。无后者有养子法耶。曰有。 …… (第 143H 页)
为非也。大清律。明载此条。余曰。两兄家亦有之乎。曰无。余曰。见中国小说。多以此致乱。终不如无此法也。 兰公
曰。即无此法。亦安能禁其不乱。余曰。改嫁不以为非耶。 (第 143L 页)
兰公
曰。士大夫家不改嫁。然贫而无子。改嫁亦宜。宋儒如程子。即家有再室之女。余曰。礼有为同居继父服。 (第 143L 页)
兰公
曰无。余曰。家礼图中有之。 (第 143L 页)
兰公
曰。今人不为此服。余曰。亦有嫁母服。 (第 143L 页)
兰公
曰。心丧三年。余曰。此以众人望人之义。其实事一而终。岂非妇人之义。 (第 143L 页)
兰公
曰。贫无所归而其人非能坚忍之人。则再适亦无害。往往大族少寡者。既不得改嫁而其事有甚于此者多矣。余曰。 (第 143L 页)
不必禁之。亦不必劝之。任之而已。力闇颔之。 兰公
曰。大家未尝禁之。然彼亦不肯改适。其情甚郁而实非所愿。勉强留往者甚多。又曰。东方亦有未婚守节者否。余 (第 143L 页)
曰。纳币则已成婚。故不敢改嫁。 兰公
曰。此却非情义之正。已嫁未庙见而亡。则归葬于母家。谓其未成妇道也。未嫁夫死而守节者。古人比之为奔。虽 …… (第 143L 页)
。此亡于礼之礼也。故贞女例不请旌。以其邻于劝之也而有其人焉。大吏以之上闻则仍予褒。犹之刲股之孝子也。 兰公
曰。贵处不改嫁者。亦有旌表之典耶。余曰。我国不改嫁是常事。故无旌表之事。力闇曰。未婚守节之褒。律不载 (第 143L 页)
其文。以其邻于劝之也。 兰公
曰。早寡守节者。能无失行之弊耶。余曰。虽或有之。千百中一。见觉则必死。其父兄近族。皆见枳仕路。 (第 143L 页)
兰公
曰。父兄之见枳何也。力闇曰。为清议所不容。余曰。然。 (第 143L 页)
兰公
曰。太过。父兄奚罪焉。余曰。终系偏邦。故于此甚偏。亦自不妨。力闇曰。然。亦足见贵国礼教之严矣。力闇曰 …… (第 143L 页)
之。余曰。童幼读之非不好也。力闇颔之曰。我辈原可不讲。余曰。然。经书有进于此者。不必终身用力于此也。 兰公
曰。东方风流佳话。愿闻之。余曰。我东人。大抵钝滞。风流之事。绝无可传。其稍欲自好者。视风流二字。若将 (第 144H 页)
浼焉。是以无传焉。 兰公
曰。风流才子。亦非可愿乎。仍大笑。余曰。尝闻君子之交。义胜情。小人之交。情胜义。弟近日以来。别绪关心 …… (第 144H 页)
。此为至恨。力闇曰。安得如吾兄者朝夕相处。将来自有进境。弟天资原好。只恐汩亡之时多。无正人讲论之功。 兰公
亦当共勉之。余曰。二兄之日迈月征。何待别人。第悠悠泛泛。只待明日之意。最是甚于鸩毒。弟所以四十无闻也 …… (第 144H 页)
泛听。虽年少所致。然更加意于威重二字。力闇曰。昔人云。号为文人。馀无足观。而又安可酷慕风流二字乎。此 兰公
之大病也。余曰。风流二字。如杜牧辈当之。此何足道哉。虽如米元章,赵松雪辈。文墨之士仰之若山斗。而自识 (第 144H 页)
者观之。亦卑而又卑耳。力闇曰。 兰公
只望如米赵二公之类。亦恐终身不到。今闻吾兄之论。真正差几千劫在。又曰。要言不烦。只要步步脚踏实地。又 …… (第 144H 页)
闇曰。不作诳人之语。如不中则断不来矣。生平以诚字命名。又别号不二。余曰。兰兄不免再来。以几次为准耶。 兰公
曰。三次。力闇曰。父母之命。亲友之劝。亦自难辞。余曰。弟亦以此尚未断迹科场。余又曰。来此。闻以财得官 (第 144L 页)
者多。与之比肩难矣。亦大夫有及于刑者。为士者可以量之。 兰公
曰。量字何义。余曰。量而后入也。 (第 144L 页)
兰公
颇怃然。余曰。东国。恶逆外。刑不上大夫。 (第 144L 页)
兰公
曰。此虽相臣不免。余曰。士可杀不可辱。力闇曰。本朝除前明廷杖之制。最为宽典。若前明则科道官。反以得廷 (第 144L 页)
杖为荣矣。此是秕政。余曰。闻说中国多灾异。民心多动。未知实状如何。力闇曰。此说实在无之。 兰公
曰。并无此事。数年前。回部抗逆三年而灭。力闇曰。此时太平极盛之世。即有小丑无聊窃发。皆是即时剿灭。有 …… (第 144L 页)
康熙以来。待之迥异他藩。有请曲徇。前明时则太监用事。钦差一出。国内震挠。虽然。岂敢以此怨父母之国哉。 兰公
曰。厚往薄来。今亦如是否。余曰。只以贡米言之。前则一万包。年年蠲减。今则数十馀包。力闇曰。国初。东方 (第 144L 页)
入贡衣冠。犹沿明制而不为可否。亦见忠厚。 兰公
曰。使臣归时。亦有赏赐否。余曰。甚厚。缎帛数百匹。银子数千两。饩廪草料经费不赀矣。 (第 144L 页)
兰公
曰。有马贡乎。余曰。东马体小。且不蕃殖。自前无贡。贡使每于十二月二十七八入京。二月旬后回程。兄辈寄信 …… (第 144L 页)
从祖稼斋公。随兄入京。与关内人程洪。一夜定交。几年书信不绝。此有古例。当无彼此邦禁也。
十四日。附送 兰公
所托书帖。平仲题一绝曰。异域开襟有友生。不妨经岁滞寒城。离亭草绿斜阳外。万里垂鞭独去情。余题于其最下 …… (第 144L 页)
而归。携谈草数幅。略传问答之语。力闇曰。日前可恨之极胸中。不得过者数日。何也。因见此帖。备诸墨妙。而 兰公
独得此奇宝。故前日弟亦将一册呈到。不敢再烦三大人作书。只求吾兄及洪兄。仍将二诗写入。其馀页。随意挥洒 …… (第 146L 页)
书矣。力闇曰。离亭草绿斜阳外。万里垂鞭独去情。此千古不朽之句。风调之佳。近时作者罕有其匹。此诗岂独与 兰公
者耶。 …… (第 146L 页)
乎。平仲曰。奇屈抗爽。满腹轮囷。以兄老实。必不过誉。而此评则太过矣。力闇打圈老实二字而曰。老实之极。 兰公
曰。前日。弟辈小诗呈上。诸大人以为可教否。平仲曰。诸大人皆称赏啧啧。弟亦赞诵不已。 (第 147H 页)
兰公
曰。拙作不堪。老兄不赐教诲。外之耶。平仲曰。兰诗秀雅明丽。闇诗沈郁慷慨。弟于此世则罕见矣。力闇曰。如 (第 147H 页)
吾兄则兼此二语。平生感慨一联。则沈郁之类。晓天帘外及离亭二句。则秀雅之类。可见巨手无所不有也。 兰公
曰。游西山有佳咏乎。平仲曰。一行百馀人。喧嚣丛中。何能有诗乎。西山乃依㨾钱塘。而犹此佳丽。益知钱塘之 …… (第 147H 页)
两兄各体笔法。以作永宝。今有兰兄之画而闇兄则无之。是可恨也。然笔与画。犹涉技艺。岂可相迫耶。力闇曰。 兰公
系好画之人。是以易多。弟则懒于作画之人。必须发愤。始能一作。是以未尝动笔。然为吾兄必当竭其丑拙。涂抹 (第 147H 页)
一二。 兰公
曰。画才完。诗易易耳。力闇然曰。近数日非出门应酬。则寓中有客。意绪纷杂之至。此等事。必须屏人静虑。始 …… (第 147H 页)
此亦老弟之所罕见闻也。力闇曰。凡事以专精。乃堪不朽。如弟者。俗所云般般皆会。件件不精者也。何足道哉。 兰公
曰。弟年少失学。然爱朋友若性命。今见兄胸襟高旷。真乃豪杰之士。弟所倾心拜服。力闇曰。老兄于古人之诗。 …… (第 147H 页)
再不然则与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耳。平仲曰。身后则无贵贱矣。虽不得官。有实地则不朽。但无实地耳。 兰公
曰。努力著述。自可不朽。平仲曰。不朽何益。死后则徒付一虚。故弟以养虚自号。且乐生前一杯酒。乃养虚之至 …… (第 147L 页)
。则强为大谈。直有长风破浪之意而皆是发恶耳。又曰。顷见兰兄诗。足知内相之鼓瑟而终嗫嚅不发。未知其诗与 兰公
高下如何。兰兄前有开端而终不我闻。弟何敢 …… (第 147L 页)
强请。 兰公
曰。有旧月楼诗卷而无携来。不能呈教。可叹。相与大笑而别。
十七日。早食而往。门者先报。 (第 148H 页)
兰公
走出迎入。过力闇所居之炕。隔帘而呼曰严兄。力闇曰诺。 (第 148H 页)
兰公
曰。洪硕士来啊。力闇疾应曰唯。掀帘而出。相揖而入。两生所寓同屋而隔壁。门皆向北。吾辈自初会话 (第 148H 页)
兰公
之寓也。坐定。余曰。昨日于金兄。冬日之日也。于弟夏日之日也。皆未达。余又曰。金兄苦日短。弟则苦日长。 (第 148H 页)
两生始觉而皆笑。余又曰。今日蓐食出门。又为衙门所阻。再三送言。所以晚来。 兰公
曰。何物通官。敢放肆乃尔。余曰。以西山之行。不告而去。发怒致此。 (第 148H 页)
兰公
曰。出入必告则至此。渠亦知之耶。余曰。只恳门外游玩。其来此则彼何知之。 (第 148H 页)
兰公
曰。三位大人。亦无如彼何耶。余曰。无奈他何。仆人以饭具进。力闇曰。可以共吃否。余曰。已吃早饭。肚里果 (第 148H 页)
然。但共卓一饱。亦自有趣。安足辞乎。遂进饭。 兰公
之仆年颇老。余问曰。你京里几荡来。答曰。头一荡来。余曰。老爷头一荡来。你也是头一荡来。答曰。是了。余 …… (第 148H 页)
中所用炒酱一筒授德裕。至是使之坼封而进之曰。东国豆酱备饭菜之用。俗称上味。恐食性不同。不合于贵胃也。 兰公
曰。南方盐豉味亦同。特欠尊慈以饱老饕。 (第 148H 页)
兰公
馈以竹笋一片。如我国脯肉。嚼之有龙眼之味。又有小者。如我国乾笋。 (第 148H 页)
兰公
曰。小笋出杭天目山。大笋出括苍山。其味恐不佳。力闇出示八咏诗。其诗曰。
幽人惜遥夜。起坐理朱弦。楼高 …… (第 148H 页)
耶。力闇曰。不然。只谓吉凶在我之是非。不必待揲蓍而知之也。余曰。然。朱子亦以为易不过惠迪吉从逆凶也。 兰公
曰。揲蓍。圣人之道。渠乃不以为然。真妄人也。力闇指 (第 148L 页)
兰公
之语曰。此答语在别纸。使人见之。真以我为妄人矣。 (第 148L 页)
兰公
曰。东方以世禄取人。此却非善政。世禄。虽三代之法。然人才。不择地而生。立贤无方。必以此拘之。恐华胄中 …… (第 148L 页)
伊时所创。本国以后。儒道大盛。士人家皆羞称之。独无识贱品动于报应之说。或有供佛饭僧之举。亦不甚盛耳。 兰公
曰。道教之学甚粗。不及释氏远甚。好道而轻释。东方士夫。亦惑之甚矣。盖错看余儒道之语也。余即改道为教曰 (第 148L 页)
。道教则绝无传者。时余与力闇语八咏诗。 兰公
又戏曰。渠诗乃宋儒馀唾。何必详观之。余曰。正爱其宋儒馀唾。两人皆笑。余曰。南边亦有为西洋学者乎。 (第 148L 页)
兰公
曰。西教亦行于中国。此禽兽之教。士大夫皆以为非。余曰。天妃为谁 (第 148L 页)
兰公
曰。天妃。黄河之神。传闻福建人 …… (第 148L 页)
。浅陋可笑。而来见中国人多有崇奉者。未知士大夫无论南北。皆无信从者耶。皆曰没有。余曰。钱牧斋何如人。 兰公
曰。此公雅绰曰浪子。此真知己。余曰。浪子知几洁身。辞爵禄而远引。恐牧斋少此一着。 (第 149H 页)
兰公
曰。少年为党魁。末路乃为降臣。文章名世。要是国家可惜人。力闇曰。使其早死。今人亦无訾之者。 (第 149H 页)
兰公
曰。名德不昌。乃有颐期之寿。力闇曰。牧斋人品无可言。余曰。恐是反上落下之人。力闇颔之。余曰。牧斋文集 (第 149H 页)
有注本耶。 兰公
曰。诗有注本。乃钱曾所注。余曰。文则无注耶。 (第 149H 页)
兰公
曰然。余谓 (第 149H 页)
兰公
曰。钱曾为谁。 (第 149H 页)
兰公
曰。曾字遵王。牧斋族孙。年与牧斋相等。国初诗人。与吴梅村,龚芝麓为三大家。皆明之达官而仕于国朝者。吴 …… (第 149H 页)
离。徒眩人目。且渠既知楞严。何自己惜此一死。此亦佛教之罪人也。况以此才情学问而耗日力于此书。真可惜。 兰公
曰。弟家有牧斋楞严稿本。乃亲笔所书。力闇曰。人品之正不正。定之于早。牧斋之败行。自其为浪子而已预决之 (第 149H 页)
矣。即争枚卜。岂正人所有耶。余曰。争枚卜一事。曾未闻之。不意其污下之至此也。 兰公
曰。枚卜之争。至于阁讼。乃其徒为之。与牧斋无涉。牧斋声望。一时无两。门人满朝。皆崇奉之。遂至于此。又 …… (第 149H 页)
更无可问矣。又曰。老生常谈。徒累笔舌。皆涂抹之。力闇曰。总以可惜二字毕之。不必烦言。余曰。尊教甚当。 兰公
曰。弟岂以牧斋为然者耶。力闇曰。我辈以笔代舌。一日之叙。只抵半日。语以简截为贵。 …… (第 149H 页)
兰兄好支离。咬文嚼字。真无奈他何。 兰公
笑曰。此等说语。殊可不必。余曰。仰托记文。尚未完成耶。请示之。 (第 149L 页)
兰公
曰。连日碌碌。尚未书出。 (第 149L 页)
兰公
又曰。京师至东国。渡一鸭江。其馀皆岸路耶。余曰。渡鸭江。又有萨水浿江二大川。余曰。近日不治举业耶。力 …… (第 149L 页)
作事多粗。弟实亦未免于此。力闇曰。人岂可不细心。古人云天下事何事不因忙里错了。特吾兄作事。实未尝粗。 兰公
曰。养虚兄豁达。殊不类东人。甚妙。余曰。其胸次洒然。弟之畏友也。 (第 149L 页)
兰公
曰。东方有荐举之途。至于一人至。朝士皆惮之。所举者尽贤者耶。余曰。安能尽然。力闇曰。名存实亡。处处皆 (第 149L 页)
然。 兰公
曰。闻妇女中多能诗者。能举一二否。余曰。无一记者。设或有之。此不过戏慢之语。何足以污君子之目也。兰兄 (第 149L 页)
家自有关雎葛覃。不必外求郑卫之音。 兰公
大笑。又曰。名流胜事。可得闻否。余曰。我东先辈嘉言善行。多有可记可传。而仓卒之间。不能记出。归后如有 (第 149L 页)
通信之便。当略记以送。至于风流戏慢之语。则虽或可备一粲。决不可为兰兄助桀为虐矣。 兰公
笑。力闇曰。即能记出。渠亦端冕而卧矣。贻我何如。彼此皆笑。余曰。浙省同年凡几人。力闇曰。同榜九十四人 …… (第 149L 页)
昨日与金兄有言。幸而二兄相访者。为弟二人。不然则浙省举人。亦有百馀人矣。使吾兄一见。便当唾之者多矣。 兰公
曰。馀子碌碌。何足挂齿。余曰。科场亦有借文代述之弊耶 (第 149L 页)
兰公
曰。即不借文代述。亦无 …… (第 149L 页)
其锁钥。缴卷后。必弥封誊录种种。皆以防作奸者也。此时立法甚严。即不肖者。亦皆有身家之念。犯法者少矣。 兰公
曰。如今少矣。此谓关节。情轻法重。觉则砍头。试官与士子骈首就戮。余曰。此实天下同然。其搜验之际。决非 (第 150H 页)
豪杰之士可以甘心处。 兰公
曰。麻衣草履。以贼盗相待。此西林先生所以终身不入试场也。力闇曰。黄陶庵时文内有二句。上也。元纁束帛以 …… (第 150H 页)
。又曰。古人有应试。闻唱名而拂衣以去者。此何人哉。此时搜验。殆同于防贼。不知此公处其时。又何以为情。 兰公
曰。东方试士以赋。律赋耶。古赋耶。余曰。非古非律。自作一体耳。余又曰。顷见朱卷。有习易习春秋之语。此 …… (第 150H 页)
篇。每经出四题。人归一经。然近时经学荒芜。即专习一经者。亦多有茫然不知经义者矣。习之一字。殊为辜负。 兰公
曰。弟正在此选。力闇曰。 (第 150H 页)
兰公
原习诗经而改易者。弟原习诗经而改春秋者。余曰。是无所不通故然也。两生皆笑。 (第 150H 页)
兰公
曰。东方会试。有背书之法。成诵后不别试以文耶。余曰。别有殿试。试以文。但背书之法极难。别有谚解。必尽 …… (第 150H 页)
。但分一二三甲耳。余曰。策中亦论时务耶。力闇曰。乡会试五道内。则三条古策。二条时务。至于殿试则时务。 兰公
曰。然而倖选者多矣。其宿学者或不得与此选。亦不少也。力闇曰。吾乡亦多有耆儒老学。然终身一青衿可怜。乡 …… (第 150L 页)
有经过十七八场者。三年一举。如年十七八时入学。至六七十岁时是也。余曰。赚得英雄尽白头。正指此等人也。 兰公
曰。有其徒之徒已登科甲而其师之师尚应乡试者。可笑。力闇曰。其实得之又甚易。余曰。运好者实容易。若终身 …… (第 150L 页)
则一出榜后。有卖题名录者。无论识字不识字。必人买一纸。恐有渠相知者在内。故谚有之曰。一举成名天下闻。 兰公
曰。过一月则皆不知之矣。惟会元姓名。虽百年犹在人口也。余曰。状元后虽官高。必以状元称之耶。 (第 150L 页)
兰公
曰。亦不然。但乡里必以此称之。即在被此声者。亦甚乐其称此名而不愿以高官称之也。钱塘有梁诗正。位至宰相 …… (第 150L 页)
竿扯旗。其夫人游城之仪从。几不减督抚。此其所以为荣也。然而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 兰公
曰。凡女子必瞩其夫为状元。状元夫人。与诸命妇不同。不亦妙乎。余曰。如弟陋见。不下堂。最是妇人妙处。 (第 151H 页)
兰公
曰。不下堂而上城。余曰。城上尤非妇人可登。 (第 151H 页)
兰公
曰。禁城之上。无论官民妇女。皆不许登。状元夫人之舆。不行于街而行于城上者。尊之为天上人也。此事乃朝家 …… (第 151H 页)
出。仪从甚盛。非不下堂之谓也。余曰。虽然。此恐非先王明法。余又戏曰。奉祝兰兄必占状头。无失夫人之荣。 兰公
又笑。力闇又曰。周延儒非状元耶。余曰。此谁耶。力闇曰。明末大奸臣。 (第 151H 页)
兰公
曰。周延儒,魏德藻皆状元而周延儒以大奸臣。坏明国事。魏德藻降李自成而被刑。皆状元中匪类也。又曰。罗洪 (第 151H 页)
先亦状元。二十年学道。才胸中忘去状元二字。余曰。近思内省之语。即此一语。其人之贤可知也。 兰公
曰。此明大儒崇祀孔庙。又曰。某人亦杭人。吾与之相识者。上科会元。极力谋求。几得状元而竟为他人所有。其 (第 151H 页)
难可知。力闇曰。竟中状元之人。又却以无意得之。可见不必强求。 兰公
曰。自宰相以下。无不欲以此人为状元。孰知天命有在。竟为他人所得。又曰。东方状元。亦荣乃尔耶。余曰。国 …… (第 151H 页)
。盖两生来馆时。惟余着方巾。故有此问耳。余别以小纸书问曰。近闻宫中有大事。举朝波荡云。兄辈亦闻之乎。 兰公
失色曰。何以知之。余曰。岂无所闻乎。 (第 151L 页)
兰公
曰。我朝家法。无废立事。且皇太后有圣德。故赖以无事。满人阿永阿极谏几死。汉人无一人敢言者。可愧。此时 (第 151L 页)
兰公
随书随裂。举措慌忙。余曰。妄恃眷爱。轻 …… (第 151L 页)
发此言。兄之惊动如是。请勿复敢言。 兰公
曰。国朝法令甚严。此言一出必死。弟怕死故自不觉如此。余曰。不然。同是中国之人。则此等酬酢。亦何妨乎。 (第 152H 页)
但弟于兄辈。虽曰密交。其中外之别自在也。兄之惊动。亦无足怪也。此时。力闇与 兰公
语若相竞者而不可解听。 (第 152H 页)
兰公
曰。不然。非为中外之别也。弟平生怕死之人。是以不愿为官而归老田间也。力闇奋然曰。天知地知。子知我知。 (第 152H 页)
老兄何畏而有此妆撰。湛轩笃实君子。汝以渠为何等人耶。又向 兰公
大言之。 (第 152H 页)
兰公
变色着急曰。闇兄殊竞气。余曰。闇兄过矣。危行言逊。岂非圣训乎。虽然。 (第 152H 页)
兰公
非中外云云。欲以亲我而反疏我也。且兄若怕死。在今日为举人。则犹可也。在他日为谏官则吾不知其何所止泊也 …… (第 152H 页)
势必无所不至矣。力闇奋笔大书曰。砍头便砍头。此严将军语也。又曰。凡事总有个恰好处。此公只是不恰好耳。 兰公
曰。中庸不可能也。又曰。恐老兄之中庸。乃胡公也。力闇又奋然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二句。误尽天下好人。又 (第 152H 页)
曰。此虽宋大儒。我亦不能尽然之也。如程子之不论新法。余曰。此虽有为而发。不免苛论。 兰公
曰。此等皆悖谬之论。余笑曰。不用相激。由弟妄发。致此纷纷。彼此皆笑而为他语。余以日本美浓纸二束示之曰 (第 152H 页)
。此是倭纸。曾见之否。 兰公
曰。未曾见之。余曰。此不合于书画耶。 (第 152H 页)
兰公
曰。纸品甚妙。余曰。此坚韧不及丽产。其品则不及华纸。而要之兼有二者之德。适入行中。聊以奉赠。且以牛皮 (第 152H 页)
煎及丸剂前赠者又加。余因曰。但欲以与朋友则求之。欲以献亲则不求。此其义安在。 兰公
笑曰。异味得尝。少许已足。多便不贵。余亦笑曰。多便不贵。诚有此理。兄之巧于护过。从而为之辞。窃为之惜 (第 152H 页)
焉。 兰公
笑曰。弟知过矣。余曰。以中国之大。兄之细心尚如此。我辈亦何足道哉。两人皆笑。余曰。牛皮煎不甚贵。官府 …… (第 152H 页)
亦多等。假者过半。其真者则只出于宫剂。此最可用。北京人甚珍此物。虽明知其假而求之不已。似亦略有效耳。 兰公
曰。闻丸中有古冰在内。其信然耶。余曰。古冰何物也 (第 152H 页)
兰公
曰。谓海中多年不化之冰。余 …… (第 152H 页)
来。若至廿四。则当探贵处无冗。可以进叙。惟于行前频频通候可也。况虽会面。所以通情者。不在口而在笔耶。 兰公
悽然曰。生死永别矣。即使廿一。亦乞过我一谈。余曰。非敢歇后也。以衙门之阻也。虽然。敢不极力图之耶。 (第 152L 页)
兰公
打圈于极力图之四字。余曰。此后只有一日之期。四五时之内。将作何说话耶。只增伤心。恐不如更不逢也。向送 …… (第 152L 页)
功。勿为俗儒。则弟虽远伏海外。永不相逢。其荣极矣。且不敢以为恨矣。力闇曰。一切感佩之言。书不胜书矣。 兰公
曰。今日之谈。弟二人。多涉闲话。殊可笑殊可惜也。余曰。今日问答之纸。亦并为持去如何。力闇曰。但言语不 (第 152L 页)
伦。字画欹斜。可笑。余曰。归后以此录出问答之语。以为生前睹思之资。且以示之侪流。传之后孙耳。 兰公
曰。足徵古谊。然必择其语稍可伦次者记之。不然。见讥后人矣。余曰。知道。两人遍考问答。其稍涉忌讳者。或 …… (第 152L 页)
以各行字㨾。比前稍大。若更以隶书则尤妙。种种烦溷。自尔多端。其所以爱慕之。若将以役使之。不胜愧悚。 兰公
湛轩记文曰。燕之外区曰朝鲜。其俗知礼节解声诗。与他国异。自唐迄今。采风者有取焉。丙戌春。予来京师。适 …… (第 153H 页)
万一。未审渼湖先生闻余言以为何如也。杭郡 潘庭筠
顿首拜撰。余书赠 (第 153L 页)
兰公
四句。又书高远亭赋曰。秀野之园。散襟之石。有翼其亭。君子攸息。扁以高远。盖取昭旷。目极川原。云烟万状 …… (第 153L 页)
语。切中膏肓。谨当陈之左右。以作终身之佩。敢不拜嘉。前札忘谢。今并及之。率布鄙意。并请近安。不备。 兰公
书曰。风霾多厉。兴居万安。念甚念甚。数日来。不接文履。并使者亦不至。心甚疑惧。日夕悬悬相思之苦。非纸 (第 154H 页)
与友者。亦以此也。其后见余之议论平淡务实而不事浮躁矫激之习。然后亦以余为异于纷纷之辈而情好日密矣。 潘庭筠
(第 174H 页)
兰公
号秋𢈢。壬戌生。居杭城大街三元坊北首水巷口。潘岳之后。
秋𢈢年最少。萧洒美姿容。性颖发好谐谑。词 (第 174H 页)
。独不喜赫赫耀人。故其莅数郡。谨簿书。先期会。不过使吏拱民驯而已。尝随其叔父书状之行。遇陆飞,严诚, 潘庭筠
于琉璃厂。三人者。俱家钱塘。皆文章艺术之士。交游皆海内知名。然咸推服德保为大儒。所与笔谈累万言。皆辨 …… (第 321H 页)
一别千古矣。泉下相逢。誓无愧色。与诚尤相契可则微讽君子。显晦随时。诚大悟决意南归。后数岁。客死闽中。 潘庭筠
为书赴德保。德保作哀辞。具香币寄蓉洲。转入钱塘。乃其夕将大祥也。会祭者。环西湖数郡。莫不惊叹。谓冥感 …… (第 321H 页)
  
爱吾庐记[金钟厚]
陶靖节诗曰。吾亦爱吾庐。谓吾庐是爱也。而洪君德保。榜其居室曰爱吾庐。则以爱吾名庐也。吾闻之。仁者爱人。未闻爱吾也。虽然。爱吾则爱人在

其中矣。何者。夫吾之生也。有耳目百体。而德性存焉。爱吾耳则聪。爱吾目则明。吾百体得爱则顺。而吾德性得爱则正。聪明顺正而处乎人。则人莫不受其爱矣。故爱人固不出于爱吾也。故君子惟务尽爱吾之道而已。此德保之意也欤。虽然。若但知爱吾之可以爱人。而不知人即一大吾也。奚可哉。
湛轩记 潘庭筠
燕之外区曰朝鲜。其俗知礼节。解声诗。与他国异。自唐迄今。采风者有取焉。丙戌春。余来京师。适洪君湛 (第 324H 页)
   蒙古太子率其嫔来朝。清帝处以五龙亭。嫔事佛甚谨云。
   太液池
   五龙亭
   法庄寺塔瞰皇城歌
   走草长歌。赠 潘庭筠,
李鼎元为别。
樊岩先生集卷之十四
 诗○含忍录[下]
   发皇城(六月十六日甲辰。晴。发燕京。宿通
帝坛。鸣钟易识侯王里。侯王且莫誇天时。天帝难谌命屡移。灵均岂愿真不死。远游篇成其意悲。
走草长歌。赠 潘庭筠,
李鼎元为别。
少小抱奇志。轩冕浮云视。经史百家颇阅历。金刚五台恣游戏。但恨踪迹似窗蜂。不见中州人物与 (第 254H 页)
也。地接塞外。山川苍凉。风谣强梁。固感慨悲壮。足以发其趣。及之燕。中州名士 潘庭筠,
李鼎元,罗聘之伦。多倾倒。握手吐肝胆。回回,蒙古,生番,缅甸,台湾诸外夷。状貌魁健荒怪。又以文字徵土 (第 236L 页)
  吴敕使诗
李从事庆流。牧隐之后也。 万历壬辰。以助防将边玑从事。守鸟岭。玑逃。又随李镒于尚州。镒亦逃。庆流与从事尹暹,朴篪。俱战死而魂归家。多有灵异。魂忽辞家人曰。吾往他处而生。又几年。化生于中国之江南。当一至故国。得睹风物。自是无验。子孙记其语。藏之家庙。 英宗壬申。清敕吴达圣来。其籍江南也。其年甲又相符。李氏欲见吴敕。议于人。人曰事涉怪诞。且邦禁也。不可而止。吴敕于我 国事。甚顾念之。省㢢者非一端。到义州诗曰。挟路苍松晓日浮。山陂高下尽田畴。春风霭霭催行客。才到东南第一州。李氏相传如是。金坯窝闻诸其婿李耇永。即从事之后也。余见之李一梦灵怪舒中。
   潘庭筠

青庄李公德懋入燕都。访李鼎元墨庄。(墨庄翰林庶吉士。蜀绵州人。)座上徵诗潘秋𢈢。(秋𢈢 (第 496L 页)
潘庭筠
号。吴人也。)潘曰。吾前为诗。颇费思索苦困作。故诗苦未多。比览恽铁箫寒柳册子。王秋史题四时于后。柳为 (第 496L 页)
甚。 潘庭筠,
李调元。皆汉学士之秀也。潘杜门佞佛。李罢官家居。其从兄鼎元寄洌上诸子诗曰。自从别后废吟哦。洌上周旋近 (第 100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