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门之右文学之臣数人直入至馆中
讲论孝宗皇帝经筵之外每观永乐大典又尝索太极
图西铭等书于宫中玩之尤嗜故 学士沈度
之书日临
数过夫自古帝王之学如此祖宗之学如此陛下睿哲
自天春秋鼎盛讲明圣学正其时也臣愚特望于便殿
(第 33b 页)
门之右文学之臣数人直入至馆中讲
论孝宗皇帝经筵之外每观永乐大典又尝索太极图
西铭等书于宫中玩之尤嗜故 学士沈度
之书日临数
过夫自古帝王之学如此祖宗之学如此陛下睿哲自
天春秋鼎盛讲明圣学正其时也臣愚特望于便殿之 (第 28b 页)
 弘德殿出西伯求贤图
命题赋五言近体应

制                沈 荃
  侍宴
 瀛台泛舟赏荷应
制四首             叶方蔼
南巡圣德诗六首          …… (第 129a 页)
  汤泉应

制              杜 臻
  汤泉应
制               沈 荃
 卷九十三
 瀛台
赐宴恭纪           孙在丰
 乾清宫
御试纪 (第 198b 页)
  康熙十年二月二十八日蒙
召入

 弘德殿出西伯求贤图
命题赋五言近体应
制                沈 荃
白发垂纶叟丹书佐命臣风云宁预料鱼水自相亲驻
马高林晚扬旗碧甸春慇勤后车意旷代有同伦
 瀛台侍宴泛舟赏 (第 4b 页)
  云
胜迹开温谷名山汇福泉坤舆畿辅拱王气
寝园连溜暖春常在波暄火似然琉璃围石甃蛱蝶落
金钱镜澈空明月珠浮淡泞渊丹砂中蕴地赤道上经

天难老宜眉寿长生驻偓佺延龄功独盛济物理仍全
圣主晨昏切
慈闱定省专有时移
凤辇别馆下云旃神女调香液瑶阶绕瑞烟莺歌临水
处花笑舞觞前
帝孝真无极
皇情更自牵瞻依
桥岭近悽怆玉衣悬裛露怀松柏惟馨肃豆笾

宸游非逸豫孺慕几回旋不改宫垣旧还除粉绘妍芳
规诚卓越俭德永流传窃愧清班忝俄承
睿旨宣弹冠齐祓濯晞发爱潺湲快睹氤氲色欣逢景
庆年滇池安鼎沸瘴海罢楼船泽润垂千叶风和被八

湛恩沾既渥染翰效微涓
  汤泉应
制                沈 荃

紫塞风云壮黄图禁籞长
銮舆临蓟甸羽卫警渔阳兰峪严关矗汤泉远岫苍神
皋原峻拔瑞霭自回翔
特诏观仙液连镳 (第 29a 页)
   悊皇帝御书跋 跋王阳明先生家书
   题十五完人墨迹 高念祖先世遗墨跋
   锄菜翁梦纪跋 书 沈文恪公
行书卷
   书大学士徐公述归赋后
   书姜编修手书帖子后
   书东田词卷后 书先太傅奏疏尺牍卷 (第 74a 页)

   书先 文恪公
覆杨通政劾罗近溪疏后
   书忠贞服劳录后 先君子五言诗书后 (第 74a 页)
   锄菜翁梦记跋
周礼占㝱有六曰正曰噩曰思曰寤曰喜曰惧若曹先
生所述三㝱殆噩㝱而不失其正者欤先生穷究儒者
之学其于佛氏之书非其专好乃频有感于观世音菩
萨者何欤岂昼之云为固尝思道之而忽感于中欤易
曰神以知来知以藏往惟先生于佛氏之说寂然无动

于心斯能感而遂通其故其于鬼神之情状宜无不知
也盖诚之不可掩信有若记之所云者图而传焉可以
明吉凶忧患之故矣原佛氏之入中国其初感于汉明
帝一梦而百千年来师其说不敢异彼能入人梦寐而
诱之以善吁亦神矣哉
   书 沈文恪公
行书卷
顺治初云间几社诸子多有存者后进领袖诗称吴懋
谦六益书称计南阳子山公起相抗而能倾心下之既 …… (第 9b 页)
与同僚言交叹仁者之勇
为不可及迨公没后晋陵士子有代朝贵撰公墓碑者
挈其纲云公以能书闻海内者四十年是以 沈度
兄弟
目公矣卷为同知辰州府事平湖沈暤日融谷所藏公
以族子遇之者故装界日题以 (第 11a 页)
文恪公
遗迹而不著姓 (第 11a 页)
文恪
易名者匪一人予虑后之览者
或致疑非公书也遂著姓以表之 (第 11a 页)
  题归恒轩万古愁曲子
世传万古愁曲子瑰瑰恣肆于古之圣贤君相无不诋
诃而独痛哭流涕于桑海之际盖离骚天问一种手笔
但不能定其为何人所作近人或以为谑翁或以为道
隐或以为石霞皆鲜證据惟魏勺庭徵君及其事于恒

轩寿序予始取而跋之 沈绎堂
詹事谓
世祖章皇帝尝见此曲大加称赏命乐工每膳歌以侑
食古之遗民野老记甲子哭庚申大都潜伏于残山剩
水之 (第 21a 页)
   乡饮大宾周翁墓志铭
予既以衰疾屏居虎邱东麓尝有无锡周翁贞兹者相
遇于半塘因遂造予草庐且命其长孙标次孙棨珩从
予游于是翁年近七十矣须眉郁然其色辞甚恭其登

降步趋甚伟两生侍侧予数叩其学术论议文章悉有
原委非近世固陋浮薄者比间以访翁之乡人则曰翁
侍郎文恪公
之再世孙其人孝友敦朴举凡综理家
政戒督子孙高下无不中度盖马少游所称乡里善人
是也识者谓当有积善之报既 (第 21a 页)
   沈绎堂
燕台新咏序 (第 14a 页)
沈绎堂
弱不胜衣朗然如玉山照人在翰苑中为文章
第一流今
圣主以才堪治民乃授大梁千里之寄盖古者出为诸侯
入为卿 (第 14a 页)
士之意也将行汇数年所为诗示余余正襟危坐
而读之喟然曰是何其温厚和平深有得于风人之旨
哉夫二南为正风周召之所以宣王业也邶鄘郑卫诸
国为变风亦贤人君子感慨时事之所为作也今 绎堂

分臬大梁地濒大河所治者杞郑之故郊自乱离以后
民之奢者思俭淫者思贞又连岁困于锸畚之役望治
之思迫矣必有 (第 14a 页)
学道爱人以先王之风整饬黎庶者乃
足以更化善治 绎堂
真其人也吾闻声音之道与政通 (第 14b 页)
绎堂
之诗本于性情之正风调高洁故不为婉缛之体
绮丽之音而一复元古清真如李青莲所云一篇之中
三致意焉然则 (第 14b 页)
绎堂
之诗岂独称雄于云间巳哉即以
风示天下可也 (第 14b 页)
  与孙徵君钟元
今春因病请告四月朔轺车始发于彰义门绅士饯送
者盖数百人自惭无功德及于民物久宜引退况二竖
在于膏肓实实不能支吾非以易退为高也晤莲陆兄
知老先生许其有知止知足之义某何足以当此哉向
因暑热侨居敝郡七月中元后始返家园念老先生年
愈邵而德愈进孜孜不懈未尝一刻不以学问为念声
气为怀诚斯世斯人所托命者而跋涉未便翘首苏门

我劳如何 绎堂沈老公
祖当今海内大贤也昔在中州
久已景仰高山敢为绍介竭诚拜瞻敬聆一夕话胜读
十年书矣
  复庶常李维饶
(第 3a 页)
  余少喜文词为古诗歌闻天下之善是者求之惟恐后
自官京师以游四方所交殆遍非徒其词之癖也盖将
与贤豪者游而最后得程君周量周量相值南州遂同
登啸滕王阁后数年会于济北雪深尺许剧饮过夜半
赋诗赠答交相劝勉有古风人之旨知其人笃实君子
也今年予在都下故人曹君顾庵宋君荔裳王君西樵
阮亭 沈君绎堂
相与连日夜为文酒欢是时周量官兵
部职方郎于事称剧未尝不脱身与高会出其诗益腾 (第 11a 页)
  圣天子倚为股肱兵繁饷匮得毋甚劳仰屋乎旧有奉
怀小诗嫌以文辞取容匿未敢献今贱不自揆敢有所
请于阁下先祖故明万历间诸生笃志理学实得旴江
之传盖旴江曾守宁郡教泽犹存旴江之高弟陈文台
先生来游宛陵先祖称第一高弟子语录杂著盈尺家
居周道乙丙之间荐遭兵燬今网罗掇拾次第付梓海

内文人比肩而有道者为难辄敢以序累阁下近世论
学者颇訾姚江旴江诚亦有见要之前辈孳孳汲汲无
寒暑晦明以毕力于身心性命之学盖非无所得者先
祖之名讳行事详具焦澹园邹南皋诸公志传中既
幸收于邹焦两先生其不见摈于阁下无疑也伏惟稍
垂照焉

  寄 沈绎堂

  赐裘盛事载之史册播之诗歌为后来佳话今出典闱 (第 8b 页)
  卷弟十一 后集三(七言古诗)
   题苏门高士图 赠总宪龚公芝麓
   王郎曲 临淮老妓行
   送 沈绎堂
太史之官太梁 通玄老人龙腹竹歌
   画中九友歌 送旧总宪龚公
   雁门尚书行(并序)雕桥庄歌(并 (第 14b 页)
  跋董其昌书
朕观昔人墨迹华亭董其昌书昼锦堂记字体遒媚于
晋唐人之中独出新意制以为屏列诸座右晨夕流览
宁不远胜镂金错彩者欤
  跋董其昌书
此屏装潢既成尚馀缣素詹事 沈荃
亦华亭人素学其
昌笔法题跋数语命之续书以志朕意时康熙壬戌二
月八日 (第 7a 页)
 伤康熙四十四年三月二十八日

  谕内阁礼部
原任侍郎励杜讷供奉南书房三十馀年谨慎勤劳无
有过愆以品级不应与谥但从前 沈荃
曾经与谥励杜
讷亦应与谥以示优恤著会同议奏康熙四十四年三
月二十八日
  谕扈从大学士张玉书陈廷敬翰 (第 2a 页)
  谕大学士马齐等
原任大学士熊赐履居官清正学问优赡朕每念旧劳
不忘于心其长子素有风疾其孙亦故所存幼子二人
朕每谕织造李煦曹頫周恤其家今其二子来京观其

气质尚可读书熊赐履屡为试官所取门生不下千人
身后竟无一顾恤其家者朕于故旧大臣身殁之后不
时存问盖共事日久不忍忘怀待满汉臣工皆然朕天
性如此也当熊赐履居官时政事言论有不当者朕未
尝不加以训饬即凡大臣皆然及已去位身故则但念
其好处如李霨王熙之孙励杜讷之子俱现为京职身
居大位现任大学士王顼龄之子王图炳亦在内廷行
沈荃
之子沈宗敬为人参劾朕念伊父存日勤劳姑 (第 9a 页)
  文敏草书卷后有姚少师解学士跋入 国朝为宛平

王文靖相国所藏华亭 沈文恪
詹事记其后今归张泾
南尚书乾隆癸亥借留案头屡月此所临第二本也仿
永师千文例辄用楷书备录正文于左取便初 (第 12b 页)
  刘公㦷(体仁)吏部善鼓琴常于慈仁寺精舍弹御风操余
赠诗云与君更作他年约黄鹄山头访戴行京口黄鹄
山戴颙所居也后五年果相遇黄鹄山下又 沈文恪绎
(荃)
以笺索书余为书放翁诗云三叠凄凉渭城曲数
枝閒澹阆中花未几典蜀试至关中驿亭恍然悟前诗
信数有前定哉 (第 7a 页)
  石丈亭

  绘芳堂
  惠山园
  题盛懋山水
  咏木盂子
  题王蒙松溪草堂图
  自警
   沈度
山意冲寒欲放梅图
  遣闷 (第 3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