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別集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彰化省城久定议,而筹防既急,巨款难资。公之始莅台北也,军饷皆集府城。所居淡水县署,幕僚或处草庐。城内多水田,不能通舆马。兴造既众,局所渐繁,不得不暂恃台北为根本。乃先购民田筑官道,招商设阛阓,通货财。商务渐兴,始就城西北建抚藩行署,设兵房、银库,八局所附焉。淡水改厅为县,旧治乃为新竹县所居,淡水县令及参将各官多赁居城外,非便也,因复各署于城内壮之。海外商民重视道,礼关帝、天后益虔,则庙以祀之。又念船政大臣沈公葆桢、吴公赞诚抚番开垦,劳苦实多;水师提督 林公文察
立功海疆,亲平台乱;基隆之战,淮楚将士死者千六百人。既建三公专祠, …… (第 29 页)
  湘军之战也,王诗正丧师失地,吴鸿源援渡无功,奏保不行而求恩奖,则固英雄之权略者已。自古豪杰,大都谗谤滋纷,而一眚微瑕,辄足困非常之士。李彤恩谤成重辟,公独请同罪雪其冤。郑渔罪已遣台,公独惜其才而留为将选。此管仲所为甘心鲍叔,李严所为痛哭武侯者也。故虽张兆连始附刘璈,卒邀荐达;吴光亮因贪罢秩,卒被覃恩。至乃远念宾僚,奏徵贤士,近伤部曲,恤及黄泉,斯则贤帅之常,良不足为公异。独其白林文明冤狱,足令千载下歌泣不衰。
  文明者,彰化 林文察
母弟、朝栋叔父也。 (第 39 页)
文察
署福建提督。同治二年,台湾戴万生反,踞彰化城,蔓延三百里。 (第 39 页)
文察
东渡灭之。师还,死漳州之难,谥刚悯,立传建专祠;公疏建祠台省者也。文明从战浙闽,擢副将,性粗豪。台民 (第 39 页)
喜诬告吏,不严反坐,巨室辄危。 文察
之平戴贼也,文明实从,乱党多见杀,遗种仇之。文明归,兄亡势且替。文明多武断,仇益恨之。同治九年,遂以 (第 39 页)
探大水窟一带山势稍平,锐意必克。林朝栋督勇力战一日夜,敌兵死伤狼籍,实足以挫其凶锋。林朝栋为殉难福建 提督林文察
之子,忠荩之裔,久孚物望;今复自筹资饷,带勇五百人,经臣派驻暖暖,统率各团士勇,甫临大敌,即能督战有 (第 190 页)
   光绪十五年三月三十日奉朱批:该部议奏。钦此。



   请建 林文察
专祠摺(十六年八月二十九日)

  窃据台湾各属绅士中书施士浩、主事蔡寿星、道员林维濂及举人、贡生等 (第 295 页)
七十五名呈称:『故署 提督林文察
由军功于咸丰年间转战浙、闽两省,功绩卓著,荐任福建福镇总兵;同治二年署理福建陆路提督,办理台湾军务 (第 295 页)
,事平内渡;三年十一月于漳州剿贼阵亡,奉旨照提督例优恤给银祭葬,加赠太子少保衔,予谥刚悯,并给骑都尉兼一等云骑尉世职,交翰林院立传,入祀京师、本籍及阵亡地方昭忠祠。光绪四年,奏准于漳州府城捐建专祠。十五年,恭逢归政盛典,蒙恩赐祭一坛。仰见朝廷录节报功,有加无已之至意。伏查 林文察
原籍彰化县,台湾分省,改隶台湾县治。方同治二年台湾之告警也,逆匪戴万生乘内地发贼之乱,陷踞彰化县城, (第 295 页)
巨股林戆成等各据要隘,鸱张蔓延三百馀里,南北间阻不通。 林文察
督率劲旅,渡台克复彰化城池,擒获诸叛贼正法,肃清台境,地方始获安全。设非当时迅奏肤功,全台岂堪设想? …… (第 295 页)
  臣查林之察懋著勋劳,见危授命,仰邀赠恤,备极优隆。上年恭逢归政盛典,复蒙

赐祭,具见圣恩眷注,越寻常。当其督兵渡台,剿除逆乱,全台弭定,功绩昭彰。该绅士等追感旧恩,情词恳挚,应恳天恩,俯念 林文察
功在桑梓,准于本籍台湾省城建立专祠,由官春秋致祭,以彰忠荩而顺舆情,伏乞圣鉴。
   光绪十六年十月 (第 296 页)
  臣曩岁家居,即闻台湾有此冤狱,及渡台后又备知此案奏结之未得确情。去秋寇事方亟,饷匮援绝,林朝栋偕林文明之子林朝昌自备资财,募勇五百,血战前敌,艰苦备尝,累战获捷,经臣论功先后奏保各在案。臣复询访台湾绅士林维源、陈霞林、潘成清等,据称林文明被控,多属虚诬,被杀尤为奇惨。林文明胞兄 林文察
殉发寇之难,林文明亦累著战功,擢至花翎副将。今其侄林朝栋、其子林朝昌又以募勇杀敌,捍卫乡闾,忠义聚于 …… (第 384 页)
  臣查台湾诬告之风本盛,地方官不究反坐,富家巨室,时以自危。林文明赋性粗豪

,诚不能循循绳墨,然其前此控案,则半由与伊兄 林文察
剿办叛贼戴万生,敛怨乡党,遂为仇家所诬。前任督臣访闻失实,疑为势豪,遂饬台湾镇道便宜从事。林文明被杀 (第 385 页)
之日,实系衣冠至县庭投质,众目共瞻,其非露刃登堂,率党拒捕,无烦重辨。惟事隔多年,妄杀之委员既因他案参革,督臣之误办此案、讯结此案者,或已物故,或已去官。牵累既多,臣亦无庸再请查办。惟既深知林文明以忠义之门、立功之将、而妄罹非刑,林朝栋、林朝昌以世济之忠而长留隐痛,事不同于干蛊,朝廷赏功之典,岂可固辞?冤虽等于覆盆,乡里直道之公,幸而未泯。可否仰恳天恩,俯念 林文察
死难之忠勇,林朝栋等数月战守之勤劳,准将林文明开复花翎副将原官,俾全台士民,咸知朝廷予夺之公明,不独 (第 385 页)
 臣维耆龄所部兵勇,从前原有四大支:统领粤军者,江西道员康国器;统领闽军者,署提督秦如虎、福宁镇总兵 林文察;
统领南康勇者,参将化儒,后以江西同知程培霖代之。见均撤退,无员统带。此外,人数稍多者,石字营一千馀人 …… (第 2 页)
周万远已经撤退;见在接带之署处州镇总兵、乐清协副将刘万德亦不为士心所附,臣前咨督臣仍归秦如虎调遣。其 林文察
所部台勇,已经前督臣撤遣,此时计已抵闽。统计援浙一军统领之仅存者,惟康国器一员而已。闽、粤各军营官, …… (第 2 页)
   嘉义粤勇溃散请将贻误之护提督革职拿问摺(同治二年七月二十八日会衔)

  奏为嘉义粤勇溃散,请将贻误之护提督革职拿问,并请速敕 林文察
办理台湾军务;恭摺仰祈圣鉴事。
  窃自台匪倡乱以来,即经奏调护理福建水师提督吴鸿源、总兵曾玉明、副 …… (第 4 页)
  臣维台湾一郡远隔重洋,居民多系泉、漳及广东占籍。每村辄筑土围,栽植篥竹,日久根株盘亘,有碉堡之固而无修筑之劳;枪弹丸不能飞入,纵火不能延烧。地脉肥饶,擅山海之利;以故恃险、恃富,易肇乱萌。从前平台之役,往往剋期蒇事;盖及其初起,急与芟夷,故民志定而贼势孤也。兹则官军相持已久,锐气潜消;又远隔重洋,饷需难以按期接济,逆贼反得负固而乘其敝。臣查署陆路提督 林文察
籍隶台湾内山,尚称能战;其弟林文明上年从军告假回台,亦称勇敢。该署提督前闻台湾之变,曾请回籍练团助剿 (第 5 页)
。合无仰恳天恩,即令该署提督酌带本标得力弁兵数百名渡台,号召旧部;并统领各军剋期攻剿,以靖海疆。其 林文察
未抵台之先,令其先饬林文明预将旧部挑选以待,庶期一鼓作气,克利戎机。臣非敢谓平台非 (第 5 页)
林文察
不可,特以昔时用客兵,而今则不能不藉土人之力;以贼势蔓延既久,非初起之寇可比也。既用土人,则不能不用 (第 5 页)
巨绅管带;取其性情相习,易于联络招抚也。 林文察
由实缺总兵署提督,令其统领各军,事权归一;又师行其乡,地势人情皆所熟悉,似于局势为宜。至闽省饷需近为 …… (第 5 页)
   同治二年八月十五日,内阁奉上谕:『左宗棠奏「请将贻误之护提督革职拿问」一摺,护理福建水师提督吴鸿源经左宗棠调赴台湾剿匪,统带兵勇数千馀名,自嘉义解围后,并不迅图攻剿;顿兵南靖庄时逾数月,糜饷老师。五月二十七日所部广东勇丁一千名藉词积欠口粮,登时哗溃。致逆匪得以乘机扑营,兵勇亦有伤亡;实属迁延贻误,调度乖方!吴鸿源著即革职拿问,交左宗棠确讯各情从严参办。并著左宗棠督饬 林文察
等军剋期进剿,将台湾府属南靖庄等处踞匪悉数歼除,以靖海疆。钦此』。
    议政王军机大臣字寄:同治 (第 6 页)
二年八月十五日,奉上谕:『左宗棠「奏浙师援江获胜,江西肃清,筹办石太股匪;并台湾粤勇溃散,请敕 林文察
办理该处军务及见办延平、顺昌土匪」各摺片,本日已明降谕旨:将护水师提督吴鸿源革职拿问、护参将吴连升革 (第 6 页)
职留营效力矣。台湾匪徒滋事日久,吴鸿源所统兵勇数已不少,不能于嘉义解围以后,迅图攻剿;辄于南靖庄等处顿兵数月,致该匪得预为准备。迨贼守御既坚,又不知分兵别觅间道相机雕剿,以致师老财匮,勇丁哗溃,贼氛益肆猖獗,实属调度乖方;业经明降谕旨:将该员革职拿问,仍著左宗棠、徐宗干确切查明,如有别项贻误情形,仍据实奏明参办,毋稍徇隐。 林文察
既籍隶台湾,熟悉情形,即著该署提督拣调得力将士,渡台联络绅团,速将该处匪徒殄灭;并著左宗棠、徐宗干催 (第 6 页)
林文察
赶紧起程,毋稍延误。应需饷项,即饬福建藩司于援浙饷内酌量拨给。延平、顺昌土匪仅数百人,剿捕 (第 6 页)
  丁述安观察曰健有和徐树人中丞述怀诗,亦载「治台必告录」。述安,安徽怀宁人,曾任淡水同知,调嘉义县,后办福建军务。及戴潮春之变,南北俶扰,镇、道俱没,树人奏简为台湾兵备道,与陆路提督 林文察
合兵平之;事在「通史」。诗曰:
  『天河洗甲纪功年,崧岳生申克靖边。通籍鸿声齐望岱,迁乔骏业快移川 …… (第 186 页)
  『襟怀潇洒坐高亭,远近峰岚展画屏。云谷无心争出岫,松根得地自生苓。承欢桂子歌浓露,养志兰陔乐寿星。中外尊崇归潞国,圣朝未许隐山青』。
  彰化林刚悯公 文察,
克敌致果,功在旗常。漳南之役,竟以身殉,事载「通史」。 (第 186 页)
  仙根工诗、古文词,而不工制艺。同邑有张汝南,名光岳,号朴斋;制艺巨手,衡文者至以方百川为比;而不工诗。然品行特醇,作小诗亦佳;如『露湿黄花悄无声,捲帘閒向玉阶行;自怜瘦影同于菊,秋满篱边月满庭』。此类颇多。经史亦烂熟,平日有志实学,服行宋五子书。惜年三十四而终,止于廪生。
  林朝栋弃台西遁,较邱进士尤难掩众论。盖仙根书生,未娴戎务;出领义军,系唐景崧滥举。荫堂,则承父 林文察
馀荫,早经刘铭传保举,从军有年。有兵、有饟,又素经战事,乃不见敌而走,致景崧仓皇无措;其视徐骧、姜绍 (第 208 页)
君刊尧泉集)梵宫之修媚一佛。刊书也为万人益。此人品格岂易得。愿言同上长江舟。乘月买取醪一石。亦有风流 林子明。
腾腾伴行腰玉笛。人间共笑蒸梨客。
十月二十一日。往上海劳省斋李公(始荣)。公为之置酒。其老友朴白庵( (第 227H 页)
生。
林朝栋弃台西遁,较邱进士尤难掩众论。盖仙根书生,未娴戎务;出领义军,系唐景崧滥举。荫堂,则承父 林文察
馀荫,早经刘铭传保举,从军有年。有兵、有饟,又素经战事,乃不见敌而走,致景崧仓皇无措;其视徐骧、姜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