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集部
援笔伸𥿄请杂记其言而书之以为集序
顾麟士诗集序
万历之季时文日趋于邪僻娄江顾麟士虞山 杨子
常 申明程朱之绪言典型先民以易天下海内谓之
杨顾麟士殁遂以儒行祭于瞽宗而其子湄请余为
其诗序余惟世之论诗 (第 17a 页)
顾麟士诗集序
万历之季时文日趋于邪僻娄江顾麟士虞山 杨子
常 申明程朱之绪言典型先民以易天下海内谓之
杨顾麟士殁遂以儒行祭于瞽宗而其子湄请余为
其诗序余惟世之论诗 (第 17a 页)
答沈确士
十年不面时企清履承惠赐归愚文钞原邃质练而论
古近体诗旨尤远野火狂飙不𤏖于南海新城蕲州而
𤏖于长兄之一纸书矣银山即蒜山识极精确曩尝作
是说寻以石公山例疑既而思石公之役战舰交焦山
南北江中故统帅得倚江岸拳阜从容指麾而蒜山一
击寇若无所置足十万众奚繇坠崖下余君云古有蒜
山无银山足破载籍之疑快绝快绝至焦山定以谯山
戍为正邹程村先生辨焦光颠末并无庸赘当俟后贤
续志釐正而以蒜山附金山石公山象山附谯山足成
之又承赐岁科试卷粹密华整乃尔极诣此匪徐文长
尤瞻回陈眉公王房仲管席之张元长缪太质徐思旷
曾端甫费学卿周伯誉周勒卣沈眉生易曦侯刘士云 杨子常 王玠右黄钖余傅平叔诸公之文也抑匪陶朴
庵邵道如吴昆麓孙子虚杜静台夏官明桂北海郑孩
如李衷一归季思顾朗 (第 18b 页)
十年不面时企清履承惠赐归愚文钞原邃质练而论
古近体诗旨尤远野火狂飙不𤏖于南海新城蕲州而
𤏖于长兄之一纸书矣银山即蒜山识极精确曩尝作
是说寻以石公山例疑既而思石公之役战舰交焦山
南北江中故统帅得倚江岸拳阜从容指麾而蒜山一
击寇若无所置足十万众奚繇坠崖下余君云古有蒜
山无银山足破载籍之疑快绝快绝至焦山定以谯山
戍为正邹程村先生辨焦光颠末并无庸赘当俟后贤
续志釐正而以蒜山附金山石公山象山附谯山足成
之又承赐岁科试卷粹密华整乃尔极诣此匪徐文长
尤瞻回陈眉公王房仲管席之张元长缪太质徐思旷
曾端甫费学卿周伯誉周勒卣沈眉生易曦侯刘士云 杨子常 王玠右黄钖余傅平叔诸公之文也抑匪陶朴
庵邵道如吴昆麓孙子虚杜静台夏官明桂北海郑孩
如李衷一归季思顾朗 (第 18b 页)
杨氏祠堂记
天下之事盛衰之形众寡之数不可以一定而君子
则有以待之所以抚盛而合众者中人以上之所能
若夫为盛于衰治众于寡孑然一身之日而有万人
百世之规非大心之君子莫克为之矣古之君子虑
先人之德久而弗昭于是为之祠堂以守之其盛者
及于始祖古之君子虑宗人之涣而无统于是岁合
子姓于祠而教之孝奠爵献俎毕而馂食以教之礼
其子孙之众或至于数千百人此祠堂之所由兴而
祭法之所由传也常熟 杨子常先生 通经之士于先
朝之末由训导除都昌知县未任以疾归而遭国变
至于今先生年七十有二矣先有一子年二十馀以
卒 (第 10b 页)
天下之事盛衰之形众寡之数不可以一定而君子
则有以待之所以抚盛而合众者中人以上之所能
若夫为盛于衰治众于寡孑然一身之日而有万人
百世之规非大心之君子莫克为之矣古之君子虑
先人之德久而弗昭于是为之祠堂以守之其盛者
及于始祖古之君子虑宗人之涣而无统于是岁合
子姓于祠而教之孝奠爵献俎毕而馂食以教之礼
其子孙之众或至于数千百人此祠堂之所由兴而
祭法之所由传也常熟 杨子常先生 通经之士于先
朝之末由训导除都昌知县未任以疾归而遭国变
至于今先生年七十有二矣先有一子年二十馀以
卒 (第 10b 页)
规友人纳妾书
董子曰君子甚爱气而谨游于房是故新壮者十日
而一游于房中年者倍新壮始衰者倍中年中衰者
倍始衰大衰者以月当新壮之日而上与天地同节
矣炎武年五十九未有继嗣在太原遇傅青主浼之
诊脉云尚可得子劝令置妾遂于静乐买之不一二
年而众疾交侵始思董子之言而瞿然自悔立侄议
定即出而嫁之尝与张稷若言青主之为人大雅君
子也稷若曰岂有劝六十老人娶妾而可以为君子
者乎愚无以应也又少时与 杨子常先生 最厚自定
夫亡后子常年逾六十素有目青买妾二人三五年
间目遂不能见物得一子已成童而天亡究同于伯
道此在 …… (第 17b 页)
祥以事言之则朱子斗诗有所谓好人叹者即西安
府人殷鉴不远也伏念足下之年五十九同于弟有
目疾同于 子常 有曾孙同于西安之好人故举此为
规未知其有当否
答徐甥公肃书
幼时侍先祖自十三四岁读完资治通鉴后即 (第 18a 页)
董子曰君子甚爱气而谨游于房是故新壮者十日
而一游于房中年者倍新壮始衰者倍中年中衰者
倍始衰大衰者以月当新壮之日而上与天地同节
矣炎武年五十九未有继嗣在太原遇傅青主浼之
诊脉云尚可得子劝令置妾遂于静乐买之不一二
年而众疾交侵始思董子之言而瞿然自悔立侄议
定即出而嫁之尝与张稷若言青主之为人大雅君
子也稷若曰岂有劝六十老人娶妾而可以为君子
者乎愚无以应也又少时与 杨子常先生 最厚自定
夫亡后子常年逾六十素有目青买妾二人三五年
间目遂不能见物得一子已成童而天亡究同于伯
道此在 …… (第 17b 页)
祥以事言之则朱子斗诗有所谓好人叹者即西安
府人殷鉴不远也伏念足下之年五十九同于弟有
目疾同于 子常 有曾孙同于西安之好人故举此为
规未知其有当否
答徐甥公肃书
幼时侍先祖自十三四岁读完资治通鉴后即 (第 18a 页)
人国/子生有苧庄集)
徐仲选(字华海海盐人国/子生有鹤友诗槁)
吴䎖(字抉九吴江贡/生有升恒堂集) 杨彝(字子常常/熟贡生) 顾梦麟(字麟士太仓州人/有织帘居诗集)
朱隗(字云子长洲人/有咫闻斋槁)
孙渟(字孟朴嘉兴府学诸 (第 25b 页)
徐仲选(字华海海盐人国/子生有鹤友诗槁)
吴䎖(字抉九吴江贡/生有升恒堂集) 杨彝(字子常常/熟贡生) 顾梦麟(字麟士太仓州人/有织帘居诗集)
朱隗(字云子长洲人/有咫闻斋槁)
孙渟(字孟朴嘉兴府学诸 (第 25b 页)
魏允楠(从弟允札), 左国材, 李逊之, 周茂兰, 黄宗羲(弟宗炎), 熊兆行, 刘汋(子茂林), 卢象晋(弟象观), 顾梦麟(子湄), 吴繁昌, 凌文然, 祁班孙, 申涵光, 徐柱臣, 姜庭梧, 黄晞, 戴本孝(弟移孝)。
吴祖锡, 杨彭龄。
汪沨, 韩洽, 朱朝瑛(张次仲), 徐孚远, 薛正平, 华时亨, 杨彝, 张穆。
杨补(子炤), 李长科(从子沛, 淦, 濯, 沂), 宋振獜, 赵天骐, 李颙, 李
吴祖锡, 杨彭龄。
汪沨, 韩洽, 朱朝瑛(张次仲), 徐孚远, 薛正平, 华时亨, 杨彝, 张穆。
杨补(子炤), 李长科(从子沛, 淦, 濯, 沂), 宋振獜, 赵天骐, 李颙, 李
汪沨, 韩洽, 朱朝瑛(张次仲), 徐孚远, 薛正平, 华时亨, 杨彝,
张穆。
汪沨字魏美。杭州人。崇祯己卯举人。国变谢举业。有监司欲见之。知其不可屈。载舟西湖上。属所亲 …… (第 360L 页)
司理。道闻王某有冤。白之司理。属牒平反。时亨翻阅案牍。甫削藁目。遂失明。乱后两遭大狱。卒以𥌒免。 杨彝 字子常。常熟人。少与同郡顾梦麟友善。皆明经饬行。矜尚气节。万历天启之末。为时文者喜倡新说。 (第 361L 页)
汪沨字魏美。杭州人。崇祯己卯举人。国变谢举业。有监司欲见之。知其不可屈。载舟西湖上。属所亲 …… (第 360L 页)
司理。道闻王某有冤。白之司理。属牒平反。时亨翻阅案牍。甫削藁目。遂失明。乱后两遭大狱。卒以𥌒免。 杨彝 字子常。常熟人。少与同郡顾梦麟友善。皆明经饬行。矜尚气节。万历天启之末。为时文者喜倡新说。 (第 361L 页)
口。性孤迥有洁癖。与德州卢德水侍御世㴶,临清,汪未央孝廉大年。交好。以诗相倡和。于吴。交姚孟长希孟, 杨子常彝,
顾麟士梦麟。于梁。交吴让伯裔,徐霖苍作霖。与容城孙钟元尤善。中年作闭关疏。送客。不出篱落。一亩之宫。 (第 194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