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教之兴,固赖官师,而乡党慕义之士亦与有力焉。
  海东书院在台湾府学之西。昉于康熙五十九年;旋为考棚。至乾隆五年,巡台御史兼督学太原 杨公二酉
复建为书院,时有贡生施士安捐田千亩为膏火资;嗣后屡有增脩。凡分巡海外能尽厥职者,无不以课士为急。余于 (第 39 页)
  北去云千叠,东来水几盘;燕台才共署,澥谷又同官。波冷浮鸡屿,烟凝隐豹峦。文光临睥睨,斗柄近阑干。菊澹诗情净,萸馨酒量宽。登台怀桂棹,煮茗羡江湍。凤翥毛抟彩,龙骧血洒汗。弯弓不尚革,走笔自飞翰。饬己一诚格,齐民众志安。焚香读「周易」,鸿渐喜于磐。



   新园道中  
巡台御史  杨二酉(太原人)
  路转埤头近,平山一线连。野桥低涧水,深竹暗村烟。犬吠花间径,人锄屋后田。不知身异域,疑对武陵 (第 33 页)
  盖台地之所出,每岁止有此数,而流民渐多,已耗台谷之半;复有兵米、眷米及拨运福、兴、漳、泉平粜之谷以及商船定例所带之米,通计不下八、九十万。此即岁岁丰收,亦断难望其如从前之价值平减也。是以臣张湄同前任满御史臣舒辂有「请建府仓以裕民食」之请,工科给事中 杨二酉
有「充实台仓」之奏,臣等于上年十月,亦有「请禁透越私渡」之摺。即近今闽省督、抚二臣议覆科道 (第 82 页)
杨二酉
等条奏,亦以台仓之积贮不充,则内地之转输易竭;海外设有缓急,他处难以接济为虑。但督、抚所议:令台湾四 (第 82 页)
县贮粟四十万石,恐一时买足,为数太多、为期太迫;应定三年之限,照数购买。而部臣以采买仓谷定例,年岁丰稔应全数采买,并无预限三年之期议覆。臣等伏思台湾上年收成实止七分,既非丰稔,似不得全数采买。且 杨二酉
原奏,请充实台仓,然后买运内地。该督、抚等以内地兵糈民食无从措办,关系非小,仍请照旧拨运。部议既准其 (第 82 页)
奏,而本处贮谷又不宽其限期,未免米价更昂,转于民食有碍。是不若督、抚所请三年之议为得也。再, 杨二酉
所称内地发买谷价仅三钱六分或三钱不等,装运脚费俱从此出;在从前谷贱之年原足敷用,今则不免赔累。嗣后, (第 82 页)
  吾友正青善寐,而喜庄氏书。晚年能自解脱,择地于州治之东,伐茅辟圃,临流而坐;日与二、三小童植蔬种竹、滋药弄卉,卜筑其中,而求名于余。夫正青,旷者也;其胸怀,潇洒无物者也。无物则无不物,故虽郊邑烟火之所比邻、游女樵夫之所阗咽,而翛然自远。竹篱茅舍若在世外,閒花野草时供枕席;则君真栩栩然蝶矣,不梦、梦也,梦、尤梦也。余慕其景而未能自脱,且羡君之先至,因名其室曰「梦蝶处」,而为文记之。



   海东书院记   杨二酉

  圣天子临雍讲学,文教遐敷;岁拨帑金如干,于直省各立书院以造天下士,彬彬乎霞蔚云蒸,称极盛焉。台阳 (第 120 页)
十三画
杨宗玉 [五六]一0八
杨宗城 [一0三]二六七 杨二酉
 [七四]五二八、五六二、五九二~九三、[一0五]七六三~六四、[一二二]三三~三四、[一一三]五0 (第 510 页)
  弥陀寺在东安坊,延平郡王经建,为东都最古之寺。殿宇宏敞,花木明瑟。今假为

官署。佛法凌夷,能不慨叹!




   秀峰塔

  秀峰塔在文庙之东,乾隆六年,巡台御史 杨二酉
建。下广丈有九尺,高七寻有奇,垒五重,皆六出。左拥群山,右襟大海,而面与魁斗对峙,亦胜概也。 (第 248 页)
二酉
有记在府志,今存。 (第 24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