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總集類
  陆敕先诗序 周孝逸文藁序

  遵王笔云集序 交芦言怨集序
 第二十卷 序七
   李叔则
雾堂集序 吕季臣诗集序
  陈乔生诗集序 李缁仲诗集序
  学古堂诗集序 空一斋诗序
  新安方氏伯 …… (第 16a 页)
  荅吴江潘力田书 复方密之书

  复徐巨源书 荅王于一论文书
  与吉水李文孙书
 第三十九卷 书二
  与族弟君鸿书 复 李叔则

  荅徐伯调书 复吴江潘力田书
  荅徐祯起书 与方尔止书
  与王燕客书 复遵王书
 第四十卷 (第 22b 页)
 燧靡不皆然仆岂不受人抬举好自贬损哉此中畦径渐老渐
 熟如背痒之把搔如毒刺之呼叫 语哑梦心中了了良欲少
 自遮瞒而不可得也客岁荅 李叔则
徐伯调二书颇详言之今
 安敢有不尽于知已东坡谓晚畏无实之名甚于畏虎仆深佩
 其言又荅陈师仲相推许书谓 (第 38a 页)
牧斋有学集卷二十

   李叔则
雾堂集序
河滨李子 (第 1a 页)
叔则
不远数千里邮寄所著雾堂集以唐
刻石经为贽而请序于余 (第 1a 页)
叔则
手书累幅执礼恭甚
以余老于文学略知其利病谓可以一言定其文余
读之赧肰感而卒业欷歔叹息焉昔者炎正之季搀 (第 1a 页)
抢刺天榖雒交斗文章崩裂金铁飞流侧古振奇之
士与运气俱作西极文太青实为嚆矢其后二十馀
年而 叔则
代兴人咸谓太微之冢嫡也余尚论秦学 (第 1a 页)
于朝邑得二韩氏苑雒之文奥而雄五泉之文丽而
放皆自立阡陌不倚傍时世者也以古今之学准之
二韩逶迤乐易流而近今而其基址则古学也是谓
今而古太青诘盘奡兀峻而逼古而其梯航则今学
也是谓古而今 叔则
含茹陶铸旁摭曲绍其在二韩
太青季孟之间乎文章之道得失寸心精魂离合意
匠互诡陆士衡有言游鱼衔钩而出重渊 …… (第 1b 页)
吾读 叔则
文至詹长言论辨诸篇穿穴尺咫笼挫万
物罕譬曲喻支出横贯眩掉颠蹢若寱若厌久之如
出梦中此则文心恍忽作者有 (第 2a 页)
不自喻宜其借目于
我也举世叹誉 叔则
徒骇其高骋夐厉疾怒急击驱
涛涌云凌𥿄怪发岂知其杼轴余怀有若是与文章
之在天地犹大海也古之文人才士岧 (第 2a 页)
发颖𥪡者皆
盘回洑流之中迢肰夐出者也 叔则
力雄健既巳绝
流文海以余老为没人也就而问涉焉则更有喻于
此巫师之求雨为坛国门之外植缯祭鱼为龙于其
方 …… (第 2a 页)
水器于马鞍滴水及鬃则平地尺矣余巫师之求雨
者也吁嗟号咷智不出豚蹄膊脯间自顾其限陋不
免哑肰一笑 叔则
灵山之行雨者也天瓢在手霹雳
起于足下掉鞅簸顿不崇朝而雨四海飞蓬小草弱
丧而不自持漂沈于风鬃雾鬣之馀者 (第 2b 页)
亦巳多矣斯
又余之所窃惧也既为 叔则
定其文并为读 (第 2b 页)
叔则

书者告焉若夫危苦激切悲忧酸伤樊南之三叹于
次山者周览 (第 2b 页)
叔则
之文历历肰捣心动魄而论次则
姑舍是诗不云乎我闻有命不敢以告 (第 2b 页)
叔则
闻余
言也欷歔叹息殆有甚于余也哉 (第 2b 页)
子之佔佔者 者刳心易貌而从我游焉
则善矣去人促迫语不能了仅毕其说以报谢足下
并以为约谦益再拜
  复 李叔则

竹屋纸窗中寒彊卧翻李小有宋遗民传目录得河
滨序文至宋存而中国存宋亡而中国亡抚卷失席
曰此元经陈亡 (第 4b 页)
而书五国之旨也其文回翔萌折缠
绵恻怆吴立夫桑海录序殆未能及私自叹向者餐 叔则
之名不意其笔力老苍曲折一至于此每旴衡
以视学者浃两月族孙侍御携手教及雾堂全集至
风林雪被扶病开卷感慨 …… (第 5a 页)
变化与人心之精华交相击发而文章
之变不可胜穷文至于昌黎止矣陆希声言李元宾
于退之所得不同不可以相上下 叔则
谓唐宋之文
不尽于八家此知其变者也是故论唐文于韩柳之
前未尝无陈拾遗燕许曲江也未尝无权礼部李员
外李 …… (第 5b 页)
之台射者不敢西向何为也哉仆既巳畏影逃虚舍
然于前尘影事而犹覼缕相告者良慜举世之人乘
舟不知东西望吾 叔则
勿与陇人同游而晓示之以
斗极也来教谆复以昌黎李翱为况闻命震掉若坠
渊井循览大集大率虚怀乐善贬损过当则 …… (第 6b 页)
唐而称宋凿凿乎统系具在图牒徵
今将询于介众谋之道路家自立墠人各宾尸而茫
然未有适从易曰或之者疑之也岂 叔则
于此犹有
或而疑与抑亦巽以自下未敢质言与帝车冥冥䵷
紫错互 (第 8a 页)
叔则
不以此时金断觿决示斗极于中流而
又奚待与伏胜笃老帅丹多忘斯文未坠所跂望于
达人良厚唇燥笔乾意重词满扶 …… (第 8a 页)
  与遵王书
来教论吾诗湥相推挹所谓爱而忘其丑也然足下

好学深思虚己求宗必非謟曲以相抵者政恐爱我
之过于生平问学尚未委曲悉本末近有答山阴徐
伯调河滨 李叔则
二书颇约略言之足下试览之而
知吾学之所不至与今之老而不能竟其所至者可
以为鉴亦可以为劝也甲申乱后读书 (第 21b 页)
近归心内典
又不复读外书昔学旧闻遗失略尽如何蕃举幡事
柳文皆云遮道叫阍则此语容有之但不记所自出
李叔则
谓吾文近来好用佛语 (第 21b 页)
叔则
不知余学殖
日落间资内典为谈助而以为好用佛语此所谓何
不食肉糜耳然响言二字出晋天文 (第 21b 页)
叔则
谓用法 (第 21b 页)
  书广宋遗民录后
元人吴立夫读龚圣予撰文履善陆君实二传辑祥
兴以后忠臣志士遗事作桑海馀录有序而无其书
明朝程学士克勤取立夫之意撰宋遗民录谢皋羽
巳下凡十有一人余惜其仅止于斯欲增而广之为
续桑海馀录亦有序而无书淮海李小有更陆沉之
祸自以先世相韩辑广遗民录以见志取清江谷音
桐江月泉吟社以益克勤所未备其所采于逸民史
其间录者殊多谬误以王原吉为宋人张孟谦与谢
唐同时令人掩口失笑近世著书多目学耳食之流

䮞驳杂出是其通病惜乎小有辍简时不获与余面
订其阙失也小有殁以其稿属王于一于一转以属
毛子晋而二子亦奄逝矣余问之子晋诸郎止得目
录一帙后有君子能补亡刋正釐为全书则小有犹
不死也撰序者 李叔则
氏谓宋之存亡为中国之存
亡深得文中子元经陈亡具五国之义余为之泣下
沾襟其文感慨曲折则立夫桑海录序及黄 (第 17b 页)
晋卿陆
君实传后序可以方驾千古非时人所能办也小有
字长科故相国李文定公之孙 叔则
名楷秦之朝邑
人逝者如斯长夜未旦尚论遗民者殆又将以二君 (第 17b 页)
   本贯浙江宁波府鄞县芍药沚人
公讳光绣字圣月晚号蛰庵钱氏世有名德详见明史
及诸前辈集中碑志不具述先生少负异才随侍其父
侨居硖石因尽交浙西诸名士已而随侍游吴中宛中
南中因尽交江左诸名士是时社会方殷四方豪杰俱
游江浙閒因尽交天下诸名士先生年甫及冠也而宿

老俱重之硖中则有澹鸣社萍社彝社吴中有遥通社
杭之湖上有介社海昌有观社禾中有广敬社语溪有
澄社龙山有经社先生皆预焉又雅好释氏故其讲学
则师漳浦谈禅则师木叔海岸论文则师牧斋友朋所
严事者夏瑗公杨维斗姜如农陈卧子林茂之薛更生
所契好者陈玄倩陆鲲庭翁坦人黄九烟万允康祝月
隐徐闇公麻孟璿沈景山耕岩吴次尾沈昆铜沈君牧
顾子方顾星源孙克咸钱开少张沁水 李叔则
陈定生
阎古古查方舟巢端明金道隐张仁庵徐兰生谈仲木
徐元叹余澹心周子佩方尔止陆冰修皆魁杰不群之 (第 7a 页)
  蒋秉芳字昆瑞全州人博学能文明未流寇猖獗尝作
南迁疏言金陵形势及二祖并建两都深意与却敌制
胜之方皆历历可施用关中 李楷
纪其事寻以明经授
柳城司训贼至不屈死之 (第 48a 页)
  圣天子宽仁御下往时坐文法诖误谪斥者多见湔濯
次第皆柄用贤士吐气故复昂首自奋顾瞻宫阙感恋

裴回殆有一饭不忘君者会事格不果请日与其友吴
渔山用文酒相娱放浪公卿耆旧间栖迟浃岁先生亦
倦而将归矣适予需次京邸逾月先返又以予为知言
赠答数四且相约冬春待予于兰陵之别墅嗟乎今世
多才贤人浮于位新旧仕进之人例当得官者云集辇
下率数岁不得除亦暇问东吴菰芦中尚有人哉

   李叔则
集序

  古之立言者先养气气充于中渊渊浑浑莫知其端有 (第 10a 页)
触而动如蹈伏弩决河堤一发而不可禦日月星辰天
之文也山川草木地之文也其间云霞风雨雷霆霜雪
鸟兽虫鱼人物之类钜细万变彫绘无所施其工陶冶
无所用其力历算无所穷其数灿然而在上者垂殽然
而在下者列不知其谁尸者气为之也推而至于一人
一技皆类是也善乎苏子之言画竹也竹之始生径寸
而节叶具焉非节节而累之叶叶而缀之也画竹者必
先得成竹于胸中振笔直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

则逝矣苏子之言如此其为文也亦然古今雄辨若河
汉行所无事者前有庄周后有苏轼而已吾行天下见
著作家颇众勤敏便给罕有如河滨 李先生
者其为人
博雅善记诵喜宾客与人坦然直遂诗文不起草有求
者即席伸纸直书之或作飞白各题识持去其不屑斧
(第 11a 页)
之四子。荥阳郑温之三子。范阳卢子迁之四子。
卢辅之六子。公之八代祖元孙之二子。博陵崔懿之八子。
赵郡 李楷
之四子。士望四十四人之后。同降明诏。斯可谓
美宗族人物而表冠冕矣。在周则邵单为公族。妫嬴为上
国。西 (第 19b 页)
大将军裨将军关内侯九江费𡧈,行视更得□二字合五十漆,字𡧈,与西部校尉姜□□络典校皋仪备□梅允章咸 李楷
贺□吴宠建业丞许□尉番约等十二人吏从并共观,视深甄历□永归大吴上天宣命昭太平文字炳腃良,天□在诸石上
  公讳光绣,字圣月,晚号蛰庵。钱氏世有名德,详见明史及诸前辈集中碑志,不具述。先生少负异才,随侍其父侨居硖石,因尽交浙西诸名士。已而随侍游吴中、宛中、南中,因尽交江左诸名士。是时社会方殷,四方豪杰俱游江、浙间,因尽交天下诸名士。先生年甫及冠也,而宿老俱重之。硖中则有澹鸣社、萍社、彝社,吴中有遥通社,杭之湖上有介社,海昌有观社,禾中有广敬社,语溪有澄社,龙山有经社,先生皆预焉。又雅好释氏,故其讲学则师漳浦,谈禅则师木叔、海岸,论文则师牧斋。友朋所严事者夏瑗公、杨维斗、姜如农、陈卧子、林茂之、薛更生,所契好者陈玄倩、陆鲲庭、翁坦人、黄九烟、万允康、祝月隐、徐闇公、麻孟璿、沈景山、耕岩、吴次尾、沈昆铜、沈君牧、顾子方、顾星源、孙克咸、钱开少、张沁水、 李叔则
、陈定生、阎古古、查方舟、巢端明、金道隐、张仁庵、徐兰生、谈仲木、徐元叹、余澹心、周子佩、方尔止、陆 (第 213 页)
太白山之东北。阻奥娄河树。壁自固。武后封比羽。(姓乞四。)为许国公。仲象震国公。比羽不受命。后使将军 李楷
固击斩之。是时。仲象卒。子祚荣引残痍遁去。楷固穷。蹑度天门岭。祚荣因高丽靺鞨兵。拒破楷固。于是契丹附 (第 517L 页)
 唐书云。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姓大氏。〇又云。武后时。乞乞仲象。东走渡辽水。保太白山之东北。仲象死。其子祚荣。乃建国。尽得夫馀、沃沮、弁韩、朝鲜、海北诸国。万岁通天中。契丹尽忠。杀营州都督赵翙。反有舍利。乞乞仲象者。与靺鞨酋乞四比羽及高丽馀种。东走渡辽水。保太白山之东北阻奥娄河。树壁自固。武后封乞四比羽。为许国公。乞乞仲象。为震国公。赦其罪。比羽不受命。后诏玉钤卫大将军 李楷
固。中郎将索仇。击斩之。是时。仲象已死。其子祚荣。引残痍遁去。楷固穷蹑。度天门岭。祚荣因高丽靺鞨兵。 …… (第 265H 页)
 唐书云。鸭渌。朝贡道也。长领。营州道也。又云。果有九(一作丸)都之李乐游之梨。 〇辽史地理志云。渌州本高句丽故国。渤海号西京鸭渌府。桓州。在渌州西南二百里。正州。在渌州西北三百八十里。〇镛案辽之渌州。即渤海之鸭渌府。盖以神州为治也。唐书地理志。称自丸都城。溯流东北二百里。至神州。又陆行四百里。至显州中京。(文见上。)则所谓神州西京。当在今虞芮慈城之北隔水之地也。其疆域所辖。或至水南。或限水北。今不可详也。其谓之朝贡道者。当时辽蓟之地。契丹梗路。故其朝唐之路。盖于今龙川前洋。乘舟至登州下陆也。据唐书云。 李楷
固败还。而契丹附突厥。王师道绝。不克讨祚荣。(已见上。)契丹之梗路。可知也。又其入寇。必寇登州。其朝 (第 267H 页)
 旧唐书云。渤海靺鞨。大祚荣者。本高丽别种也。高丽既灭。(高宗时。)祚荣率家属。徙居营州。万岁通天年。(武后十三年。)契丹李尽荣叛。(句)祚荣与靺鞨乞四比羽。各领亡命东奔。保阻以自固。尽荣既死。武后命右玉铃卫大将军 李楷
固。率兵讨其馀党。先破斩乞四比羽。又度天门岭。(岭东。即古肃慎地。)以迫祚荣。祚荣合高丽靺鞨之众。以 …… (第 294H 页)
 新唐书云。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姓大氏。万岁通天中。契丹尽忠杀营州都督赵翙。反有舍利乞乞仲象者。(胡三省云。舍利契丹。管军头目之称。)与靺鞨酋乞四比羽及高丽馀种。东走渡辽水。保太白山之东北。阻奥娄河。树壁自固。(白头山东北。)武后封乞四比羽。为许国公。乞乞仲象。为震国公。赦其罪。

比羽不受命。后诏玉铃卫大将军 李楷
固。中郎将索仇。击斩之。是时。仲象已死。(其间四年。)其子祚荣。引残痍遁去。楷固穷蹑。度天门岭。祚荣 …… (第 294L 页)
  
(附见)洪大提学(奭周)渤海世家。(叙事有法。故录之。其有小差者。微删之。)
靺鞨之种。有曰粟末。大氏常附高句丽。或曰。高句丽之别种也。高句丽既灭。徙其民于河南陇右。其旧将大祚荣。帅众保太伯山东北。寻徙挹娄之东牟山。其地直营州东二千里。高句丽遗民多归之。号其国曰震朝。或曰。武氏万岁通天中。契丹陷营州。有舍利乞乞仲象者。与靺鞨酋乞四比羽。东走度辽水。保太白山之东。北阻奥娄河自固。武后封比羽。为许国公。仲象为震国公。赦其罪。而比羽不受命。武后乃遣将军 李楷
固等。击杀比羽。而仲象亦病死。其子祚荣遁。楷固引兵穷追。度天门岭。为祚荣所败。祚荣遂并有比羽之众及高 (第 301H 页)
桐江月泉吟社。以益程敏政所撰宋遗民录。长科没。属其藁王猷定。猷定转属毛晋。多散佚。止有目录一帙。秦人 李楷
为之序。大略谓宋之存亡。为中国之存亡云。从子沛字平子。以博物洽闻称。脩髯而长发。甲申闻 烈皇帝崩。哭 (第 362L 页)
歌。人莫能测。乱后航海而死。
李柏字雪木。郿县人。事母孝。避兵入太白山。读书数十年。贯穿百家。与朝邑 李楷,
富平李因笃。称关中三李。所著槲叶集。冷艳峭刻。如其为人。
赵瑾字懿侯。山西太原人。渔洋王士祯称其诗善 (第 393H 页)
约。孤行孑立。嘻嘻咄咄。如痴如狂而隐然为蒙古之勍敌。何其壮欤。读遗民而不歔欷饮泣者。非忠臣志士也。 李楷
曰。宋之存亡。为中国之存亡。旨哉言乎。然蒙古匪惟亡宋亡中国而已。宲亡宋史与中国之史也。史 (第 297L 页)
而二子亦奄逝矣。余问之。子晋诸郎。止得目录一帙。后有君子。能补亡刊正釐为全书。则小有犹不死也。撰序者 李叔则
氏。谓宋之存亡。为中国之存亡。深得文中子元经陈亡具五国之义。余为之泣下沾襟。小有字长科。故相国李文定 (第 157H 页)
公之孙。 叔则
名楷。秦之朝。邑人逝者如斯。长夜未朝。尚论遗民者殆。又将以二君为眉目。呜呼尚忍言哉。(钱谦益有学集书 (第 157H 页)
海而死。(东林传。)
李柏
李柏。字雪木。郿县人。事母孝。避兵入太白山。读书数十年。贯穿百家。与朝邑 李楷,
富平李因笃。称关中三李。(大清一统志。)
李雪木。武功人。关中三李。中南山人李子德因笃。二曲山人李中 (第 229L 页)
曹判书 李楷。
以巡使许积之按。回 启请如律。振刚遂得杖死于完山府。李氏乃释衰绖。为文而告夫庙曰。夫子之雠复矣。妾之 (第 403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