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则价重朱门渐出
则香残野寺此固春色之最奢奇葩之居殿者也考之
往古偏靳濡毫咏黄花于晚节谱香草于离骚即舒
文成
共数牡丹之名种欧阳品就亦推洛邑之奇苞何 (第 13b 页)
章。意公家 国事行。或在石室之秘。无得以窥者欤。肰念 本朝士𥚁。惟乙巳最冤。而其为之必伸而后已。则 李文成
在焉。不待百年。公论定矣。尤庵宋文正公犹曰痛哭于野史。是岂独为公地哉。 (第 378H 页)
情之害滋大。而古今人臣之所畏虑者。尤在于此。臣不审殿下于此数段。亦果无少芥滞如戊子所 教之意否。先正 李文成公
之言曰。人情责之以所不能。则犹能勉从。若责之以所已能。则必懑然尤其不相知也。此诚真切之言也。是故。谏 (第 524H 页)
  
礼宾寺直长吴公墓碣铭(并序)
公讳希舜。字孝元。姓吴氏。海州人。远祖讳𣔭。高丽知郡事。是生讳纲进士。有孝行。刻石表其墟。州人至今称孝子里。曾祖讳克忠。 本朝护军。祖讳守温。护军。考讳梦虎参奉。贤而隐居。退溪李文纯公尝友善。妣海州崔氏。判官基龄女。公从栗谷 李文成公
学。通经传群书。己卯。用荐拜济用监参奉。辛巳。拜礼宾寺奉事。皆不就。壬午。拜礼宾寺直长。一诣京师。祗 (第 505H 页)
少无介恨。宗党见者皆曰。某真孝子。而且君子也。
戊申别试。府君以对良知良能策。魁初试。诸考官。咸称谓 李文成公
天道策后。所始见云。
登第时。 英庙召见宣酝。府君进白曰。私觌。是常规之外。实非道理之所安。今而后。 (第 531L 页)
残缺。编成五卷。以图印传。噫其少矣。然未能斋则以眉岩之门人。学问纯正。见识超诣。常以布衣抗章。讼栗谷 李文成
之诬。豫识汝立,仁弘之奸。名论伏一世。星湾则值昏朝。谢官归乡。屏居田亩。 仁庙改纪。始擢用之。而丙丁 (第 189H 页)
李文成公。
向非公身任继述。力排群议。先生之志事。几乎不明矣。粤自癸甲以来。党论日痼。先生有忧之。疏陈荡荡平平之 (第 57H 页)
君李公神道碑铭(并序○己亥)
钟厚少闻之长老。咸陵李公年二十时。读栗谷集大悦。则以进之其考咸丰公曰。 李文成
大贤也。其书如是。咸丰公故与栗谷角立。于是乃悟。余谓公之识高而心公也如此。其后来勋业风节之盛。岂无以 (第 464H 页)
上特除承旨。盖惜其外出也。升都承旨。以病辞递。拜兵曹参议。又除洪州牧使。癸未。海西告饥民多颠连。栗谷 李文成公
在海州。稔公前任海伯时绩用甚悉。言于朝曰。此时海西。非崔某不可付。朝廷用其言。启请再授。公殚诚赈饥。 (第 239L 页)
知制教。赐暇湖堂。间又承命廉海西。按赃不饶姻亲。由司饔院正。擢拜同副承旨。时。北边警。 上倚用大司马 李文成公
珥。三司以事或更张劾。 上怒。命窜大司谏宋应溉,典翰许篈,都承旨朴谨元。馀外窜者数十人。公亦补济州牧 (第 313L 页)
己卯。晋嘉善特拜大司宪。又移兵曹参判。居一年。晋正卿拜刑曹判书。辛巳。由都宪移拜吏曹判书。公谢以病。 李文成公
珥委访曰。公受国厚恩。当此国势危急。宜尽职以报君。何为引疾以孤士望。公有感斯言。既亲事鉴别。进退一以 …… (第 382H 页)
公。虽贵要不敢干以私。 宣庙赐公批。有曰。闻卿为吏判。门外雀罗可设。予将以报卿。 李文成
叹曰。吾友为政。差强人意。可以救得世道。一日。拟金孝元司谏。上曰。致朝廷不靖者孝元是也。备庶官郎僚足 (第 382L 页)
大君子德丰君恞第二子桂林君琉以为嗣。桂林被乙巳元凶所构诬。与内舅坡平府院君尹任同被祸。至 宣庙世。因 李文成公
劄辨。始复爵。事在国乘。怀义君哲男。寔桂林孙。至是 璿籍讫。怀义生益亨。官捕盗大将 赠兵曹参判。参判 (第 405L 页)

李文成
所述者耳。恐不宜以选抄节略论也。今高明之意。必欲节略则似当就全书中各文而尽用节要之例。何乃于碑状。独 (第 114L 页)
上继春秋左氏传。而文字间多疵颣。子朱子乃就其书而笔削之。名通鉴纲目。自此春秋之古法。庶几可复焉。今我 李文成公
石潭日记。即唐宋实录之类。而其立言之严直。可以承纲目之统。事简而该。旨微而显。辞婉而庄。文平顺中正而 (第 548H 页)
先王初元。特迁凤山郡守。坐他事夺告身。明年。 上思其善治。特命叙用。俄拜安岳郡守。俗犷悍难使。于是取 李文成
乡约。会乡子弟而讲行之。一境耸劝。戊戌。庙剡尹广州。府城久圮无完堵。乃谋诸守御使。数月毕缮。守御使将 …… (第 260H 页)
乔木之荫。以庇其民。不尽之福。以遗其后人。鹿阡之静秀兮。天与宅而佑仁。
县监尹公墓碣铭
有高弟子于 文成
李先生曰沧浪崔公讳浚。其女之女。鞠于外氏。淑德而懿行。既嫁于梧阴相公之门。生子则端良方正。为世所称。 …… (第 262H 页)
试展。惜哉。星灿氏以状属不佞者。且十年。而陆陆未遑也。今 文成
而其墓草已三宿矣。悲夫。其不及见也。铭曰。
事亲诚莅。官清早游。黉振直声。晚蜚英蔚。华名中身。倾时不 (第 264H 页)
以镇之。恩以怀之。俾宽我西顾之忧。既至界。为文谕坊曲。其迷溺不能返者。悉锄之。民心遂定。海州石潭。有 李文成公
书院及古宅。年久坏圮。皆葺新之。又印击蒙要诀,乡约二书。广布列邑。使 (第 320H 页)
九里者而既不可得。则所可持赠君者。只有此三诀耳。若颜斶之晚食。赵台鼎之智食。我东 李文成
之水浇饭经纶。皆治生之拙法。居贫之良方。并可杂书之屏间。用作对槃时石师也。吾自月初绝粮。日从邻人乞贷 (第 329H 页)
数人。君六典郡邑。宽严纵束。随异其施。而所至辄以治办闻。其在载宁。旧有栗谷 李文成公
所定乡约。久废不讲。君率诸生讲行之。一邑兴劝。一日村氓数十。缚一人告于庭曰是盗也。村夜夜警。愿治如律 (第 447L 页)
申。公升拟内资寺正。而文烈公选入史局。时人禹性传恶之曰。尹某某之子也。与李贵出入叔献门。当是时。栗谷 李文成,
牛溪成文简愠于群小。不能安于朝。文烈公出位论其事。以斥时人也。故性传之言如此。而公及文烈公俱见摈。间 (第 325L 页)
游太学。 内降中庸讲义八十馀条。时镛友李檗。以博雅名。与议条对理发气发。檗主退溪之说。镛所对偶与栗谷 李文成(珥)
所论合。 上览讫亟称之。为第一。都承旨金尚集出语人曰。丁某得褒谕如此。必大振矣。甲辰夏。从李檗舟下斗 (第 340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