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高昌童谣(贞观十四年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伐高昌灭之先是其国中有童)
    (谣如此国王 文泰
使人/捕其初唱者不能得也)
 高昌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首
 (一作/几何)自消灭(一 (第 1a 页)
部寝弗行越数年复然又寝之又数年欲复
奏其子谏之不可其妻苛止之索佣书钱弗得乃潜脱
银簪具疏竟上之项郎中 文泰
恶其渎也送法司讯治
之既赎罪费家赀数两其妻若子交怨不置通已老病
遂郁悒以死当具疏时通素不识字习读其章 (第 7b 页)
  而起舞而且求贤
诏下吁俊门开广收竹箭之良聿起菁莪之化
圣恩洋溢

盛典光昭(臣/)谨稽之往牒考厥曩编见夫巡河浮洛首
  行时迈之 文泰
畤汾阴仅纪游观之美
皇上道光前圣德冠百王涣泽流于八纮巽风布于四
  极为生民以来所未有实千载一时之创 (第 26b 页)
  缨绶幸此潢派分预兹酌春酒葛藟荷
嘉荫台莱祝耆耇

          (四品顶带/)宗室努 文泰(年六/十五)
皇猷鸿鬯洋溢德声协气嘉应熏为太平
圣人曼寿普洽含生矧列银潢沗荷磐盟用偕黄发拜
  舞抒诚华筵肆设载 (第 4b 页)
 珠囊宝镜万载悬皤皤之臣盈三千率随鹓鹤列齐奏
   击壤康衢篇
             (头等获卫/) 文泰(年七/十)
  薄海遵
 皇路鸿模仰
 化成
尧尊欣再设轩瓮庆长盈六日 (第 40b 页)
   燕喜罗千叟蕃釐集
一人观文成久道遍德播深仁膏露三霄浥璚云五色
  新绥桃登茂实瀛枣贡殊珍授几联中外敷筵集
  佩绅
酢酬 文泰
洽筐篚
渥恩深靺鞈参戎队櫜鞬扈
紫宸服闲惭骏骑萌荚荷
鸿钧向 (第 20a 页)
  晓漏随班入筵开沐
宠光敦风惟尚齿介
寿共称觞环海承
醲化殊珍出尚方春风遍大地云物纪年芳

              (马甲/) 文 泰(年七/十三)
  海宇升平协泰交耆年济济列螭坳春台一例称
  人瑞沾得
醲膏遍草茅(一/)
  联行卿月及星黎拜 (第 29a 页)
之心。有怀去杀。胜残之道。无忘好生。若 文泰
面缚军门。泥
首请罪。特宏焚榇之泽。全其将尽之命。自馀臣庶。弃恶归
诚。并加抚慰。令各安堵。示以 (第 13b 页)
瀚海。内比户以静幽都。莫不解辫发于槁街。改左
衽于夷陋。高昌国者。乃是西汉屯田之壁。遗兵之所居。曲 文泰
即其苗裔也。往因晋室多难。偫雄竞驰。中原乏主。边 (第 10b 页)
智盛。高昌王 文泰
子。贞观十四年嗣立。寻为太宗所灭。以
其地置西州。拜智盛左武卫将军。封金城郡公。

** 致侯君集 (第 22a 页)
命意所在古人千虑亦有一失如马融以今 文泰
誓为伪卢植
疑王制为汉文博士之作他如贾孔疏义吕顾字书谬误辄数
十百条近世说部如困学记闻日知录最佳王氏 (第 7a 页)
光。」孙卿引《泰誓》曰:「独夫受。」《礼记》引《泰誓》曰:「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受克予,非 朕文考
有罪。惟予小子无良。」今文《泰誓》皆无此语。吾见《书》传多矣,所引《泰誓》而不在《泰誓》者甚多,弗复
  吴让斋中翰(士敬),性成孝友,古道照人。闻其祝丁述安学宪曰健寿诗云:『诗曾真率社中咏,人可耆英会上参』。死后旌表孝友,人无间言。余记七岁时,同先君子奉访草堂;先生见余佻,戏出对云:『虎耳草』,余应之曰:『象蹄花』。先生笑曰:『倘能再对,当啖汝果』;因再应曰:『莺爪花』。先生笑贺先君云:『此子将来必不凡,足以报君德』。迄今思之,忽已三十年,殆如一霎时。欲搜录遗稿,以存其人,聊报吾知己;而乱后纷失,百不逮一,会须他日竭力求之。
  乙未之役,惨不可言。偶读李叔宽孝廉 (文泰)
有感五律,实不啻为当时咏也。诗云:『父老吞声说,心酸不忍闻。祸枢胎土客,欲壑饱官军。浩劫山川沸,炎威 (第 20 页)
启祚,次履祚 赠左承旨。六女适金橿,金命禄,卞廷宪,朴俊龄,洪颐命边键。启祚二男时耇,时端。二女适韩 文泰,
朴万最。履祚继子时端 赠参判。六代以下不能尽录。显者文同中枢日赞,武县监兴锡武,郡守纶源也。呜呼伟哉 (第 609H 页)
诱注吕览。遇增多篇文。皆曰逸书。则是数三诸家。皆未尝见孔氏古文者也。贾逵奏尚书疏。有流为乌之语。与古 文泰
誓有异。则逵亦未见孔氏古文者也。马融书序云经传所引泰誓。泰誓并无此文。又云逸十六篇绝无师说。则融亦未 (第 241H 页)
   正义三(书传有白鱼入舟之事。不知伏生先为此说。不知泰誓出后。后人加增此语。 司马迁时已得太誓。并归于伏生不得。云宣帝时始出。 武帝纪载今 文泰
誓末篇。)
   正义四(此云四十六卷者。不见安国明说。盖以同序者同卷。异序者异卷。故五十八篇。为四
无泰和之说。宋鉴(清儒名)云后汉书献帝建安十四年。黄门侍郎房宏等云宣帝泰和元年。河内女子坏老屋。得古 文泰
誓三篇。亦作泰和说。当借后汉书更检也。
孔臧书一条。删之不妨。
其骨已霜。直是儇薄口气。愧赧愧赧。此 (第 443H 页)
 镛案武帝之前。早有泰誓。故伏生书大传。称八百诸侯。俱至盟津。白鱼入舟。又董仲舒引书曰白鱼入于王舟。伪太誓之行。盖已久矣。(或云伏生董生引伪太誓。如墨子孟子引古太誓。今不见全文。民间太誓。如梅氏太誓。得依此以造全篇。)然则孔安国所说太誓。即

伏生所说艺文志所载卷数。或系都尉朝以下后学之所增也。(先儒称安国蚤卒。则武帝末太誓。非安国所能收也。)
{上丙七}后汉纪云(献帝建安十四年。黄门侍郎房宏等所说。)宣帝泰和元帝。(泰和。当是本始。)河内女子坏老屋。得古 文泰
誓三篇。(论衡云宣帝时。河内女子发老屋。得逸易礼尚书各一篇奏之。宣帝下示博士。然后易礼尚书各益一篇。 …… (第 194H 页)
先为此说。不知泰誓出后。后人加增此语。 司马迁时已得太誓。并归于伏生不得。云宣帝时始出。 武帝纪载今 文泰
誓末篇。)
{上巳五}书传白鱼之说。虽为伏生之手笔。不足以累伏生也。当时周书。种类甚多。(艺文志有周 …… (第 199H 页)
(上丁六)孔疏混言之。亦谬。
{上巳七}司马迁不作武帝纪。武帝纪者。褚先生之所补也。且考武帝纪。无今 文泰
誓末篇。(其必谓之今 (第 199H 页)
文泰
誓者。专为清脱孔安国。以郑玄本伪泰誓。归之于伏生今文之学。)唯有附下罔上者死以下四五句。是或伪太誓末 …… (第 199H 页)
刘歆、班固之等所知者二十九篇。所见者十六篇。而二十五篇思议不到。(疏云刘歆作三统历。论武王伐纣。引今 文泰
誓云丙午逮师。又引武成越若来三月五日甲子。咸刘商王受。并不与孔同。)是班固、刘向、刘歆之等。皆不见孔 (第 201H 页)
 马融书序曰泰誓后得。按其文似若浅露。又云八百诸侯。不召自来。不期同时。不谋同辞。及火复于上。至于王屋。流为雕。五至以谷俱来举火神怪。得无在子所不语中乎。又春秋引泰誓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国语引泰誓曰朕梦协朕卜。孟子引太誓曰我武惟扬。孙卿引太誓曰独夫受。礼记引太誓曰予克受。非予武。(见坊记) 文泰
誓。皆无此语。(谓河内泰誓。)吾见书传多矣。所引泰誓而不在泰誓者甚多。弗复悉记。略举五事以明之。亦可 …… (第 264H 页)
 汉书娄敬说高祖云武王伐纣。不期而会盟津上者八百诸侯。(伪太誓有此文。)不知其本出何书也。武帝时董仲舒对策云书曰白鱼入舟。是武帝时。已得之矣。
 梁王兼而存之。言本有两太誓。古 文泰
誓伐纣时事。圣人取为尚书。(谓梅 (第 264H 页)
氏太誓。) 文泰
誓。观兵时事。别录之以为周书。(谓河内太誓。)此非辞也。彼伪书三篇。(谓河内泰誓。)上篇观兵时事。中 (第 264L 页)
下二篇。亦伐纣时事。非尽观兵时事。(亦字摄梅书而言。)且观兵示弱即退。何誓之有。〇镛案伪太誓颠末。具详于首编。(上丙七)今不再述。但孔冲远以梅氏泰誓为伐纣时事。以自别于今 文泰
誓。(河本)而今观梅氏之三篇。亦上篇依于观兵。中下二篇。始为伐纣。故梅本书序。上半用旧序。律历(一作 …… (第 264L 页)
孙卿引泰誓曰独夫受。礼记引泰誓曰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今 文泰
誓皆无此语。吾见书传多矣。所引泰誓而不在泰誓者甚多。弗复悉记。略举五事以明之。亦可知矣。〇姚立方(际 (第 280H 页)
 诸辟之中。泰否二卦。尤特然不群。盖其内体外体。唯有乾坤弘大严正。非如诸辟之散漫。今乃以渐与归妹。为否泰之母可乎。当以卦变图为正。
朱子曰贲自损来。(三来二上)又自既济来。(上来五上)〇又曰渐自涣来。(九进居三)又自旅来。(九进居五)
 推移之法。贲自泰来。经云柔来而文刚者。谓自上之二。以 文泰
下之纯刚也。(泰下乾)经云分刚上而文柔者。谓自二之上。以 (第 586H 页)
文泰
上之纯柔也。(泰上坤)其所以文刚者。下今成离也。(离为文)其所以文柔者。三与上成离也。(四五为虚中) (第 586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