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将材漫数大东沟(谓邓总兵世昌等),忠信堪从十室求(自饷募勇者,有花翎侍卫

许肇清纠五百人驻鹿港,苗栗附生吴汤兴纠五千人驻中港、后一带,新竹武生
徐骧
、姜绍祖纠一千人驻大湖口,彰化举人施菼、施仁恩、贡生吴德功、吴景韩于台中府设筹防局)。末秩竟甘包马 (第 241 页)
(代理恒春知县欧阳萱遇害于曾文溪,泉州府委坐探巡检黄闽望遇害于彰化城),侯封合让烂羊头(谓义民简精华、简大肚等)。弹飞金铁多摧臂,洞心胸尚怒眸(提督陈得胜在金包里出援基隆,陈尚志在葫芦墩、副将杨再云在头份、杨锡九在北斗溪、参将汤仁贵、吴彭年在八卦山、文生吴汤兴在大肚溪、武生姜绍祖在新竹、 徐骧
在大莆林俱阵亡。又有总兵刘得杓、游击陈金山、都司毛贵谈、荀德禄并尸骸无著)。为问三貂先伏法(谓守三貂 …… (第 241 页)
  粱子嘉先生成,号钝庵,广东三水人,素负奇气,不得志于乡里,遂游台湾,为栋军掌记室。刘省三中丞见其文,奇之,檄办东势角抚垦。子嘉有经济才,招徕番人垦田树艺,将为久居计;而割台事起,义旅云兴,与吴汤兴、 徐骧
等转战新竹、苗栗间,事败而去。至泉州,作诸将四十首,以示林南强。南强藏之,历年久远,竟亡其稿,惜哉! (第 252 页)
  甲午中日事起,捐家资编全台壮民为义军,计成幕者三十五营。乙未春,满廷割台于日,先兄电争,继以电骂,卒不得挽。遂集台人倡独立为民主国,举清抚唐景崧为总统守台北,刘永福为帮办守台南,先兄为大将军守台中。防守严,日人不得登陆。未几,台北告急。先兄率所部往援。至中途,而台北破,唐已先去。日兵乃由铁道南下,直

至新竹县。义军力御,经二十馀昼夜。初,战皆捷,因枪弹少,不支。先后殉难者丘国霖、姜少祖、吴汤兴、 徐骧,
皆先兄前营部将。只因地沦异族,其烈不彰,至今思之,犹令人悲伤不已也。
  先兄知事无可为,乃回台中, (第 368 页)
坏,乃卜居淡定村焉。至台湾柏庄故宅,则倭军入台后尽为所焚毁矣。抵粤后,以部将吴汤兴、姜绍祖、丘国霖、 徐骧
等战死甚烈,为具文江督张之洞,请转奏抚恤表彰,不报。是年,吕夫人举一子,名球。
  乙未内渡后,诗篇 (第 398 页)
  定军山上寨,圆顶屹雄峙;巍峨建雉堞,护卫保桑梓。世变辄遭乱,垣尽倾圮。回忆乙未秋,黑旗树营垒;徐、吴闻鸡舞,慷慨励将士 (徐骧
、吴汤兴二士把守)。大军天上来(日军从后山包抄),铳声响聒耳;弹丸如雨粒,傅城集如蚁。兵勇鸟兽散,蝥 (第 197 页)
  丁未辛亥之际,余居大墩,与林南强游,辄闻三水梁钝庵先生之行事,慨然而往,欲求其诗而未得也。钝庵负才器,不得志于乡里,渡海而来,为栋军掌记室。刘壮肃见其文,奇之,檄办东势角抚垦,颇欲置产于是。割台之役,率其佃兵与吴汤兴、 徐骧
辈转战新竹、苗栗间,事败而去。曾赋台湾诸将四十首以示南强,南强藏之久而遗失。及余寓稻江,获叶友石。友 (第 47 页)
  林朝栋弃台西遁,较邱进士尤难掩众论。盖仙根书生,未娴戎务;出领义军,系唐景崧滥举。荫堂,则承父林文察馀荫,早经刘铭传保举,从军有年。有兵、有饟,又素经战事,乃不见敌而走,致景崧仓皇无措;其视 徐骧
、姜绍祖、吴汤兴诸君以书生撑拒半载──至以身殉,有天渊之别矣。故其少君子佩相逢索诗,余赠句有「负负将 …… (第 208 页)
事多赘。至于抚军弃台,敌人上岸,台北、宜兰、新竹绅士如杨士芳、李望洋辈望风送款,诚狗彘之不若!若苗栗 诸生徐骧
、姜绍祖,则身率义民出入敌人弹雨烟之中;而吴汤兴,则为后路之接济:以么么之旅,与敌人支撑三阅月。虽 (第 219 页)
承父林文察馀荫,早经刘铭传保举,从军有年。有兵、有饟,又素经战事,乃不见敌而走,致景崧仓皇无措;其视 徐骧
、姜绍祖、吴汤兴诸君以书生撑拒半载──至以身殉,有天渊之别矣。故其少君子佩相逢索诗,余赠句有「负负将 ……事多赘。至于抚军弃台,敌人上岸,台北、宜兰、新竹绅士如杨士芳、李望洋辈望风送款,诚狗彘之不若!若苗栗 诸生徐骧
、姜绍祖,则身率义民出入敌人弹雨炮烟之中;而吴汤兴,则为后路之接济:以么么之旅,与敌人支撑三阅月。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