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谚云:『澎湖女人、台湾牛』,言劳苦过甚也。咸丰元、二年冬春之交,澎地大饥;澎女载至郡城鬻为婢者不下数十口。 徐树人
廉访 (第 9 页)
(宗干)
谕富绅出赀赎之;予亟商诸二、三好善之士劝捐赎回,各为收养。稻熟后,按名给路费,载还其家。澎湖五十五岛 (第 9 页)
  海上犹存朴素风,槟榔不与绮罗同;无端香火因缘结,翻笑前人制未工(槟榔扇颇为古朴,大都乡中用之。传闻用于士大夫,自 徐清惠公
始;亦崇俭之意。近者犀柄锦边、爇香图画,声价昂而本真失矣)
  网罗宝海东隅,玉树交柯叶本无;一 (第 44 页)
  台湾番族,原从南洋「巫来由」诸岛传来;故其言语风俗,多与之同。其间分为三种,摆安、知本、阿眉是也。摆安族最强,馀皆柔顺,统称曰「生番」;归化者为「熟番」。散处于本岛东部,穴居野处,渔猎为生,颇有上古之遗风存焉。熟番归化后,有指日为姓者,有由官长赐其姓。出与粤人杂居,无相扰。康熙三十四年,始设立熟番社学以教之,俾解文字,易服装,与汉人同。嗣亦许其应试入学,别为番籍生。有卫华卿茂才(壁奎),番籍中之翘楚也,与余相遇于试院,一见欢若平生,握手论文,颇有特识。丁亥大旱,邑侯方公,竭诚祈祷,雨即沛然。茂才上诗四首,有句云:『使君自具为霖手,难得天人一气通』;为方公所赏。子朝芳,亦入邑庠。
  江左 徐树人
制军 (第 54 页)
(宗干)
观察台澎时,有咏炭云:『一半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至今人多传诵。
  日月潭一名水社,湖中有 (第 54 页)
    (义民宫亦曰褒忠祠,所有死王事辈,皆设主焉。复庙重檐,香火甚盛。每遇地方有警,则神灯四出,如萤火、如烛笼,青苍绀碧不一状,人皆见之。凡问吉凶,则以杯筊示兆。 徐树人
中丞有「为国捐躯」匾存焉。余曾拟以「碧血丹心」四字制匾悬挂其上,因循未果,至今犹耿耿于心云。按演繁露 …… (第 90 页)
  台湾古毗舍邪国,天风海涛、奇峰邃谷,奥博雄杰之势甲天下,予得取资之以壮文澜。自是胸次稍觉空阔,而余之文一变矣。间岁,遂受 徐清惠公
之知,深以国士相待;追随者久之。
  同治壬戌有戴万生之乱。时贼氛甚恶,镇道相继败亡。以节义自奋,誓 (第 115 页)
   弁 言

   徐宗干
的斯未信斋文编,我们已就涉及台湾部份,集辑为台湾文献丛刊第八七种。此外,省立台北图书馆还藏有斯未信斋 (第 1 页)
斯未信斋杂录
  南通州 徐宗干伯桢
   小浣霞池馆随笔(甲辰)

  漳郡人烟稠密,街巷蔽以竹棚,白日如夜;命尽撤之。越日,有不戒于火 …… (第 1 页)
  三月初三日,移营刘家口;距郡城四十里,江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

  钦奉上谕: 徐宗干
于山东情形素为熟悉,既驻扎刘家口,即可激励乡团,以资扼守。昨已有旨严催崇恩带兵赴曹、单一带严密布置, (第 109 页)
著英桂传谕 徐宗干
与崇恩联络声势,并将曹、单一带情形飞报英桂随时具奏等因。由六百里加紧谕知邵灿、和春福济、英桂并传谕 (第 109 页)
徐宗干
知之。
  初七日,出巡至曹县望鲁集。二十日,至曹县,谒山东抚军崇雨舲中丞,住孙家花园。与前曹州镇三 …… (第 109 页)
  归郡产西瓜最佳,名三白;白皮、白瓤、白子也。同僚赠至百馀枚,分与弁兵共食之。有皮白、瓤红、子黑者,土人戏名「桃园三结义」。

  十三日,接邸抄:初三日奉上谕:前任福建 按察使徐宗干
著驰驿前往安徽,帮同和春福济办理防剿事宜。钦此。
  二十日,由归德起身赴亳州抚军行营,定期南下。 (第 113 页)
  二十一日,奉廷寄:归德一带自应有大员弹压,以顾亳州之北。惟 徐宗干
昨已有旨令其驰往安徽军营,著英桂详加酌度,如归德一时无人镇抚,即令 (第 113 页)
徐宗干
暂缓前进。倘有结实可委之员,仍当令其速往庐州,藉资襄办等因。
  七月,准皖抚福奏:实心任事,深悉其 (第 113 页)
  再,臣于同治二年四月初八日严州营次,钦奉寄谕:『已谕令耆龄即将所办闽、浙两省防剿事宜及所部各军,移交左宗棠接办。其浦城防所,应即遴委大员前往;抑当如何接办之处?即由左宗棠酌度奏明办理。耆龄所部广勇,并著于闽、浙军营内选择善于驾驭之员,派令统带;如广勇实系不能得力,有害无利,即著左宗棠酌量撤遣。钦此』。十四日,续奉寄谕:『耆龄奏「台湾官军剿匪情形,添派曾元福驰往夹剿;并遵将闽省援师分驻金、处各属情形」各摺片,台湾逆匪本系乌合之众,乃剿办几及一年,兵勇愈多,未能得手。即此次嘉义解围,亦属笨港绅民之力居多。是否吴鸿源等不能得力,抑系事无专责,各相观望?即著统筹全局,严饬各将士迅将斗六、彰化克复,及早蒇事;并著 徐宗干
、洪毓琛就近商办,毋任稽延。耆龄援浙各军,据该将军奏称经费支绌,量为裁减;左宗棠所统兵勇,是否足敷布 …… (第 1 页)
左宗棠酌派一军驻之,以护转输运道。台湾小丑,剿办几及一年,总无起色;吴鸿源、曾玉明既不能得力,即著与 徐宗干
妥慎筹办,申明军令,激励兵心,以期早日蒇事。沙县等处土匪猖,在事员弁办理情形极为怠玩;若不从严惩办 …… (第 4 页)
  愚昧之见,是否有当?谨会同福建巡抚臣 徐宗干
恭摺具奏,伏乞皇上圣鉴训示施行。谨奏。
    …… (第 6 页)
    议政王军机大臣字寄:同治二年八月十五日,奉上谕:『左宗棠「奏浙师援江获胜,江西肃清,筹办石太股匪;并台湾粤勇溃散,请敕林文察办理该处军务及见办延平、顺昌土匪」各摺片,本日已明降谕旨:将护水师提督吴鸿源革职拿问、护参将吴连升革职留营效力矣。台湾匪徒滋事日久,吴鸿源所统兵勇数已不少,不能于嘉义解围以后,迅图攻剿;辄于南靖庄等处顿兵数月,致该匪得预为准备。迨贼守御既坚,又不知分兵别觅间道相机雕剿,以致师老财匮,勇丁哗溃,贼氛益肆猖獗,实属调度乖方;业经明降谕旨:将该员革职拿问,仍著左宗棠、 徐宗干
确切查明,如有别项贻误情形,仍据实奏明参办,毋稍徇隐。林文察既籍隶台湾,熟悉情形,即著该署提督拣调得 (第 6 页)
力将士,渡台联络绅团,速将该处匪徒殄灭;并著左宗棠、 徐宗干
催令林文察赶紧起程,毋稍延误。应需饷项,即饬福建藩司于援浙饷内酌量拨给。延平、顺昌土匪仅数百人,剿捕 …… (第 6 页)
                       (--见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六)



   请以吴大廷调补台湾道缺摺(同治五年九月初八日会福建巡抚 徐宗干
衔)

  奏为遵旨拣员调补台湾道缺,仰祈圣鉴事。
  窃臣等接准吏部咨开:同治五年五月初十日,内阁 …… (第 7 页)
署。合并陈明。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同治五年九月二十七日,内阁奉上谕:『左宗棠、 徐宗干
奏「拣员调补要缺道员」一摺,福建台湾道员缺,著准其以吴大廷调补。所遗福建盐法道员缺,著即以海钟补授。 (第 8 页)
钦此』。)



   请以夏献纶接署福建盐法道片(同治五年九月初八日会福建巡抚 徐宗干
衔)

  再,吴大廷在盐道任内,甫阅年馀,试行票盐,大著成效;经臣等节次奏明在案。就盐务而论,应令 …… (第 8 页)
    军机大臣字寄:同治五年十月二十四日,奉上谕:『左宗棠奏「筹办台湾吏事、兵事,请责成该镇、道等经理」一摺,台湾一郡远隔大洋,番民杂处,易启端;见当生齿日繁,洋舶来往,尤宜加意整顿,以奠岩疆。该督以去闽在即,一切规画未暇,致详请饬该镇、道等妥办,具见实心。所陈台湾积弊:兵制则班戍之制已废,有册无兵;战船无一存者,而修费不减;吏事则官索陋规以取盈、民好械斗以争胜。锢习相沿,殊堪痛恨。该督拟复班兵旧章,三年更戍;复设道标,以重事权;申明镇兵归道察看之例,以互相维制;移修船之费,以制船巡洋、募练水兵;裁革陋规,别筹津贴以资办公各条:均属因时制宜之策。总兵刘明灯、道员吴大廷既经该督遴选派办,必须实力筹办,以挽颓风;不得以该督远行,玩忽于继。并著吴棠、 徐宗干
随时督饬该镇、道等认真釐剔;所有一切情形,或详由该督、抚奏闻,或径由该镇、道会衔陈奏:均著斟酌事之轻 …… (第 14 页)
不得内附为恨,自宜相机驾驭,羁縻弗绝。其社仓储积等事,亦应绸缪未雨,及早兴办。吴棠未到任之先,英桂、 徐宗干
责无旁贷,必当善成该督之志也。左宗棠另摺奏釐定闽省各属进出款项,请将各厅、县应徵地丁、粮米等款数目出 …… (第 14 页)
请行。其馀一切未尽事宜,该督未起程以前,仍当随事规画,以臻周密。将此由五百里谕知英桂、左宗棠、吴棠、 徐宗干,
并传谕刘明灯、吴大廷知之。钦此』。 …… (第 14 页)
   闽省官吏军需摊捐银两恳恩免捐摺(同治五年十月初五日会福建巡抚 徐宗干
衔)

  奏为闽省官吏应摊台匪张丙逆案并夷务军需未补银两,吁恳天恩免其摊捐;恭摺奏祈圣鉴事。
   …… (第 15 页)
  谨合词恭摺具奏,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施行。谨奏。
   (同治五年十月二十四日,内阁奏上谕:『左宗棠、 徐宗干
奏「军需摊捐银两恳恩免捐」一摺,福建省摊捐各案,叠经该督、抚等奏请裁革,均已降旨允行,原以养民生而恤 …… (第 16 页)
   酌筹加给闽省八营各兵米价摺(同治五年十月初八日会福建巡抚 徐宗干
衔)

  奏为省标八营兵丁月支折色米价不敷养赡,酌筹增给以恤兵艰;恭摺奏祈圣鉴事。 …… (第 16 页)
  奏为遵旨审明武职大员子弟默录旧文获中,诘无枪替、怀挟情弊议拟;恭摺奏祈圣鉴事。
  窃照同治四年九月福建补行甲子科文闱乡试榜发后,经抚臣 徐宗干
及提调监试各员访闻记名提督台湾镇总兵曾玉明之子曾云登、曾云书,均素不能文,而同科获中,恐有情弊;经抚 (第 18 页)
臣令曾玉明将子送案查讯,一面委员渡台查提。据禀均经内渡,曾玉明延不交案;当经抚臣 徐宗干
会摺奏奉谕旨:『本任台湾镇总兵曾玉明,著暂行革职,勒令将伊子曾云登、曾云书交出,解省究问;曾云登、曾 …… (第 18 页)
   汇报闽省自咸丰二年起至同治三年六月止军需收支数目清单摺(同治五年十月十
    六日会福建巡抚
徐宗干
衔)

  奏为查明闽省自咸丰二年起、至同治三年六月止,各起军需收支数目,汇开简明清单,恭摺具奏,伏 …… (第 21 页)
   (军机大臣奉旨:『另有旨。钦此』。)



   闽省内地兵米改给折色并将经徵各属严定考成摺(同治五年十月二十九日会福建
    
巡抚徐宗干
衔)

  奏为闽省内地各营兵米一律改给折色,并将经徵各州、厅、县、县丞严定考成,以儆惰延;恭摺仰祈 (第 34 页)
具始末。
  至于「书牍」部分,亦可分为两个时期,但却与上述不尽相同。一在闽浙总督驻浙之时,为与闽抚 徐宗干(树人)
及台湾道丁曰健(述安)等讨论戴潮春事变有关事宜;一在调任陕甘总督之后,适当甲戌日兵侵台,为与总理各国 (第 2 页)

  至于「书牍」部分,亦可分为两个时期,但却与上述不尽相同。一在闽浙总督驻浙之时,为与闽抚徐宗干 (树人)
及台湾道丁曰健(述安)等讨论戴潮春事变有关事宜;一在调任陕甘总督之后,适当甲戌日兵侵台,为与总理各国 (第 2 页)
    二、书 牍
   答闽抚 徐树人
中丞(同治二年癸亥)

  台郡兵事办理稽时,致烦圣虑。吴鸿源、曾玉明两君,恐难了此勾当。未知九峰制 …… (第 81 页)
  再,敝署事件仍请尊处代为核办,已经奏明;所有题咨等件,仍请由贵友兼办。所有应致束脩,请示知,以便转致。弟自入浙以来,无吏、无幕、无丁,凡百均以一身兼之,劳累实难言状。见复膺此重任,竭蹶何堪!想旧章可由,定弗见外。至署中是否需人看守?九翁前此如何办法?亦乞见示为祷!



   答 徐树人
中丞

  台郡兵事尚未能剋期告蒇,将领互相观望;维知催索饷需,锐气索然,馈运难以接续。计彼间文武, …… (第 82 页)
  至大咨所言闽兵积弊,最为明快!整理之法,非如尊论不可。所盼平台之后还莅泉州,一竟此绪,愈速愈妙;企予望之!



   答 徐树人
中丞

  袁弁回严,敬奉手教。
  台郡兵事闻已渐有转机,亟当乘势痛剿,以期蒇事。
  选将之难, …… (第 87 页)
                   (--以上见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六)


   与 徐树人
中丞(同治三年甲子)

  台郡事,近有无变动?看来其事本易了办,惟同局水火、口搆元黄,最为可虑;所 (第 92 页)
斯未信斋文编
                         南通州 徐宗干伯桢
  一、军 书
    上王春岩制军书(一)

  窃台地各官,冲冒风涛,耐受瘴疠,人心浮动,时有变 (第 1 页)
   弁 言

  省立台北图书馆藏有 徐宗干伯桢
的「斯未信斋文编」一部,内计军书四卷、官牍七卷、艺文四卷,分装七册;是清同治年间所刊印的。本书系由其 …… (第 1 页)
  天下之生,一治一乱,或委诸气数,非也。成周董正百官,曰制治于未乱。可见治乱之由,全系乎官不能图之于早,故治日少而乱日多耳。于戏!安得百 树人先生
者,布在天下,何致戈甲满地、烽烟蔽天如今日之糜烂者乎?
  先生为政,以化民、训士为先,以除莠、安良 (第 3 页)
斯未信斋文编
                       南通州 徐宗干伯桢
  二、官 牍
   上刘玉坡制军书

  侧聆钤略,允为圣主股肱;敬绎谟猷,胜读名臣奏议。私衷感恋 (第 39 页)
斯未信斋文编
                       南通州 徐宗干伯桢
  三、艺 文
   致徐松龛、裕仲山、武次南公札

  自登程以后,不令驿站传知,不欲以素衣栾栾扰 …… (第 119 页)
  于戏!绵延至百数十年物换星移之久,而始摩挲于几千馀里大海重洋之外,其亦难得而可贵矣。风便仍当缄寄近移珠媚园南室中,子子孙孙其永宝之哉!屏书者诸定远、戴玉纶、吴珂鸣、史鹤龄,画者张城、谭暄、张主谦、周世臣;诸、吴、周同年也,张名主谦门人也。并志之。道光二十有八年冬十有二月十九日,裔孙 宗干
谨识于台澎使者官廨。儿毓闽四岁,灯下侍书。 …… (第 136 页)
   祭告城隍文(戊申晦日)

  维大清道光二十有八年十二月辛丑朔,越二十八日己巳,按察使衔福建台湾兵备道兼理学政 徐宗干,
敢昭告于城隍尊神曰:
  唯神聪明正直,赫濯威灵。海上苍生,咸叨福庇。职服官兹土,并仰荷神庥,幸无陨 …… (第 137 页)
   告城隍文(辛亥晦日)

  维咸丰元年,岁次辛亥十有二月壬午朔,越二十九日辛亥,福建台湾道按察使司衔兼理学政 徐宗干,
敢昭告于城隍尊神之灵曰:
  窃仰叨庇荫,视事岩疆,三载有馀矣。连年黾勉趋公,幸无陨越。春间苦旱,旋 …… (第 138 页)
   告城隍文(壬子晦日)

  维大清咸丰二年,岁次壬子十有二月丙子朔,越二十九日乙巳,按察司衔福建台湾兵备道兼学政 徐宗干,
敢昭告于府城隍之神曰:
  窃职莅任斯土,四载馀矣;仰荷神庥,幸免陨越。唯尸位日久,愆尤日深,虽地方 …… (第 139 页)
  兹届岁杪,谨竭诚告谢;并将本年会同台湾镇勘办罪犯姓名,另缮清摺,并呈电鉴

。其有由地方官酌量办理者,亦以海外岩疆之不能不从权办理,无非为保全良善起见,神其谅之。伏乞始终庇佑,从此雨旸时若,水陆安平。职不胜悚惶屏营之至。谨告。



   祭海文(一)

  维大清咸丰元年,岁次辛亥五月丁亥朔,越祭日甲午,福建台湾道 徐宗干
等,谨陈羊一、豕一、清酒、面饭,致祭于海洋溺亡官兵民人之灵而告之曰:年来每届夏令,率属禳祈,来往帆樯 (第 140 页)
,多蒙保佑。此固仰赖神明康济,而冥冥默助,则尔众与有力焉。其为王事而致身者,固为狂澜砥柱,即客民中岂无正直忠信授职波臣者。谨循旧例,再展明禋,酬往日之勋劳,冀频年之呵护。风恬浪稳,勿复兴台飓以为灾;酾酒沈牲,庶几驾蛟螭而来格。尚飨。



   祭海文(二)

  维大清咸丰二年,岁次壬子五月辛亥朔,福建台湾道 徐宗干
等,谨陈羊一、豕一、清酒、麦饭,致祭于海上溺亡诸公之灵而告之曰:自道光己酉夏,率属禳祈礼成,并录师船 …… (第 140 页)
   七月中元祭文

  维咸丰二年,岁次壬子孟秋月己酉朔,越祭日癸亥,福建台湾道 徐宗干
委文员费霖、武弁王启亮等,致祭于丁勇诸位之灵曰:惟灵因公捐躯,为民除害,历年没于王事者已附祀昭忠祠, …… (第 141 页)
  自道光壬寅秋都门别后,越乙已扶服奔回同葬母事毕,弟仍旋京。丙午冬,复自汴冒雪南归聚首,未久又出山分驰。丁未九月二十八日起行,正拟入都相晤,行至清淮,

奉恩命巡台。将渡河,接弟来椷,折回赴苏领檄,即航海之任。从此天涯海角,不但执手无期,音问亦未易达。戊申秋,台阳飓风大作,饷船击沈,邮筒书简尽付东流;而海岸拾弟之手书一缄,又得此诗笺,知鸿雁已早到矣。云海迢迢,仍如联吟一室,亦海若之灵所默佑也夫!腊八日, 树人
记。
     (附原函)

    (得家兄渡台书,喜而赋此。二十有八载,四月初五日。家兄渡台湾, (第 143 页)
  河内曹怀朴司马谨,道光十七年宰凤山,引下淡水溪之水,以溉旱田。姚石甫观察旌其功,名曹公圳,至今犹食其泽。后升淡水同知,慈惠爱民,多善政;事在「通史」列传。受事五年,以病辞去,淡人士赋诗惜别,美不胜收。如郭云裳广文襄锦之作云:『笙歌满路酒盈卮,父老攀辕惜别时。生佛愿教长作主,春风易惹远相思。一清已觉人难效,五载都嫌住未迟。底事苍生方系望,渊明归去漫题辞』。呜呼!官样文章,大都纷饰;如此诗者,可谓全无谀语矣。
  南通 徐清惠公宗干,
以道光二十七年观察台湾,整剔吏治,振兴文风,集诸生于海东书院肆业,给其膏火;又时莅讲席,为言义理,一 …… (第 135 页)
好士差足慕,自昔黄金招贤良。珥笔须与雅颂亚,灵台欢乐重赓飏』。
  陈茂才尚恂,台邑人,工古诗文,为 徐树人
观察所赏识。有咏菊八首,用少陵秋兴韵,在「校士录」中。
  忆菊云:『西风几日撼园林,霜压黄花气象森 …… (第 139 页)
  廷选,淡水榔庄人,道光二十九年拔贡,改教谕。著「傍榕小筑诗文稿」,今佚。
  地瓜传自吕宋,台人谓之番薯,产多利溥,闾阎赖之。昔 徐树人
观察曾以「地瓜行」校士,作者虽多,而少佳搆。唯台邑施茂才士升一首较好。盖此题既非典雅,未易藻饰,然可 (第 141 页)
作台湾故实也。诗曰:『葡萄绿乳西土贡,荔支丹实南州来。此瓜传闻出吕宋,地不爱宝呈奇材。有明末年通舶使,桶底缄藤什袭至。植溉初惊外域珍,蔓延反作中邦利。白花朱实盈郊原,田夫只解薯称番。岂知糗粮资甲货,唪唪可比蹲鸱蹲。海隅苍生艰稼穑,惟土爱物补硗瘠。不得更考范氏书,丰年穰穰满阡陌』。
  时有徐宗勉者, 树人
观察之族人也,随宦来台,拟作七律四首,为选其二:『藷蓣登场共有年,栗薪无用架中田。何曾守护劳王父,犹 (第 141 页)
  林鹤山先生占梅,字雪村,淡水人,居竹堑,拥资甚厚。以贡生加道衔。戴潮春之

役,倾家纾难,力保北台。及平,加布政使衔。手建潜园,尊酒论文,座客常满。著「潜园琴馀草」七卷, 徐树人
中丞作序,没后未刊。余从李济臣借得,大都閒居游览之作。为选数十首,存之「台湾丛书」。
  师蕴轩即事 …… (第 173 页)
  『荷花桂子入新图,柳七才名莫浪呼。且擘荔支消夏去,风光占住小西湖』。



   徐树人
中丞巡台之时,既刊「瀛洲校士录」,传播艺林;又著「斯未信斋文集」,中多经世之言,而诗未睹。唯「治台必 …… (第 185 页)
  『尘尘、梅麓小园亭(署东有尘尘轩、梅麓亭),旗、鼓(二山名)当门绕翠屏。退息未曾抛案牍,加餐无用饵参苓。学为稼圃占时雨,扫尽欃枪拜寿星。风鹤不惊刁斗静

,课儿依旧一灯青』。
  丁述安观察曰健有和 徐树人
中丞述怀诗,亦载「治台必告录」。述安,安徽怀宁人,曾任淡水同知,调嘉义县,后办福建军务。及戴潮春之变 (第 186 页)
,南北俶扰,镇、道俱没, 树人
奏简为台湾兵备道,与陆路提督林文察合兵平之;事在「通史」。诗曰:
  『天河洗甲纪功年,崧岳生申克靖 (第 186 页)
 [一二二]二七、[一一三]五二八
徐必观 [一一五]一五三~五四、[一六四]五0七~0八、五一二 徐宗干
 [一七]五八九~九0、[六四]一八五
徐葵  [六四]四一
徐宗勉 [六四]一四一~四二
徐仲山  (第 492 页)
  活版未兴以前,台之印书,多在泉、厦刊行。府、县各志,则募工来刻,故版藏台湾。然台南之松云轩亦能雕镌;余有「海东校士录」、「澄怀园唱和集」二书,则松云轩之刻本也。纸墨俱佳,不逊泉、厦。「校士录」为道光三十年兵备道 徐宗干
所取海东诸生之诗文,而「唱和集」则光绪十五年台南府唐赞衮所辑,唐景崧及其僚友之诗也。松云轩在上横街, (第 56 页)
  十年前耳使君名,海上今看竹马迎。二郡讴歌新豸节;九重眷念旧鲲瀛。地当金、厦双门险,官比陈、徐两袖清(陈清端、 徐清惠
二公均以台澎臬道入祀名宦)。处处枯苗待霖雨,鲰生一样是苍生。
  蜃楼鲛宅莽尘烟,谁把温犀水府然?铸 (第 59 页)
  吾台之有海东书院也,旧在郡学西偏,为巡道梁公所创建,事在康熙五十九年。嗣因数为校士所,而书院几废。乾隆四年,督学单公别置考棚,至是复为书院。十五年,台邑侯鲁公更就邑署而改建焉。二十七年,巡道觉罗四公则更就旧校士所,寻并罢。今制,则乾隆三十年护道蒋郡伯之所建也。邑有吾宗明经士安者,倡输稻千斛,复置水田千亩,为院中经费久远计,事在乾隆五年。自是以后,踵义乐输者,不一而足。于是乎规觕具,都人士渐向化焉。道、咸间,崇川 徐清惠公
以巡道兼督学,雅意振兴,如期按课论文外,有背诵经书之课;复加小课,以赋诗杂作相与切磋。风会既开,于是 (第 353 页)
乎有课艺之刻。 清惠公
与先大夫交至厚,谈艺亦至洽。先大夫自通籍后,久滞京曹。迄南旋,主讲是席,则惟豤豤焉以引掖后进为己任, …… (第 353 页)
  台无课选久矣。自高邮夏筠庄、钱唐张鹭洲两侍御有「玉尺」、「珊枝」等编,然皆

校士之作。惟 清惠公
院课一集,四十馀年,无有踵而行之者;今方伯唐公、廉访顾公、郡伯前护道唐公嘱检近年课艺,重为评定,付之 (第 356 页)
手民,犹 清惠公
意也。校周秽心之役,则监院翁广文景藩之力为多云。 (第 356 页)
  公讳振基,字立轩,晚自号「四白山人」,台湾县学岁贡生,部选宁德县学训导。性至孝,里居授徒,以母在,不远游;即大比之年,亦从不一赴省试,始终澹于仕进,

有古隐君之风。少孤,家贫自力。年二十,入邑庠,旋食廪饩,岁科试辄优等。督学 徐公宗干,
目为端人正士。以故从游者众,一时掇巍科、翔文苑者,指不胜搂。
  公治家以俭,训子以严;而于诸弟妹及 (第 43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