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杜䣙□之啙屈轶生庭蓂荚挺
戺𦵉蒲风摇瑞芝华起觟䚦驺虞循陆游沚龙盈孔沼
之流鸟骈三足之踦穆穆蔼蔼清宁 康泰
埒造化而受
功德二仪而跻大一人有庆兆民共赖皇哉皇哉猗欤 (第 14a 页)
   圣贤儒史序

圣贤儒史者王子草堂为学宫祀典作也夫学宫祀典
而何以谓之圣贤儒史也哉古者有学而无庙凡释菜
释奠皆设位为之而其所为设位者则一圣数师而贤
与儒不与焉一圣者先圣也数师者先师如书师礼师
干戈羽籥诸师皆是也故唐虞夏商其为圣为师皆不
可考而自周以后则周公为圣而孔子参之若夫师则
诗祀毛苌书祀伏胜乐祀制氏礼祀高堂生即生其时
为学宫教授周官所称师氏者而死亦祀以为师盖圣

重于师久矣两汉六季犹学与庙异故高帝光武皆以
太牢祀孔子则皆在鲁庙而魏晋以降如成 康泰
始讲
经释奠则皆在学宫自唐代以周公为圣孔子为师诏
立庙于学此庙学所由始既而以孔子为圣颜渊为师
而然后 (第 13b 页)
之为人多彷其制行之柳庆马平洛容獞叛金集土汉
兵一十三万讨之分为四翼以总兵 康泰
为帅从柳州
三江铺入直拔其巢斩首六千六百有奇俘获无算以
兵威风谕古田酋归侵地输赋如他日会断藤峡贼阻 (第 13a 页)
   戈櫜矢天子垂衣裳庶民安田里豫批云文赋
   正非治天下者所宜尚然自前朝之季上恬
   下嬉意国家创业力为残弊生灵除祸乱图
   泰
以马为急务而犹恐官吏军民多忸于旧俗
   未知收心于牧圉刍牧之道此赋极陈马之为 (第 5b 页)
   送元卫弟赴长亭盐场
阿连生向秀二亲所甚爱仲兄勤抚养遇事辄加诲干
蛊静而办胸次无卑隘今焉职牢盆官宇临渤澥毋谓
官为小要使所居大毋言才可了检身到纤芥门户重
衣冠家风绵数代当以诚心求子亲勿自懈亭民亦良
民孰谓居无赖官吏既扰之兼并责逋债熬波亦良苦
乐岁色犹菜输盐不得钱何以禁私卖所在积蠹久良

法浸多坏吾閒不无术更当审利害熟视不为谋空餐
愧难盖不应行一切遽使绝称贷富者能寡取倍息久
仍在贫者庶少宽公私可缓带母年登九十家居幸
其家不从政礼经有明戒幸子去不远时时可归拜
小别不足惜轻裘送前迈
   次韵翁处度同游北山
两夫持镰行 (第 22b 页)
  思明州东抵思明府西抵交趾界南抵西平州界北抵

龙英州界宋置州属太平寨元属思明路土官黄姓与
思明府同族洪武初黄钧寿归附授世袭知州属思明
府后因黄竑煽乱改属太平(土官底簿云黄钧寿系本府知府黄忽都弟洪武元
年款附二年授知州二十一年钧寿死子志铭袭 旧通志云志铭子郝孙真相继死有黄义者称为真所生
告保承袭成化十三年况村黄绍以兵逐之而据其州夺大小民村凡二十有四弘治六年绍复以兵胁知府
黄道给券与其子文昌领州事九年义奏愬于朝下所司捕之绍仰药死十六年文昌仍具牍冒黄真宗支争
袭数为边患上命副总兵
康泰
参政杨茂元等将兵讨之乃遣思城州土官赵忠顺计擒文昌诛之以义子永
宁袭其后文昌子黄泰复据其州泰死子恩诏袭 (第 35a 页)
十八年文昌等忿复连年劫掠督府遣副总兵 康泰

政杨茂元等率兵致讨遣恩城州土官赵忠顺计擒文
昌文盛文荣等诣军门咸寘诸法自銶至文昌叛凡四
世皆诛( (第 16b 页)
  谕内阁 提督康泰
奏称蜀省一碗水地方聚集万馀人开矿随
逐随聚差官力行驱逐等因缮摺具奏朕念此等偷开
矿厂之徒皆系无室可居 (第 3b 页)
 预备并率领四川松潘大兵准备若策妄阿喇布坦从
 噶斯路来欲扫青海以取西边着将西宁所备大兵与
 青海之左翼台吉等一同行事 提督康泰
率领四川大
 兵与右翼台吉等一同行事至布龙格尔地方既俱通
 噶斯巴尔库尔路径着尚书富宁安将就近大兵酌 (第 1b 页)
  谕大学士马齐等
河南盗贼蔓延如此总兵冯君洗一次未尝奏闻巡抚
张圣佐虽经具奏并不将实情声明又不严加查缉是
以朕谕令山西总兵金国正巡抚苏克济查奏乃知张

圣佐等不能查缉此盗因遣尚书张廷枢学士勒什布
等前往查拿今已全获览其供状与金国正苏克济等
所奏相符此案邻省各官俱已确闻而九卿岂竟无所
闻耶九卿内有豫省人何亦无一人奏闻也从前屡谕
一应事务应随闻随奏似此关系地方要事自应有闻
即奏或所奏未切不妨奏云臣所闻如此所知未确一
并陈明至巡抚年羹尧所赏差往松潘兵丁银两米石
牛羊茶叶 康泰
等领去并未全给兵丁致各兵鼓噪而 …… (第 7a 页)
回此皆 康泰
平素并不训练并不抚恤之故也各省督
抚提臣悉系封疆大吏总兵官等有管辖一省兵丁防
守地方之责关系甚重凡补 (第 7b 页)
三岁而遍八埏之内次第沾被宽仁之泽浃于
黎烝隆冬停流遣之期盛夏解囹圄之禁法司奏谳多
所矜释和气薰陶万方 康泰
至于三藩之乱所全宥不
可胜纪明降敕谕尚之信耿精忠罪大恶极法应及族
但念尚可喜耿仲明航海归诚著有劳绩其 (第 10a 页)
  与柏乡魏荔彤
旧冬承赐诸书得窥师门之奥义荷教良多内小学一
书最关系风俗人心某欲多印几本分给邑中士子但
其中尚有讹字数十今先将较本呈上望命梓人改正

当另差人持纸来刷印也外多识集一书尚未得读倘
有先刷者便中幸一惠教是荷农书一册附呈统希垂

  答嘉定吴生燮臣
初春远辱光临匆匆言别殊觉怅然接手札知近履
且刻刻以工夫进益为念此段光景殊难得也旧本
日程已抄毕谨奉归记室此本上截所载旁證甚有益
学者惜向未见止 (第 33b 页)
归业人户逐便盖舍居止。与免差徭。如是本主未来。一任
坊邻收佃。庶令 康泰。
俾表优恩。

** 驾还洛京诏 (第 18b 页)
务时归业。准例收秋后交付。贵示招携。永期 康泰。
速宜宣
布。称朕意焉。

** 封孟知祥为蜀王册文 (第 10b 页)
朕自祗膺大宝。虔奉丕图。每念创业之艰难。未尝终食而
懈惰。所冀照临之内。将臻 康泰
之风。庶几亿兆之中。渐息
疮痍之痛。虽疚心罔暇。而逆耳无闻。岂视听之不开。致箴
规之未贡。应在朝 (第 01b 页)

天之覆焘。况陛下怀柔义广。煦妪仁深。必假清光。更逾曩
日。远凭帝力。下抚旧邦。克获宴安。得从 康泰。
然所虑者。吴
越国邻于敝土。近似深雠。犹恐辄向封疆。或生纷扰。臣即
自严部曲。终不先有侵渔。免结 (第 14b 页)
乐。寰中殊域。奉三灵之 康泰。
德兼祥风洒。道与和气游。不
言而大宝用贞。无事而元功有立。舍彼代也。其谁与哉。若
夫应运而生。继天而 (第 11b 页)
源并诸县(阙一字)道俗门(阙一字)等千有馀人。并道行纯修。
智怀泉远。咸仰兹德业。患作而无记。幸时逢 康泰。
人喜丰
年。县令裴公平。政治有方。惠训无喻。故特镂文金石。特建
(第 09b 页)
臣某言。今月七日中使至。进伏奉敕书手诏慰谕臣者。伏
以圣躬顷乖颐摄。少有不安。景福无疆。旋亦 康泰。
屏营捧
诏。且喜且惊。臣闻子之事亲。出告反面。臣之事主。移孝为
忠。君亲之閒。其体无异。自宜问安内竖 (第 07b 页)
。所以详求谠言。以补不逮。子
大夫是宜发所蕴畜。沃予虚怀。当极意正词。勿有所隐。昔
王政之兴。必臻于 康泰。
霸道所立。犹致于富强。我国家提
封溢于三代。酌宪兼于百王。无尧汤之灾。积祖宗之理。而
人未蕃庶。俗尚 …… (第 19a 页)
逢昌运。获进箴言。愿增天高。以益地厚。恳迫激切。不知所
裁。谨昧死上对。制策曰。昔王政之兴。必臻于 康泰。
霸道所
立。犹致于富强。国家提封溢于三代。酌宪兼乎百王。无尧
汤之灾。积祖宗之理。而人未蕃庶。俗尚雕 …… (第 20b 页)
用。货币之资可益于前代。末失之
渐。莫甚于贤不任而政不修。兴盛之谟。莫先于复开元而
履贞观。则三代之 康泰。
可翘足而致。彼五霸富强之术。安
足为陛下道哉。制策曰。且文武兼学以成功。士农迭居以
丰业。故家给足以 (第 2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