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季麒光” 相关资源
古籍库 集部
  癸丑,大兵下台湾。诸遗臣皆物故,公亦老矣。闽督姚启圣招公,辞之。启圣贻书讯曰:「管宁无恙」。因许遣人送公归鄞,公亦颇有故乡之思。会启圣卒,不果。而诸罗令 季麒光(按原文作李麟光)

(第 55 页)
收艺文,不录见在,凡退谷自订者,皆深以为然。馀卷中移置各条下,间有标识,亦非兼才私见。其特加评断者, 季蓉洲
台湾杂记暗澳一条,订稿录于丛谈,则辨其地在南极之下,纯阳所烁,草木不生,非红夷所能到,指为无稽之谈; (第 44 页)
  (6)嘉庆年间,翟灏撰台阳笔记印行,有吴锡麒序,历举有关台湾之书,曰:『台湾自本朝康熙间始入版图,又孤悬海外,词人学士,涉历者少;间有著为书者,如 季麒光
台湾纪略、徐怀祖台湾随笔,往往传闻不实,简略失详。唯蓝鹿洲太守平台纪略、黄昆圃先生台海使槎录,实皆亲 (第 2 页)
  二十一日,黎明,闻钲鼓声,披衣起视,已乘微风出大旦门。一望苍茫,淼无涯涘,同泊十二舶参差并进。望舟左数十里外,有黄土坡,隐隐可见。凡自厦门往台湾水道,当自乾趋巽,舟师忽转舵指坎。比午,至黄土坡下碇。使从者问之,对曰:『舟无风不行,依此暂泊耳』。复问:『此何处』?曰:『辽罗,是金门支山』。盖已去大旦门七八十里矣。视同行,仅得三舶,馀皆不复可见。顷之,有微风,复起碇行。比暮,视黄土坡犹未远,以风力弱不胜帆也。始悟海洋汎舟,固畏风,又甚畏无风。大海无橹摇棹拨理,千里万里,祇藉一帆风耳。忆往岁榕城晤梁溪 季君蓉洲,
言自台令旋省,至大洋中,风绝十有七日,舟不移尺寸,水平如镜,视澈波底,有礁石可识;斯言诚然。既暮,就 (第 5 页)
周漪  [六四]一六0
周长庚 [六四]二一一~一五 季麒光
 [六五]二八三、[六六]三九四、[一0三]二六四、[七四]五七九、[一四0]五八九
岳和声 [五六 (第 483 页)
  台湾诗学之兴,始于明季。沈斯庵太仆以永历三年遭风入台,时台为荷人所据,受一廛以居,极旅人之困,弗恤也。及延平至,以礼待之。斯庵居台三十馀载,自荷兰以至郑氏盛衰,皆目击其事;著书颇多,海东文献推为初祖。清人得台,斯庵亦老矣;犹出而与宛陵韩又琦、无锡赵行可等结「东吟社」,所称「福台新咏」者也。当是时,台湾令沈朝聘、诸罗令 季麒光
均能诗,朝聘有「郊行集」, (第 38 页)
麒光
有「海外集」、又有「东唱和诗」。荒裔山川,遂多润色。游宦寓公先后继起,若孙元衡之「赤崁集」、陈梦林 (第 38 页)
的「赤崁集」、王凯泰等的「台湾杂咏」、「传记」门黄宗羲的「赐姓始末」、林豪的「东瀛纪事」、「杂录」门 季麒光
的「台湾杂记」、郁永河的「稗海纪游」、「遗著」门徐怀祖的「台湾随笔」、六十七的「番社采风图考」以及雅 (第 2 页)
  台湾诗学之兴始于明季。沈斯庵太仆以永历三年入台,时台湾为荷人所据,受一廛以居,极旅人之困,勿恤也。及延平至,以礼待之。斯庵居台三十馀载,自荷兰以至郑氏盛衰,皆目击其事。著书颇多。台之文献,推为初祖。清人得台时,斯庵亦老矣,犹出而与宛陵韩又琦、关中赵行可等结东吟社,所称福台新咏者也。
  当是时,台湾令沈朝聘、诸罗令 季麒光
均能诗。朝聘有郊行集。 (第 98 页)
麒光
有海外集,又有东宁唱和诗。荒裔山川,遂多润色。游宦寓公,后先继起。若孙元衡之赤崁集,陈梦林之游台诗, (第 98 页)
  阿猴林则今屏东,番语也;或作阿猴,或作阿缑。台湾外纪曰:林道乾据打鼓山,馀番走阿猴林。台湾杂记曰:鸦猴林在南路蓖日社外,与傀儡番相接,深林茂竹,行数日,不见日色,路径错杂。傀儡常伏于此,截取人头以去。此书为康熙二十四年诸罗令 季麒光
所著,阅今二百四十馀载,已为富庶之区。即阿猴以南之番地,亦悉成都成聚,适彼乐郊矣。光绪纪元,开山议起 (第 20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