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類
崖夫西崖则已知之矣
寄赠 周平山 游岭表序 (第 14a 页)
(平山 原名玉/轮字秋驾)
吾邑多隐君子夫隐君子者非以其好晦而恶通也又
非以用于昔而不用于今也必其才可为而不 (第 14a 页)
为德可
见而不见身可以用世而世不必为身用斯足尚矣今
天下不出者则其才不足用耳德不可以见诸时耳非
然则亦身世不相副彼以是求而我不必即以是应耳
非然则鲜有能隐者矣今
圣天子旁招文学以地震求治思举山林高隐之士即
已下其
谕于郡国守牧与御史大夫以下而宰相复属意吾邑
趣邑令按名敦请使上应
诏旨而邑之君子悉杜门阖壁谢去若避惟 平山周先
生 以先在岭表得免而其事亦遂已予尝读子伯南士
送 (第 14b 页)
平山 序 (第 14b 页)
平山 去时邑君子多以文赠而予值赴都
不能出一言相别意 (第 14b 页)
平山 者必厌予垢腻蹩躠随计 …… (第 14b 页)
制科公车门下徼幸入侍以自比于公孙弘东方
扬雄之列可耻孰甚而乃托诸故人贻书从岭表数千
里询问无恙予乃知 平山 之意气真而性情远也夫訾
利者慕利者也 (第 15a 页)
平山 胸中无利故见利而不以为利且
夫 (第 15a 页)
平山 固未尝晦也 (第 15a 页)
平山 少以文章显今复以经术知
于时不能自閟往往为人入幕以展其才抱然则金马
门犹是矣故吾谓 (第 15a 页)
平山 才德可以见而不见斯谓之隐
世尝 (第 15a 页)
平山 之德有似阳城昔者阳城以兄弟友爱不 …… (第 15a 页)
能暂离各不忍娶妇而 平山 则既娶而从其尊大人游
其继也复随其两兄以禄仕走四方所至独身从合食
共寝各留其妇于其家凡数十年而 (第 15b 页)
平山 无子而妇以
死也今其兄归里 (第 15b 页)
平山 以再娶复别其妇作岭徼行
盖以随其兄时官贫或不能计晨夕则又间出其才技
为友人入幕藉其赀以养而其后主宾相 (第 15b 页)
得则一如兄
弟之相爱而不忍舍也夫 平山 于友朋之间则又如是
矣人惟性情远则所见者旷不责过不及道广能容而 …… (第 15b 页)
亦惟意气真则友朋兄弟所在亲切方予初友 平山 时
裁总丱耳今相距四十年中间别多而会少惟恐形迹
之间将复疏远少亲切而回思予故人向之所为亲切
者今复散 (第 16a 页)
尽而独 平山 与子伯徽之南士数人仅称白
首而南士又死于路则虽书问千里咨询无恙亦犹然
疏远不切而况出处之间与 (第 16a 页)
平山 曰盍赠我以言因寄
之且以示子伯徽之之家居者焉
送登封令江南张君赴任序 (第 16a 页)
寄赠 周平山 游岭表序 (第 14a 页)
(平山 原名玉/轮字秋驾)
吾邑多隐君子夫隐君子者非以其好晦而恶通也又
非以用于昔而不用于今也必其才可为而不 (第 14a 页)
为德可
见而不见身可以用世而世不必为身用斯足尚矣今
天下不出者则其才不足用耳德不可以见诸时耳非
然则亦身世不相副彼以是求而我不必即以是应耳
非然则鲜有能隐者矣今
圣天子旁招文学以地震求治思举山林高隐之士即
已下其
谕于郡国守牧与御史大夫以下而宰相复属意吾邑
趣邑令按名敦请使上应
诏旨而邑之君子悉杜门阖壁谢去若避惟 平山周先
生 以先在岭表得免而其事亦遂已予尝读子伯南士
送 (第 14b 页)
平山 序 (第 14b 页)
平山 去时邑君子多以文赠而予值赴都
不能出一言相别意 (第 14b 页)
平山 者必厌予垢腻蹩躠随计 …… (第 14b 页)
制科公车门下徼幸入侍以自比于公孙弘东方
扬雄之列可耻孰甚而乃托诸故人贻书从岭表数千
里询问无恙予乃知 平山 之意气真而性情远也夫訾
利者慕利者也 (第 15a 页)
平山 胸中无利故见利而不以为利且
夫 (第 15a 页)
平山 固未尝晦也 (第 15a 页)
平山 少以文章显今复以经术知
于时不能自閟往往为人入幕以展其才抱然则金马
门犹是矣故吾谓 (第 15a 页)
平山 才德可以见而不见斯谓之隐
世尝 (第 15a 页)
平山 之德有似阳城昔者阳城以兄弟友爱不 …… (第 15a 页)
能暂离各不忍娶妇而 平山 则既娶而从其尊大人游
其继也复随其两兄以禄仕走四方所至独身从合食
共寝各留其妇于其家凡数十年而 (第 15b 页)
平山 无子而妇以
死也今其兄归里 (第 15b 页)
平山 以再娶复别其妇作岭徼行
盖以随其兄时官贫或不能计晨夕则又间出其才技
为友人入幕藉其赀以养而其后主宾相 (第 15b 页)
得则一如兄
弟之相爱而不忍舍也夫 平山 于友朋之间则又如是
矣人惟性情远则所见者旷不责过不及道广能容而 …… (第 15b 页)
亦惟意气真则友朋兄弟所在亲切方予初友 平山 时
裁总丱耳今相距四十年中间别多而会少惟恐形迹
之间将复疏远少亲切而回思予故人向之所为亲切
者今复散 (第 16a 页)
尽而独 平山 与子伯徽之南士数人仅称白
首而南士又死于路则虽书问千里咨询无恙亦犹然
疏远不切而况出处之间与 (第 16a 页)
平山 曰盍赠我以言因寄
之且以示子伯徽之之家居者焉
送登封令江南张君赴任序 (第 16a 页)
周公拜手稽首曰。王命予来。承保乃文祖受命民。越乃光烈考武王。弘朕恭。 孺子来相宅。其大惇典殷献民。乱为四方新辟。作 周恭先。
曰其自时中乂。万邦咸休。惟王有成绩。
予旦以多子越御事。笃前人成烈。答其师。作周孚先。考朕昭
予旦以多子越御事。笃前人成烈。答其师。作周孚先。考朕昭
〔考异〕汉书杜钦传引书曰公无困我。(哉为我。)又元帝报王凤疏。引书曰公毋困我。(元后传)〇吴云汉书两引公无困我。当以我为正。
周公拜手稽首曰。王命予来。承保乃文祖受命民。越乃光烈考武王。弘朕恭。 孺子来相宅。其大惇典殷献民。乱为四方新辟。作 周恭先。 曰其自时中乂。万邦咸休。惟王有成绩。
郑云文祖者。周曰明堂。以称文王。周颂惟(一作维)天之命疏。 (第 150L 页)
〇郑以烈为威。(周颂雍诗疏。)〇补云周公既闻王言。又固请王治洛也。公曰王命予来此新邑。以保此文王所受之民。(新服命之民。)于以光武王之业。亦所以广我之恪恭也。(言我从王命留洛则恭。)虽然王既来相宅。宜典此殷大小民。(典。守也。)为四方新辟。(复政如今新即位。)以作 恭先。(王顺我言。是作我恭先。) 其自今宅中而治。王其有功矣。先者倡也。
予旦以多子越御事。笃前人成烈。答其师。作周孚先。考朕昭子刑。 (第 150L 页)
郑云文祖者。周曰明堂。以称文王。周颂惟(一作维)天之命疏。 〇郑以烈为威。(周颂雍诗疏。)〇补云周公既闻王言。又固请王治洛也。公曰王命予来此新邑。以保此文王所受之民。(新服命之民。)于以光武王之业。亦所以广我之恪恭也。(言我从王命留洛则恭。)虽然王既来相宅。宜典此殷大小民。(典。守也。)为四方新辟。(复政如今新即位。)以作恭先。(王顺我言。是作我 恭先。 )其自今宅中而治。王其有功矣。先者倡也。
予旦以多子越御事。笃前人成烈。答其师。作周孚先。考朕昭子刑 (第 150L 页)
周公拜手稽首曰。王命予来。承保乃文祖受命民。越乃光烈考武王。弘朕恭。 孺子来相宅。其大惇典殷献民。乱为四方新辟。作 周恭先。 曰其自时中乂。万邦咸休。惟王有成绩。
郑云文祖者。周曰明堂。以称文王。周颂惟(一作维)天之命疏。 (第 150L 页)
〇郑以烈为威。(周颂雍诗疏。)〇补云周公既闻王言。又固请王治洛也。公曰王命予来此新邑。以保此文王所受之民。(新服命之民。)于以光武王之业。亦所以广我之恪恭也。(言我从王命留洛则恭。)虽然王既来相宅。宜典此殷大小民。(典。守也。)为四方新辟。(复政如今新即位。)以作 恭先。(王顺我言。是作我恭先。) 其自今宅中而治。王其有功矣。先者倡也。
予旦以多子越御事。笃前人成烈。答其师。作周孚先。考朕昭子刑。 (第 150L 页)
郑云文祖者。周曰明堂。以称文王。周颂惟(一作维)天之命疏。 〇郑以烈为威。(周颂雍诗疏。)〇补云周公既闻王言。又固请王治洛也。公曰王命予来此新邑。以保此文王所受之民。(新服命之民。)于以光武王之业。亦所以广我之恪恭也。(言我从王命留洛则恭。)虽然王既来相宅。宜典此殷大小民。(典。守也。)为四方新辟。(复政如今新即位。)以作恭先。(王顺我言。是作我 恭先。 )其自今宅中而治。王其有功矣。先者倡也。
予旦以多子越御事。笃前人成烈。答其师。作周孚先。考朕昭子刑 (第 150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