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甲申官泰安时,郡守为闽中杨蓉峰先生(惠元)。至壬辰年,先生作古人,而余以升高唐州去。世兄长士琮、次士珩,皆佳公子;琮,戊子孝廉。越甲辰,余巡闽漳,复晤于侯官,皆颓然老矣。门庭衰落,为之戚戚。后琮亦逝。丁未,余服阕,复以巡台至闽,珩欲同渡,不果。庚戌九月乃至台,赠朝珠、文具等件,皆蓉峰先生手泽。又眉道人草书一卷。接谭之下,笑语宛如先生复生。延至幕中,亦无忘故旧,以志今昔之感耳。余家与闽人最有缘,乡荐座师为廖仪卿师。出仕后,侍蓉峰太守,共事将十年,亦保荐卓异。师后苏鳌石(廷玉)、梁芷林(章钜)、杨雪秽(庆珠)、陈叙斋(功),皆山东上官而受知者。季弟则 廖钰夫
(第 64 页)
(鸿荃)
取弟子员,侄(锡淳)荐卷出廖(名)鸿苞房中,皆仪卿师昆仲也。其先人官于闽而有造于闽之报欤!
  十月 (第 64 页)
  先生席前人荫,少年时,意气自豪,不屑屑于名缰利锁;长而历游辇下,所以益壮

。夫以履丰席厚之身,而贤母独能忍慈割爱,使之习舟楫之劳、阅风霜之苦,卒克和平心性、历练才华,大变少小之习气;贤母苦衷于是乎慰,先生诗学亦于是乎进。观杂感、写情诸作,其不忘母氏之劬勤,非学有心得,弗能道也。而又感念于妻孥之溘逝、友朋之翻覆、世难之凋伤,前后十数年间不胜聚散离合之异,故其抑塞无所告语,恒藉诗以遣之;此先生诗所以发乎性情,非雕虫小技比也。至七古如「谭生行」、「哭黄香铁」诸篇,置之吴梅集中,几不可辨;其工力犹为深造。他日或一遇其人,当为永叔之倒屣,岂苦罗威之偷「江东集」哉!
  咸丰十年孟冬,愚弟 廖鸿荃
拜撰。
  何必争追唐与宋,能言情性即诗人。十年泉石常怀国,千首词章半忆亲;残月晓风皆寄托,春花秋柳 (第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