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曲類
   驯鸢赋         王 勃
海上兮云中青城兮绛宫金山之断鹤玉塞之惊鸿谓
江湖之涨不足憩谓宇宙之路不足穷终衔石矢坐触
金笼声酸夕露影怨秋风已矣哉何气高而望阔卒神
悴而智痒徒骛迹于仙游(集作/遥)竟缠机于俗网未若兹
禽犹融泛想惭丹丘之丽质谢青田之逸响与道浮沉
因时俯仰去非内惧驯非外奖夫劲翮挥风雄姿触雾
力制烟道神周天步郁霄汉之弘图受园庭之近顾质

虽滞于城阙策已成于云路 陈平
负郭之居韩信昌亭
之遇似达人之用晦混尘濛而自托类君子之含道处
蓬蒿而不怍悲授饵之徒悬痛闻弦之自落故尔 (第 8b 页)
   对
臣闻建官施令者君所执也率职知事者臣所奉也臣
行君道则政专君行臣道则事乱专与乱其弊一也然

则臣道者百职至众万事至繁诚非一人方寸所能尽
也故王者但操其要择其人而已将在乎分务于群司
各令督责考课受成于宰相不以劳倦自婴然后谨殿
最而赏罚焉审幽明而黜陟焉则万枢之要毕矣故失
君道者虽多夕惕若厉之虑而彝伦未必叙也行臣事
者虽多日昃不食之勤而庶绩未必凝也得其要逸而
有终非其宜劳而无功故也臣又闻坐而论道三公之
任也作而行之卿大夫之职也故 陈平
不知钱谷丙吉 (第 10b 页)
   太阳亏为宰臣乞退表(中宗/)  苏 颋
臣某等言伏见今月朔旦太阳亏陛下启辍朝之典有
司尊伐社之义臣等伏自寻绎无任惴恐臣某中谢臣闻
官或迷焉(疑/)必犯先王之诛辰弗次舍必贻上公之责
此乃邦有常刑圣有明训顷者论道任重衮章犹缺端
揆位隆鼎台是亚所以熙帝之载代天之工调六气之
和法三光之度则大化为本非小才所宜崇替率由咎
徵斯属伏惟应天神龙皇帝陛下光被四海对越二仪

人祇宅心俊贤翘首但置之左右以为辅弼自忠言启
沃功臣保乂用作霖雨格于皇天臣何人斯而敢叨拟
议臣等智能素薄经术殊陋望不过于掾史名不达于
州闾徒以遭逢盛明颇皆履历参庙堂之机密为宗族
之光宠者十数年于今矣忠肃恭懿远谢八元之名进
善退恶近惭二君之美 陈平
有言尝则不称贾翊延诮
居然己得光阴久驰年礼俱逮自应屏黜以清彝序而
徘徊圣恩万一希效僶俛残岁甲子空多遂 (第 9a 页)
   请替李邕死表(玄宗/)     孔 璋
山东布衣臣某言臣闻明主御宇舍过取(旧唐书作用/后篇作举)
能举(唐书/作取)材弃行烈士抗节勇(后篇/作奋)不避死见危致(后/篇)
(唐书/作授)命晋用林父岂念过乎汉用 陈平
岂念行乎禽息
殒身岂惜(唐书/作爱)生乎北郭碎首岂爱死乎向若林父死 (第 8b 页)
(后篇唐/书作诛) 陈平
(后篇唐/书作死)百里不用晏婴见逐是晋无赤
狄之利(后篇唐/书作土)汉无皇极之尊秦不兼(后篇唐/书 (第 9a 页)
荷王莽之恩仍怀
蒯瞆之禄(英华/作诈)审配死于袁氏不如张合归曹范曾(汉/书)
(作/增)困于项王未若 陈平
从汉魏公推以赤心当加好爵
择木而处幸(一作/令)不自疑脱其猛虎犹与舟中敌国夙
沙之民共缚其主彭宠之仆 (第 11a 页)
   贺高相公除荆南启    胡 曾

伏以相公承家业峻开国勋高术妙六奇图精八阵生
民皎日圣主迅雷才成破赵之功旋告下齐之捷故得
威宣破竹力号拔山弛张七德之中舒卷五车之内东
周士庶咸游沸鼎之中西蜀蒸民悉在春台之上盖由
人事岂属天时昔汉得韩信而兴楚失 陈平
遂灭今者
江腾海沸山动岳摇荆门告累卵之危淮楚陈剖胎之
难赤眉卷地黄巾滔天公侯无匡合之才藩镇乏纵擒
(第 14a 页)
   上郎都督启
某启某闻古之君子重神交而贵道合者以其得披心
胸而尽志义也是以叔牙苟在管仲分多而不贪无知
尚存 陈平
受谤而非罪何则达其趣者能申其迹收其
大者能让其细也今某东鄙之一书生耳少怀耿亮颇
慕高烈俛仰相得则屠博 (第 6a 页)
宗朝用杨绾
为相绾性清俭时论推之及为相郭汾阳为河中节度
使惮之妓乐减半验于此即四方凛畏当国者操守耳 陈平
对汉文云宰相者上佐天子燮理阴阳内亲附百 (第 20b 页)
可哉当若早(一作/卑)署禄产之位宜序亲疏之节小其国
以图全薄其势以远害而 陈平
周勃亦分茅锡土将相
之后誓同山河舅甥之国穆若唇齿预闭觊觎之心不
践嫌猜之路克复明辟决自我躬高谢寿陵 (第 12a 页)
房玄机孤映清识独流践若发机应同急箭优游淡泊
神交太虚非诸人所及也至若 陈平
荀彧贾翊荀攸刘
晔郭嘉田丰沮授崔浩张宾等可谓天下之菁英帷幄
之至妙中权合变因败为功爰自秦汉讫于周隋兰 (第 12a 页)
   张辟强论

扬子美辟强之觉 陈平
非也若以童子肤敏善揣吕后
之情奇之可也若以为反道合权以安社稷可谓不甚
悖哉授兵产禄几危刘氏皆因辟强启 …… (第 2b 页)

无杀诚恻隐之心者也岂有猜误辩说疑惧者邪有利
则存不利必亡者邪与其不忠则彼三侯者(谓淮阴侯/淮南王 曲)
(逆侯/
是也)未可免鼎镬之诛刀锯之刑也是高祖斩之果不
为当噫汉之初立未为无人当固(集作/丁公)就刑未闻有一 …… (第 6b 页)
   周昌相赵王论
夫刚柔之分在乎性得失之机系乎用苟刚暴则胜柔
柔久则胜刚物之常理也或用之以刚处柔以柔处刚
其机必得矣如以刚处刚以柔处柔其机必失矣周昌
之性刚也吕后之性刚也汉高以百岁后以赵王如意
为忧故辍昌相赵呜呼汉高之意非逞志于一时纳虑
于一諌而相昌乎不然何其用之失也如以昌之刚足
固赵国则赵王之兵甲能当汉乎是不可一也如以昌

之刚足固赵王则吕后之徵王特一邮夫之力耳足不
可二也如以昌之节足以存赵不过乎死死则赵王就
徵耳是不可三也卒使百岁之后如意冤戮周昌愤死
惜哉汉祖未崩前以周勃统南军以昌领北军以 陈平
为谋主则吕后之命(集作/令)产禄之谋不能当大难而不
回秉大节而不坠者也苟使握军政执相权昌必能之
奈何 (第 7b 页)
   君(集作/臣)子论
士之有气志而思富贵者必能建功业有气志而轻爵
禄者必能立名节二者虽其志不同然时危世乱皆人
君之所急也何者非好功业不能以戡乱非重名节不
能以死难此其梗槩也好功业者当理平之世或能思
乱唯重名节者理乱皆可以大任平澹和雅世所谓君
子者居平必不能急病理烦遭难亦不能捐躯济危可

以羽仪朝庭润色名教如宗庙瑚琏园林鸿鹄虽不为
人常用而自然可贵也(此谓王濛刘/真长之俦)然世亦有不拘小
(集作/疵)而能全大节者如 陈平
背楚归汉汉王疑其多
心令护诸将又疑其受金可谓不能以名节自固矣及
功成封侯辞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汉高祖曰 …… (第 14a 页)
受祸郭代公倜傥不羁之士也少不以名节自检当
萧岑内难保护睿宗虽履危机竟全臣节则名节之间
不可以一槩论也 陈平
能不背魏无知所以必不负汉
王矣今士之背本者人君岂可保之哉
 
 
 
 文苑英华卷七百五十九 (第 14b 页)
   桂州长史程府君神道碑  李 邕
观厥品目异等业尚献臣天与才名神福寿考而中留
官序小往代艰位不极乎多能绩未宣其利用戢骏翮
韬良工悲声起于绝弦泣涕形于抱玉自伤楚老岂独
公明而已哉公讳某字某广宗新安人也其先出自颛
顼重黎之后周之休父入为司马汉之不识擢居卫尉
至若昱辅魏主婴立赵孤奉日以纳忠杀身以明节精

诚发于寤寐义烈冠于人伦宜其贻谋克家宠光形图
业与时并名与功偕者也五代祖响府君陈袭重安侯
隋萧县宰四代祖育府君隋车骑将军曾祖皆府君隋
涿郡主簿大父弘府君皇朝安阳令考大辨府君泗水
六合二县宰撰东征记两卷藏之秘省莫不托宿元德
从事老成典学积于蓬山能赋秀于词苑府君令始家
则光有国庠博通全经悉数贤行孝曰曾子文似相如
下笔不休违言无择 陈平
长者把臂每多田苏好仁引 (第 8a 页)
授二十八将封□国公
寻谋归顺为充所害皇朝赠大将军旌忠烈也陶谦雅
尚祖逖雄心会天子之蒙尘见诸侯之释位虽 陈平

就潜怀杖剑之谋而石勒凶残遂及推墙之祸父某润
州句容遂州长江二县令朝散大夫行邓州司马文武
兼备清 (第 3a 页)
   准制祭伏波神文     李 翱
呜呼伏波之生好兵自喜幼有壮节腾声出仕定册归
汉漠俞帝旨算无失画功伐可纪破斩徵侧实平交趾
来征(集作/往)蛮溪未卒而死小人赤口曷本于理薏苡南
还明珠谮起乃收侯印爵不及子遗(蜀本/作唯)德不忘爱留
社里筑庙以祭人敬(集作/敬畏)其鬼久而若新千岁不毁谗

口嗤嗤易白成缁孔子义失勋华不慈曾氏杀人母投
(集作/于)机居窃厥嫂 陈平
不疑申生寘堇普有骊姬(蜀/本)
(有是以/二字)无极巧诋(集作/舌)伍奢诛(集作/族)夷孟子伤谗萋兮 (第 8a 页)
传奕叶岂不盛哉若隋代官人同夫桀犬尚荷王
莽之恩仍怀蒯聩之禄审配死于袁氏不如张合归曹
范增困于项王未若 陈平
从汉魏公推以赤心当加好
爵择木而处幸不自疑脱其猛虎犹豫舟中敌国夙沙之
民共縳其主彭宠之仆自杀其君高官 (第 27a 页)
  论王氏书(梅福/)
臣闻箕子佯狂于殷而为周陈洪范叔孙通遁秦归汉
制作仪品夫叔孙先非不忠也箕子非疏其家而畔其
亲也不可为言也昔高祖纳善若不及从谏若转圜听

言不求其能举功不考其素 陈平
起于亡命而为谋主
韩信拔于行陈而建上将故天下之士云合归汉争进
奇异智者竭其策愚者尽其虑勇士极其节怯夫 …… (第 6b 页)
而卧矣昔诸吕欲危刘氏赖有高祖遗臣周勃 陈平

存不者几为奸臣笑
  谏伐匈奴书(严尤/)
臣闻匈奴为害所从来久矣未闻上世有必征之者也
后世三家 (第 12b 页)
  中正疏(晋刘毅/)

臣闻立政者以官才为本官才有三难而兴替之所由
也人物难知一也爱憎难防二也情伪难明三也今立
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
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已公无考校之负私
无告讦之忌用心百态求者万端廉让之风灭苟且之
俗成天下讻讻但争品位不闻推让窃为圣朝耻之夫
名状以当才为清品辈以得实为平安危之要不可不
明清平者政化之美也枉滥者乱败之恶也不可不察

然人才异能修体者寡器有大小达有早晚前鄙后修
宜受日新之报抱正违时宜有质直之称度远阙小宜
得殊俗之状任直不饰宜得清实之誉行寡才优宜获
器任之用是以三仁殊涂而同归四子异行而均义
韩信笑侮于邑里而收功于帝王屈原伍胥不容于
人主而显名于竹帛是笃论之所明也今之中正不精
才实务依党利不 (第 3b 页)
  救夫李邕疏(温氏/)
邕少习文章疾恶如雠不容于众邪佞切齿诸儒侧目

频谪远郡削迹朝端不啻十载岁时感叹闻者伤怀属
国家有事泰山法驾旋路邕献牛酒例蒙恩私妾闻正
人用则佞人忧邕之祸端故自此始且邕比任外官卒
无一毁天意暂顾罪过旋生谚曰士无贤不肖入朝见
嫉惟陛下明察邕初蒙讯责便系牢户水不入口者踰
五日气息奄奄惟吏是听事生吏口迫邕手书贷人蚕
种以为枉法市罗贡奉指为奸赃于时匦使朝堂守捉
严固号天诉地谁肯为闻泣血去国投骨荒裔永无还

期妾愿使邕得充一卒效力王事膏涂朔边骨粪沙壤
成邕夙心
  请代李邕死疏(孔璋/)
明主举能而舍过取才而弃行烈士抗节勇者不避死
故晋用林父不以过汉任 陈平
不以行禽息陨身不祈
生北郭碎首不爱死向若林父诛 (第 2b 页)
陈平
死百里不用晏
婴见逐是晋无赤狄之土汉无天子之尊秦不强齐不
霸矣伏见陈州刺史邕刚毅忠烈难不苟免往者折二 (第 2b 页)
自非圣贤有所长必有所短有
所明必有所蔽而人之常情亦必有所惩于前而后有
所警于后吴起杀妻忍人也而称名将 陈平
受金贪夫 (第 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