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隆宜万世报之无尽焉耳夫岂既以孔
子正王道明大法也而复以王祀为宜乎读者不以辞
害意可也或曰孔子王号自唐 宋至
今未之有改也虽 (第 19a 页)
  刑统赋解序(朱升/)
魏文侯师李悝者法经六篇曰盗法曰贼法曰囚法曰
捕法曰杂法曰具法卫鞅受之以相秦改法为律汉相
萧何增户兴厩三篇为九章之律叔孙通益所不及为
十八篇武帝作见纵监临部主之法魏命陈群等增损

汉制为十八篇晋命贾充等增损汉魏为二十篇南北
两朝沿革不一唐因隋制令房玄龄等斟酌损益为十
二篇高宗永徽中长孙无忌等复增疏义名例第一魏
因汉旧改其律为刑名第一晋贾充等于刑名中分为
法例律宋齐梁及后魏因之北齐并刑名法例为名例
后周复为刑名隋因北齐复为名例唐因之卫禁第二
秦汉及魏未有此名贾充等酌汉魏之律随事增损创
制此篇名宫禁律 宋至
北齐以关𦂳律附之更名禁卫 (第 2b 页)
大吕竲竑震亮徐而观之其纾疾开阖抑扬俯仰又
莫不中乎节奏所谓实大而声自宏者欤非苟言也古
之君子自丙魏姚 宋至
韩富诸公非无文章也功烈懋
盛故不以文章称然其奏篇之流传至今者舂容深切
亦非一时能言之士所及公蚤负经济 (第 11a 页)
国势所以不竞者其原诚
在于此然才贤之生不必皆世用而天欲亡人之国必
尽使其不肖之人布列于位以坏乱其所为 宋至
徽钦
天时人事可知矣虽微介甫能保满朝皆君子乎即使
皆君子又能保完颜之不南牧乎而其咎乃尽归于介 (第 22a 页)
子学无不殖业之不脩其何能国邪胥靡先生色憙而
言曰昔者晋在中叶谢公在位袁宏朱轓蔼然仁风与
扇俱南历 宋至
梁沈侯保之以俾后贤至于我朝与廊
庙之风混乎为一浩乎如川虽有智者亦莫能辨盖东
海之先民慕季子之风绩故尊 (第 21a 页)
书陈书魏收魏书李
百药北齐书令狐德棻北周书皆为一代专史而南北
分土彼此相訾词皆失实李延寿继成父志乃括 宋至
陈为南史括后魏至隋为北史唐书称其远过本书然
好记稗官小说而于志阙如又不若宋齐后魏三书于
典章制度为该 (第 28b 页)
五更者疑属汉儒附会此其事未可尽信四也是以唐 宋至
今己千馀岁此礼未曾举行即本朝
世祖
圣祖
世宗皇帝重道尊
师明经造士事事度越前古而于老更之礼亦未之及 (第 23b 页)
军仕隋历太学博士初炫既得王邵所送/古文孔安国注本遂著古文稽疑以明之)陆澄讥康成
之注(陆澄吴郡吴人仕 宋至
齐历国子祭酒初澄以晋/荀昶所学为非郑康成所注请文藏秘书王俭违)
(其/议)在理或当何必求人今故特举六 (第 36b 页)
   送悔人兄还楚 寿黄封公六首
   三月十五夜济南道中遇雪同涧芳赋
   钟圣舆招诸同人泛舟大明湖八首
   过临淮 赠 宋山言
三首
   上九江郡守叔 梅心驿书所见
   同心兰花 初食新州荔支色香味已变
    戏成二律 再 …… (第 6a 页)
   中秋前一日饮东园桂花树下即事
   蘅圃车驾视榷粤海久之不至昨闻巳抵三水喜赋
    二律 寄 宋山言
   题洋画二绝句 中秋东园宴集分韵得弓字
   又得河字 英石砚山歌
   对雨遣怀和韵二首 晚秋 (第 7a 页)
   建元阜昌八年废为蜀王迁黄龙府改封曹有

   集十卷行于世二子鳞猊孙通海陵朝参知政
   事四世孙瑛今在太原
   (臣元釪/)谨按豫仕 宋至
郡守后入金继邦昌为
   齐帝比于邦昌盖残烈焉前既背宋而终亦非
   金之干臣反覆僣冒妇孺之所不齿而 (第 3b 页)
   显少游太学有词赋声屡中高选南渡后擢第
   为时帅鄂屯邦献完颜锡里所知故多在兵间
   后辟令宁陵有治迹召为省掾因使 宋至
扬州
   应对华敏宋人重之回为太学助教充枢密院
   经历官俄迁右司都事稍见信用天兴改元从
    (第 2b 页)
敢仰告
君父之前(臣/)长子提督浙江学政(臣/) 宋至
次子四川布
政使(臣/)宋致嫡侄直𨽻守道(臣/)宋起俱蒙
皇上破格简用(臣/)谆复勉励令至等洁已奉 (第 29a 页)
胸无定见随波而靡譬一盲导
之于前群盲随之于后曰左曰右莫敢自必乌虖可哀
也已
明自嘉隆以后称诗家皆讳言 宋至
举以相訾謷故宋
人诗集庋阁不行近二十年来乃专尚宋诗至余友吴 (第 2a 页)
  地之所出人材犹国之获麟凤不易得也人材关乎气
运之盛衰山川之精毓麟凤系乎国家之祯祥太平之
基业是以麟凤人材实关系乎圣人升平之盛治以为

嘉瑞也容遐荒之郡历唐 宋至
我朝均在寸天尺地之
内况圣天子立极以来明烛八荒使野无遗贤文修武
备科名之选无分远迩考之汉史辽隔远代人 (第 13b 页)
而长故当时有大监之称后
又进宝谟阁学士寻知信州故当时又称公为学士则
公之墓称学士或称大监无不可者自唐 宋至
元凡官 (第 24b 页)
  六经既作道在六经自尧舜以来众圣人互相阐发至

孔子而大备不幸火于秦微言大义几于湮没至汉兴
诸儒索之于烬煨之馀得之于屋壁之中收拾残编断
简相与讲而传之于是言六经者以为始于汉矣然汉
儒多求详于器数而阔略于义理圣人之遗言虽赖之
以传而圣人之精微亦由之而湮历唐及 宋至
濂洛关
闽诸儒出即器数而得义理由汉儒而上溯洙泗然后
圣人之旨昭若白日而六经之学于是为盛是故汉宋
之学 (第 4a 页)
  赠孺人邹氏墓志铭

   汪武曹墓表
   黄际飞墓表
   李世得墓表
    宋山言
墓表
   潮州知府张君墓表
   兵部尚书法公墓表
   吴宥函墓表
   陈西台墓表
   赠通 (第 18b 页)
苞撰
   宋山言
墓表
君讳至字 (第 19b 页)
山言
河南商邱人吏部尚书讳荦之子也尚
书负诗名所交皆一时名辈君五六岁客至辄抠衣趋
坐侧听长者言论成童后所游 (第 19b 页)
 制驭西边书 七月示道希书 赠宋西羾序 李
 抑亭墓志 工部尚书熊公继室李淑人墓志 汪
 武曹墓表  宋山言
墓表 雷氏先墓表
癸丑 与一统志馆诸翰林书 右文约选序(并凡例/代)
  翰林院检讨窦君墓表
甲寅  (第 7a 页)
世至通。为汉武帝侍中。以二千石始自邯郸徙
茂陵。于是属右扶风。故号扶风马氏。在三国时。多仕于蜀。
宋至
宇文周。连连有人。公之五代祖曰士儒。为隋江亳
二州刺史。亳州生伯达。入唐举进士。为怀河内尉。乐黄老 (第 0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