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谥曰桓。

喻下邳宿豫城内书

  刘彧肆逆滔天,弗鉴灵命,犹谓绝而复兴,长江可恃,敢遣张永、 周凯
等率此蚁众,送死彭城。大军未临,逆首奔溃。今乘机电举,当屠此城,遂平吴会,吊民伐罪。幸时归款,自求多

内自讼斋
文选
                      富阳周  (第 1 页)
凯仲礼
   快园记(代)

  厦门厅署之东,依山为园,古木阴翳,石林立,有洞、有泉、有亭、有台,面漳海 …… (第 1 页)
  自怡悦斋诗集序

  自怡悦斋吟草若干卷,沈御史听篁之诗也。道光十二年冬,自京师寓书厦门,属其友 周凯
为之序。且曰:吾与子与苏未堂,涌金河下三学究耳。齿相若也,性相习也,趣相同也,居则以文艺相切劘,出则 …… (第 11 页)
真实,恐非先生所许也。谨书以质之辛田,并质闽中同吟诸子。但不知先生有知,又以余言为何如也。馆后学富阳 周凯
序。
    (静气宜人,其声渊渊。由南丰入,由震川出也。(高雨农)) …… (第 21 页)
  公历仕三省,所至有声。勤简校,储军实,兵民怀畏,而御盗贼尤严。巡逻无分畛域。性凝静,生平不置姬妾,笃于孝友。归从兄立青之柩于山东而葬之。事二兄如父。于金门修义冢,于铜山修朱文忠公祠。乡里善举,无不与。公中年乞身养母,犹冀后日报国家涓埃于万一。而遽卒,不获遂所愿,惜哉!
  配陈氏,诰封夫人。子一,斯安。以某年月日葬于某山。福建兴、泉、永道富阳 周凯
为之铭曰:
  蒲以国姓,赤翟肇基,虞让不受,是曰蒲衣。洪起西蜀,菖节九华,谶符草付,以启乃家。亦越 …… (第 25 页)
  道光十二年冬,张丙倡乱嘉义。十月朔,戕知县。越日,戕知府,围嘉义城,困总兵。匝月,破盐水港,劫军火、器械于曾文溪。彰化黄城陷斗六门。是为北路贼。凤山许成、台湾林海攻凤山,夺罗汉门,应张丙为南路贼。而凤山粤庄奸民李受,又乘间假义民旗,焚杀闽庄阿里港七十馀处。凡三阅月,而事平。
  于时,兴、泉、永道 周凯
驻厦门。十月九日,闻警驰报巡抚魏公元烺。魏公方权总督,就近调署漳州府托浑布,任台湾府事。飞檄陆提督马 …… (第 32 页)
出力者,前后赏戴花翎、蓝翎,迁擢有差。台湾镇道俱被议。后刘公以病卒于军。平庆因病乞休,调兴、泉、永道 周凯
署台湾道事。 …… (第 42 页)
墓碑,禁樵苏,加封植焉。惧其久而复湮也,为记于碑阴,愿金门士人岁时祭扫,共守护之。
  道光丙申月日 周凯
又书。
    (严谨苍洁,古文老境。(高雨农)) …… (第 44 页)
。长与季皆前卒。今归卜地于某山某原,将以某年月日葬。其友富阳 周凯
为之铭曰:
  吾与君之交也以心,而知君之宅心。惟忠与恕兮,不刿、不嵚。若恐不当兮而为之也骎骎。善人 (第 52 页)
   弁 言

  省立台北图书馆藏有 内自讼斋
文集,为富阳 (第 1 页)
周凯仲礼(一字芸皋)
所著,是清道光庚子(道光二0年、公历一八四0年)雕板印行的。全书共计十卷,分装八册。书首除有光泽高澍 (第 1 页)
然的序文(道光一五年撰)外,还有著者自纂的年谱、吴德旋仲伦写的周氏墓志铭及本书参订与校刊者姓氏。本书内容,颇为广汎,我们祗选其『涉及台湾部份』整理印行,定名为 内自讼斋
文选,列为台湾文献丛刊第八二种。同时,我们将全书目录连同参订及校刊者姓氏,作为附录刊出,以利查考。( …… (第 1 页)
者以善气则一也。盖必如是,然后气与道洽,然后道为己有,强识与冥思至此而皆穷。夫是以谓内也。
  富阳 周芸皋先生,
道光十年观察吾闽、备兵泉州之厦门。十三年冬,受事大府,辱访澍然于邸,论文,遂定交。澍然每读先生文,未 (第 3 页)
尝不首肯,而适独坐也。盖今作者推

武进张皋文先生。其文体骨昌黎,神明庐陵,养气之善者也。其门人传其业者二人。一仁和陈君扶雅,一先生也。二人者,澍然幸皆得而友之。而扶雅之博厚,先生之清明,皆所服膺,愧未能及焉。其积之既厚,光晔溢于外,变化行于中,则二人所同。所谓舍四者无以善其气是也。而先生方冲然自下,惟日不足,不忘不助,直养无害。觊其意念,不蕲至韩、欧以上溯六经不止。澍然其何以测之哉!属来厦门,先生出 内自讼斋
文集索序,为言之如此。至先生行己居官,力追古人,他日山居,当更撰述。兹不具。
  十五年四月,光泽高 (第 4 页)
澍然拜撰。



    芸皋先生
自纂年谱

  乾隆四十四年,己亥。九月十六日卯时生。
  四十五年,庚子。
  四十六年,辛丑。 …… (第 5 页)
  二年,壬午。年四十四。册年四十一。二月,以编修奉特旨召见乾清宫。是月,京察经掌院学士曹俪笙那绎堂师保列一等,初七日引见,奉旨交军机处记名,以道府用。四月二十九日,以保列京察,复蒙召见于乾清宫。六月二十七日,奉旨补授湖北武昌府,调补遗缺。二十八日,请训乾清宫。七月十六日,闻四弟悌在籍于六月十七日故,呈请回籍修墓。二十一日,在部科领照,程限三十八日,给假三十日。二十六日赴通州,由水路启程。九月二十日到籍。是日,奉旨襄阳府知府员缺,著即以 周凯
补授。十一月初一日,在籍奉母杨太恭人赴楚。时七十有五岁。
  三年,癸未。年四十五。册年四十二。正月 (第 10 页)
十六日,抵湖北省。二月十三日辰时,接印襄阳府任事。七月二十五日丑时,子襄才生。十月,重建校士馆,劝民种桑。
  四年,甲申。年四十六。册年四十三。冬十一月,制军李鹿坪夫子列入荐章曰: 周凯
才具明敏,办事振作,志期远大,束身仍自慎持。同保者湖北荆宜施道兴科、武昌府周廷、授随州知州窦欲峻、湖 …… (第 10 页)
  五年,乙酉。年四十七。册年四十四。以襄阳民情犷悍,劝设义学十八处,以教童蒙。浚复高阳池,以广水利。脩平城内道路及抵南阳大道。年终,李制军鸿宾考语:襄阳府 周凯
明敏有为,尽心教养,官声亦好。
  六年,丙戌。年四十八。册年四十五。元旦,由郡赴省,送李制军入觐。 (第 11 页)
制军将办理义学面奏。五月,具摺以襄郡城垣坍塌,劝民次第捐修。制军嘉之。时,将移节两广,濒行,为专摺具奏。六月十九日,奉上谕:江西督粮道员缺,著 周凯
补授。钦此。十九、二十日,奉上谕: (第 11 页)
周凯
著调补汉黄德道。所遗江西粮道员缺,著刘重麟对调。钦此。八月初二日,卸襄阳府事,印交署守继春帆司马德, …… (第 11 页)
获犯斩枭凌迟二百八十馀犯。十二月初二日奏结。十九日奉上谕:魏元烺奏拣调要缺道员一摺,福建台湾道准其以 周凯
调补,所遣兴泉永道员缺著周日炳补授,钦此。当即具摺谢恩。 …… (第 16 页)
  公诗宗苏而时出入于白,大都以抒性灵、通讽谕为主。所著书有曰「厦门志」,曰「金门志」,留闽未刊;曰 「内自讼斋
诗钞」,并刊行世。馀事尤精画理,宗师造化,自成一家。故其所作诸画,人传最工。曰:此亦性情之所寓也。于 (第 20 页)
附录(一)
    内自讼斋
文集目录

 卷一(襄阳作)
  劝襄阳种桑说一
  劝襄阳种桑说二
  劝襄阳种桑说三
  襄阳府 …… (第 57 页)
  海南杂著序


附录(二)
    内自讼斋
文集参订及校刊者姓氏

    (一)参订门人
   林鹗腾 字荐秋,号晴皋,庚子进士,改翰林庶吉士 (第 69 页)
  道光十二年,澎湖大凶, 周芸皋
观察自厦来赈。时蔡香祖先生尚少,作[请]急赈歌上之,一见倾心,赋诗以答。翌年督学台阳,遂膺首选。香祖 …… (第 162 页)
  蔡香祖为澎湖杰出之士,其诗失传,久访未得。曩年陈瑾堂以余撰「诗乘」,乃录百十五首邮示,而[请]急赈歌不载,则其所遗多矣。余阅「澎湖厅志」,载「惕园遗诗」四卷、「遗文」一卷、「骈文」一卷,为蔡廷兰撰。廷兰问业 周芸皋先生
之门,渊源甚正。于文工骈体,于诗尤工古体,才力雄健,卓然自成家数,海外诗人殆未有能胜之者 (第 163 页)
。没后遗集不传。林卓人孝廉于其家购得诗文两束,釐定诗集为四卷。又云,「海南杂著」两卷亦廷兰撰。廷兰乡试罢归,遭风至越南思义府,由陆旋闽,此书其旅中所作也。上卷分三篇,曰沧溟纪险、曰炎荒纪程、曰越南纪略,久已刻行, 周芸皋
为之序,「瀛寰志略」尝称引之。下卷皆途次倡酬之诗,尚未刻,诗亦无由见也。按「澎湖厅志」虽载有「惕园遗 (第 164 页)
诗」四卷,余尚未见,他日当再访之。
   周芸皋
观察凯字仲礼,江西富阳人,嘉庆十六年进士。道光十三年,以兴泉永道调署台湾兵备道。是役有抚恤六首答蔡生 …… (第 164 页)
  其六:『天灾降有由,由民心所致。休咎徵「洪范」,贞祥详「礼记」。降吉与降凶,其理明且易。疠疾及干戈,灾眚无二义。侧闻濒海民,见海舶失事;拯物不拯人,乘危抢夺肆。呼号瞑不援,转因以为利。上干天心和,降罚垂昭示。中岂无善良,罚遂及孥。从井或救人,嫂溺尚拯臂。尔民痛改悔,天心亦欣喜。如或再遇之,慎勿萌故智。救人在所急,量才酬高谊。苍苍有明威,可一不可二。斯言共记取,切莫视儿戏。既感覆帱恩,思享升平瑞』。
   芸皋
赈澎之时,著有「澎湖纪行」诗,余得写本一卷,存于「台湾丛书」。其内如澎湖杂咏、虎井沉城诸诗,皆可为澎 …… (第 166 页)
  「澎湖续编」:载『虎井屿东南海中有沉城,周可数十丈,砖石色红。每当秋水澄

清,俯视波底,坚垣屹立,雉堞隐隐可数,但不知何时沉没尔』。 周芸皋
观察有诗咏之曰:『泗州没微桑,鄂州没洞庭。沧桑几变易,何况东海溟?虎井屿前有沉城,风狂浪涌无影形。秋 (第 167 页)
    (王讳以海,字巨川,洪武十世孙也。福藩既败,王起兵浙东,称监国。兵败,航海;窜金门。薨,葬于啸卧亭下。「明史」以为郑成功沈王于海,误也。墓前有古坑湖,去墓数十武;有石镌「汉影云根」四字,王手笔也。墓久湮没;道光间,里人林树梅访于荒榛乱石中,旁引诸书以證之;请于 周芸皋
观察立石镌记,自捐市廛生息为清明祭费焉。)
  图王争统迹全芜,公子多情访海隅;故国残山馀落日,墓门 …… (第 87 页)
  林瘦云公子

    (公子讳树梅;父官水师副总兵,幼随父巡洋,所至港汊夷险,辄随手记录。长,从 周芸皋
观察、高雨农孝廉学为诗、古文辞。平生好游山水。尝再渡台湾,佐凤山令曹瑾治埤头水利,民尸祝焉。防海之役 …… (第 89 页)
  卓荦将门子,掉头谢朝班;孤鹤去不归,白云在空山。素心托流水,诗卷留人间;梅花几度开,夫君何日还(谨按:林文忠公晚年尝延瘦云至省垣,密询防海之策;瘦云即席为诗云:『到处有遗爱,归来无剩金』。文忠公笑曰:『若无剩金,则此酒何从取给乎』!乃改之云:『到处饶遗爱,归来寡剩金』;人以为两字师云)



   富春江怀 周芸皋先生

    (先生讳凯,富阳人。道光间,由编修出守襄阳;历官兴泉永道。所至,有惠政。能诗、工书画,晚治古文;著有「内自讼斋诗文集」。尝延先人入署,撰「金厦二岛志」,刊行于世。先君子遂执贽门下,传受诗、古文学;小子所闻,其馀绪也。先生驻厦六年,迁台澎提学道。自绘「富春江捞虾翁图」以见志;图今藏金门吕姓处。豪生也晚,未获追随杖履;而渊源所自,极不能忘。今过富春,忆图中之风景、想先生之旧游,率尔成吟,以志景仰云。)
  富春江冷蒹葭暮,打桨欲行屡回顾。腹痛为忆捞虾翁,因风欲寄平生慕。翁昔珥笔 (第 89 页)
    (先生讳凯,富阳人。道光间,由编修出守襄阳;历官兴泉永道。所至,有惠政。能诗、工书画,晚治古文;著有 「内自讼斋
诗文集」。尝延先人入署,撰「金厦二岛志」,刊行于世。先君子遂执贽门下,传受诗、古文学;小子所闻,其馀 …… (第 89 页)
  鹭门老将昔传兵,十道戈船拜表行;横海百年开乐土,乘风一战下东瀛。瀛壖铁线环坚垒,更倚澎湖为唇齿。「大耳草鸡」能自强,「干头衔鼠」蹶然起;五传霸业奋要荒,百战血流成海水。海水群飞浪拍天,黑沟鲸首几吞船;已同建业誇天堑,不数卢循号水仙。建牙「赐姓」威名赫,壮岁星沈咸悼惜!宫闱喋血良臣亡,嗟哉天心真莫测!燕雀安知厦欲倾,惟有刘郎习战争;跨海远防蛇屿口,习流严列水犀兵;自谓金汤千里

固,谁能飞渡越长城!罡风一夕捲海立,金钱豹子挥戈入(施琅得罪郑氏,匿厦门港乱石中;有老人云:『此金钱豹子逃难也』!见 周凯
「厦门志」);鹅鹳声喧贝阙摇,飞天鼠落洪涛泣(澎军之善登桅者,跃入先锋船,为蓝理所斩)!军主矶头酒气 (第 126 页)
四九二、四九四、[一二一]九五四~五六、[一四0]五九九、[六四]六六~六七
周发藻 [五一]*三 周凯
  [一一五]一二二~四六、[一六四]四八四~五0七、[六四]一六四~六七
周青莲 [三七]二0九 (第 482 页)
  台南陈氏宗祠有陈复甫总制手书一轴,草书古格言五行,款书「永历十六年秋九月复甫陈永华」。笔力矫健而含浑厚,诚足宝也。复甫,福建同安人;延平开府思明之时

,授咨议参军。后任东都总制,兴文造士,寓兵于农;制度典章,多所创置(事载「台湾通史」)
   一0九

  清代宦游之士,大都能诗、能书;而 周芸皋
观察尤善画。 (第 51 页)
芸皋
名凯,字仲礼,浙江富阳人。道光十三年,由兴泉永道调台湾。所作山水,笔与神会;尝自署「富春江上捞虾翁」 …… (第 51 页)
  台湾处大海之上,风涛喷薄;从前舟楫不通,至者绝少。「海东札记」谓:『「名山藏」所载「乾坤东港,华严婆娑洋世界,名为鸡笼」,则指台湾』。富阳 周凯
以「婆娑洋」在台湾海上,而同安林豪谓在澎湖;二说未知孰是? (第 123 页)
求之乡村,桑柘之荫,垂于各处;唯人多弃而不取,仅收其葚以为食果:是非土宜之未合、种植之不利矣。今儒吏 周芸皋(凯)
著有「九州蚕说」,抑又可證已。台湾妇女,都邑多学黹刺,乡村多与馌耕;无所谓蚕月也。弃莫大之利而为么么 (第 47 页)
  (十)「绿野斋集」选录。原书作者潍县刘鸿翱,道光十三年冬,由广东南韶连道调台湾道兼提督学政,至十六年卸任;后官至福建巡抚,并署闽浙总督。兹录其台道任内「书孔平二公遗事」、「台湾新修学政衙署碑记」、「台湾嘉义县城工义仓碑记」、「台湾道署斐亭记」、「台湾道署澄台记」、「台湾府学重修夫子庙并祭器乐器记」、「台湾记事」及「例赠孺人蔡母许太孺人墓志铭」八文,其中「台湾记事」亦记张丙事变(另有「台湾府海防南路理番同知沈君墓志铭」一文已见「文丛」第二二三种「续碑传选集」、「上程制军书」及「覆兴泉永观察 周芸皋
书」两文见第二二九种「清经世文 (第 3 页)
  酒(按酒亦饮食也。而饮食之最当戒者。别录之。)
诗曰其未醉止。威仪反反。曰既醉止。威仪幡幡。其未

醉止。威仪抑抑。曰既醉止。威仪怭怭。(止)彼醉不臧。不醉反耻。○书曰文王诰教小子无彝酒。(止)惟祀。德将无醉。○又曰我民大乱丧德。罔非酒惟行。○论语唯酒无量。不及乱。○乐记曰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而狱讼益繁则酒之流生祸也。是以先王。因为酒礼。一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所以备酒祸也。○论语曰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朱子曰尊之有禁。以为酒戒也。○ 周凯
初以雅望。后有酒失。值妹丧三日醉。庾亮曰周侯末年。凤德之衰。○马氏曰酒极则乱。○王肃家诫曰主人饮客。 (第 301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