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類
總集類
夫子既言修道以仁矣下又曰仁义礼而本之于天
人之知上仁专言之而包乎义礼智者下仁偏言之
与义礼智对者及言达德则有智仁无礼义是又以
仁 包礼 义而与智对者也智所以得与仁对者以其
在仁之先也性之德既如此故下言气禀亦先之以三
品之知后之以三品 (第 20b 页)
人之知上仁专言之而包乎义礼智者下仁偏言之
与义礼智对者及言达德则有智仁无礼义是又以
仁 包礼 义而与智对者也智所以得与仁对者以其
在仁之先也性之德既如此故下言气禀亦先之以三
品之知后之以三品 (第 20b 页)
穹窿五鼎列五方一度龙泉即其麓回蟠百里横众岭
侧者为峰深者谷相轮梵网各标奇一一化城谁所筑
气寒路僻少人至冰涧常封白云宿舍利腾光灯耿耿
真容示现神穆穆是文殊即无文殊莫误盲参口头熟
应真五百何处来也似打 包礼 尊足法王曾记
圣祖朝凤盖鸾旂映乔木五年两度奉
安舆即事绳其昭
嗣服山灵迎
跸 (第 13b 页)
侧者为峰深者谷相轮梵网各标奇一一化城谁所筑
气寒路僻少人至冰涧常封白云宿舍利腾光灯耿耿
真容示现神穆穆是文殊即无文殊莫误盲参口头熟
应真五百何处来也似打 包礼 尊足法王曾记
圣祖朝凤盖鸾旂映乔木五年两度奉
安舆即事绳其昭
嗣服山灵迎
跸 (第 13b 页)
允武允文。同心同德。本枝百
世。不亦宜哉。公应大贤之期。含正气之秀。弱而孤藐。克自
激扬。六射五书。 包礼 乐之偫艺。九流三变。探古今之至赜。
生八年而当天授革命之事。宗室惧祸。至乃不全。艰贞保
身。以免于难 (第 16b 页)
世。不亦宜哉。公应大贤之期。含正气之秀。弱而孤藐。克自
激扬。六射五书。 包礼 乐之偫艺。九流三变。探古今之至赜。
生八年而当天授革命之事。宗室惧祸。至乃不全。艰贞保
身。以免于难 (第 16b 页)
五 画
丘逢甲 [七0]一~一六、一七~三七、三九~四四、四五~八0、八一~一0八、一0九~二八、一二九~六四、一六五~八二、一八三~八六、一八七~二0七、二0九~三八、二三九~五四、二五五~八六、二八九~三六六、[六四]二一五~二一、[五0]六五
仝卜年 [一六0]四0七、[六四]一二二 包礼 [二0]*一三
史廷贲 [一四六]四四五、[七三]四七九、[六四]一0八
史龄 [六四]二0七 (第 473 页)
丘逢甲 [七0]一~一六、一七~三七、三九~四四、四五~八0、八一~一0八、一0九~二八、一二九~六四、一六五~八二、一八三~八六、一八七~二0七、二0九~三八、二三九~五四、二五五~八六、二八九~三六六、[六四]二一五~二一、[五0]六五
仝卜年 [一六0]四0七、[六四]一二二 包礼 [二0]*一三
史廷贲 [一四六]四四五、[七三]四七九、[六四]一0八
史龄 [六四]二0七 (第 473 页)
按论以传文。果如尤翁之所言矣。但不兼论经文。恐或不免未备。谨尝敢为之补之曰。经曰明明德于天下。又曰身修而后家齐天下平。此可见明德之无二。而吾之明德既明。则民德之无二者。自从而自新也。经曰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本即体也。体既有以立。则用之所以自行者。自有不待推而自到者。以此论之。则不但传义如此。经义本自如此。安有经无此意。而传独有此意之理哉。○又按作字即中庸所谓修道之教。 包礼
乐刑政在中。人徒见鼓舞之为好底字。而便认作礼乐而不兼刑政看。然则平天下章许多政刑。都无错落。而圣人新 (第 266H 页)
龙辅对。明德之所具。犹言明德之本也。明德之所行。犹言明德之路也。何必人率之然后方可谓之行耶。所谓教者。即礼乐刑政之属。新民。固 包礼
乐而不能包刑政。又安得不以法度二字。加之于新民之下。以足其义耶。
此一节。即至善之功效次第也。而定字 (第 563H 页)
此一节。即至善之功效次第也。而定字 (第 563H 页)
鲁春对。周室东迁。不复为政于天下。则国虽未亡。
而政已亡矣。所谓失天下者。岂非失其政之谓耶。孔子之时。天下犹知宗周。而至孟子时。天下之不知有周也久矣。孟子独无如天命人心何。则安得不谓周已失。而劝齐梁之君欲行王政者。亦以此欤。
孟子平日。或专言仁。或以仁义对言。或并论四端。而此章则只举仁智礼。不及于义者何也。
宗正对。此章承上章。而重在仁一边。仁 包礼 智。故不过带说。非论礼智之全体也。然爱人治人礼人之道。亦不可舍却一义字。孟子之于仁义。或以义对仁。或 (第 129L 页)
而政已亡矣。所谓失天下者。岂非失其政之谓耶。孔子之时。天下犹知宗周。而至孟子时。天下之不知有周也久矣。孟子独无如天命人心何。则安得不谓周已失。而劝齐梁之君欲行王政者。亦以此欤。
孟子平日。或专言仁。或以仁义对言。或并论四端。而此章则只举仁智礼。不及于义者何也。
宗正对。此章承上章。而重在仁一边。仁 包礼 智。故不过带说。非论礼智之全体也。然爱人治人礼人之道。亦不可舍却一义字。孟子之于仁义。或以义对仁。或 (第 129L 页)
世纶对。以一卦之六画而言之。五与上为天则是天之阴阳也。三与四为人则是人之仁义也。初与二为地则是地之刚柔也。此所谓兼三才而两之者也。天道以气言而曰阴阳。地道以质言而曰刚柔。人道之仁与义。乃以理而言者。而在人之理。不独仁义而已。则固宜并言五常之理。然仁义之中。莫不 包礼
之理知之理信之理。则仁义特是人道之大者也。故孟子曰有仁义而已。然则称人之道而特言仁义者。盖其举二包五 (第 137H 页)
上系第四章。知周乎万物下注。程子释之曰。义之所包知也。其义周尽万物之理。此专若以义训知也。义之与知。各居五性之一。则固不可以此包彼。亦不可以彼训此。而程子之言如此何也。
就四德而只举仁义。则仁 包礼 义包知。以太极图言之。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则礼知固包在仁义中矣。程子此说。考之全书。谓易之义。与天地相 (第 385L 页)
就四德而只举仁义。则仁 包礼 义包知。以太极图言之。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则礼知固包在仁义中矣。程子此说。考之全书。谓易之义。与天地相 (第 385L 页)
今日。乃戊申元朝也。昔晦斋李先生在嘉靖戊申元朝。作自新箴。盖春者一年之首。而元朝者又春之最初日也。旧换新改。阳德始布。古人进德之工。虽日新又新。靡日不新。而察天机之动。观万物之变。则其奋励自新之意。又自别于恒日矣。此先生自新之箴。所以作于元朝也。余后先生百八十载。而又值戊申元朝。年今四十有六矣。自顾蔑裂浅学。将不免为四十五十而无闻焉。则慨前哲之莫追。抚年光而自悼者。又奚啻先生察机观物。奋励自新之意而已耶。兹敢步先生箴韵十二字。盖廿四句也。聊叙感慨赪叹之意。因以寓自警云。
于天之元。在人曰仁。 包礼 义智。实主于身。元初赋与。无有疏亲。胡余所循。独惭古人。昔李文元。在戊申春。感兹阳昭。思新厥德。作箴 (第 392H 页)
于天之元。在人曰仁。 包礼 义智。实主于身。元初赋与。无有疏亲。胡余所循。独惭古人。昔李文元。在戊申春。感兹阳昭。思新厥德。作箴 (第 392H 页)
父在观其志。孝子之志。傍人亦难易见。盖孝子之心。惟恐其志之人或见得。如泰伯之志。当时无看破者。
亦难易见四字。意思甚好。而以论此章则太深。可观者观之耳。
礼之用。礼字大都 包礼 体段说。用字合作行字。但 …… (第 298H 页)
。
仁义互为体用。专指阳气发用则仁固为体。若以阴阳待对言之。阴为阳之体。
四破则仁义礼智。约言之则仁 包礼 义包智。其实则一个仁而已。 (第 303H 页)
亦难易见四字。意思甚好。而以论此章则太深。可观者观之耳。
礼之用。礼字大都 包礼 体段说。用字合作行字。但 …… (第 298H 页)
。
仁义互为体用。专指阳气发用则仁固为体。若以阴阳待对言之。阴为阳之体。
四破则仁义礼智。约言之则仁 包礼 义包智。其实则一个仁而已。 (第 303H 页)
昭晢隐赜。森列错综。坐如泥塑。公掞善颂。及至接物。一团和气。模仿钻仰。想像玩味。天地生物。维仁莫贵。 包礼
义智。此四德谓。生与德并。何物独未。维其所乘。气万品汇。凤鸱兰榝。冰炭泾渭。气以成质。七非五纬。耳目 (第 179L 页)
论诚身之事而单提君臣父子仁义两件。不言礼智何义。抑以仁义二字包该礼智欤。然则五性以仁智为体统。今遗却智而必以其所统之义为提纲。可疑。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莫亲于父子。义莫重于君臣。此就人道上言其最大而已。初非为论性发也。中庸言获乎上顺乎亲。而曰不诚乎身不顺乎亲矣。此言先诚其身而继之以君臣父子者。盖本乎彼也。仁 包礼 义包智 (第 320H 页)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莫亲于父子。义莫重于君臣。此就人道上言其最大而已。初非为论性发也。中庸言获乎上顺乎亲。而曰不诚乎身不顺乎亲矣。此言先诚其身而继之以君臣父子者。盖本乎彼也。仁 包礼 义包智 (第 320H 页)
中正仁义。不言礼智何也。
朱先生解此。以中正当礼智。然窃恐周子本意。只是谓中正底仁义也。盖仁义或有过不及。而此说本乎大易。易道以中正为贵也。观下引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以结之。则可见此仁义之亦为专言而 包礼 智者也。非别以中正替礼智立名也。然既有朱先生屡言之者。不敢不遵。
在天元为始。在人仁为始。而五行以 (第 548L 页)
朱先生解此。以中正当礼智。然窃恐周子本意。只是谓中正底仁义也。盖仁义或有过不及。而此说本乎大易。易道以中正为贵也。观下引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以结之。则可见此仁义之亦为专言而 包礼 智者也。非别以中正替礼智立名也。然既有朱先生屡言之者。不敢不遵。
在天元为始。在人仁为始。而五行以 (第 548L 页)
太极为万化根本。则阴阳五行。皆根本乎太极。而图说之一动一静互为其根者。无乃是阴阳之自相为根。而动根于静静根于动之谓欤。
太极之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故阴阳之生于动静者。亦随以互根。以气言则阴而无阳阳而无阴。以理言则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此太极所以为万化根也。
既曰中正仁义。又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而不及礼智何也。
朱子以中正为礼智。虽其单言仁义而 包礼 智在其中。盖仁义为人性之大关键。与天地之阴阳刚柔。同一意象。
太极以静为体。以动为用否。
太极之静 (第 161L 页)
仁 包礼 义包智之义。可得以详闻欤。
专言性则仁为一太极而已。分而为二则仁义为对立之关键而阴阳之象也。礼只是仁 (第 435L 页)
拘相碍而求之者也。此有一事可譬者。仁固一也。而有专言者。仁为一心之全德是也。有对言者。仁与义对立而仁 包礼
义包智者是也。有偏言者。仁义礼智。各为一性是也。方其说全体也。仁不害为全体之一。及其分为两片也。仁不 (第 416H 页)
。智为主。情之蔼然发生。仁为主。意之粲然品节。礼为宰。志之确然断定。义为宰。以仁义对言则仁者心之德而 包礼
为体。为酬酢万变之主。义者心之制而包智为用。为裁割万事之宰。四德之均之为主宰者。固此心之全体然也。第 (第 438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