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命是山也。必将有所养也。命是溪也。亦将
有所决也。吾将养吾志于道而不希于世。养吾行于德而
不眩于俗。 养吾浩
然之气以合自然之英。 (第 08a 页)
养吾
诚明之意
以入清明之赜。又将决吾心于仁义使不违。决吾志于中
正使不过。决吾身于天命使不忧。决吾迹于遁 (第 08a 页)
器。或曰俭。孔子曰不知礼。力闇笑曰。我于管仲有何爱。爱见齐桓一口吞。盖取桓公之名小白也。起潜曰。我善 养吾浩
然之气。其为器也塞于天地之间。力闇曰。我只求早发。不愿晚成。盖取大器晚成之语耳。平仲曰。我则能大能小 (第 160L 页)
而不括。一经一纬。变化生焉。然所谓道者。不外乎吾心。圣人言之备矣。所谓气者。莫详于孟子。其言曰。我善 养吾浩
然之气。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孟子之文章。实本于此。善学孟子者。莫如韩子。而其言曰。气水也。 (第 257L 页)
辞。噫。公德义之盛。使后人崇奉有如是焉。是可铭也已。铭曰。
蚤岁从游。听松之门。栗牛两贤。推许义敦。 养吾浩
气。敛迹山樊。萧然茅亭。讲诵朝曛。时有名胜。唱酬相欢。允矣志行。所与可观。浮云轩冕。匪我思存。当乱倡 (第 441L 页)
(嘉庆癸酉八月四日)
为骑鱼僧慈弘赠言
吾闻君子忧道不忧贫。养其大体曰道。不能养其小体曰贫。邹夫子善 养吾浩
然之气。其言曰是气也。配义与道。无是则馁。是气之馁。其可忧诚有甚于是体之饥。斯其所以所忧在此而不在彼 (第 382H 页)
 赵曰丑问孟子才志所长何等。(释夫子恶乎长。)〇集曰丑复问孟子之不动心。所以异于告子。〇镛案告子不得于言。勿求于心。我知言。告子不得于心。勿求于气。我善 养吾浩
然之气。一言一气。彼我相照。所以然者。心不直则气不旺。气不旺则辞不壮。此所以所讲者不动心。而养气知言 (第 105L 页)
在天地间。受之中而参为三。恶乎不然。许君戴日揭其斋曰五然。其曰环堵萧然。处之晏然。有类乎嘐嘐然。其曰 养吾浩
然。听彼自然。亦几乎嚣嚣然。吾之分则然。岂其曰偶然。其将与天地数同然。然数生于气。气生于理。参伍以错 …… (第 439L 页)
本然。齐庄中正。礼之本然。文理密察。智之本然。仁义礼智之实然。信之本然。性之用气。气之本然曰浩然。涵 养吾
性。直 (第 440H 页)
养吾
气则反乎吾之本然。然则学问思辨而循循然。刚健笃实而慥慥然。知之致也豁然。心之存也泰然。气之刚大也充然 (第 440H 页)
  浩然章问目
一章纲领。只是不动心三字。故心字脉络经纬。错综于一章之中。而第九节。乃兼言心与气。忽又变心言志。下文又复变志言心者。亦有深义于其间欤。陈新安虽有所辨。未敢信其必然也。
或问以持其志。无㬥其气二句。属之敬直义方。而交互论之。又集注释持其志曰。敬守其志。然则持志云者。其为持敬之功者审矣。而曾见朱子答吕子约书。谓此章之意。未及夫敬字者。何也。
十一节。我善 养吾浩
然之气。观此吾之一字而推之。非独孟子有是气也。人皆有之。孟子能善养耳。此义也又莫详于集注。而或有诘之 (第 88H 页)
愿则学退陶也。敢先生所尝称之三言。合以题之曰三然。颜其书室。以为常目之戒。请余记之。余益之以三言曰先 养吾浩
然之气。然后乃可以不期然而然。终至于莫知然而然矣。
永慕斋记
天岭(咸阳古号)之西白云之东。上瓶之里 (第 320L 页)
 齐梁之君。本非可与有为。且有僭王之大罪。孟子往见。与枉己直人何以异。
孔子于齐景卫灵皆往见。而二君皆非可与有为者也。之楚而见昭王。楚乃僭王者也。彼既以礼意聘之。则往答之。何可逆料其无能为乎。彼虽僭号。能从我言则天命未改。伪号可削。圣人视天下无不可为之人。其终之不能有为。天也。为吾之所当为而已。
 公孙丑问不动心。而孟子曰善 养吾浩
然之气。 (第 22H 页)
贤英。
(御题)车傍侧挂一壶酒
潘岳车过投橘初。子云酒载草玄馀。百篇一斗随行处。自是青莲任畅疏。
养吾浩
然之气
一气太和混。流行浩浩天。试看牛山木。根萌日茁然。
(御题)江村月落正堪眠
个个鱼灯照夜船。参 (第 309L 页)
 恒老按此十条。救正学者厌废讲学之病。盖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而求之者也。又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又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又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孟子曰。我知言。我善 养吾浩
然之气。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作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 …… (第 114H 页)
取之非义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尚志之士。亦不可不先讲此义也。
诐淫邪遁说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 养吾
浩然之气。公孙丑问曰。何谓知言。孟子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 (第 122L 页)
花。则未开已落。皆无不可。何独半开而已。此其狭处也。
先理而后气。如太极生两仪。孟子曰。我知言。我善 养吾浩
然之气。此亦先理而后气也。 (第 448H 页)
者。此章所言心与志。当如何看。既言无暴其气。又言善 养吾浩
然之气。此两句指意同欤异欤。
既言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又言是集义所生者。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第 179L 页)
夫前头甚远。及此强仕时节。理明虑熟。然后可以成就。得许多事业。慎勿迁就等待。公退之暇。辄整襟对案。以 养吾浩
然之气。使衙童辈。习诵武侯出师表。静坐时使之歌咏于侧。潜心以听。如何如何。见今㹫羊满野。非仁人志士鞠 (第 154H 页)
 有人饥馑乞我而力不能救。则虽乞邻与之可也。

而斥微生之不直何也。无掠美市恩之心则可乎。
我无而邻有。则宁使彼乞于邻可也。乞以与之。非曲意掠美而何。
答孔禹若
示喻缕缕于穷理未明。处事多误。兼又忧时虑患。以至于怔忪害事。此柔巽之病也。鄙人平生正坐此病。而至于今日。年衰志懒。尤无以为计。自治不得。何暇为贤谋乎。然尝闻孟子曰我四十不动心。又曰我知言。我善 养吾浩
然之气。盖知言则有以穷理而事物之来。处之皆无所疑。养气则有以自立而祸福之来。傥然无所恐惧。此其所以能 (第 152L 页)
精于浩气也。浩气不动心者也。养浩气则道义配焉。
气自气心自心。仁义道义。自仁义道义。
○孟子曰。我善 养吾浩
然之气。浩然之气。因不动心而言。其为集义所生也。气非一端。仁之所集。生温然和粹之气。义之所集。生浩然 (第 418L 页)
 性有本然气质之异名。心有人心道心之殊称。则命与理亦当有异名而殊称者矣。
命亦有降衷之命气数之命。理非别有地头。即性命而便各有所值之不同。
 张子论气质之性曰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孟子论气为充体而曰善 养吾浩
然之气。气质之气充体之气。有不同欤。善反与善养。其义同欤。
气无异体。然体之充。以浩然刚大者言。浩然 (第 150H 页)
 文王何尝有敌殷之心哉。谚解恐误。于曰文王下改吐作을于何可当也下改吐作이리오何如。

公孙丑问文王之不足法。则孟子自谓不敢当可矣。何可遽言文王之敌殷也。况文王何尝有敌殷之心耶。谚解误无疑。
 或曰上面以持志无暴气两下说去。而今但曰善 养吾浩
然之气何也。曰人生于天地之中。禀五性之全。得五行之秀。其心即天地之正理也。其气即天地之正气也。而有善 (第 277H 页)
恶是非之不齐者。其五气之合者。不能无清浊之殊。五性之发。不能无通塞利钝之别焉。由其如是。故古之君子必制气而率性。所谓持志者。持定其心之所向而不妄发也。所谓无暴其气者。致 养吾
气之躁戾而不妄动也。必其内外本末交相培养。日用动静。一合乎理。然后浊者清驳者粹。向吾所禀之正气。于是 (第 277H 页)
乎浩然而塞于天地之间。此虽曰善 养吾
浩然之气也。其实则复其性全其理。而其气不能不浩然尔。读此章者。舍理而求于气可乎。
善养浩然云云得之。 …… (第 277H 页)
  别纸
夷尹则虽偏于清和。而已造其极。故与孔子同称圣。颜渊虽具圣人之体。而未造乎极故不言圣。
污以污秽看。语意不顺。只依集注看为得。盖知足以知圣。其识见已高明矣。设使其知污下。此三人者不至阿私于所好矣。所以深著其言之必可信也。
孟子不欲以泄申事自处。故只言子思以结之。
斩其齐缉其齐。其别在于齐。故此齐字包斩缉而言。
民事不可缓。引诗證之。果似不切。然来谕之以茅索为正界。分宅乘屋为有恒产。播谷为兴学发政。皆觉牵强。反不如不切之为无事也。鄙意则常谓此章有错简。此一节恐当在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之下。夫世禄滕固行之一节。恐当在莫 养吾(一作君)
子之下。如此则文势相贯而语意似有次第。然不敢自信。亦安能讲质于人耶。
独居三年。非加丧也。特不忍遽去 …… (第 279H 页)
措心于坦泰之地。不以外至而夺吾固有之乐否。邹书温绎。正好受用。审几于善利之间。集义于勿忘勿助之地。以 养吾
刚大之气。则凡世之一切扰扰。皆不足以与费忧喜。夫何较计疑贰之有哉。惟是渊冰战兢。是吾人毕生心法。不宜 (第 284L 页)
必曰吾何哉。以吾而吾之则私邪而已矣。以道为吾则吾可以公之天下万世矣。故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孟子曰我善 养吾浩
然之气。睨道而不由资。谈说而不以身体之。道于吾何有哉。求道而不吾。非为己也。余惟患子翼之不吾于吾家之 (第 550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