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绍开吴有美令德茂亲藩邸建国皇支承家帝弟率由
冥会亮直天启 辕固
闻诗唐都习礼博望之远金华之
宫文林讲德武帐参戎名书柱上策满帷中托身淄右
莅政淮东秦降西逼楚泽南穷时惊 (第 8a 页)
有进者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
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
申培公于齐则 辕固生
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
伏生言礼则鲁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于齐
鲁自胡母生于赵自董仲舒及窦太后 (第 13a 页)
自考正也孔子纯
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
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
燕韩生皆为之传或取春秋采杂说咸非其本义与
不得已鲁最为近之三家皆列于学官又有毛公之学 (第 18b 页)
之不脩而不忧官爵之不至此得人之所以盛也两汉
以来虽不能及乃有贤良孝廉之选故董仲舒 辕固

徒由此以进及至隋唐始专以文词取士不复有尚德
之举宋沿唐制其盛时犹兼采时望而去取之其后糊
名之禁行 (第 27b 页)
人无不笑之而所笑者又恐不止于区区也执事何
为欲强之乎况五经自孟氏后无兼通之者如施雠之
易大小夏侯之书 辕固
韩婴之诗尹更始之春秋庆普
郑兴之礼各仅仅成家而已濂视数子之间曾不足负
羁绁以从执事采浮华而忘本实但见 (第 2a 页)
玄鸟远烈相土弘谟东封宋社西敛秦图人承佐汉国
绍开吴有美令德茂亲藩邸建国皇支承家帝弟率由
冥会亮直天启 辕固
闻诗唐都习礼博望之苑金华之
宫文林讲德武帐参戎名书柱上策满帷中托身淄右
莅政淮东秦亭西逼楚泽南穷时惊 (第 162a 页)
泮不合今号能精刻名法家及所急钱榖兵甲
吏人鼓颊诋讥治天下何用腐儒为也此皆非真于法
家钱榖兵甲语者齐人 辕固生
河间韩婴之流治诗大
氐守其师言肤末耳然能信之亢太后刺圈彘不挠为
正语非平津侯而傅清河常山各蹇蹇多善声 (第 2b 页)
  古今诗删序
李攀龙于鳞所为古今诗删成凡数年而殁殁而新都
汪时元谋梓之走数千里以序属世贞曰是唯二君子
之有味乎诗也不有存者谁与任殁者世贞谢不敏已
喟然而叹曰嗟嗟否欤然哉盖孔子尝称删诗书云至
笔削春秋取独断其于诗也未尝不退而与游夏商之
也当三代盛时国中之乐奏而畅天地之和歌咏盛德
大业合而名之曰雅颂野之人人遘其触发而名之若

青蘋之末而动于地曰风顾其循性蓄旨雍如穆如则
亦雅颂类也三代而降天下多感慨而鲜称述故诗在
下而不在上盖风之用广而雅颂微矣夫子实伤之故
称删删者删其不正以归乎正也乃说者谓一二逸诗
岂无可当于德音而郑卫哇丽淫佚诵而使君子哕之
小夫壬人以其说津津于其口惩者一而导者十乌能
无疑删哉夫岂亦秦火厄鲁壁讹毛苌 辕固生
之徒不
能亲受游夏之旨而漫为说也乃于鳞之为删则异是 (第 10a 页)
  海岳灵秀集序
海岳灵秀集者何尽弘德以还山东之名善诗者而集
之也其称海岳者何山东古齐鲁地也齐东表海而鲁
东表岳夫是以有海岳称也其称灵秀者何美其诗及

其人也盖唐有殷氏河岳英灵例云集者谁鲁同姓诸
侯中立也吾闻之周公之造周而雅颂之盛音鲁尽得
而阛阓之又加以夫子之所删正固亡论已齐音之敖
辟乔志虽小见屈于夫子而札也为之叹曰美哉泱泱
乎表东海者其太公乎乃至炎汉之初鲁以蕞尔板筑
抗天下之兵以为项氏守而弦歌不绝齐之夸诈急功
亦变而为舒缓养名而一时谈经之士独盛于诗而业
诗者鲁则申培公齐则 辕固生
其人皆有寿考显名而 (第 11b 页)
   介和堂续集序
戊午之秋
朝廷诏丞相御史二千石举内外府州县官暨草泽有
学行者策试
殿廷而待庵与予同在举中会
天子诘武事收复西川不即较六论留公车门待庵日
为诗与长安旧游酬酢往来今诗集中所为
帝京汤泉诸诗皆是也夫待庵少为诗暨通籍而截然

不为自筮仕以来则间一为之至是而意气坌涌摇笔
如擢枝既已大具词业呈门下两省就试
殿前而其后以取数限也吾闻汉重经学 辕固
被黜唐
尚文赋韩愈受裁从来得失之数原未有定独是习俗
耳受必谓簿书亲切载籍或远几见狎三善而工六义
者夫 (第 3b 页)
  与卓去病论经学书
谦益顿首前辱示经解数篇置几案閒偶一翻
阅得诗二传考有诗传宗端木之语蹶然而起

曰世安得有此书恨无从取而徵之读至终篇
乃盍然而笑曰古今经传之疑义有必须详考
曲證而后明者有可一言而决者所谓可一言
而决者此类是也前汉儒林传鲁人申公为鲁
请齐人 辕固生
为齐诗燕人韩婴为韩诗赵人
毛长传诗是为毛诗毛诗传自子夏隋经籍志
谓毛诗序子夏所创毛公及东汉卫宏所润益 (第 13b 页)
五篇遭秦独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汉初鲁
有申公齐有 辕固
燕有韩婴又赵人毛苌自云子夏所
传作诂训是为毛诗郑康成为之作笺齐鲁诗亡韩诗
虽存无传之者惟毛诗郑笺至今 (第 16a 页)
孔壁古文多伏氏二十五篇皆科斗字传之者
梁柳臧曹而梅赜上之今天宝定本则卫衡所合定而
朱子命蔡沈为传者也 辕固
齐诗亡于魏矣申培鲁诗
亡于晋矣韩婴韩诗仅存外传矣就三家而论虽鲁诗 …… (第 11a 页)
蚪而其文反多平
易殆不可晓欧阳大小夏侯传今文梅赜姚方兴等传
古文朱子属之九峰蔡氏而古今合辙矣齐诗始于
而翼奉匡衡等传之鲁诗始于申培而韦贤暨子元
成习之韩婴之诗则王食长孙承其流毛苌之诗则马
融郑元大其绪然 …… (第 16a 页)

又晚出而独无讹损故吴棫罗璧陈振孙王柏吴澄归
有光罗喻义等纷然皆著辨焉诗分四家于鲁则申培
公于齐则 辕固生
燕赵间言诗者本之韩婴颇与齐鲁
间殊要之一也鲁国毛亨赵国毛苌皆为诗作训诂传
毛氏行而鲁诗亡于西晋齐诗亡 (第 25b 页)
通用之俗字也诗传于子夏卫宏
宗之本以作序马融郑众各有发明郑康成为之笺其
学大行汉初说诗者四家齐诗始于 辕固
而盛于匡氏
鲁诗始于申公而盛于韦贤韩婴之诗曰韩诗王吉传
之毛公之诗曰毛诗则马郑所祖述者也魏晋之代齐 …… (第 3b 页)
祖谦伤于巧林之奇伤于烦乃以属九峰蔡氏而书传
得所归矣诗之传也分为四家鲁诗始于申培而盛于
韦贤齐诗始于 辕固
而盛于匡衡韩诗始于韩婴而盛
于王吉毛诗始于毛公而显于郑元嗣后疏之者何胤
全缓辈而惟刘焯兄弟为殊绝宋欧 …… (第 9b 页)
重华建皇授政改朔则魏时已传
有其文矣司马迁称古诗三千馀首孔子删存三百十
一萹汉有齐鲁韩毛四家齐诗起于 辕固
鲁诗起于申
培韩诗毛诗则燕人韩婴赵人毛苌为传四家并故训
之学毛诗因河间献王而盛行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 …… (第 17a 页)
典一萹齐建武中吴姚方兴得其
书奏上舜典始全注疏而后推蔡传为最诗自子夏传
后汉兴分而为四鲁申公曰鲁诗齐 辕固生
曰齐诗燕
韩婴曰韩诗皆列博士毛诗者出于河间人大毛公为
之故训以授小毛公为献王博士郑康成作笺三家之
诗 …… (第 21b 页)
后汉费易盛行四家渐废尚书今文伏生
所传汉博士三家是也古文出于孔壁未列学官至东
晋梅赜始奏行之诗则齐始 辕固
鲁始申公韩始韩婴
皆立博士毛氏后出而后世独行春秋则公羊先著榖
梁次之左氏至东京始立博士汉初有邹夹二家 (第 28a 页)
  儒吏廉吏辨         魏象枢
吏有辨乎曰有有之斯可为吏准矣准乎儒与廉而步
之趋之于是指峨冠博带称说先王者曰此儒也指矫
情镇物饰名励节者曰此廉也噫名所贵也而士所标
也贵其名以立之标又安能禁天下之不依似而窃附
哉夫辨吏者辨其心而已矣鸣琴单父弦歌武城者著
矣自博士具官待问斌斌多文学之选于是通经学古
之吏出焉拔葵燔机妻子不免饥寒者著矣自廉吏岁

计有馀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于是奉法循理之吏
出焉儒吏尝见为廉迁史称临淮守十馀人皆曰廉节
辕固
曰廉直称倪宽曰廉智有以簠簋不饬坐者岂
儒哉廉吏尝学为儒范史称鲁恭清平曰化行称卓茂
恬淡曰乐道称杨震清 (第 7b 页)
    六

汉人赘目国风以参雅颂其源流正自况出也何以知
其然也汉之诗师莫有出申公之先而其诗派亦无能
与鲁诗为匹者申公之师则浮丘伯而浮丘伯者亲况
门人也高后时浮丘伯尝游京师文帝时申生又以精
诗为博士即刘歆所谓诗始萌牙者也汉诗自毛公以
外得立学官者凡三家齐 辕固
事景帝始为博士独韩
婴在燕申生在鲁最为蚤出然终西都之世鲁派之盛
如王臧孔安国王式韦贤贤子元成尝皆以诗 (第 9a 页)
进者及今上
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于是招方正
贤良文学之士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 辕固生(申辕姓培固名/公生其号也)
于燕则韩太傅(韩婴也为常/山王太俾)(第 44a 页)
   五经章句疏(防以五经久远圣意难明宜为/章句以悟后学乃上疏诏从之)
臣闻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其后诸
家分析各有异说汉承乱秦经典废绝本文略存或无
章句收拾阙遗建立明经博徵儒术开置太学孔圣既
远微旨将绝故立博士十有四家(易有施孟梁丘贺京/房书有欧阳和伯夏)

(侯胜建诗有申公 辕固
韩婴春秋有严彭祖/颜安乐礼有戴德戴胜光武时立十四博士)设甲乙之
(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 (第 36b 页)
相加
尤疏袁氏犹班班见可谱常居阳夏(今亳州/○音贾)阳夏至晋
属陈郡故号陈郡袁氏博士固申儒遏黄(汉儒 辕固
齐/人窦太后好) …… (第 16a 页)
富以有庙祀具如其志又垂显刻以教无忘可谓大孝诗曰
袁自陈分初尚蹇连越秦造汉博士发论司徒任德忍
不锢人 (博士辕固
司徒袁安也明帝时安为河南尹未/尝以赃罪鞫人尝曰凡学仕者高则望宰相下)
(则希牧守锢人圣世所不忍为左传 (第 17b 页)
陈有辕涛涂又冇/袁侨汉有 辕固
辕丰又有袁安盖两姓也杜预谓袁侨)
(涛涂四世孙不知何以至汉复出两姓○按欧阳公集/古录汉三老袁良碑亦云 (第 17b 页)
进者及今
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于是招方
正贤良文学之士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
辕固生
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
鲁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母生
于赵自董仲舒及窦太后 (第 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