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陈文学光縡室能诗善画有燕誉楼稿与卞夫人
  为师弟交得其清秀苍韵之传有林下风以世乱
  偕隐于娄博学敦古诗多名句 顾伊人
称为笄帏
  中道学宿儒不当以香奁目之如月光临水净云
  气近山多开帘纳新燕移榻近高柯皆佳句也太
  (第 9a 页)
  题桃溪诗稿 题严武伯诗卷

  题费所中咏古后 再与严子论诗语
  题冯子永日草 题梅花纪游诗
  题介立诗 题 顾伊人

  题塞上吟卷 题鹤如诗卷
  又题像赞 题山晓啸堂诗
  题净土咏怀诗 南来堂拾藁题辞
 第四 (第 26b 页)
年偕其子称诗者凡十馀辈皆
有文理今观冯子之诗所谓视精心正行端者有其
兆矣余之所为听肰而喜者矣
  题 顾伊人

杜子美诗云陶潜一老翁闻道苦不早有子贤与愚
何其挂怀抱及其晚年居蜀喜宗文宗武诵诗入学
欢喜吟赏累见 (第 10a 页)
亦聊与十子交勉之而已矣十子为周肇子俶王揆
端士许旭九日黄与坚庭表王撰异公王昊惟夏王抃
怿民王曜升次谷 顾湄伊人
王摅虹友序之者梅村吴 (第 11a 页)
余既应两公之请以不腆之词为
寿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夫太夫人则犹吾母也
  顾母陈孺人八十寿序
余及门 顾伊人
居州之凤里事母陈孺人以孝闻其先
君麟士长于毛郑之学稽经缉传自名一家海内所称
织帘先生也余尝访 (第 3b 页)
伊人
于其里茅斋三楹衡门两版
庭阶洁治地无纤尘散步至后圃见嘉树文石则曰此
吾父在日某先生所尝过而憩焉者也丹 (第 3b 页)
黄遗帙插架

如新藓壁旧题漫漶可识噫嘻麟士可谓有子矣为余
具伏雌之飨茶香酒冽醯酱调美中置余笑而曰昔茅
季伟杀鸡进母自以菜茹与客同饭郭林宗称其贤至
为下拜子有老母无乃不给于鲜而顾为我设可乎
曰自吾先人讲学荒江门外常有四方车辙今以湄
之无似夫子惠然临之吾母帷而听客曰是儿能致长
者且复如其父时 …… (第 4a 页)
乎两母之盛衰而友道
得失之故亦可得而推己子常家本素封以明经试守
令不之官失明里居晚而抱子不获见其成立 伊人

过余为之经营赡护有漂摇风雨之叹麟士名第不如
张先业不如杨其 (第 5a 页)
伊人
也亦未得与子常受先为比 …… (第 5a 页)
乃十馀年来刻其遗集俎豆之学宫田畴庐舍有加于
旧用以娱侍寡母臻于上寿孺人之所得不既多乎
之诵母也辟绩佐养以著其孝卜媵视寝以著其仁
教诲式谷以著其慈简饬仆御以著其法尤大者东阳
张大司马奉书币 …… (第 5b 页)
考而知也自织帘存
日閒居乐道孺人庀中馈以相成一时倡随之乐已咸
知有顾家妇距今松筠晚节齿弥高而行弥邵而 伊人
学殖益富为世鸿生有以跻亲之令名于无穷行见茂
德令仪增徽彤管且与孺仲贤妻庞公嘉耦并垂千䙫
岂止一里之光 (第 6a 页)
   王子彦罢官哭子二首 寄怀陈直方四首
   咏月 访商倩郊居
   假寐得月 三峰秋晓
   偕 顾伊人
宿破山寺 维摩则公出新诗见示
   夜发破山寺别鹤如上人 苦雨
  卷弟十四 后集六(五言律诗)
  …… (第 17a 页)
   过徐文在西佘山庄 别倩扶女郎
   天马山过铁厓墓 陈徵君西佘山寺
   横云 送圣符弟之任蕲水丞四首
   舟过溪桥示 顾伊人 
佘山姚翁出所画花鸟
   赠青溪蔡羽明 橘
   蛤蜊 脍残 …… (第 17a 页)
    姚胤华墓志铭
#+PROPERTY: JUAN 0
#+PROPERTY: FILE SB04n0322-000梅村家藏藁梅村先生年谱-附录.

 世行梅村先生集四十卷诗词 顾湄
编卢纮序文
 集周瓒编陈瑚序即 四库箸录本也据陈序云
 刻始康熙戊申而卢序作于已酉先生尚及见之
 后 (第 1a 页)
   丁石莱七十寿序 少保大学士王文通公神道碑铭 太仆寺
   少卿席宁侯墓志铭 谢天童孝廉墓志铭
 十七年庚子五十二岁
  里居以奏销事议处(时邑中如 顾伊人湄
王惟夏昊/黄庭表与坚同以奏销诖误)坚瓠集江南
   奏销之狱起于巡抚朱国治欲陷考功员外郎顾予咸株连一 …… (第 5a 页)
   母陈安人墓志铭 灵隐具德和尚塔铭
  编诗文集四十卷成同里周子俶(肇)王维夏(昊)许九日(旭) 顾伊人(湄)
  校雠付梓陈确庵(瑚)为之序
御制题吴梅村集梅村一卷足风流往复搜寻未肯休秋水精神香雪句
西昆幽思 (第 7b 页)
余既应两公之请以不腆之词
为寿诗日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夫太夫人则犹吾母也
   顾母陈孺人八十序
余及门 顾伊人
居州之凤里事母陈孺人以孝闻其先君麟士长于毛郑
之学稽经缉传自名一家海内所称织帘先生也余常访 (第 2a 页)
伊人
于其里茅
斋三楹衡门两版庭阶洁治地无纤尘散步至后圃见嘉树文石则日此
吾父在日某先生所尝过而憩焉者也丹 (第 2a 页)
黄遗帙插架如新藓壁旧题漫
漶可识噫嘻麟士可谓有子矣为子具伏雌之飨茶香酒冽□酱调美中
置余笑而日昔茅季伟杀鸡进母自以菜茹与客同饭郭林宗称其贤至
为下拜子有老母无乃不给于鲜而顾为我设可乎 伊人
日自吾先人讲
学荒江门外尝有四方车辙今以某之无似夫子惠然临之吾母帷而听
客日是儿能致长者且复如其父时 …… (第 2a 页)
乎两母之盛衰而友道得失之故亦可得
而推已子常家本素封以明经试守令不之官失明里居晚而抱子不获
见其成立 伊人
每过余为之经营瞻护有漂摇风雨之叹麟士名第不如
张先业不如杨其子 (第 2b 页)
伊人
也亦未得与子常受先为比乃十馀年来刻其
遗集俎豆之学宫田畴庐舍有加于旧用以娱侍寡母臻于上寿孺人之
所得 (第 2b 页)
不既多乎 伊人
之诵母也辟绩佐养以著其孝卜媵视寝以著其仁
教诲式榖以著其慈简饰仆御以著其法尤大者东阳张大司马奉书币 …… (第 2b 页)

而知也自织帘存日閒居乐道孺人庀中馈以相成一时倡随之乐已威
知有顾家妇距今松筠晚节齿弥高而行弥劭而 伊人
学殖益富为世鸿
生有以跻亲之令名于无穷行见茂德令仪增徽彤管且与孺仲贤妻庞
公嘉耦并垂千𥜥岂止一里之 (第 3a 页)
   禊日感旧(悼远/公也)
去年上巳正值春阴候千古艳兰亭况岁是重逄癸丑濛
濛烟艇小泊画溪东林花溜溪花皱雨湿春衫袖 今年
上巳满眼花如绣又到去年春只少个人儿携手虽然无
雨难道是晴天淋漓久非关酒依旧春衫透
   虎丘送春夜同 顾伊人
天石留宿山中次 (第 10b 页)
伊人

风涛掀舞鞺鞳何曾住曛黑断人行便箬帽棕鞋难去堂
堂春尽含泪唱淋铃莺花数长亭路注定今宵雨 夜方
踰午 (第 10b 页)
   柴绍炳原葬论
   朱董祥论葬书
   张栻题赠地理卷后
   胡翰风水问答序
   宋濂慈孝庵记
   顾湄
咫闻录
   郑汉奉径地粹言
   俟庵风水论
第四集乐集第一卷○乐书孤存(一)
 论
   六艺之
 杂记曰。士三月而葬。是月也卒哭。大夫三月而葬。五月而卒哭。诸侯五月而葬。七月而卒哭。士三虞。大夫五。诸侯七。〇郑曰。天子至士。葬即反虞。〇冯善曰。案传注。天子九虞。以九日为节。诸侯七虞。以七日为节。〇 顾湄
曰。虞与卒哭之期。中间一月。相去尚远。欲合为一。便多挂碍。〇镛案虞祭之必间一日。在经无文。大夫以上中 (第 82L 页)
年。礼教之沦。有繇来矣。 (顾湄
云。卢履冰请复其旧。唯褚无量是其议。然至今行之不改者。情不可夺也。胡氏以为武后跻地尊天。持阴敌阳。乃 (第 217L 页)
鞠育之恩。体尊义重。合令解官。持齐衰三年之服。诏从之。〇咫闻录曰。 (顾湄
著)明臧应奎以祖庶母丧。求去例。不得持重。犹执私丧三年。以重所自出。〇镛案丧服小记曰。妾母不世祭。春 (第 239L 页)
 《檀弓》曰。丧服兄弟之子。犹子也。盖引而进之也。孔云。己子服期。昆弟子之应服大功。故引之(一作也)。 〇 顾湄
曰。兄弟之子称犹子者。本诸此矣。然古人于兄弟之子。直称父子。汉疏广谓兄子受曰。宦成名立。惧有后悔。岂 (第 279L 页)
 《开宝礼》 宋太祖开宝六年语(一作诏)行之。 养母齐衰三年。(谓养同宗及三岁以下。遗弃之子者。与亲母同。〇家礼图同。)〇镛案此所谓养同宗者。亦三岁前失母者也。
 《孝慈录》为养母斩衰三年。〇 顾湄
曰。养母之服。不见于经。盖古无异姓相养之理。然乳哺抚育。恩参造化。宁有不服之理。齐斩之制。理宜然也。 (第 327L 页)
 《礼考》韩愈曰。改葬缌。谓子之于父母。其他则皆无服。又曰。自启殡至于既葬。三月则除之。未三月则服以终三月也。曰。妻为夫何如。曰。如子(句)无吊服而加麻何如。曰。今之吊服。犹古之吊服也。(改葬服议。)〇朱子曰。郑玄谓三月而除。王肃谓事毕而除。俱不可考礼。宜从厚从郑可也。郑氏谓三年者。服缌三月。否则吊服加麻。葬毕除之是也。(子思曰。礼父母改葬。缌而除服。非父母。不服缌也。)〇丘浚曰。馀亲皆素服布巾。(东儒皆从之。)〇俞汝言曰。葬之时服缌。

非服三月也。戴德云葬而除。〇 顾湄
曰。缌者主布而言。非必系之三月也。缌亦吊服。岂必三月乎。袁氏云。丧无再服。〇徐曰。改葬不必终三月。子 …… (第 346H 页)
 《礼考》横渠曰。今人多历年而葬者。亦当用改葬之服。盖古者未葬。则主人不除。今既除之矣。则犹当从改葬服礼。改葬服缌。久不葬者。似难为虞祭。以其无几筵也。三日而省墓可也。〇 顾湄
问曰。湄母死。贫不克葬。于玆九年矣。今请援改葬之例而服缌。虽然。韩退之谓改葬与未葬者有异。则缌亦未合 …… (第 350H 页)
后。乃祔先灵。(义详虞祔条。)此虞祔之大义也。今也或未葬而先虞。或既葬而不虞。其可曰行先王之礼也乎。 顾湄
陈瑚之伦。乃欲以改葬之缌。用之于初葬之柩。而辄援横渠。以自卫得乎。
变礼二(失尸柩无所殡葬。)
 《 (第 350L 页)
谓大夫四月。大非也。左传云。士踰月而葬。宁当减士之一月。不可增大夫一月。
反哭升堂。反诸其所作也。 顾湄
云。此升堂与入室。明指至家而言。所作谓居处于斯。所养谓饮食于斯。下云反而亡焉。失之矣。则知在家。非在 (第 377L 页)
 案千万人信之。其一二人訾之。其势不可胜也。虽然。正之胜邪。天命也。不出数百年。东方之人。亦或有觉其非。而邻乎德者也。 顾湄
咫闻录
葬书中。有八卦五行经。托于黄帝所作。岂黄帝时已有其术邪。周礼。辨兆域正墓位。尚书。卜涧东瀍西 (第 533H 页)
子也。书之上下四旁。皆有识语。何焯曰。金仁山表注。名重而书仅中等。且元刻有残阙处补全者。未可尽信。是 顾湄伊人
妄为补合耳。(案此其晚年定本。与蔡传颇有异同云。)
尚书纂传四十六卷。元梅浦王天与立大撰。何焯曰。李 …… (第 219L 页)
  诗
毛诗指说一卷。唐成伯瑜撰。凡四篇。其传受一篇。足资考核。唐世说诗正义而外传者惟此书耳。其中尚有阙字。瑜新唐志作玙。何焯曰。李中麓钞本。(案定诗序首句为子夏所传。其下为毛苌所续。宲此书发其端。)
毛诗本义十五卷。(附)补郑氏诗谱一卷。宋欧阳修前十二卷。摭篇为论为本义。多规毛,郑之说。其偶从毛,郑者则第十三卷取舍义一条中著之。盖后三卷是揔论也。此书召南篇内阙失二十馀行。又此诗谱一

卷。当云补郑氏诗谱。板心云诗本义谱。专系之本义者非也。▣▣目云郑氏诗谱。又专以归郑者亦非也。何焯云遵王宋。 伊人
校勘未当。深为可怪。(案自唐以来说诗者。莫敢议毛郑。至宋而新义日增。旧说俱废。宲发于修。然修之书。本 …… (第 220L 页)
至宋说礼之书。凡一百四十四家。宝庆二年表进。何焯曰。名重而书平平。又曰。集说从两钞本付刻。皆未尽善。 伊人
分校成部。大有乖误。后数年。有项氏宋本。为骨董家所得。中阙十馀卷。其板最精且多。魏鹤山序一首。屡劝东 (第 224L 页)
海借校。并补刻魏序。未之从也。其书今在金陵。应物色得之。真至宝也。 伊人
擅乱补遗卷数。另疏别纸毛扆。汲古阁书目云礼记集 …… (第 224L 页)
说四十二本。绵纸旧钞。世无其书。止有此影钞宋本一部。今昆山所刻。借此古写㨾。而新刻后半部。为 顾伊人
紊乱次第。幸存此本为正。卫正叔自跋云绍定辛卯。某备员江东漕筦。大资政赵公善相。见予集说。欣然损赀锓木 …… (第 225H 页)
朅来严濑别刊此本。庚子六月跋也。所以有卷第几之后。添入几条者。乃赵公刻后所增也。昆山刻书时下半部。乃 顾伊人
所校。对将后添者移入。前本失之矣。赖此本犹存卫公之旧。翁方纲曰。卫氏此书。刻于嘉熙四年庚子。慈溪黄氏 …… (第 225H 页)
  诸经总类
经典释文三十卷。唐陆德明撰。释易,书,诗,三礼,三传,孝经,论语,尔雅,老庄。前有序录一卷。序言癸卯追陈。

至德初年也。何焯曰。从导王钞本付刊。 伊人
所校。满纸皆讹谬。武林顾氏豹文有宋本。屡劝东海借校。未从也。(案德明吴人。多从吴音。如以来为黎。以野 (第 227L 页)
大临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此云谅闇。闇阴同义。信默之谓也。郑氏不见古文尚书。其说迂远。殆不可取。 顾湄
谅闇考书说命。云王宅忧谅阴三年。礼记作谅闇。论语作谅阴。义同而字异。郑康成柱楣剪屏之说。迂回未尽。杜 (第 438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