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吴季札论(独孤及/)

谨按季子三以吴国让而春秋褒之余徵其前闻于旧
史氏窃谓废先君之命非孝附子臧之义非公执礼全
节使国篡君弑非仁出能观变入不讨乱非智左丘明
太史公书而无讥余有惑焉夫国之大经实在择嗣王
者慎德而不建故以贤则废年以义则废卜以君命则
废礼是以太伯之奔勾吴也盖避季历季历以先王所
属故纂服嗣位而不私太伯知公器有归亦断发文身
而无怨及武 王继统
受命作周不以配天之业让伯邑 (第 6b 页)
转蹴其前夹攻等因又据乡夫范
金积捉获贼老人秦景荣总甲吴全捉获贼总甲徐么
子并虏去为妻古么女贼从王子贤 王伯祥
并总旗打
手地方杨镇张鸾王海隆周伸方王大宗王金典史涂
仁捉获贼男妇刘聪王章廖大益小端公张奉山谢万 (第 25a 页)
 元宗(十四)

** 许百官游宴诏
:PROPERTIES:
:TITID: QTWTIT01222
:PERSID: QTWAUT0006
:END:

百辟叶心。交修皇极。所以天降休命。宝祚维新。今郊庙精
禋。大礼克举。万方无事。九有忻心。属献岁芳春。上元望日。
既当行庆之序。式广在镐之恩。自今后。非惟旬休及节假。
百官等曹务无事之后。任追游宴乐。

** 诸卫队仗绯色幡改赤黄色诏
:PROPERTIES:
:TITID: QTWTIT01223
:PERSID: QTWAUT0006
:END:

王继统。
质文既不相袭。五德承时。服色遵于所尚。至于
旗常改制。骍翰异宜。所以表军国之容。合声名之度。事之 (第 01a 页)
特禀坤灵。久釐阴教。往
以续涂山之庆。降华渚之祥。诞发异图。载光帝业。而册命
犹阙。幽灵尚閟。夏 王继统。
方轸阳城之恩。汉后褒荣。庶协 (第 03a 页)
怨。及武 王继统。
受命作周。不以配天之业让伯邑考。官天
下也。彼诸樊无季历之贤。王僚无武王之圣。而季子为太
伯之让。是 (第 10b 页)
月日恩制。大赦天下。一人有庆。百度惟新。
戴天履土。罔不欣忭。中贺。臣闻天地元功。施雨露以育物。
王继统。
升日月以垂曜。偫品资始。万方文明。伏惟皇帝
陛下嗣守鸿业。光膺骏命。淳化均于四序。大德合于二仪。
(第 05a 页)
月日恩制。大赦天下。一人有庆。百度惟新。戴
天履土。罔不欣忭。中谢。某闻天地成功。施雨露而育物。帝 王继统。
升日月以垂曜。偫品资始。万方文明。伏惟陛下嗣
守鸿业。光膺骏命。淳化均于四序。大德合于二仪。保宁社 (第 21b 页)
生悠久。亭育运行。人识元功。遂配高明之号。世
详阴德。爰标博厚之名。皆彰得一之灵。尽合通三之义。帝 王继统。
古今同符。皇风愈至于治平。偫愿并虔于将顺。伏
惟圣明神武文德恭孝皇帝陛下乾坤正气。日月并明。千
年广 (第 10b 页)
或者之论。无乃好古而不知时措之宜耶。那村有吾先子大全。须与徐友。考出沙翁行状卷。熟复看过如何。其中帝 王继统
之礼。此是千古大议论也。为士者不可不知也。愚窃慨然于今日时论。拟成一篇辨说。日事考检古书。以此颇劳心 (第 51H 页)
  

国朝宝鉴续编序(戊申○余以纂辑官。兼校正官承 御制序代撰之命。)
国朝宝鉴之书。始于 光庙丁丑。大备于 正庙壬寅。继而 三朝宝鉴。成于 宪宗戊申。于是 列圣相传之心法政谟。粲然俱备。秩然有序。足以垂示于永久。惟 宪哲两朝宝鉴。未遑续纂。堂搆继述之责。在我后人。予小子何敢辞焉。书曰鉴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后嗣 王继统
守成之道。惟在于鉴于成宪。不忘旧章而已。虽然鉴法于远。不若鉴法于近之为亲且切也。以其耳目之所睹记。风 (第 376H 页)
幸甚。帝 王继统
事。小子之见。何尝有异于先生哉。惟称考于所继之君一节。虽知其未稳如先生之教。而但为人后者。不得称考于 (第 445H 页)
孙与侄行。有乖于常情故也。虽然。帝 王继统。
本与士大夫之必计世次而为后者不同。但以同宗子孙入承大统。而传之者为父。所传者为子而已。是虽若有乖于常 (第 458H 页)
情。而更无恰当底道理。然则舍此父子称号。而强杜撰他称号。无乃苟且不中理耶。既以 继统
为父子。则是父子也。既为父子。而于父子之名则避而不称。窃恐不合于春秋之定论。礼经之本意也。祭法曰。一 …… (第 458H 页)
不称考于所继之君。则未知于所继之君之祖与父。亦不以祖与曾祖称之乎。然则名虽 继统。
实则二本也。其于祭法所谓王考,皇考等称号。果不径廷耶。况五世相承之间。或有亲父子。或有祖孙叔侄。一则 (第 458L 页)
父母而以弟主祀。于礼有违。丧必三年。祭必自主。朝廷指为迎合。哗然攻之。知诫遂弃官还乡。长生上疏以为帝 王继统。
与凡庶不同。虽古者以兄继弟。亦称 (第 545L 页)
。占曰。所临之地流血。两军相当。从上击下。大胜。今日晕五虹并出。而二虹交贯日。不知为何占。恭惟我 新 王继统。
圣德夙彰。邦人方颙望至治。仁爱之天。何繇而示警若此也。漆室之忧。可胜言乎。
散策上蟾峰北望。黄岳穹然 (第 287H 页)
。此则似是而实有不然者。周公虽文王之子。而不继文王之统。周公即周之臣子也。自古君臣之同谥者何限。与帝 王继统
之义。自不相同。又安可以此而为例乎。春秋列国之君。或有前后同谥者。此则盖出于王朝之所命。有非本国君臣 …… (第 145L 页)
之丧。朝臣议 恭懿殿之所服。先正臣李滉。疑用嫂叔之例。奇大升推出 继统
之义而䮕其说。李滉之叹服。宜矣。然而李滉之说。乃曰岂有不止于期之理。 恭懿殿之服。终止于期年。而大升 (第 159L 页)
诸友。举无异说。而惟炭翁争论不已。其言以为先意曾如春,尤之说。而亦不敢从云。此岂口舌可争者哉。至于帝 王继统
之说。区区鄙意。亦不能无疑。而但以无所凭据。不敢立说。略以疑端。禀春,草。议于仲初。则立异之虚声已驰 (第 508H 页)
 臣等谨按此疏说。又所以明夫母弟之本非庶子者也。然则子夏传庶子。以母弟而远别于长子。称庶者也。即

众子不为父后者也。四种中不正庶子。是本分庶子。即妾子立为父后者也。此两庶子。名号虽同。而其实则嫡庶异体。贵贱自别。固不可相杂混称。等而班之。以紊其分。况我 先 王继统
传重之后。名位既正。分义亦定。正体之尊。截然如天地之不可易。又与远别称庶者。本不干涉。彼以我 先王为 (第 51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