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詩文評類
別集類
  国朝刘大勤编二人皆学诗于新城王士祯各
述其师说以成书以郎录在前故刘录称续
焉郎录虽以士祯为主而亦兼质于平原张
笃庆邹平 张实居
故每一问而三答其称历
友者笃庆之号称 (第 2b 页)
萧亭
(第 2b 页)
实居
之号也笃庆
于士祯为中表所著有昆崙山房集 (第 2b 页)
实居

士祯为妇兄所著 (第 2b 页)
萧亭
诗集士祯皆尝论
次之故三人所答或共明一义或各明一义 (第 2b 页)
  东坡送李孝博之岭表诗石刻在蜀冈禅智寺断仆已

久而字画幸无刓缺余访之出诸榛莽间缄以铁会重
脩禅智三峰硕揆禅师来为住持属陷石方丈壁间所
谓新苗未没鹤老叶初翳蝉者也余次韵亦刻一石汪
钝翁诗鹤影蝉声野径长髯翁遗墨冷斜阳游人尽说
迷楼好谁访残碑到蜀冈

  内兄 张萧亭(实居)
邹平少保忠定公孙也家有湄园擅邱
壑之趣今芜矣常有诗云桃花乍放柳初生叶底春禽
送好声人在西园山翠里斜风 (第 15a 页)
  东坡送李孝博之岭表诗石刻在蜀冈禅智寺断仆已

久而字画幸无刓缺余访之出诸榛莽间缄以铁会重
脩禅智三峰硕揆禅师来为住持属陷石方丈壁间所
谓新苗未没鹤老叶初翳蝉者也余次韵亦刻一石汪
钝翁诗鹤影蝉声野径长髯翁遗墨冷斜阳游人尽说
迷楼好谁访残碑到蜀冈

  内兄张萧亭 (实居)
邹平少保忠定公孙也家有湄园擅邱
壑之趣今芜矣常有诗云桃花乍放柳初生叶底春禽
送好声人在西园山翠里斜风 (第 15a 页)
  实初读使君华岳诸什,清寒奇峭,已叹为诗中绝境。再读片石园,巉刻之中,加以苍老,殆又进一境。今读兹集,字字天风吹来,无迹可寻,不知是何境界也。且其诗山川则指示要害,风俗则意在移易,民物则志弘胞与,诗歌而通于政事矣,此又作者之旨也。梁邹 张实居
撰。 (第 3 页)
   张盖, 刘逢源, 呼谷, 潘江, 曹大复, 李中馥, 吴云, 喻指, 宋曹, 张果中, 彭了凡, 理鬯和, 李柏, 赵瑾, 钦兰, 张自烈, 闵麟嗣, 张若羲, 胡介。
   徐夜, 朱明镐, 陆嘉淑,  张实居,
 宋徵璧, 吴时德, 吴懋谦, 吴宗潜(弟宗汉,宗泌), 钮棨, 吴磐, 陈鸿, 黄鼐, 周永年。
塘。布衣食贫。妇翁少君及其女皆能诗。暇辄唱酬。晚逃于禅。年四十九而卒。
徐夜, 朱明镐, 陆嘉淑,  张实居,
 宋徵璧, 吴时德, 吴懋谦, 吴宗潜(弟宗汉,宗泌), 钮棨, 吴磐, 陈鸿, 黄鼐, 周永年。 …… (第 393L 页)
字昭苞。太仓州儒学生。隐居以终。
陆嘉淑字冰修。海宁人。每酒酣长谣。文采风流。溢于座。有辛斋遗藁。 张实居
字宾公。邹平人。少保忠定公延登之孙。为王士禛内兄。有有 (第 394H 页)
萧亭
集。士禛常序其诗。谓生席华膴。鸣钟列鼎。其所固有。一朝弃之如屣。甘就隐约。岂时命使然与。抑有托而逃焉 (第 394H 页)
   张自烈
   闵麟嗣
   张若羲
   胡介
   徐夜
   朱明镐
   陆嘉淑
   张实居
   宋徵璧
   吴时德
   吴懋谦
   吴宗潜
   吴宗汉
   吴宗泌
   钮棨
  
崇情远迹。高酣长谣。文采风流。溢于宾座。晚虽藏身人海。而青莲在泥。心终不染。(朱彝尊静志居诗话。) 张实居
(第 234H 页)
张实居
字宾公。邹平人。著有 (第 234H 页)
萧亭
集。为王渔洋内兄。渔洋尝序其诗。谓生席华膴。鸣钟列鼎其所固有。一朝弃之如屣。甘就隐约。岂时命使然与。 …… (第 234H 页)
逃焉者与。(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 实居
少保。忠定公延登之孙。(王士禛感旧集。)
山中即景。两髻髼松曳葛裙。閒身许入野樵群。众禽见惯皆相识。 (第 234L 页)
五谷生成半不分。𦘺骨春来癯似鹤。心情病后懒如云。琴残奕罢先生睡。一枕高眠到日曛。(张居实 萧亭
集。)
宋徵璧
徵璧字尚木。江南华亭人。有抱真堂集。(王士禛感旧集。)
尚木初与大宗伯宛平王公同起。 (第 234L 页)
于新城王士祯,各述其师说以成书,以郎录在前,故刘录称续焉。郎录虽以士祯为主而亦兼质于平原张笃庆、邹平 张实居,
故每一问而三答。其称历友者笃庆之号,称 萧亭
实居
之号也。笃庆于士祯为中表,所著有《昆崙山房集》。 实居
于士祯为妇兄,所著有 《萧亭
诗集》。士祯皆尝论次之故,三人所答或共明一义,或各明一义,大旨皆不甚相远。新城诗派以盛唐为宗而不甚考
且改辙于宋、元,是以愈趋而愈下也。有心者急欲挽之以开宝,要不必借口于宗历下转令攻之者,树帜纷纷耳。 张萧亭
答:有问王荆公者,杜诗何以妙绝古今?公曰「老杜固尝言之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黄山谷谓「不读书 ……游戏宛洛耶?此真见与儿童邻矣。至如苏李河梁录,别其风味,亦去十九首诚不远,亦非东京以下所能涉笔者。 张萧亭
答:骚之变为五言也。风调自别十九首。或谓楚骚同时,或谓枚乘作,想考无确据,故不书作者姓名。观「青青陵 ……,其初皆掌之协律,都尉李延年非苟然也。固知古诗可拟,而乐府必不可拟,此昔之人所以讥历下为古宫锦也。 张萧亭
答:古之名篇如出水芙蕖,天然艳丽,不假雕饰,皆偶然得之,犹书家所谓偶然欲书者也。当其触物兴怀,情来神 ……」者,亦约略言之。盖唐人犹有六朝馀习,故以文选为论衡枕秘,举世咸尚。此编非必如宋人所云理也。 张萧亭
答:夫《文选》一书,数逾千祀,时更七朝。楚国词人,御兰芬于绝代。汉朝才子,综鞶帨于遥年。虚玄流正始之 ……乃变体也。至如昌谷、温李、卢仝、马异则纯乎鬼魅世界矣。若以绝句言,则中晚正不减盛唐人,非可一槩论。 张萧亭
答:五言之兴,源于汉,注于魏,汪洋乎两晋,混浊乎梁陈,风斯下矣。唐兴而文运丕振,虞魏诸公已离旧习,王 ……录别之类,谓之拟琴曲,曰弄」。凡此者亦不尽七言也。五言长短歌本无定则,非如元人词曲方按音律宫谱也。 张萧亭
答:《白石诗说》云「守法度曰诗,载始末曰引,体如行书曰行,放情曰歌,兼之曰歌行,怨如蛩螀曰吟,通乎俚 ……若五七言古诗,其神韵声光自足以饫俭腹而被词华,故学诗而不熟于汉魏六朝者,皆伧父也。何必其有定宗乎。 张萧亭
答:乐府之异于诗者,往往叙事。诗贵温裕纯雅,乐府贵遒深劲绝,又其不同也。「乌生八九子、东门行」等篇如 ……。
张历友答:七言近体断乎以盛唐十四家为正宗。再羽翼之,以钱刘足矣。西昆吾无取焉。宋元而下姑舍是。 张萧亭
答:七言律诗,五言八句之变也。唐初始专此体。沈宋精巧相尚,然六朝馀气犹存,至盛唐声调始远,品格始高, ……鲍明远。陶彭泽,骎骎乎古人矣。子建健哉而伤于丽然,亦五言圣境矣。韦苏州其后劲也。陈子昂遁入道书矣。 张萧亭
答:汉魏古诗如无缝天衣,未易摹拟。六朝绮靡,实鲜佳篇,故昔人谓「当取材于《选》,取法于唐」。宋文公谓 ……之折杨柳歌词也。其声情之儇利轻隽,与竹枝大同小异,与七绝微分,亦歌谣之一体也。竹枝柳枝词详见词统。 张萧亭
答:竹枝、柳枝其语度与绝句无异,但于句末随加竹枝柳枝等语,因即其语以名其词,音节无分别也。
问:七言 ……。要在熟读古人诗吟咏而自得之耳。昔人云「法在心头,泥古则失」是已。然而起伏顿挫,亦有自然之节奏在。 张萧亭
答:七言长篇宜富丽宜峭绝而言不悉。波澜要弘阔,陡起陡止,一层不了又起一层、卷舒要如意,警拔而无铺叙之 ……不惟不可以言近体而亦不可以言古体也。安可谓古诗不拘平仄,而任意用字乎?故愚谓古诗尤不可一字轻下也。 张萧亭
答:诗须篇中炼句,句中炼字,此所谓句法也。以气韵清高深渺者,绝以格力雅健雄豪者胜。故宁律不谐,而不得 ……始于唐人。若一韵到底,则盛唐以后骎多矣。四句换韵更以四平四仄相间为正平韵,换平仄韵,换仄必不叶也。 张萧亭
答:或八句一韵或四句一韵或两句一韵,必多寡匀停,平仄递用,方为得体。亦有平仍换平,仄仍换仄者,古人实 ……十九首中已有。然四句一换韵者,当以西洲曲为宗。此曲系梁祖萧衍所作,而诗归误入晋无名氏,不知何据也。 张萧亭
答: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冉冉孤生竹、生年不满百」皆换韵。魏文帝杂诗「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曹子建 ……间。其门法多端又有浊声法,以尽四声之变。非数言可尽,愚实未暇问津。夫亦谓雕虫小技,抑壮夫所不为矣。 张萧亭
答:五音分于清浊。清浊出于喉齿牙舌唇,如公
𩌌贡榖,喉音属宫之宫。中肿众:祝齿音属宫之商。匆■〈謥 ……、涉诡、涉淫、涉靡者戒之如避酖毒可也。然则如之何曰「丽以则,屏温八义,放韩致尧」,其庶几乎? 张萧亭
答:王敬美先生曰「律诗句有不可入古者,古诗字有必不可为律者」。又曰「作古诗先须辨体,无论两汉至难,苦 ……。六句者古「皇娥歌」是也。要只以简古为主,此外无法矣。然「皇娥歌」或以为后代拟作,亦在然疑之间耳。 张萧亭
答:七言五句:或第四句既合之后,复拖一句,掉转使馀韵悠然。或二三句双承第四句方转,以取第五句之势,六 ……溪边,花落逐水去。何当顺流还,还亦不复鲜。」此诗颇为创格妙、有馀韵,或以为车骑将军沈充所作舞曲也。 张萧亭
答:五言长篇宜富而赡。短篇宜清婉而意有馀。五句乐府间有,似无定体,兴会所至,无不可也。
问:秦汉风味 ……正,绝去淫哇,此所以过也。若中晚而下,气体渐薄渐削,则又不及六朝之浓且厚矣。六朝尚不及,何况两汉。 张萧亭
答:高庭礼曰「诗自三百篇以降,汉魏质过于文,六朝华浮于实,得二者之中,备风人之体,惟唐为然」。李本宁
则所以 与对句第五字相为吐翕,而可以不须皆用仄矣。苏诗似此者尚多,可以类推。《古 夫于亭问答》所载: 〔张萧亭
论单句住脚字,如以入为韵,则第三句或用平,第五 或用上,第七或用去,必错综用之,方有音节。〕其言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