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入江北之太和公与御史张任学居守而遣列将朱子
凤援太和杨振宗援蒙城 刘良佐
援怀远振宗 (第 12b 页)
良佐

却贼而子凤战死杀伤相当九年正月总理卢公象升
大攻贼于滁州公以其兵会之贼破走趋寿州公以 (第 12b 页)

等战于蒙城却之是年冬贼大举入江陪京纂严诏
公与总理王家桢合击次年正月公遣 (第 12b 页)
良佐
一战于大
安集再战于庐州三战于六安之茅墩又遣监纪杨正
苾等一战于陶城镇再战于沙河四月贼窥桐城桐城
(第 12b 页)
公分地公以事急遣 良佐
与协守总兵牟文绶救之
贼败走移兵援舒城而分兵戍桐当是时制府杀贼者 …… (第 12b 页)
其始也总
理为卢公秦督为洪承畴皆称善杀贼然二家部将如
曹文诏曹变蛟祖大乐祖宽皆健斗所向有功而公军
刘良佐
稍著劳绩其视曹祖亦远逊公独以身枝梧
其閒指示方略终其任贼不再入中都则其功也其后
卢公以勤王入洪督与秦 (第 13a 页)
   乙邦才传
乙邦才字奇山山东青州人明悯帝时以队长从监军
太监击贼河南江北间主者未之奇也总兵黄得功与
贼战于霍山得功乘胜舍其大军单骑前遂贼陷淖中
贼围之数重射杀得功所乘马得功亦仰面射贼洞胸
与之相持会天欲暮所馀二矢耳得功自分必不免而
邦才适自别道驰还登高望见之识其胄曰黄总兵也
大呼复驰之贼散走得功乃自拔上邦才授以已马分

箙中矢与之步从得功且走且反射凡杀追骑十馀人
始得及其大军于是得功德邦才以语主者主者始大
奇之稍拔为标下材官而是时有张衡者从 总兵刘良
亦以骁勇知名贼兵围六安危甚提督马士英帅军
救之始至立斥其左右副将而号于诸军曰孰为乙邦
才张衡者入见两 …… (第 4a 页)
辖无事不能不以声色自
娱一旦有警且判此为国家死矣其后卒如其言岂不
痛哉张衡者不知其所从始自言山西人在 刘良佐

中军尝却衡独身断后以是亦积功至总兵官云
   刘公惟中传
公讳廷传字惟中颍州人少孤鞠于诸父云南布 (第 5b 页)
   侍郎王鳌永密奏江南情形言南中拥立福王

   改元弘光史可法为阁部刘泽清东平侯 刘良
   佐广昌伯
黄得功靖国公高杰兴平伯分踞四
   镇摄政王多尔衮遗书可法谕之降可法旋报
   书语多不屈十月丁卯 …… (第 3b 页)
   安驸马则齐赞元内阁大学士则王铎翰林则

   程正揆张居六卿则有朱之臣梁云构李
   绰给事中则林有本陆朗王之晋徐方来庄则
   敬等其 刘良佐
及高杰子元炤并提督总兵官
   先后来归者凡二十三员马步兵合计二十三
   万八千三百有奇越十日六月 (第 4b 页)
    王师下江南(李介「天香阁随笔」:『许定国杀高杰,杰妻邢请于史阁部,必报雠。定国惧,纳款请兵,己为乡道。时摄政王初定北都,得定国,乃决策南下。豫王以轻兵径行千里,直抵扬州』。许重熙「甲乙汇略」:『五月丙申,开洪武门;大僚统百官献册,行四拜礼,请豫王进城。乙巳, 刘良佐
奉豫王令,追至子矶;黄得功中弩,自刎死。 (第 261 页)
良佐
入其营,挟福王回南京』),浙西郡县咸望风下。闰六月十有三日,浙东士民竞起;无所期会,城守以外,穷乡僻 (第 261 页)
  是时,方有北来太子一案,真伪莫辨;而又有伪妃童氏之事,命内臣屈尚忠、锦衣卫冯可宗严加鞫问。童氏初自河南至,云为上元妃, 广昌伯刘良佐
令妻子迎候;询其始 (第 65 页)
末,言之凿凿有据。 良佐
奉之如后,以仪卫送至都下。上不内,下镇抚拷问。据招:系周王妃,误闻周王为帝,故谬认耳。上初封德昌王, (第 66 页)
娶黄氏,早薨;继李氏。再继童氏,封王妃,生子不育。洛阳陷,逃民间,与王相失,太妃及妃各依人自活。太妃之南也,巡按御史陈潜夫奏妃故在,上不问;至是,自诣巡抚越其杰所,具陈本末。 刘良佐
以闻,上大愠。既至,下诸狱。冯可宗奏其病,命善视之。童氏在狱,细书入宫月日及相离情事甚悉,云以某月日 …… (第 66 页)
相顾;氏遂委身民间。马士英劝上迎童氏入宫,密谕河南抚按迎致皇子,以慰臣民之望、以消奸宄之心;上不听。 刘良佐
奏:『童氏实非假冒;彝伦所系,恳赐曲全』!上谕:『童氏妖妇,冒朕结发。朕初为郡王,有何东、西二宫?据 (第 66 页)
  八年,流贼焚中都,陵寝被祸。思宗哭于二祖列宗之庙,遣官祭慰。诏公以漕督兼

淮抚。公抚东时,募得健卒千人、马一千五百为麾下亲军,至是许将之至庐、凤,修复园陵,以总兵杨御蕃隶焉。七月,贼十三营至灵宝,中州危急。上以淮北为忧,诏公以兵二千三百、御蕃兵千五百扼南畿要害,护祖陵。贼由上蔡入江北之太和。公与御史张任学居守,而遣列将朱子凤援太和,杨振宗援蒙城, 刘良佐
援怀远。振宗、 (第 184 页)
良佐
竟却贼,而子凤战死,杀伤相当。
  九年正月,总理卢公象升大攻贼于滁州,公以其兵会之。贼破,走趋寿州 (第 184 页)
。公以 良佐
等战于蒙城,却之。是年冬,贼大举入江,陪京纂严,诏公与总理王家桢合系。次年正月,公遣 (第 184 页)
良佐
一战于大安集,再战于庐州,三战于六安之茅墩。又遣监纪杨正苾等战于陶城镇,再战于沙河。四月,贼窥桐城。 (第 184 页)
桐城非公分地,公以事急,遣 良佐
与协守总兵牟文绶救之,贼败走。移兵援舒城,而分兵戍桐。当是时,制府杀贼者分三道:总理当一面,秦督当一 (第 184 页)
面,总漕兼淮抚以护陵通运当一面。其馀抚臣各守所辖,往来策应。其始也,总理为卢公,秦督为洪承畴,皆称善杀贼,然二家部将如曹文诏、曹变蛟、祖大乐、祖宽皆健斗,所向有功。而公军惟 刘良佐
稍著劳绩,其视曹、祖亦远逊,公独以身枝梧其间,指示方略,终其任贼不再入中都,则其功也。其后卢公以勤王 (第 184 页)
入江南也。文武诸臣投降如不及。 刘良佐
等至以 弘光皇帝自效。虏又不血刃而得之矣。其入缅也。吴三桂洪承畴诸反逆。荷戈指天。亦以 永历皇帝自为 (第 185H 页)
如钱谦益王铎张缙彦。并以 皇明大臣。投降如不及。于是洪承畴为大臣在镇江。李成栋收浙东。金声桓收江右。 刘良佐
以 弘光皇帝自效。吴三桂以 永历皇帝自效。 皇朝之豢养此属固不小。尝令建斧钺而开府。分茅土而封侯。卒 (第 215H 页)
李建泰等降于虏入燕时。钱谦益,冯铨,王铎,宋权,谢陛,金之俊,党崇雅等降于虏破南朝日。左梦庚,田雄, 刘良佐,
金声桓,李成栋同时降。承畴,永芳为虏甚忠。其得天下。多两人力也。永吉等七人。在 皇朝时言事慷慨。多划 (第 256L 页)
惊射之。矢如雨至。比晓获矢甚多。又夜遣壮士入清营。顺风纵火。军乱相蹂践。清郤(一作却)数里而阵。清帅 刘良佐
故广昌伯也。至城下呼应元语曰 弘光帝已被执。君尚谁为哉。吾与君雅。可因吾降。得保富贵为也。应元曰将军 (第 282L 页)
胙土分茅。为国重镇而不能守。反为虏前驱。何面目见吾士民乎。 良佐
惭沮而去。应元伟干微髭。性严毅。号令明肃。犯者不少贷。然赏赐无所吝。伤者辄手自裹创。明遇宽厚妪喣。每 …… (第 282L 页)
城中死伤日积。应元治军自若。忽大雨城坏。清人拥上。应元率死士巷战不得出。即投前湖。水浅不死。 良佐
重购生致之。 (第 283H 页)
良佐
据乾明佛寺。意气张甚。见应元至。跃起持之哭。应元笑曰何哭我。我唯死耳。见清大帅。挺立不屈见杀。城中死 (第 283H 页)
  弘光皇帝
帝讳由崧。神宗孙。福王常洵子也。洛阳陷。常洵为贼李自成所杀。王避兵南下。崇祯十七年三月。自成逼京师。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督兵勤王。四月十二日。闻京师陷。先帝殉社稷。南京府部科道等官。会议推戴讨贼。时惠王桂王道远难至。王及潞王周世孙。各舟次淮安。凤阳总督马士英移书可法及署礼部兵部侍郎吕大器等。请奉王为帝。可法,大器以潞王有人望。持未决。二十七日。右都御史张慎言,户部尚书高弘图,詹事府詹事姜曰广,吏科给事中李沾,河南道御史郭维经,诚意伯刘孔昭,司礼太监韩赞周。复集朝内会议未决。沾奋曰。今日有异议者死。赞周等复持之。士英密与孔昭及总兵刘泽清,高杰, 刘良佐。
拥兵迎王于江上。遂以王告庙。五月初一日。王入南京。谒孝陵奉先殿。以内守备府为行宫。各官朝见。御史祁彪 …… (第 336H 页)
贡十一州县隶之。经理山东一路。总兵官高杰辖徐泗驻泗水。徐泗宿亳礼砀十四州县隶之。经理开归一路。总兵官 刘良佐
辖凤寿驻临淮。寿颖等九州县隶之。经理陈杞一路。靖南伯黄得功辖滁和驻庐州。庐巢无为十一州县隶之。经理光 …… (第 337L 页)
伯。 良佐
广昌伯。得功素忠勇。建功河北。与宁南伯左良玉先得封。杰降贼翻山鹞也。旧与李自成为盗。盗自成妻来降。属 …… (第 338H 页)
泽清, 广昌伯刘良佐。
又起原任吏部侍郎张捷,御史张振孙,刘光斗,工部主事邹之麟。正宸复疏争。不听。
封太后弟邹存义为大兴伯 …… (第 342H 页)
夏邑。副将刘应虎赴虞城。苗顺甫赴砀山。后劲总兵李翔云赴双沟。右协总兵胡茂贞,左协总兵郭虎赴泗州驻防。 刘良佐
见杰死。欲并其众。疏言溃兵不宜授本身提督。得功又与刘泽清合奏杰无功。加恩太重。宁南侯左良玉,九江总督 …… (第 362H 页)
,王养,郭贞一为御史。升瞿式耟佥都御史。巡抚广西。王骥副都御史。巡抚湖广。马乾佥都御史。巡抚四川。 广昌伯刘良佐
等。合词荐起朱大典。为兵部侍郎。大典久任凤督。毁家起兵。屡著战功。御史郑喻劾其侵赃百万。帝以大典创立 …… (第 364H 页)
生一子已六岁。贼破京师。帝南奔。各不相顾。太妃之南。陈潜夫奏妃故在。帝不召。至是自诣其杰。帝弗悦也。 刘良佐
言童氏非假冒。马士英亦言苟非至情所关。谁敢与陛下称敌 …… (第 365L 页)
即陛下之子。而付之刑狱。人臣之义谓何。恐在廷诸臣。谄徇者多。抗颜者少。即使明白识认。谁敢出头取祸乎。 刘良佐
言王之明童氏两案。未协舆论。恳求曲全两朝彝伦。毋贻天下后世口实。湖抚何腾蛟言太子到南。何人奏闻。何人 …… (第 366H 页)
夫大敌在前。屡易大帅。军法所忌。宁择而后用。致审于任事之初。无用而后择。轻更于受命之后。疏入不省。 刘良佐
奏报许定国引清人入仪封。李本身,刘洪起驰斩定国先锋刘道行。加洪起太子太保。
吏部奏剪除群贼。加马士英 …… (第 367H 页)
渐台高拥。难逃切舌之灾。檄行远近相传诵。惟京中噤不言。时良玉兵由九江安庆。至建德顺流而下。调黄得功, 刘良佐,
刘孔昭,阮大铖,方国安,朱大典同御之。陛大典兵部尚书国安。挂镇南将军印。刘泽清亦称勤王。大掠而南。 …… (第 371H 页)
铎,钱谦益文武数百员。军士二十五万。同王之明出降。多铎加之龙兴国公。赐金镫鞍马貂裘宝帽。设牛酒军中。 刘良佐
以兵至。多铎遣将招之曰。尔等豪杰。不知天命乎。 (第 374H 页)
良佐
乞降请擒帝赎罪。多铎慰而遣之。
十六日。多铎入京。百官朝见。百姓家设香案以迎。多铎谕云福王僭称尊号。 …… (第 374H 页)
清逃入海。已而降清。清人恶其反复。磔诛之。帝既至得功军。 刘良佐
追及之。称多铎命召得功。得功大怒。不甲而出。单骑驰北营骂曰。我黄将军也。死不受屈。降将张天禄射中得功 (第 374L 页)
喉。得功创甚叹曰。我无能为矣。归营即拔剑自刎。其妻亦自经。翁之琪投水死。中军田雄挟帝出降。 良佐
拥之去。帝见多铎于内守备府。多铎以荒酒好色及王之明事诘之。帝嘿然。被拘于江宁县。刑部尚书高倬,户部郎 …… (第 374L 页)
云峡坼巢封归路迥。片云南下意如何。寸丹冷魄消难尽。荡作寒烟总不磨。参谋兵部主事陈用极,游击王一斌,张 良佐,
王廷佐,刘统等五人从死。忽沙风四起。捲市棚于云际。屋瓦皆飞。一时罢市。江浙既陷。清多铎以帝及王之明返 (第 375H 页)
 诸将王之纲,李成栋。岂甘心叛国家哉。彼见马,阮坏乱国政。知其必亡。乃遽降清。可法手下忠志雄勇之士。亦岂无哉。 皇纲既而解纽。无以复振。只相率而靡锋刃矣。可胜痛哉。
五月。清人入南京。 帝如芜湖。寻北狩。靖国公黄得

功死之。
 皇朝之沦亡。乃叛将之所为也。 刘良佐
请擒 帝赎罪。清人何尝劳一卒而得之哉。彼平日无功。而拥节镇耽富贵。临乱乃如此。忠义之委身草莽。与国偕 (第 65H 页)
涕登位。若公及高弘图,姜曰广,张慎言,吕大器。入阁预机务。黄得功,何腾蛟之忠勇高杰。刘泽清,左良玉, 刘良佐
之雄鸷用命于外。守备之官司具存。置隶之财赋委积。淮泗江浙之漕挽可致。两广云贵之兵力尚疆。下哀痛之诏。 (第 618L 页)
源比史可 法。首句云:〔尽领通侯位上卿,三分淮蔡各专征。〕岂非可法以阁部开府扬州,领 高杰、刘泽清、 刘良佐
、黄得功等四将,各任专征之责?而靳注以高杰当之,殊误。
《杂感》第四首:〔珠玉空江鬼哭高。〕靳注谓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