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總集類
亦卒于台
公哭曰已矣吾无望矣复还军林门会闽南诸遗老以
成功卒谋复奉鲁王监国贻书来商公又喜即以书约
尚书卢公若腾
而下劝以大举又拟上诏书一道又
以书约成功子经劝以亚子锦囊三矢之业于是公厉 (第 8b 页)
  尚书前浙东兵道同安卢公祠堂碑文
明故兵部尚书督师同安 卢公讳若腾
字牧舟尝持节
巡守浙东兵备驻节吾乡迁去需次次年而北都亡南
都命以都御史抚凤阳未行南都又亡闽中晋独座逾 (第 12a 页)
留公在闽与成功相结以为后图成
功盛以恢复自任宾礼明之遗臣于是海上衣冠云集
然不过待以幕客其最致敬者前 尚书卢公若腾
侍郎 (第 8b 页)
  鲒埼亭苍水传云:「成功丧败之馀,思取台湾以休士,公以书挽,不听。当海滨之民不愿迁界,复招成功乘机取闽南,而并遗书故侍郎王公忠孝、都御史沈公佺期、徐公孚远、监军曹公从龙,劝其力挽成功,而卒不克。及成功卒,闽南遗老谋奉鲁王监国,公又以书约故 尚书卢公若腾
以下」。呜呼!成功取台,乃弦上之箭,讵千里尺书所能阻止!当成功之卒,闽南遗老尚在厦门,谋奉鲁王监国。 (第 14 页)
  蛟门方修县志,以公有柴楼山寨之遗,来访公事。先赠公曾预公山寨中,知之最详,予乃序次而传之。

   尚书前浙东兵道同安卢公祠堂碑文

  明故兵部尚书督师同安 卢公,讳若腾,
字牧舟。尝持节巡守浙东兵备,驻节吾乡,迁去需次。次年而北都亡。南都命以都御史抚凤阳,未行,南都又亡。 …… (第 61 页)
成功相结,以为后图。成功盛以恢复自任,宾礼明之遗臣,于是海上衣冠云集;然不过待以幕客,其最致敬者,前 尚书卢公若腾
、侍郎王公忠孝、都御史章公朝荐、沈公荃期、郭公贞一、徐公孚远与公,次之则仪部纪公,不以礼不敢见也。 (第 64 页)
  庚子,移师林门;旋军于桃渚。辛丑,入闽,次沙关。成功将谋台湾,已抵澎湖;煌言遣幕客罗子木以书挽成功,谓『军有寸进、无尺退;今一入台,则将来两岛恐不可守:是孤天下之望也』。不听。时成功虽东下,而官兵尚惧其招煽沿海之民,遂有迁界之役;民多不愿,以威胁之,犹迟延不发。煌言顿足叹曰:『弃此十万生灵而争红夷乎』!已而滇中事急,成功方得台,不得行。煌言乃遣职方郎中吴锄挟帛书入郧阳山中,说十三家使之挠楚救滇;而十三家已衰敝,不敢出。壬寅,滇中陷,成功亦卒;煌言

大哭,还军林门。适闽南诸遗臣复谋奉鲁王监国,贻书来商。煌言喜甚,则以书约故 尚书卢若腾
等劝以大举,并约成功子经勉以「亚子锦囊三矢」之业;复厉兵束装以待。
  是年,浙督与中朝所遣安抚使, …… (第 195 页)
  壬寅,滇中遂陷,成功亦卒于台;公哭曰:『已矣!吾无望矣』!复还军林门。会闽南诸遗老以成功卒,谋复奉鲁王监国,贻书来商;公又喜,即以书约 尚书卢公若腾
而下,劝以大举。又拟上诏书一道;又以书约成功子经,劝以「亚子锦囊三矢」之业。于是公厉兵束装,以待闽中 …… (第 224 页)
    公有「得故人书至自台弯」诗。是年,延平入台湾(张美翊曰:当在辛丑十二月)。国朝适有迁徙之令,相国使罗参军纶贻书,以『台湾远在海外,得之不足为重;而以内地兵远出,是无经略中原之志。况红夷欲乞师,万一内外夹攻,思明寸土亦未可保』。又以『沿海居民惮于迁徙,东逃西窜,鲜从命者。若乘其机而图之,此良会也』。然延平以长江之败丧气,自度无若国朝

何,以得台湾为休息之计;故不听相国之言。是时, 卢司马若腾
、王司马忠孝、徐中丞孚远、沈中丞佺期皆在延平军中,相国望其激发延平,使之回军西指;故有『只恐幼安肥遁 …… (第 253 页)
    公有「怀王愧两少司马、徐闇公、沈复斋中丞」诗。按王侍郎忠孝,字愧两,沈都御史佺期,字复斋:皆以从亡入东宁,与卢尚书 若腾
、辜都御史朝荐、郭侍郎贞一、徐都御史孚远、纪仪部许国为郑氏国老;凡有大事,待访而行。当时谓之七公。其 (第 255 页)
  余既辑厦门志,顾念金门与厦门相唇齿,虽富庶不及而地之险要尤甚。其山则有南太武雄峻高耸,为贾舶往来之标准。其险则有料罗、塔仔脚为贾舶所停泊渡台贩洋之所。自于厦门为外捍,无金门则厦门不守。国朝设总镇官统二营弁兵镇之。广袤且百馀里,隶马巷厅,以县丞分治之。明则澎湖属焉。海疆要区也。其地沙确产盐而多风。其民业耕渔。人物则明为盛。如蔡虚台、蔡遁庵、许钟斗、 卢牧洲,
治绩文章卓著,有著述可读。尤不可以无志。访之前人,无志之者。然士多土著,非犹厦门之错处也。所识当 …… (第 6 页)
  顾按外史诸家所载王薨葬年月互异,辨之者亦异。兹就凯所见诸书为之考證。据阮文锡夕阳寮集谓:王薨于金门,岁在庚子。无名氏台湾外史亦云:王以庚子十一月殂于金门。郑成功令兵部侍郎王忠孝礼葬于后埔。江日升东旭海滨纪略及鹭岛遗衲梦庵海上见闻录所载并同。全祖望鲒埼亭集,据沈光文斯庵集挽王诗序,则谓王薨于壬寅冬十一月,在成功卒后。且谓:王同成功入东宁,故即葬焉。引张煌言苍水集与 卢牧洲
书,以成功既卒,海上诸臣议复奉王监国,及祭王文有十九年旌节之语,由乙酉监国,数至癸卯,适合以为證。邓 …… (第 15 页)
哮疾,壬寅十一月十三日,中痰薨,生万历戊午五月十五日,年四十有五,葬于金门王所尝游地。林生树梅又搜得 卢若腾牧洲
岛噫集,有辛丑仲夏寿鲁王诗,壬寅仲夏作泰山高寿鲁王诗。按林子濩,同安榄里人,学诗于 (第 16 页)
牧洲,
年稍少,与纪许国、阮夕阳遁迹鹭岛称遗民,必及闻见之。 (第 16 页)
牧洲,
金门人,从王于岛上。其诗与续闽书诞日符合,岂有王薨而犹为之寿者?则壬寅又若可据。
  凯要而断之:成 (第 16 页)
功之攻台湾也,以辛丑三月;克以十二月。其卒也,以壬寅五月。当渡台攻取时,胜负未可知,断无挟王同行之理。则邓说为是。逊荒诸遗老,与宁靖王及诸王子之渡台也,皆在郑经袭位、二岛将破之时。当在癸卯、甲辰。 牧洲
之作寿王诗,犹在金门也。又纪许国石青集亦有寿王诗,不载年月。而续闽书并详记王薨之日。则似当以壬寅为是 …… (第 16 页)
  道光六年,嘉、彰之交,黄斗奶为乱,焚庄劫杀,避难入城者万馀人,无栖止所,又恐奸徒杂其间,县令王衍庆方从镇道驱捕弹压,城中事以属君。而君能安之,捐口粮、募乡勇以应,所费尤钜。事定,归功诸同事,不自居。乡里益推许君。直隶□□□诏闽省,由 海运
米接济,君首运五千石。书院□□□南有高旷地,君购为园,相宅者谓为 (第 45 页)
  林树梅字瘦云,泉之金门人。道光间,随父宦澎。父廷福官水师游击,每巡洋,挈之行,港夷险、沙汕萦纡,辄手自记录。著「云山人诗文钞」数卷,而尤潜心文献,曾得 卢牧洲
尚书遗书数种,携归以刊。去时有志别诗四首云:
  『澎山三十六,居处半渔寮。虎井风烟壮,龙宫暑气消。 (第 172 页)
   弁 言

  民国四十八年春间,余与陈陛章先生合撰 「卢若腾
之诗文」,收诗三十五首。同年冬,因金门明鲁王冢发现,偕廖汉臣兄前往考查,得知 (第 1 页)
若腾
「留庵文集」十八卷、「留庵诗集」二卷、「与堂学字」二卷、「制义」一卷、「岛噫诗」一卷等书尚存。返台 (第 1 页)
后,复得金门县立图书馆长吴腾云及许如中先生协助,幸得寓目「岛噫诗」,喜出望外。阅后,得知所咏颇足反映明郑时代戎马倥偬中之社会状况,可作史料读,亦可作文学作品读。
  原本封面书为「明自许先生岛噫集」,书内署「岛噫诗」,并有「同安 卢若腾闲之
著,八世胞侄孙德资重录」字样;系旧抄本。全书三十七叶,每叶二十行,每行满写二十三字。第一叶「小引」, (第 1 页)
第二至四叶为目录,下为本文,诗计一百零四首,九十八题。内「五言古」有三十四首,三十一题;「七言古」有三十三首,题如之;「五言律」有十四首,十三题(目录中尚有「得马」、「赠达宗上人」二首,原书漏录;今并略);「七言律」有二十三首,二十一题。
   若腾
字闲之,一字海运,号牧洲;福建同安金门岛贤聚人。明崇祯丙子(九年)举人,庚辰(十三年)进士;御试召对 (第 1 页)
称旨,授兵部主事,旋升本部郎中兼总京卫武学。

后外迁浙江布政使司左参议,分司宁绍巡海兵备道;在任遗爱于民,士民建祠以奉,有「卢菩萨」之称。福王立,召为佥都御史;唐王立,授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温、处、宁、台,后加兵部尚书。清军南下, 若腾
守平阳,力战中矢,遇水师救出。闻闽变,痛愤赴水,为同官拯起。寻潜入滃州,辗转入闽海,偕王忠孝、诸葛倬 …… (第 2 页)
吉东渡,寓澎湖。病亟,值崇祯当年殉难之日,一恸而绝,享年六十有六;遗命题其墓曰「自许先生」。
   若腾
风情豪迈,当时士大夫俱幸愿一识。晚年一意著述,上自天文地理,下逮虫鱼花草,无不宏通博雅。遗著达十数种 …… (第 2 页)
  诗之多,莫今日之岛上若也。忧愁之诗、痛悼之诗、愤怨激烈之诗,无所不有,无所不工。试问其所以工此之故?虽当极愁、极痛、极愤激之时,有不自禁其哑然失笑者,余窃耻之!岛居以来,虽屡有感触吟咏,未尝作诗观,未尝作工诗想;如痛者之呻、哀者之哭,噫气而已。录之赫,寄之同志。异日有能谅余者曰:「此当日岛上之病人哀人也」!余其慰已。 牧洲
自序。 (第 3 页)
  令弟老师江干,劳苦万倍;其冗中不遑裁禀修候,烦为致意!师生情同父子,为天

下大计,各吐胸臆;虽议论不能合辙,而肝胆到底无二致耳。



   疏
   辞浙抚疏

  原升督理江北屯田巡抚凤阳等处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未任) 卢若腾
谨奏:为微臣积病经年,浙抚叨升逾分;谨沥血控辞以全勿欺之义,以无误恢复之图事。
  臣中崇祯十三年进 …… (第 60 页)
   ★隆武元年八月初一日具奏;奉旨:『卢某以才望简任浙抚,方今□□□□□国耻未雪,岂大臣高卧之时!其速来陛见,驰赴浙任。趁此义兵四起,□□□□一刻千金,不可少误。若德济生民、功存宗社,朕之感报,岂其微哉!不准辞,更勿再陈,兵部马上差官飞催。□衙门知道』。■



   恳请专任责成疏

  钦命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巡抚浙东温、处、台、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臣 卢若腾
谨奏:为三抚一时并设,浙人莫知适从;特恳圣明裁择专任,以杜诿卸、以责成功事。
  臣卧病山中,荷陛下 …… (第 61 页)
  臣于去年十一月初十日,具有「督抚宜归一柄等事」一疏;奉圣旨:『浙东督抚多员,愿于地方不便。这奏内事情,应撤应留?候督师臣黄鸣俊到了地方,一听辅臣酌妥奏夺; 卢若腾
不必预行辞卸。吏部知道』。钦此钦遵。
  近督辅黄鸣俊至瓯,臣亟求其酌议去留;而鸣俊谬以臣未得罪地方 …… (第 67 页)
  贼之用兵,飘风骤雨,由平阳可抵福宁州,由泰顺可抵寿宁县。伏乞严敕兵将及早扼险毖防,臣不胜战慄待命之至!
    ★隆武二年七月十四日具题;八月初六日,奉圣旨: 『卢若腾,
已有旨了,著速图复温自赎。该部知道』。■ (第 73 页)
   上永历皇帝疏

  原任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巡抚温、处、台、宁兵部尚书加一级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臣 卢若腾
谨奏:为主恩莫酬,臣罪难逭;敬沥血诚,还祈圣鉴事。
  窃惟逆奴煽毒,为前此史册所未经见;以皇上之忧 (第 73 页)
  昔日投竿避地来,缘公数启到金台。郊居成赋先相示,赌墅行游屡许陪。每挹新型知雅量,常徵古事见清裁。一从门馆飘零后,欲放招辞愧不材!



   卢若腾

    (若腾,字闲之,号牧洲;明福建同安金门人。南明隆武立,尝受命巡抚浙江温、处、宁、台。后回闽海,与王忠孝、沈宸荃、曾樱、许吉、辜朝荐、徐孚远、郭贞一、纪许国等诸耆旧居金门,自号「留庵」。永历十八年,东渡至澎湖病革,遂殁;遣命题其墓曰「有明自许先生之墓」。著有「方舆考」、「浯洲节烈传」、「留庵文集」、「诗集」、「与耕堂值笔」、「岛居随录」、「岛噫诗」等多种,大多散佚。其「岛噫诗」,已见另刊(「文丛」第二四五种)。)
  乙酉仲夏舟次钱塘,邂逅田孺隽年丈,周旋数日;闻南都之变,悲而有赋,奉呈为别 (第 16 页)
  昔日投竿避地来,缘公数启到金台。郊居成赋先相示,赌墅行游屡许陪。每挹新型知雅量,常徵古事见清裁。一从门馆飘零后,欲放招辞愧不材!



  卢若腾

     (若腾,
字闲之,号牧洲;明福建同安金门人。南明隆武立,尝受命巡抚浙江温、处、宁、台。后回闽海,与王忠孝、沈宸 (第 16 页)
  有关台湾的诗篇,在各种文献上所存相当丰富;「文丛」所刊,已极可观。清代中叶以前的作品,大多散见于各种「方志」;民十连横撰著「台湾诗乘」(「文丛」第六四种),对于古今诸作,收罗有加。至另见于专集者,并有明季时期的沈有容辑「闽海赠言」(第五六种)、钱秉镫著「藏山阁集选辑」(第二二五种)、徐孚远著「交行摘稿」(附于第一二三种「徐闇公先生年谱」后) 卢若腾
著「岛噫诗」(第二四五种)、张煌言著「张苍水诗文集」(第一四二种)及郑成功父子著「延平二王遗集」(收 …… (第 1 页)
  本书选集范围,要以提供兼具史料价值的诗篇为准。换言之,举凡讽咏台湾或与台湾相关的史事、地理、人文、俗尚等古今体诗,均在收罗之列;而对于描绘民生疾苦之作,尤三致意。偶或以诗存人,即所作与台湾无涉,亦间采之──例如台南诗人胡殿鹏(南溟),其才情横溢,一时无两;虽所咏或无与台湾,间亦选录。要之,所收原以「以诗存事」为主。然人为历史的主体,「存人」亦即「存事」;纵有所超轶,当非谓过。此外,凡在「文丛」已刊之作,力避重复。但此所指,祗限于诗篇而非作者其人。例如沈光文、徐孚远、 卢若腾
、夏之芳、吴廷华、钱琦、弘历以及王松等已有作品分见于各种「方志」或专集,但仍录有其诗;盖所录者为增补 (第 2 页)
  图王争统迹全芜,公子多情访海隅;故国残山馀落日,墓门终古俯平湖。沈江史笔留疑案,酹酒春风属后儒;「汉影云根」摩旧刻,苍茫烟树只啼乌。



   金门耆旧诗(十二首录三)
     卢牧洲
中丞 …… (第 87 页)
  君不见井底鸣蛙公孙述,源塞泉枯天所疾;一朝时雨兴王师,如川方至滚滚出?澎岛海滨甘泉生,一时万皆欢声;乃知地道不爱宝,由来天意将洗兵。神鱼得水气自倍,枯鲋涸辙势已倾;不然飓风变幻谁能争!


    军门墓(明金门 卢中丞若腾,
号牧洲;避地至澎。卒,葬太武山上。著述甚富。详「厅志」)
  千山木石移难去,精卫心长谁汝助!凄风苦 …… (第 110 页)
  一去三年久,归才半载赊;在家原是客,作客便为家。鲈脍盘中美,珊枝海底誇;浪游成底事?览镜惜年华!



   重阳前二日,同澎湖诸生游太武山谒 卢牧洲
遗墓(讳若腾,金门人)

  西风烈烈吹海来,海波十丈喧晴雷;有客驱车过海涘,寂寞遗墟馀一坏。一坏曾 (第 115 页)
  废墟麦秀老殷顽,心事消磨笔砚间;六代版碑三代鼎,徐熙花鸟郭熙山。零缣遗世谁知惜,孤盏浇愁气已孱。却怪瀛州志人物,一篇「方技」附黎靬!
     卢若腾

    字闲之,号牧洲;福建金门人。崇祯进士 (第 275 页)
;召对称旨,授兵部主事。疏劾督师杨嗣昌,下旨切责;天下壮之。迁本部郎中,兼总京卫武学。三上疏,弹定西侯蒋维禄;有恶其太直者,外迁宁绍兵备道。濒行,又劾内臣田国兴;帝纳之,逮国兴抵法。至浙,兴利除弊,两郡士民有「卢

菩萨」之谣。福王立南京,擢凤阳巡抚; 若腾
以马、阮当国,网纪大坏,辞不赴。及唐王立福京,下旨徵辟,单骑赴召;授浙东巡抚,驻温州,督师北伐。已而 (第 276 页)
绍兴师溃,清兵逼温州, 若腾
力守;粮绝不继,七上疏乞援,不报。城民议降,拒之,愿以身殉。城破,率亲兵巷战;背中三矢,为靖海营水师 (第 276 页)
    张煌言,字元著,鄞人;崇祯朝,登贤书。从鲁监国入闽,率残兵数百依成功于海上。金陵之役,郑师败绩,煌言走铜陵,猝与楚师遇,兵溃;变姓名,从建德祁门山中,由天台入海,仍与成功同定台湾。当时东都初定,军备未修,煌言见成功无西意,为诗以刺之曰:『中原方逐鹿

,何暇问虹梁』!又曰:『只恐幼安肥遁老,藜床皂帽亦徒然』!成功薨,乃散部曲,浮海涉江,至杭州西湖,为守吏所执。临刑,二卒以竹舆舁至江口;见青山夹岸、江水如澄,始发一言曰:『绝好江山』!索笔赋绝命辞三首付刑者,端坐受刃。

  大厦真难一木支,望山事去感流离!孤臣力竭身先死,洒泪亲题十字碑。
     (卢若腾,
字闲之,福建同安人。崇祯八年举于乡,十二年成进士。福王立,授浙东巡抚;驻温州,督师北伐。温州破,率亲 …… (第 327 页)
    (王忠孝,字长孺,福建惠安人。崇祯元年登进士第,以户部主事榷关;劾太监忤旨,廷杖下狱,已而戍边。福王立,擢副都御史。隆武元年召见,晋兵部左侍郎;赐尚方剑,便宜行事。及福京破,家居杜门不出。时成功开府思明,设储贤馆,礼待避乱搢绅;忠孝往见,欲官之;辞,乃待以宾礼。永历十八年,偕 卢若腾
入台,日与诸寓公纵情诗酒。居四年,卒。)
  铁马金戈动地来,家山残破付寒灰;桃花零落无颜色,寒食山 (第 329 页)
 沈有容辑「闽海赠言」:[五六]
 郑成功、郑经撰「延平二王遗集」:[六七]
 张煌言撰「张苍水诗文集」:[一四二]
  卢若腾
撰「岛噫诗」:[二四五]
 徐孚远撰「交行摘稿」:[一二三]
 施琅撰「靖海纪事」:[一三]
 高拱 …… (第 466 页)
十六画 卢若腾
 [二四五]一~一三、一五~二九、三一~三四、三五~四一、[一六四]四五八~五九、[六四]一三
卢九 (第 517 页)
  鄞县全谢山先生生于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当其成年之时,上距明北都之亡几及百年。而先生于南明之遗文遗献多方搜求,于南明殉难诸君子表章尤力。故其所著鲒埼亭集中有关南明之文字颇多,皆研究南明史者最足参考之资料也。爰就四部丛刊影印原刊本,选录此类文字凡一百三十馀篇,次为六卷,题曰「鲒埼亭集选辑」,列为台湾文献丛刊之一。
  至全氏集中原有陈光禄士京、沈太仆光文、徐都御史孚远三传暨沈斯庵诗集序, 卢若腾
祠堂碑文各一篇前已钞附本丛刊第九种蠡测汇钞之末;又,明故权兵部尚书兼翰林院侍讲学士鄞张公(煌言)神道 (第 1 页)
  半壁东南一梦阑,太师招讨竟封官(明封芝龙太师、成功为招讨大将军)。林投井在红毛遁(林投井即乌鬼井,林投树名,乌鬼即红毛奴也),竹沪坟荒白骨寒(宁靖墓在竹沪)。复甫经营真将略(郑氏参军陈永华,字复甫);斯庵恸哭老儒冠(沈光文别号斯庵,后为僧)。逸民传上张、卢辈(张士郁、 卢若腾
皆明遗老,隐于台者),不数当年戴叔鸾。
  控制民番辟海疆,百年文武又成康。冰夷北拱环三岛,星使东巡 (第 55 页)
  东都总制陈永华墓,在嘉义赤山堡大潭山,题曰:「赠资治大夫正治上卿都察院左都御史总制咨议参军监军御史谥文正陈公之墓」,闻为宁靖王所书,而久不修理,终恐摧折,伤哉!


   卢司马墓

   卢牧洲
司马墓在澎湖太武 (第 223 页)
牧洲
自题其石曰:「有明自许先生之墓」。 …… (第 223 页)
  将军澳在八罩屿旁,为随陈棱驻师之地。澳中有庙曰将军庙。台湾旧志曰:神之姓名事迹无考,岂隋开皇中虎贲陈棱略地至此,因祀之欤?




   菩萨寮

  同安 卢牧洲
司马以永历十八年扁舟渡台,至澎湖病革,因寓太武山下,结寮以居,著作甚富。 (第 226 页)
牧洲
抚浙时,多善政,人称菩萨。周芸观察澎湖勘灾诗曰:『有怀欲抵将军澳,何处重寻菩萨寮』,则咏之也。 (第 226 页)
牧洲
名若腾,事载通史。 (第 226 页)
  忠威伯贺君尧,号淳宇;镇江丹阳人,本籍凤阳。崇祯末,任温州参将,加都督衔。隆武立,挂忠威将军印。为人坦夷和厚,亲其故乡人。子光禧、光祚,勇而能文。但不能禁戢士卒,为民患。以私憾杀锡畴,众论不与。
  丙戌,清兵破温,君尧走海,与巡抚 卢若腾
同栖镇下关;士卒散,仅存数艘。适平夷侯周崔芝北上;周故君尧标将,旧有恩,即迎入营。九月,同入闽,至海 (第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