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詔令奏議類
雜家類
甲聚徒教授每春秋享射以素木瓠叶为俎豆
学以知道行以成德谓修已之不懈则化人而有孚甲
括习诗书佩服忠信谈经不同于稷下请益其多强学
颇类于关西发蒙斯众既闻讲道亦见习仪且享 以训
恭射则观德素木瓠叶足表献酬之教桑弧蒿矢方昭
揖逊之容学不习而则无礼不行而斯坏刑而诘致何
迷邹鲁之风习 (第 6b 页)
学以知道行以成德谓修已之不懈则化人而有孚甲
括习诗书佩服忠信谈经不同于稷下请益其多强学
颇类于关西发蒙斯众既闻讲道亦见习仪且享 以训
恭射则观德素木瓠叶足表献酬之教桑弧蒿矢方昭
揖逊之容学不习而则无礼不行而斯坏刑而诘致何
迷邹鲁之风习 (第 6b 页)
而修政楚
不敢伐
谏观社(左传庄公二十三年/)
公如齐观社非礼也曹刿谏曰不可夫礼所以整民也
故会 以训 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朝以正班爵之义帅
长幼之序征伐以讨其不然诸侯有王王有巡狩以大
习之非是君不举矣君举 (第 4b 页)
不敢伐
谏观社(左传庄公二十三年/)
公如齐观社非礼也曹刿谏曰不可夫礼所以整民也
故会 以训 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朝以正班爵之义帅
长幼之序征伐以讨其不然诸侯有王王有巡狩以大
习之非是君不举矣君举 (第 4b 页)
论受郑子华(左传僖公七年/)
秋盟于宁毋谋郑故也管仲言于齐侯曰臣闻之招携
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齐侯修礼于诸侯
诸侯官受方物郑伯使太子华听命于会言于齐侯曰
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实违君命君若去之以为成我
以郑为内臣君亦无所不利焉齐侯将许之管仲曰君
以礼与信属诸侯而以奸终之毋乃不可乎子父不奸
之谓礼守命共时之谓信违此二者奸莫大焉公曰诸
侯有讨于郑未捷今苟有衅从之不亦可乎对曰君若
绥之以德加之 以训 辞而帅诸侯以讨郑郑将覆亡之
暇岂敢不惧若总其罪人以临之郑有辞矣何惧且夫
合诸侯以崇德也会而列奸何以示 …… (第 1b 页)
也其器则奸兆也保而利之则主藏也 以训 则昏民无
则焉不度于善而皆在于凶德是以去之昔高阳氏有
才子八人苍舒隤敱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齐
圣 …… (第 3b 页)
论辱晋(左传昭公五年/)
晋韩宣子如楚送女叔向为介郑子皮子大叔劳诸索
氏大叔谓叔向曰楚王汰侈已甚子其戒之叔向曰汰
侈已甚身之灾也焉能及人若奉吾币帛慎吾威仪守
之以信行之以礼敬始而思终终无不复从而不失仪
敬而不失威道之 以训 辞奉之以旧法考之以先王度
之以二国虽汰侈若我何及楚楚子朝其大夫曰晋吾
仇敌也苟得志焉无恤其他今其来者 (第 7b 页)
秋盟于宁毋谋郑故也管仲言于齐侯曰臣闻之招携
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齐侯修礼于诸侯
诸侯官受方物郑伯使太子华听命于会言于齐侯曰
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实违君命君若去之以为成我
以郑为内臣君亦无所不利焉齐侯将许之管仲曰君
以礼与信属诸侯而以奸终之毋乃不可乎子父不奸
之谓礼守命共时之谓信违此二者奸莫大焉公曰诸
侯有讨于郑未捷今苟有衅从之不亦可乎对曰君若
绥之以德加之 以训 辞而帅诸侯以讨郑郑将覆亡之
暇岂敢不惧若总其罪人以临之郑有辞矣何惧且夫
合诸侯以崇德也会而列奸何以示 …… (第 1b 页)
也其器则奸兆也保而利之则主藏也 以训 则昏民无
则焉不度于善而皆在于凶德是以去之昔高阳氏有
才子八人苍舒隤敱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齐
圣 …… (第 3b 页)
论辱晋(左传昭公五年/)
晋韩宣子如楚送女叔向为介郑子皮子大叔劳诸索
氏大叔谓叔向曰楚王汰侈已甚子其戒之叔向曰汰
侈已甚身之灾也焉能及人若奉吾币帛慎吾威仪守
之以信行之以礼敬始而思终终无不复从而不失仪
敬而不失威道之 以训 辞奉之以旧法考之以先王度
之以二国虽汰侈若我何及楚楚子朝其大夫曰晋吾
仇敌也苟得志焉无恤其他今其来者 (第 7b 页)
论晋君臣(国语/)
襄王使召公过及内史过赐晋惠公命吕甥却芮相晋
侯不敬晋侯执玉卑拜不稽首内史过归以告王曰晋
不亡其君必无后且吕却将不免王曰何故对曰夏书
有之曰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无与守邦在汤誓曰予
一人有罪无以万夫万夫有罪在予一人在盘庚曰国
之臧则维女众国之不臧则维余一人是有逸罚如是
则长众使民不可不慎也民之所急在于大事先王之
大事之必以众济也故祓除其心以和惠民考中度衷
以莅之昭明物则 以训 之制义庶孚以行之祓除其心
精也考中度衷忠也昭明物则礼也制义庶孚信也然
则长众使民之道非精不和非忠不立 (第 1b 页)
襄王使召公过及内史过赐晋惠公命吕甥却芮相晋
侯不敬晋侯执玉卑拜不稽首内史过归以告王曰晋
不亡其君必无后且吕却将不免王曰何故对曰夏书
有之曰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无与守邦在汤誓曰予
一人有罪无以万夫万夫有罪在予一人在盘庚曰国
之臧则维女众国之不臧则维余一人是有逸罚如是
则长众使民不可不慎也民之所急在于大事先王之
大事之必以众济也故祓除其心以和惠民考中度衷
以莅之昭明物则 以训 之制义庶孚以行之祓除其心
精也考中度衷忠也昭明物则礼也制义庶孚信也然
则长众使民之道非精不和非忠不立 (第 1b 页)
理悯怀太子书(晋阎缵/)
伏见赦文及榜下前太子遹手疏以为惊愕自古以来
臣子悖逆未有如此之甚者也幸赖天慈全其首领臣
伏念遹生于圣父而至此者由于长养深宫沉沦富贵
受饶先帝父母骄之每见选师傅下至群吏率取膏粱
击钟鼎食之家幸有寒门儒素如卫绾周文石奋疏广
洗马舍人亦无汲黯郑庄之比遂使不见事父事君之
道臣按古典太子居以士礼与国人齿以此明先王欲
令知先贱然后乃贵自顷东宫亦微太盛所以致败也
非但东宫历观诸王师友文学皆豪族力能得者率非
龚遂王阳能 以训 道友无亮直三益之节官以文学为 (第 7a 页)
伏见赦文及榜下前太子遹手疏以为惊愕自古以来
臣子悖逆未有如此之甚者也幸赖天慈全其首领臣
伏念遹生于圣父而至此者由于长养深宫沉沦富贵
受饶先帝父母骄之每见选师傅下至群吏率取膏粱
击钟鼎食之家幸有寒门儒素如卫绾周文石奋疏广
洗马舍人亦无汲黯郑庄之比遂使不见事父事君之
道臣按古典太子居以士礼与国人齿以此明先王欲
令知先贱然后乃贵自顷东宫亦微太盛所以致败也
非但东宫历观诸王师友文学皆豪族力能得者率非
龚遂王阳能 以训 道友无亮直三益之节官以文学为 (第 7a 页)
为韦相让豳公表(贾至/)
臣见素言伏奉某月日制书封臣豳国公食邑五百户
仍特加金紫光禄大夫兼与一子五品臣次男谔又特
授五品官者臣才术寡薄操行无取幸因资序谬陟台
衡不能燮理和气裨补德化致使四凶搆慝天下震惊
鸾舆南巡函谷失守语曰焉用彼相易曰负且乘致寇
至由此言之臣虽杀身不足补过且臣值禄山干纪不
能制其命臣与国忠同侪不能正其恶尸忝厚禄窃位
多时一在扈从之初不即死者盖以翠华历险牧圉无
捍驽马思效且伏辕舆候至蜀城自拘司败岂谓涣汗
大布网豁江河茅土猥加恩回日月当今天下未定忠
义驱驰封赏之行不宜踰滥借如翼从行李操执鞭辔
臣子职分何名为功以此受封不可 以训 贪荣冒宠非
臣所图伏愿俯垂矜悯舍此阶爵不使臣父子得罪于 (第 10a 页)
臣见素言伏奉某月日制书封臣豳国公食邑五百户
仍特加金紫光禄大夫兼与一子五品臣次男谔又特
授五品官者臣才术寡薄操行无取幸因资序谬陟台
衡不能燮理和气裨补德化致使四凶搆慝天下震惊
鸾舆南巡函谷失守语曰焉用彼相易曰负且乘致寇
至由此言之臣虽杀身不足补过且臣值禄山干纪不
能制其命臣与国忠同侪不能正其恶尸忝厚禄窃位
多时一在扈从之初不即死者盖以翠华历险牧圉无
捍驽马思效且伏辕舆候至蜀城自拘司败岂谓涣汗
大布网豁江河茅土猥加恩回日月当今天下未定忠
义驱驰封赏之行不宜踰滥借如翼从行李操执鞭辔
臣子职分何名为功以此受封不可 以训 贪荣冒宠非
臣所图伏愿俯垂矜悯舍此阶爵不使臣父子得罪于 (第 10a 页)
薛瑄从祀议(明霍韬/)
臣谨按历代从祀孔庭之儒若孔门七十二贤则亲炙
圣化者也汉儒则蒐辑圣经者也唐儒则疏注圣经者
也宋儒则阐明圣经者也再按汉若董仲舒唐若韩愈
宋若程颢欧阳修于孔子之道或神会自得或深造笃
诣行足以法言足 以训 非区区于训诂者也薛瑄生当
圣贤道学大明之时实能诵法孔子虽不如七十二子
亲炙孔门原其精神心术无顷刻不师 (第 16a 页)
臣谨按历代从祀孔庭之儒若孔门七十二贤则亲炙
圣化者也汉儒则蒐辑圣经者也唐儒则疏注圣经者
也宋儒则阐明圣经者也再按汉若董仲舒唐若韩愈
宋若程颢欧阳修于孔子之道或神会自得或深造笃
诣行足以法言足 以训 非区区于训诂者也薛瑄生当
圣贤道学大明之时实能诵法孔子虽不如七十二子
亲炙孔门原其精神心术无顷刻不师 (第 16a 页)
渊颖吴先生私谥议(明宋濂/)
传曰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数成而
文见矣是则文者固囿乎天地之中而实能卫翼乎天
地品裁六度叶和三灵敷陈五彝开道四德何莫非文
之所为而所谓文者非他道而已矣故圣人载之则为
经学圣人者必法经以为文譬之于木经其区干者与
文其柯条者与安可以岐而二之也自史氏失职 以训
故列之儒林以辞章书之文苑虽(阙/)昭后世之弊而矢
之古义盖远矣有(阙/)长卿书院山长吴公先生风裁峻 (第 4b 页)
传曰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数成而
文见矣是则文者固囿乎天地之中而实能卫翼乎天
地品裁六度叶和三灵敷陈五彝开道四德何莫非文
之所为而所谓文者非他道而已矣故圣人载之则为
经学圣人者必法经以为文譬之于木经其区干者与
文其柯条者与安可以岐而二之也自史氏失职 以训
之古义盖远矣有(阙/)长卿书院山长吴公先生风裁峻 (第 4b 页)
眭嵩年世经堂集引(贺世寿/)
自予之归田也每感友声而喟索居若嵩年氏闳通茂
美尝有意其人时从缣素侧理见其笔墨淋漓气韵隽
上欢情遥接而已嵩年读太史遗书雄视著作之林 谈
迁 世业自堪不朽尤工诗及书法今其诗具在凡巳经
古人吻者嵩年不屑道才脱嵩年口又必能起古人令
其心折即临池具 (第 10a 页)
自予之归田也每感友声而喟索居若嵩年氏闳通茂
美尝有意其人时从缣素侧理见其笔墨淋漓气韵隽
上欢情遥接而已嵩年读太史遗书雄视著作之林 谈
迁 世业自堪不朽尤工诗及书法今其诗具在凡巳经
古人吻者嵩年不屑道才脱嵩年口又必能起古人令
其心折即临池具 (第 10a 页)
丁鸿
孔子曰泰伯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孟子曰闻伯
夷之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若乃泰伯以天下而违
周伯夷率洁情而去国并未始有其让也故泰伯称至
德伯夷称贤人后世闻其让而慕其风徇其名而昧其
致所以激诡行生而取与妄矣至夫邓彪刘恺让其弟
以取义使弟受非服而已厚其名于义不亦薄乎君子
立言非苟显其理将以启天下之方悟者立行非独善
其身将 以训 天下之方动者言行之所开塞可无慎哉
原丁鸿之心主于忠爱乎何其终悟而从义也异夫数
子类乎徇名者焉
班 (第 17b 页)
孔子曰泰伯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孟子曰闻伯
夷之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若乃泰伯以天下而违
周伯夷率洁情而去国并未始有其让也故泰伯称至
德伯夷称贤人后世闻其让而慕其风徇其名而昧其
致所以激诡行生而取与妄矣至夫邓彪刘恺让其弟
以取义使弟受非服而已厚其名于义不亦薄乎君子
立言非苟显其理将以启天下之方悟者立行非独善
其身将 以训 天下之方动者言行之所开塞可无慎哉
原丁鸿之心主于忠爱乎何其终悟而从义也异夫数
子类乎徇名者焉
班 (第 17b 页)
身者也仲尼有圣德无其位而
改周之正朔是议礼制度自巳出矣其得为从周乎圣
人之言世为天下法而身自违之其何 以训 天下夫子
患天下之夷狄横诸侯强背不复知有天王也于是乎作
春秋以诛僣乱尊周室正一王之大法而已乃首改周 (第 5a 页)
改周之正朔是议礼制度自巳出矣其得为从周乎圣
人之言世为天下法而身自违之其何 以训 天下夫子
患天下之夷狄横诸侯强背不复知有天王也于是乎作
春秋以诛僣乱尊周室正一王之大法而已乃首改周 (第 5a 页)
汉高祖伪游云梦议(高参/)
或曰汉高帝伪游云梦以擒韩信果哉其智足称也予
以谓高祖不思弘远之规而务一时之计于是乎失政
刑矣夫圣人贵正不贵幸与律不与臧昔者明王五载
一巡狩合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故无德者削地
有功者进律汉氏君临万国示人以伪伪游之名不可 以训 且当此之时韩信未有逆节一朝系信而生诸侯 (第 4a 页)
或曰汉高帝伪游云梦以擒韩信果哉其智足称也予
以谓高祖不思弘远之规而务一时之计于是乎失政
刑矣夫圣人贵正不贵幸与律不与臧昔者明王五载
一巡狩合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故无德者削地
有功者进律汉氏君临万国示人以伪伪游之名不可 以训 且当此之时韩信未有逆节一朝系信而生诸侯 (第 4a 页)
赵公西侯新亭序颂(李白/)
惟十有四载皇帝以岁之骄阳秋五不稔乃慎择明牧
恤南方凋枯伊四月孟夏自淮阴迁我天水赵公作藩
于宛陵祗明命也惟公代秉天宪作程南台洪柯大本
聿生懿硕宜乎哉横风霜之秀气郁王霸之奇略初以
铁冠白笔佐我燕京威雄振肃寇不敢视而后鸣琴二
邦天下取则起草三省朝端有声天子识面宰衡动听
殷南山之雷剖赤县之剧强项不屈三州所居大化咸
列碑颂至于是邦也酌古 以训 俗宣风以布和平心理
人兵镇唯静画一千里时无莠言公退之暇清眺原隰
以此郡东堑巨海西襟长江咽三吴扼五岭輶 (第 4a 页)
惟十有四载皇帝以岁之骄阳秋五不稔乃慎择明牧
恤南方凋枯伊四月孟夏自淮阴迁我天水赵公作藩
于宛陵祗明命也惟公代秉天宪作程南台洪柯大本
聿生懿硕宜乎哉横风霜之秀气郁王霸之奇略初以
铁冠白笔佐我燕京威雄振肃寇不敢视而后鸣琴二
邦天下取则起草三省朝端有声天子识面宰衡动听
殷南山之雷剖赤县之剧强项不屈三州所居大化咸
列碑颂至于是邦也酌古 以训 俗宣风以布和平心理
人兵镇唯静画一千里时无莠言公退之暇清眺原隰
以此郡东堑巨海西襟长江咽三吴扼五岭輶 (第 4a 页)
臧僖伯
戡祸弭乱世贵乎兵兵之既加治其既形心术之微祸
乱所自孰能治之谏臣之事在昔鲁隐矢鱼于棠其事
虽微其志巳荒有臣僖伯忧其渐懈昌言正色 以训 以
戒天稔其祸闻善不为钟巫之难实兆于斯圣之求諌
匪曰观美群情既宣万事毕理自以为智厌弃人言篡
弑将行至 (第 7b 页)
戡祸弭乱世贵乎兵兵之既加治其既形心术之微祸
乱所自孰能治之谏臣之事在昔鲁隐矢鱼于棠其事
虽微其志巳荒有臣僖伯忧其渐懈昌言正色 以训 以
戒天稔其祸闻善不为钟巫之难实兆于斯圣之求諌
匪曰观美群情既宣万事毕理自以为智厌弃人言篡
弑将行至 (第 7b 页)
之于京师置诸深室宁子职纳橐饘焉元咺归于卫
立公子瑕是会也晋侯召王以诸侯见且使王狩仲尼
曰以臣召君不可 以训 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言非其
地也且明德也壬申公朝于王所丁丑诸侯围许晋侯
有疾曹伯之竖侯獳货筮史使曰以曹 (第 13a 页)
立公子瑕是会也晋侯召王以诸侯见且使王狩仲尼
曰以臣召君不可 以训 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言非其
地也且明德也壬申公朝于王所丁丑诸侯围许晋侯
有疾曹伯之竖侯獳货筮史使曰以曹 (第 1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