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迟延不发公顿足叹曰弃此十万生灵
而争红夷乎乃复以书招成功谓可乘此机以取闽南
成功卒不能用公遗书故侍郎 王公忠孝
都御史沈公 (第 8a 页)

王公忠孝
都御史章公朝荐沈公荃期郭公贞一徐公
孚远与公次之则仪部纪公不以礼不敢见也久之见
海师无功粤事亦日坏乃 (第 9a 页)
  赠侯别驾序
隆庆幸未我郡侯胡公邑侯王公入觐阙庭别驾侯公

实来涖我邑事公曰凡邦与邑如御者与右所职不同
共行一车舵师长年所业异操共行一舟安敢以摄故
不勉吾事于是士民莫不曰人有一长之师终身北面
一日之施思报以终身者而况朝廷所设以治教我者
乎是安敢以摄故不尽吾忠邑校诸君喜睹兹美属樵
序之樵不敏义不得辞昔宋安定胡先生在湖州其教
学之法最备庆历中朝廷兴学下湖州取先生之法以
为太学法先生居太学学者自远而至太学不能容取

旁官舍以居礼部贡举岁所得士多先生弟子其高第
者知名当世居显仕其馀皆循循雅饬言谈举止遇之
不问可知其为先生弟子侯公起家即讲授韩魏公岳
忠武 王忠孝
之乡亦继入太学施行其法乃今简判吾
邦昔安定教人以经术治事分科随材成就多为世用
惜安定不获身试今公乃经 (第 29b 页)
  贤良祠碑文
朕惟国家钟昌隆之运诞降贤臣宇宙成熙皞之风端
资良弼故徽声聿播旂常铭勒于生前而元祀攸崇俎
豆歆承于身后用以宠褒已往劝励方来所由沛殊恩
举旷典也尔和硕怡贤亲 王忠孝
自天敬勤成性嘉猷
入告启乃心以沃朕心庶绩咸熙图国事即如己事勋
高燮理立臣道之仪型礼极哀荣备人生之祉福 (第 4b 页)
  金殿珊先生六十寿序
往余读韩退之符读书城南诗私怪彼不以圣贤之道教子而
诱之以公卿禄位何其陋也既伏思之古今之所以设科取士
何为也哉岂不欲得明先 王忠孝
之道而力行之者与之共天
位乎道莫备于群经故汉唐重明经之选而明及我 朝皆以
经义试士操其文以劵其行庶几 (第 60a 页)
忠孝
之彦之或出乎此是上
之人法固未尝不良而意固未尝不美即为人父母者冀其子
以文行上达于朝廷斯亦天理人情之 …… (第 60a 页)
恝弃其亲
尚何有于君国本先拨矣国家亦安贵此丧失良知之人而岁
举数千百辈以糜无穷之禄糈哉故吾尝曰朝廷以 忠孝
求士
未为失而士之应之大相悖也父母以仕宦望子未为失而子
之于亲大相悖也噫此岂细故也哉吾乡金殿珊先生官 (第 60b 页)
  圣人议存羊其观礼深矣夫羊与礼非有二也爱礼而
羊弗得议去矣赐岂见及此哉昔先王制礼名实相维
始则因实以立名既则因名以稽实故有礼失而求诸
守藏徵诸故典者则名未亡也乃今告朔者而徒羊乎
哉以迹观之则羊以实求之则礼也想昔先 王忠孝

思莫有隆焉犹藉岁供之靡文以表实意况后人恪共
之念日益替矣可捐故府之遗迹以泯旧章故此一羊 (第 7a 页)
  传安考台海外史,鲁王实薨于金门、葬于后浦,在成功未渡台之先,别有辨證;谢山说祗可存疑。都御史固名重几社,而成功肄业南雍时所从学诗者也,其依郑氏最早;曾自厦门奉使见桂王于粤西。明史本传称其遁入海,死于岛中。鲒埼亭述公自叹曰:「司马相如入夜郎,教盛览,此平世之事也;而吾以亡国大夫当之,伤何如矣」!是岂非栖迟荒岛之明證?乃外史纪康熙三年甲辰伪郑挈家东渡,明诸王、宗室及绅耆 王忠孝
等皆相随,惟公扁舟归华亭;似与谢山不合。按公初结寨于定海之柴楼,距舟山最近。厥后閒关从亡,与张苍水尚 …… (第 13 页)
  鲒埼亭苍水传云:「成功丧败之馀,思取台湾以休士,公以书挽,不听。当海滨之民不愿迁界,复招成功乘机取闽南,而并遗书故侍郎 王公忠孝
、都御史沈公佺期、徐公孚远、监军曹公从龙,劝其力挽成功,而卒不克。及成功卒,闽南遗老谋奉鲁王监国,公 (第 14 页)
  夫伪郑负固不服,冀延残明一线,不幸而受「沈王于海」之诬。谢山愤焉,不惜极力招雪。若如阮夕阳集王薨于内地金门、岁在庚子,犹有形迹可疑,必易其年月、移其薨葬之地,斯群疑胥释;何幸有海外异闻之證实也。考外史,鲁王实以庚子十一月殂于金门,成功令兵部侍郎 王忠孝
礼葬于后埔。见闻录号称定本,必曾经考订,然亦同于外史;不皆与沈太仆相矛盾、而与阮集符合耶?
  谢山 (第 17 页)
申沈辟阮,言之凿凿,余初亦然其说。今以理与势揆之:成功之取台湾也,实听何斌密计,掩荷兰之无备,虽属机会可乘,然冒重险以决胜于异域,实惴惴焉。其时同行惟诸将二十馀人,并无残明遗老,何况宗室?无论鲁王已薨,仅世子极皇偕诸王及唐显悦、 王忠孝
诸遗老饯送东郊,即使王在厦门,成功方探虎穴,何必挟一若赘旒之监 (第 17 页)
国同行?王又何所恃而慷慨请缨、中流击楫?此不待智者知也。成功得台未二年而殁,迨郑经自厦奔丧,定乱袭位;又明年岁在甲辰,郑氏所宾礼之遗臣自 忠孝
以下、宗室自靖王以下,始相率东渡依经,前此并无一人来台。不知沈斯庵何所得鲁王而与之倡和?台湾大湖之 (第 18 页)
    (本书「海外寓贤考」谓:「全谢山太史眷眷于乡先辈,故鲒埼亭集中既为太仆作传,又叙其斯庵诗集,而于同时逊荒依郑诸君子皆详载原委」。所谓「同时逊荒依郑诸君子」,即「新建鹿仔港文开书院记」所指徐都御史孚远、卢尚书若腾、 王侍郎忠孝
、沈都御史佺期、辜都御史朝荐及郭都御史贞一也。按鲒埼亭集除载沈太仆传及斯庵诗集序外,有徐都御史传及卢 …… (第 53 页)
  太仆居海外者四十馀年,竟卒于岛;吾里中知之者少矣,况有求其诗者乎。吾友张侍御柳渔持节东宁,其归也为予言太仆之后人颇盛,其集完好无恙。予乃有意求之。适里中李生昌潮客于东宁,乃以太仆诗集为属,则果钞以来。予大喜,为南向酹于太仆之灵。呜呼!陈宜中、蔡子英之遗文尚有归于上国者乎,是不可谓非意外之宝也!
  太仆之诗,称情而出,不屑屑求工于词句之间;而要之原本 忠孝,
其所重原不秪在诗。即以诗言,亦多关于旧史。今明史鲁王传曰:「王不为郑成功所礼,渐不能平,会将之南澳, …… (第 57 页)
。成功盛以恢复自任,宾礼明之遗臣,于是海上衣冠云集;然不过待以幕客,其最致敬者,前尚书卢公若腾、侍郎 王公忠孝
、都御史章公朝荐、沈公荃期、郭公贞一、徐公孚远与公,次之则仪部纪公,不以礼不敢见也。
  久之,见海 (第 64 页)
  虽然,以台之淫风流行,而烈女、节妇,所在辈出。自伪郑时,有阮氏、郑氏殉其夫死,志行可嘉;伪世子妇陈氏,死尤烈。自是以来,有雷氏、林氏、李氏、郑氏、黄氏、庄氏,后先辉映。而方妻黄氏,姑夫交迫以淫,义不受辱死,尤籍籍人口。何女子之不染于土风,而无待于教化也!
  至于流寓之士,若沈公文开、 王忠孝
诸人,清风高节,亦可激励贪懦;而宁靖王之甘心玉碎、陈丑之伤亲自沈,愚孝愚忠,各行其志,皆足以不朽。则 (第 102 页)
  明年,移师林门;寻军于桃渚。时大兵两道入海讨成功,皆失利;而成功以丧败之馀,虽有桑榆之捷,不足自振,乃思取台湾以休士。公闻之,不喜。辛丑,引军入闽,次于沙关,成功已抵澎湖;公遣幕客罗子木以书挽成功,谓『军有进寸、无退尺;今入台,则将来两岛恐并不可守:是孤天下之望也』。成功不听。成功虽东下,而大兵尚忌之;惧其招煽沿海之民,于是有迁界之役。沿海之民不愿迁,大兵以威胁之,犹迟延不发;公顿足叹曰:『弃此十万生灵而争红夷乎』?乃复以书招成功,谓『可乘此机,以取闽南』。成功卒不能用。公遗书侍郎 王公忠孝
、都御史沈公荃期、徐公孚远、监军曹 …… (第 223 页)
皆为上章待罪,又议和于诸营。会部将叛,出洋;荡湖纵力劫之,沈尸水中(按陆宇所作传,盛称斌卿之才略、 忠孝,
刻厉勤王,不迩声色,力以恢复为志;并辨定西、平西之事,皆以偶误之嫌,非其本心。自斌卿死,舟山遂不可守 …… (第 241 页)
    公有「得故人书至自台弯」诗。是年,延平入台湾(张美翊曰:当在辛丑十二月)。国朝适有迁徙之令,相国使罗参军纶贻书,以『台湾远在海外,得之不足为重;而以内地兵远出,是无经略中原之志。况红夷欲乞师,万一内外夹攻,思明寸土亦未可保』。又以『沿海居民惮于迁徙,东逃西窜,鲜从命者。若乘其机而图之,此良会也』。然延平以长江之败丧气,自度无若国朝

何,以得台湾为休息之计;故不听相国之言。是时,卢司马若腾、王司马 忠孝
、徐中丞孚远、沈中丞佺期皆在延平军中,相国望其激发延平,使之回军西指;故有『只恐幼安肥遁老,藜床皂帽 …… (第 253 页)
    公有「入山」诗。是时海上诸军,零落散亡殆尽;郑氏既入东宁,祇存阁部一旅。然阁部以监国尚存,誓死不替。是年监国薨于东宁,阁部哭曰:『已矣!吾其谁与事者』?遂以六月散军入山。世皆言阁部以援绝势穷,不复自持;而不知使监国一日不亡,则阁部一日不能罢。监国以是年亡,阁部之命随之,可谓「君亡与亡」者也。读阁部之诗者,尚其知阁部之心焉。监国之死,诸书失记。以阁部之祭表定之,有云「十九年之旄节」;则甲辰矣。近有造为诬史,谓郑延平弑王于甲午;是因延平不肯臣王而构之者。壬寅,滇中蒙尘,阁部三疏请王即真;今具在可考也。漫无證据,信手捏造,翻天覆地,谁其是之!
    公有「怀 王愧两
少司马、徐闇公、沈复斋中丞」诗。按 (第 255 页)
王侍郎忠孝,
字愧两,沈都御史佺期,字复斋:皆以从亡入东宁,与卢尚书若腾、辜都御史朝荐、郭侍郎贞一、徐都御史孚远、 …… (第 255 页)
」有「显甥奔至」一诗,系年壬寅;诗云:『初闻购孺子,何幸脱芦中。执手哀吾姊,囊头并若翁。死生尽一别, 忠孝
已双穷;凄绝青山外,鹃啼血倍红』。是公姊子,惟不知其姓名;公殉节后,购公首者朱相玉,全氏书「公甥」, …… (第 258 页)
明初志。何期拥兵则岁月犹存,解甲则旦夕莫保;致箕山不有安瓢,而颍水弗能高枕!身为累囚,贻笑天下;是某 忠孝
两亏,死难塞责矣!临难苟免,非我本怀;偷存视 (第 296 页)
  顾按外史诸家所载王薨葬年月互异,辨之者亦异。兹就凯所见诸书为之考證。据阮文锡夕阳寮集谓:王薨于金门,岁在庚子。无名氏台湾外史亦云:王以庚子十一月殂于金门。郑成功令兵部侍郎 王忠孝
礼葬于后埔。江日升东旭海滨纪略及鹭岛遗衲梦庵海上见闻录所载并同。全祖望鲒埼亭集,据沈光文斯庵集挽王诗 (第 15 页)
  若腾字闲之,一字海运,号牧洲;福建同安金门岛贤聚人。明崇祯丙子(九年)举人,庚辰(十三年)进士;御试召对称旨,授兵部主事,旋升本部郎中兼总京卫武学。

后外迁浙江布政使司左参议,分司宁绍巡海兵备道;在任遗爱于民,士民建祠以奉,有「卢菩萨」之称。福王立,召为佥都御史;唐王立,授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温、处、宁、台,后加兵部尚书。清军南下,若腾守平阳,力战中矢,遇水师救出。闻闽变,痛愤赴水,为同官拯起。寻潜入滃州,辗转入闽海,偕 王忠孝
、诸葛倬、沈宸荃、曾樱、许吉、辜朝荐、徐孚远、郭贞一、纪许国、沈光文等居浯洲屿,自号「留庵」。永历 (第 2 页)
  人间毛羽尽,此地泪痕新;疆宇虽还夏,衣冠不到秦。去来无适主,仇后总非民!遗孑诚如此,谁言造化仁!



   访 王愧两先生

  问我将何适,同人久与违。沙深须曳革,风劲且披衣。入座无凡语,望烟当自归。相看春径好,一路草菲菲。 …… (第 10 页)
  荷锄东海复何言,回首亲交总泪痕;曩岁英华联研席,两君名姓各飞翻。何人为乞王琳首?自古难招屈子魂!独立苍茫无限恨,岫云归尽掩柴门。



   陪宁靖集 王愧两
斋中

  轩车夕过喜王孙,呼取黄衫共酒尊;入钓新鱼堪一饱,小斋明烛好深论。龙无云雨神何恃?剑落渊潭 …… (第 13 页)
  (若腾,字闲之,号牧洲;明福建同安金门人。南明隆武立,尝受命巡抚浙江温、处、宁、台。后回闽海,与 王忠孝
、沈宸荃、曾樱、许吉、辜朝荐、徐孚远、郭贞一、纪许国等诸耆旧居金门,自号「留庵」。永历十八年,东渡 (第 16 页)
  横海楼船意气多,水中龙唱益州歌。私恩公义君如是,日暮途穷尔奈何!忍见铜驼卧荆棘,换来铁券誓山河!扶桑清浅须臾事,搔首兴亡付逝波!
     王忠孝

    (福建惠安人;字长孺,号愧两。崇祯元年进士,以户部主事榷关;劾太监忤旨,廷杖戍边。福王立,授绍兴知府,擢副都御史。隆武时,陈光复策;授兵部侍郎,总督军务。福京破,家居,杜门不出;郑成功延置幕府,偕入台,厚待之。日与诸遗老肆意诗酒。居数年,卒。)
…… (第 278 页)
今郑氏境内逸寇托足孤岛,为滨海无穷之忧。皇上悯恻残黎,赫然诛讨;天佑皇仁,风波助顺。而公以国贼家难、 忠孝
交逼于中,愤不顾身,义形颜色;仰仗皇上委托之专,无复疑贰掣肘,遂克受事,报宣威绝徼航海之勋,稽古莫及 …… (第 299 页)
之,其所以为百世戎臣师者,吾无缀乎尔。故复称道古今,以见远图之不可事、耀兵之非得已以及主之仁明、臣之 忠孝,
著厥成功之自。览是编者考闽事之终始,尚将有以论其世也』。
    萧山毛奇龄「平台湾纪序」曰:『从来 (第 299 页)
    (陈永华,字复甫,福建同安人。弱冠,补弟子员。闻父殉国难,即弃儒生业,究心天下事。时成功开府思明,延揽天下士;兵部侍郎 王忠孝
荐之。与语竟日,大喜曰:『复甫,今之卧龙也』!授参军,待以宾礼。永历十二年成功北征,命辅世子留思明; …… (第 325 页)
    (黄檗寺,在大北门外;地旷境幽,擅林泉之胜,题咏甚多。今已圮。)
  卢前、王后久齐名,四载樽前涕泪倾;沦落江南老词客,白头愁杀庾兰成!
     (王忠孝,
字长孺,福建惠安人。崇祯元年登进士第,以户部主事榷关;劾太监忤旨,廷杖下狱,已而戍边。福王立,擢副都 (第 329 页)
御史。隆武元年召见,晋兵部左侍郎;赐尚方剑,便宜行事。及福京破,家居杜门不出。时成功开府思明,设储贤馆,礼待避乱搢绅; 忠孝
往见,欲官之;辞,乃待以宾礼。永历十八年,偕卢若腾入台,日与诸寓公纵情诗酒。居四年,卒。)
  铁马 (第 329 页)
 四 画

六十七 [一0五]七七八~八二、[一二二]五六~六六、[一一三]五0八、五三八、五四二、[一二一]九一0~一三、九四七~四八、[一四]五七五、[六四]五0~五二
方达圣 [一二二]七三、[一一三]四九三、[一四0]六0三

方达义 [一一三]四九二、[一四0]六0二
方文雄 [一四六]四二0、四四六、[七三]四五四、四七九、四八一
方祖荫 [六四]二一五
王廷稷 [五六]八八、一0三~0四
王龙起 [五六]一一五 王忠孝
 [六五]二七六、[六六]三八七
王兆升 [六五]二八一~八三、[六六]三九二~九四、[一0三]二六 (第 471 页)
  延平郡王之诗已载「台湾诗乘」,而书亦有存者。曩时海会寺僧传芳巡锡泉州,闻故家黄氏有王书,造门请见;黄氏以海会为北园别墅,与郑氏大有因缘,慨然相赠。今藏寺中,则以行书而写周子「太极图说」者也。比年以来,颇多赝品,素纨不点、朱印烂然,有署「大目」者、有钤「敕封延平郡王」者;作伪之迹,见之可哂。夫赐姓初名森,字大木,非「大目」也。永历朝虽封延平郡王,未曾一用;文移书答,但称「招讨大将军」,岂有平常缣素而盖王章,且有「敕封」二字?是作伪者之不知史事,昭然若揭矣。
   一0六

  东都初建之时,中土士夫之来者,若徐中丞孚远、 王都宪忠孝
、辜御史朝荐、陈参 (第 49 页)
曰。予每读先正独对说话。未尝不感叹。仍诵 肃宗大王读岳武穆精忠录 御制诗。诗曰。(南宋谁称第一人。岳 王忠孝
更无伦。期还二帝为吾任。誓复中原扫虏尘。结发从戎威望著。抗胡破盗捷书频。平生论议多持正。炳炳丹心照万 (第 124L 页)
百年。而子孙蕃衍。皆 文学忠孝
相承。而文贞公实生我 仁显圣母。益为邦家之光。岂非源大川丰者欤。縡文贞公之外孙。今于记文之述。义不可 …… (第 289H 页)
冤。即 命复爵。公长身美须髯。状貌奇伟。神采秀发。少博览群书。精于易理。上自乾象下至医药。靡不通晓。 忠孝
素所蓄积。与人言。必以是二字勉之。及蒙被 宣庙不世之恩。作自勉书。帖之门上。朝夕自省曰。有亨有亨。无 …… (第 291H 页)
孝子之门。而卒无一人举前事以白公心者。益可悲也。余为近世名士大夫铭多矣。于公实有九原可作之愿。首揭其 忠孝
大节于碑阴。以示来玆。公始葬广州。辛卯移卜长湍大德山下云。
县监李公墓表
余从幼少时。数拜李延丰戚丈 …… (第 299L 页)
止此。曾子曰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夫人道莫大于 忠孝。
而忠与孝本无二致。文忠公曾所效力于王家者。一皆埤遗于公。而公乃一遵规矩。绰有成绩。至若丙丁之饥。甚于 (第 304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