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類
詩文評類
總集類
徙斯训
牧誓庸蜀羌髳髳即叟也音搜史西南夷传自巂以
东北君长以十数斯笮都取大注斯及笮都二国名也
徙音斯相如难蜀文略斯榆谓斯与楪榆也此斯即西
南夷之迥玉篇作鄋注狄 国夏 为防风氏周为髳汉
之賨叟地在蜀之边今按髳也徙也斯也叟也鄋也
賨也一种夷人古今随呼而易其名因易其字非博 (第 21a 页)
牧誓庸蜀羌髳髳即叟也音搜史西南夷传自巂以
东北君长以十数斯笮都取大注斯及笮都二国名也
徙音斯相如难蜀文略斯榆谓斯与楪榆也此斯即西
南夷之迥玉篇作鄋注狄 国夏 为防风氏周为髳汉
之賨叟地在蜀之边今按髳也徙也斯也叟也鄋也
賨也一种夷人古今随呼而易其名因易其字非博 (第 21a 页)
左氏谥说
春秋之谥宗周而外晋鲁齐卫最具郑之七穆皆不书
谥最后始有罕武子国桓子而冯简子不知其为公族
与否且其人虽贤顾本末不甚详并佚其名而存其谥
子产之谥别见外传以宋诸卿之多贤其谥无一见于
传者陈之书谥者三而司马桓子公孙贞子名无可考
独辕宣仲名存而事略傋其馀惟邾有茅成子耳吾于
是疑左氏于诸国之史亦未得见其全也尤有不可解
者王子带而谥曰昭召伯奂暨其子盈而谥曰庄曰简
鲁之公子庆父暨其子敖而谥曰共曰穆公子牙暨其
孙侨如而谥曰僖曰宣卫之石恶而谥曰悼齐之高张
而谥曰昭 国夏 而谥曰惠然犹可曰诸臣虽以罪或死
或奔而业为之置后故徇其后人之请得良谥焉亦已
谬矣晋之狐鞫居而谥曰简却 (第 21b 页)
春秋之谥宗周而外晋鲁齐卫最具郑之七穆皆不书
谥最后始有罕武子国桓子而冯简子不知其为公族
与否且其人虽贤顾本末不甚详并佚其名而存其谥
子产之谥别见外传以宋诸卿之多贤其谥无一见于
传者陈之书谥者三而司马桓子公孙贞子名无可考
独辕宣仲名存而事略傋其馀惟邾有茅成子耳吾于
是疑左氏于诸国之史亦未得见其全也尤有不可解
者王子带而谥曰昭召伯奂暨其子盈而谥曰庄曰简
鲁之公子庆父暨其子敖而谥曰共曰穆公子牙暨其
孙侨如而谥曰僖曰宣卫之石恶而谥曰悼齐之高张
而谥曰昭 国夏 而谥曰惠然犹可曰诸臣虽以罪或死
或奔而业为之置后故徇其后人之请得良谥焉亦已
谬矣晋之狐鞫居而谥曰简却 (第 21b 页)
稚恭(庾翼传翼字稚恭代亮镇/武昌劳谦匪懈戎政严明)轻命(按周官师氏/职无此文)
檄移第二十
震雷始于曜电出师先乎威声故观电而惧雷壮听声
而惧兵威兵先乎声其来巳久昔有虞始戒于 国夏 后
初誓于军殷誓军门之外周将交刃而誓之故知帝世
戒兵三王誓师宣训我众未及敌人也至周穆西征祭 (第 29a 页)
檄移第二十
震雷始于曜电出师先乎威声故观电而惧雷壮听声
而惧兵威兵先乎声其来巳久昔有虞始戒于 国夏 后
初誓于军殷誓军门之外周将交刃而誓之故知帝世
戒兵三王誓师宣训我众未及敌人也至周穆西征祭 (第 29a 页)
檄移第二十震雷始于曜电出师先乎威声故观电而惧雷壮听声
而惧兵威兵先乎声其来巳久昔有虞始戒于 国夏 后
初誓于军殷誓军门之外周将交刃而誓之故知帝世
戒兵三王誓师宣训我众未及敌人也至周穆西征祭
公谋父称 (第 14b 页)
而惧兵威兵先乎声其来巳久昔有虞始戒于 国夏 后
初誓于军殷誓军门之外周将交刃而誓之故知帝世
戒兵三王誓师宣训我众未及敌人也至周穆西征祭
公谋父称 (第 14b 页)
秩)
(富民康周易曰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班固汉书述曰国富/和六年三月行幸东巡四月行幸许昌宫春秋说题辞曰 国)
(夏 曰祀二三谓明帝六年也言众事既安天禄甚明为君六/刑清/铣曰庶众康安秩禄孔甚也载祀皆年也唐虞曰载)
(狱 (第 31a 页)
(富民康周易曰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班固汉书述曰国富/和六年三月行幸东巡四月行幸许昌宫春秋说题辞曰 国)
(夏 曰祀二三谓明帝六年也言众事既安天禄甚明为君六/刑清/铣曰庶众康安秩禄孔甚也载祀皆年也唐虞曰载)
(狱 (第 31a 页)
敷。家声克裕。三川底定。粲青史于元和。九郡肃齐。
著洪勋于盛际。(元和中杜公黄裳举仆射崇文平蜀今相 国夏 侯公用安南公骈遂复交阯故地)恭惟燕翼之谋。自契君臣之美。幽阴
雪愤。竦七庙之灵诛。雰雺廓清。彰一人之 (第 17b 页)
著洪勋于盛际。(元和中杜公黄裳举仆射崇文平蜀今相 国夏 侯公用安南公骈遂复交阯故地)恭惟燕翼之谋。自契君臣之美。幽阴
雪愤。竦七庙之灵诛。雰雺廓清。彰一人之 (第 17b 页)
怀金陵旧游寄儿正谊
记得城南路登高木末亭清风瞻画像(余初至见方正学/先生画像面目孤)
(峭再至已易塑像/画像不可复问)旧景挂岩屏(太自有赋诗/留岩屏句)藉地皆芳草
清歌指妙伶因怀松柏下苦雨出荒萤(右雨花台)
金碧琉璃塔曾登至九重诗人同蹀躞(吴人林/若抚)开士亦从
容春树旗亭雨孤鸿江上钟至今犹梦寐诗草落寒茸(右)
(报恩寺)
当年举社会高座问精蓝有晋风流在聊容制义参名流
十五 国夏 课一千函投老牵前事祗堪作笑谈(右高座寺)
河房曾挂榻不异蕊珠宫数里朱栏日千家白柰风渡烦
桃叶泪舟赛角 (第 8a 页)
记得城南路登高木末亭清风瞻画像(余初至见方正学/先生画像面目孤)
(峭再至已易塑像/画像不可复问)旧景挂岩屏(太自有赋诗/留岩屏句)藉地皆芳草
清歌指妙伶因怀松柏下苦雨出荒萤(右雨花台)
金碧琉璃塔曾登至九重诗人同蹀躞(吴人林/若抚)开士亦从
容春树旗亭雨孤鸿江上钟至今犹梦寐诗草落寒茸(右)
(报恩寺)
当年举社会高座问精蓝有晋风流在聊容制义参名流
十五 国夏 课一千函投老牵前事祗堪作笑谈(右高座寺)
河房曾挂榻不异蕊珠宫数里朱栏日千家白柰风渡烦
桃叶泪舟赛角 (第 8a 页)
毛曰观春秋经文及左传策书。知卫人与夫子。皆有实为卫君之事与意。(节)赵鞅用阳虎计。借纳蒯聩。以伐卫丧。帅师入戚。是伐丧当拒。借纳君以报宿怨。其意回测。又当拒。且晋所怨者灵也。灵甫在殡。而报怨者已在境。虽非纳君。亦定无拱手而听之者。是不可不拒。况晋为齐鲁卫
所共雠。卫碍世子。齐鲁不碍世子也。则又不得不拒。故当时卫人无不以拒晋为能事者。(节)若夫子之为卫君。则其意显然。哀二年书晋赵鞅帅师纳卫世子蒯聩于戚。(节)至三年始书 齐国夏 卫石曼姑。帅师围戚。其历恶鞅蒯。斥晋为卫。明见简书。(节)其后哀八年。夫子还卫。且与出公相周旋。亦皆 (第 220L 页)
所共雠。卫碍世子。齐鲁不碍世子也。则又不得不拒。故当时卫人无不以拒晋为能事者。(节)若夫子之为卫君。则其意显然。哀二年书晋赵鞅帅师纳卫世子蒯聩于戚。(节)至三年始书 齐国夏 卫石曼姑。帅师围戚。其历恶鞅蒯。斥晋为卫。明见简书。(节)其后哀八年。夫子还卫。且与出公相周旋。亦皆 (第 220L 页)
〔事实〕左传昭三年。齐侯使晏婴请继室于晋。叔向从之宴。相与语。叔向曰齐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齐其为陈氏矣。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齐旧四量。豆区釜钟。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辟之。(昭二十六年。晏子告景公曰公厚敛焉。陈氏厚施焉。民归之矣。后世若少惰。陈氏而不亡。则国其国也。)〇左传哀五年。齐燕姬(景公之夫人。)生子。不成而死。(未冠也)鬻姒之子荼嬖。(妾子也)诸大夫恐其为太子也。言于公曰君之齿长矣。未有太子。若之何。公曰二三子。间于忧虞。则有疾疢。亦姑谋乐。何忧于无君。(景公意欲立荼而未发。故以此言塞大夫请。)公疾。使 国惠子
、高昭子立茶(一作荼)。寘群公子于莱。秋齐景公卒。冬十月。公子嘉、公子驹、公子黔奔卫。公子锄、公子阳 …… (第 273L 页)
毛曰卫人以为蒯聩既得罪先君。而又乘先君未葬。兴师入寇。义不可纳。故奋然拒之。而春秋书法。亦以为辄不当私顺亲心。纳父不拒。当时卫人群然以拒聩为能事。其拒聩也。并不曰为辄拒父。而曰为灵公拒逆。虽圣门弟子。皆以为然。子贡使吴。子路结缨。恬不为怪。惟夫子隐以
为非。在为卫君章。风其退让。在此章则示以正名。〇驳曰非也。哀三年。石曼姑围戚而知为子围父大为不义。故推齐为先。使为兵首。谷梁传曰此卫事也。其先 国夏 何也。子围父也。杜注孔疏。并宗此义。则石曼姑孔悝之等。自知犯逆。蹙蹙靡骋。今乃曰卫人秉义声罪。以拒聩 (第 281L 页)
毛曰卫人以为蒯聩既得罪先君。而又乘先君未葬。兴师入寇。义不可纳。故奋然拒之。而春秋书法。亦以为辄不当私顺亲心。纳父不拒。当时卫人群然以拒聩为能事。其拒聩也。并不曰为辄拒父。而曰为灵公拒逆。虽圣门弟子。皆以为然。子贡使吴。子路结缨。恬不为怪。惟夫子隐以
为非。在为卫君章。风其退让。在此章则示以正名。〇驳曰非也。哀三年。石曼姑围戚而知为子围父大为不义。故推齐为先。使为兵首。谷梁传曰此卫事也。其先 国夏 何也。子围父也。杜注孔疏。并宗此义。则石曼姑孔悝之等。自知犯逆。蹙蹙靡骋。今乃曰卫人秉义声罪。以拒聩 (第 281L 页)
〔事实〕定六年春二月。公侵郑取匡。及还。阳虎使季孟自南门入。出自东门。(杜云阳货将逐三桓。欲使得罪于邻国。)公叔文子曰天将多阳虎之罪以毙之。君姑待之。〇夏。季桓子如晋。献郑俘也。阳虎强使孟懿子往报夫人之币。(杜云虎欲困辱三桓。并求媚于晋。故强使正卿报晋。)孟孙立于房外。谓范献子曰阳虎若不能居鲁而息肩于晋。所不以为中军司马者。有如先君。(微言之)献子谓简子曰鲁人患阳虎矣。孟孙知其衅。以为必适晋。故强为之请。以取入焉。(令晋素知之。)〇秋八月。阳虎又盟公及三桓于周社。盟国人于亳社。诅于五父之衢。(杜云三桓微。陪臣专政。)〇案鲁人之患阳虎。邻国皆知之。孔子独不知之乎。千人所指。知为祸首。孔子其肯从而仕之乎。
〔事实〕定七年传云春二月。齐人归郓、阳关。阳虎居之以为政。〇秋。 国夏 伐我。阳虎御季桓子。(谓御车)公敛处父御孟懿子。(处父孟氏臣。)处父曰虎不 (第 337L 页)
〔事实〕定七年传云春二月。齐人归郓、阳关。阳虎居之以为政。〇秋。 国夏 伐我。阳虎御季桓子。(谓御车)公敛处父御孟懿子。(处父孟氏臣。)处父曰虎不 (第 337L 页)
出赵汸说。子家之亟言于季孙者。于传无著。然观其与昭公言。曰意如事君。不敢不改。又言君以一乘。入于鲁师。季孙必与君归。季孙之意实然。故云未尝不中吾志。杜注阙。故取之以补。
(定四)经。三月。公会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 齐国夏 于召陵。侵楚。(注)伐楚书侵。鄙晋之无能为也。
出家铉翁说。程子曰。楚时其彊。侵凌诸侯。晋上请 (第 509L 页)
(定四)经。三月。公会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 齐国夏 于召陵。侵楚。(注)伐楚书侵。鄙晋之无能为也。
出家铉翁说。程子曰。楚时其彊。侵凌诸侯。晋上请 (第 509L 页)
。是为茅隐先生。其来孙蕃察访。壬辰之乱。倡义旅有功。七世而有讳硕周。寿阶通政。公之考也。祖胤义,曾祖 国夏。
外祖则信川康锡一也。公以 仁陵丁亥生。 光武癸卯卒。始娶南原梁氏挺允女无育。继娶南平文氏亨纯女只有三 (第 171L 页)
为太子。景公老。恶言嗣事。又爱荼母。欲立之。惮发之口。乃谓诸大夫曰。为乐耳。国何患无君乎。景公病。命 国惠子,
高昭子。立少子荼为太子。逐群公子。景公卒。太子荼立。是为晏孺子。群公子畏诛。皆出亡。田乞(齐大夫)攻 (第 523H 页)
以此观之。孔子不得乎楚。而又反乎卫。在哀公之十年。而子贡子路之问。皆当是时。集注于子贡章。乃言辄拒父之事。则正名之答。在拒父之后明矣。
春秋经哀公二年。卫侯元卒。(即灵公也)晋赵鞅纳卫世子蒯聩于戚。(集注。所谓晋纳蒯聩者也。)三年。 齐国夏 卫,石曼姑。帅师围戚。(集注。所谓辄拒之者也。)
以此观之。辄之拒父。在哀公初年。而正名章集注曰。 (第 416L 页)
春秋经哀公二年。卫侯元卒。(即灵公也)晋赵鞅纳卫世子蒯聩于戚。(集注。所谓晋纳蒯聩者也。)三年。 齐国夏 卫,石曼姑。帅师围戚。(集注。所谓辄拒之者也。)
以此观之。辄之拒父。在哀公初年。而正名章集注曰。 (第 416L 页)
就商。承旨李敏英。翰林洪启迪。假注书徐命渊。兼春秋赵之重。入侍于宣政殿。侍讲官李正臣。奏曰。三年春。 齐国夏,
卫石曼姑。帅师围戚章。胡传中所谓三揖。在下之三揖。本出于周礼。天子于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则旁 (第 75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