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類
詩文評類
總集類
答章泰占问方百里书
接札阅近文五首甚佳此正时俗所称第一流文即此
已足颉颃庐陵且方驾曾王而上之矣但其极得力处
总是灌瀹于宋人之宿习甚深凡揣字絜句造意取息
一唾一吸一行一站总有一见成膜胚于其中能破此
而摆落之便能出人一头地否则犹是未侻衣一健蛹
也向与足下相见少但以为精于举业早受世知是当
今高才生耳今知留心经学考辨得失兼能著力作古
杂文此是吾党一大干城骤见此喜何等矣第诸解经
处凡十八条多以 顾亭林 阎潜丘谬说杂释此悉前时
所驳辨过者但观予从前说经诸录便自了却此固不
烦再为喋喋至为方百里条有方百里者 (第 14b 页)
接札阅近文五首甚佳此正时俗所称第一流文即此
已足颉颃庐陵且方驾曾王而上之矣但其极得力处
总是灌瀹于宋人之宿习甚深凡揣字絜句造意取息
一唾一吸一行一站总有一见成膜胚于其中能破此
而摆落之便能出人一头地否则犹是未侻衣一健蛹
也向与足下相见少但以为精于举业早受世知是当
今高才生耳今知留心经学考辨得失兼能著力作古
杂文此是吾党一大干城骤见此喜何等矣第诸解经
处凡十八条多以 顾亭林 阎潜丘谬说杂释此悉前时
所驳辨过者但观予从前说经诸录便自了却此固不
烦再为喋喋至为方百里条有方百里者 (第 14b 页)
征北将军墓(即陆祎墓在昆山有碑村人疲于/官吏征索遂碎其碑)
崎岖寻古隧衰草隐寒原欲读将军事丰碑秪半存
顾亭林
旦暮潮流急东西径路斜无从质疑字共属野王家
白龙洞(在横云山顶下通淀山湖每风雨夜有/龙出入洞中) (第 19b 页)
崎岖寻古隧衰草隐寒原欲读将军事丰碑秪半存
顾亭林
旦暮潮流急东西径路斜无从质疑字共属野王家
白龙洞(在横云山顶下通淀山湖每风雨夜有/龙出入洞中) (第 19b 页)
明矣邢炳云章句者
训解科段之名惟疏定于唐初其名无所诠解或以为
后儒解释之书名曰正义今通谓之疏也(说本 亭/林顾氏) 论其
列于学官者汉初书惟有欧阳礼惟有后仓易杨何春
秋公羊而己至孝宣复立大小夏侯尚书大小戴礼施 (第 22a 页)
训解科段之名惟疏定于唐初其名无所诠解或以为
后儒解释之书名曰正义今通谓之疏也(说本 亭/林顾氏) 论其
列于学官者汉初书惟有欧阳礼惟有后仓易杨何春
秋公羊而己至孝宣复立大小夏侯尚书大小戴礼施 (第 22a 页)
题黄星槎所藏汉华山碑拓本
江夏过奼我袖中有西岳六丁取不尽古色尚斑駮一
饭先钟梁三舍后斯邈森森剑锋藏苕苕禾颖擢美女
簪好花壮士横长槊白象露齿牙苍龙吐芒角掉尾鱼
戏波垂头鹤俛啄依稀六百字字字玉在璞杜迁石巳
碎郭香文未剥当年松谭阁(此碑旧藏宛委山人郭宗/昌松谭阁后归王山史啸)
(月楼 顾亭林/ 所见即此本)薇露手亲濯侍史妙装潢牙签自追琢啸
月古逸民顾荣共商搉手书付官奴恐溷俗子浊(山史/题册) …… (第 19a 页)
题惠松厓徵君授经图
汉儒说经重诂训授受专门先后印三代遗文近可推
大义微言条不紊后人凿空誇心得一笔欲将郑服摈
虚谭名理诃玩物陈义甚高词巳遁我 朝经术方昌
明天遣耆儒破迷闷红豆风流手泽贻三世大师清望
峻 正谊 常睎董仲舒识古共推刘子骏尤长羲易溯九
师辅嗣说行存亦仅郢书燕说一例芟坠简逸象尽日
捃画吞仲翔洵巳足论 (第 19b 页)
江夏过奼我袖中有西岳六丁取不尽古色尚斑駮一
饭先钟梁三舍后斯邈森森剑锋藏苕苕禾颖擢美女
簪好花壮士横长槊白象露齿牙苍龙吐芒角掉尾鱼
戏波垂头鹤俛啄依稀六百字字字玉在璞杜迁石巳
碎郭香文未剥当年松谭阁(此碑旧藏宛委山人郭宗/昌松谭阁后归王山史啸)
(月楼 顾亭林/ 所见即此本)薇露手亲濯侍史妙装潢牙签自追琢啸
月古逸民顾荣共商搉手书付官奴恐溷俗子浊(山史/题册) …… (第 19a 页)
题惠松厓徵君授经图
汉儒说经重诂训授受专门先后印三代遗文近可推
大义微言条不紊后人凿空誇心得一笔欲将郑服摈
虚谭名理诃玩物陈义甚高词巳遁我 朝经术方昌
明天遣耆儒破迷闷红豆风流手泽贻三世大师清望
峻 正谊 常睎董仲舒识古共推刘子骏尤长羲易溯九
师辅嗣说行存亦仅郢书燕说一例芟坠简逸象尽日
捃画吞仲翔洵巳足论 (第 19b 页)
臧玉林经义杂识序
自宋元以经义取士守一先生之说敷衍傅会并为一
谈而空疏不学者皆得自名经师閒有读汉唐注疏者
不以为俗即以为异其弊至明季而极矣
国朝通儒若 顾亭林 陈见桃阎百诗惠天牧诸先生始
笃志古学研覃经训由文字声音训诂而得义理之真
同时毗陵有臧玉林先生亦其流亚 (第 11b 页)
自宋元以经义取士守一先生之说敷衍傅会并为一
谈而空疏不学者皆得自名经师閒有读汉唐注疏者
不以为俗即以为异其弊至明季而极矣
国朝通儒若 顾亭林 陈见桃阎百诗惠天牧诸先生始
笃志古学研覃经训由文字声音训诂而得义理之真
同时毗陵有臧玉林先生亦其流亚 (第 11b 页)
跋西岳华山碑
吾友黄君星槎示予西岳华山碑拓本文字精好以洪
丞相隶释校之亡者廑九十七字残阙者又数字初为
关中东肇商所藏后归之郭允伯又归之王山史赵子
函 顾亭林 所见皆即此本也不知何时转入新安故家
星槎官于歙得而有之公车北上往来三千里常置行
箧中客请以重价易之笑 (第 2b 页)
吾友黄君星槎示予西岳华山碑拓本文字精好以洪
丞相隶释校之亡者廑九十七字残阙者又数字初为
关中东肇商所藏后归之郭允伯又归之王山史赵子
函 顾亭林 所见皆即此本也不知何时转入新安故家
星槎官于歙得而有之公车北上往来三千里常置行
箧中客请以重价易之笑 (第 2b 页)
阐许郑之学一时推为巨
手又撰蛾术编百卷其目有十日说录说字说地说制
说人说物说集说刻说通说系盖仿王深宁 顾亭林 之
意而援引尤博赡焉自束发至垂白未尝一日辍书年
六十八两目忽瞽阅两岁得吴兴医针之而愈著书如
常时春秋 (第 8b 页)
手又撰蛾术编百卷其目有十日说录说字说地说制
说人说物说集说刻说通说系盖仿王深宁 顾亭林 之
意而援引尤博赡焉自束发至垂白未尝一日辍书年
六十八两目忽瞽阅两岁得吴兴医针之而愈著书如
常时春秋 (第 8b 页)
水火之中所信者天并
不必卜不必梦也托梦卜以坚众心则所自信者反薄
矣故吕览载夷齐之言谓武王扬梦以说众而 顾亭林
疑泰誓之为伪者此也
汤之放桀而有惭德自是高于武王梨洲黄氏曰有汤
之惭然后君臣之分著而人知故国之不可以 (第 9a 页)
不必卜不必梦也托梦卜以坚众心则所自信者反薄
矣故吕览载夷齐之言谓武王扬梦以说众而 顾亭林
疑泰誓之为伪者此也
汤之放桀而有惭德自是高于武王梨洲黄氏曰有汤
之惭然后君臣之分著而人知故国之不可以 (第 9a 页)
又非也浍水在河东见水经注汾水篇而灌水
在淮南亦一名浍以溱为浍岂可乎克斋精于释地不
知何以失之
(问) 亭林先生 谓薄伐猃狁之太原非尚书之太原按朱
吕严三家皆以为即今阳曲而 (第 9a 页)
亭林 力非之是否
(答) (第 9a 页)
亭林 是也周之畿内自有太原故宣王料民于太原
若以晋之太原当之则踰河而东以料民于藩国有是
理乎尔雅广平曰原公 …… (第 9a 页)
(问) 顾亭林 谓唐叔所封以至翼侯之亡疑皆在翼不在
晋阳然则燮父何以改国号曰晋乎唐城毕竟安在
(答)既改唐曰晋则其在 (第 14a 页)
晋阳可知然 亭林 之言亦自有
故难以口舌辨也括地志所述唐城有二一在井州晋
阳县北二里是太原之唐城一在绛州翼城县西二十 …… (第 14a 页)
阳之唐城相去七百馀里而史记晋世家谓唐
叔封于河汾之东则当在平阳张守节亦主此说若太
原则在河汾之西矣故 亭林 疑唐叔本封在翼者以此
故也但燮父之改唐曰晋以晋水则自在太原而诗谱
明曰穆侯始迁于翼则史记所谓河汾之东 …… (第 14a 页)
同名耳至于
晋自唐叔以后靖侯以前年数且不可考何况其他则
其中必累迁而至翼亦必无一徙而相去七百馀里也 亭林 于括地志之唐城引其一遗其一则稍未覈也
(问)竹村马氏曰三百五篇惟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
为祭祀之诗小雅 (第 14b 页)
在淮南亦一名浍以溱为浍岂可乎克斋精于释地不
知何以失之
(问) 亭林先生 谓薄伐猃狁之太原非尚书之太原按朱
吕严三家皆以为即今阳曲而 (第 9a 页)
亭林 力非之是否
(答) (第 9a 页)
亭林 是也周之畿内自有太原故宣王料民于太原
若以晋之太原当之则踰河而东以料民于藩国有是
理乎尔雅广平曰原公 …… (第 9a 页)
(问) 顾亭林 谓唐叔所封以至翼侯之亡疑皆在翼不在
晋阳然则燮父何以改国号曰晋乎唐城毕竟安在
(答)既改唐曰晋则其在 (第 14a 页)
晋阳可知然 亭林 之言亦自有
故难以口舌辨也括地志所述唐城有二一在井州晋
阳县北二里是太原之唐城一在绛州翼城县西二十 …… (第 14a 页)
阳之唐城相去七百馀里而史记晋世家谓唐
叔封于河汾之东则当在平阳张守节亦主此说若太
原则在河汾之西矣故 亭林 疑唐叔本封在翼者以此
故也但燮父之改唐曰晋以晋水则自在太原而诗谱
明曰穆侯始迁于翼则史记所谓河汾之东 …… (第 14a 页)
同名耳至于
晋自唐叔以后靖侯以前年数且不可考何况其他则
其中必累迁而至翼亦必无一徙而相去七百馀里也 亭林 于括地志之唐城引其一遗其一则稍未覈也
(问)竹村马氏曰三百五篇惟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
为祭祀之诗小雅 (第 14b 页)
三传问目答蒋学镛
(问)荀息之傅奚齐也阿君命以成危事故左传以白圭
之玷惜之而春秋之书法居然与孔父仇牧同科 顾亭
林 曰以王法言之易树子也以荀息言之则君命也彼
枯菀之歌出而里克以畏死改节矣则荀息不可谓非
义也然则叔仲惠 (第 1a 页)
伯更非荀息之比而 亭林 反诋之何
哉
(答)惠伯岂是荀息之比盖其所傅者应立之世子既主
丧矣襄仲突出而弑之是死也虽与日月争光可 (第 1a 页)
也今
求圣人所以不书之故而不得乃妄诋之则 亭林 之谬 (第 1a 页)
也 亭林 之前亦有扬人马骈曾为此说皆不知大义者
也荀息在晋其料伐虞之事固知者然即其知而言之
亦非能导其君以正者 (第 1b 页)
不过徇其吞并之私而行其狙
诈已耳及其老而耄以身殉乱圣人所以书之以为犹
愈于里克丕郑之徒也非竟许之也若惠伯则真忠也
假如 亭林 之言必使鲁之臣皆如季孙行父叔孙得臣
俛首唯阿往来奔走以成襄仲之事而后谓之识时务
与贤如行父尚且不免而 (第 1b 页)
(问)荀息之傅奚齐也阿君命以成危事故左传以白圭
之玷惜之而春秋之书法居然与孔父仇牧同科 顾亭
林 曰以王法言之易树子也以荀息言之则君命也彼
枯菀之歌出而里克以畏死改节矣则荀息不可谓非
义也然则叔仲惠 (第 1a 页)
伯更非荀息之比而 亭林 反诋之何
哉
(答)惠伯岂是荀息之比盖其所傅者应立之世子既主
丧矣襄仲突出而弑之是死也虽与日月争光可 (第 1a 页)
也今
求圣人所以不书之故而不得乃妄诋之则 亭林 之谬 (第 1a 页)
也 亭林 之前亦有扬人马骈曾为此说皆不知大义者
也荀息在晋其料伐虞之事固知者然即其知而言之
亦非能导其君以正者 (第 1b 页)
不过徇其吞并之私而行其狙
诈已耳及其老而耄以身殉乱圣人所以书之以为犹
愈于里克丕郑之徒也非竟许之也若惠伯则真忠也
假如 亭林 之言必使鲁之臣皆如季孙行父叔孙得臣
俛首唯阿往来奔走以成襄仲之事而后谓之识时务
与贤如行父尚且不免而 (第 1b 页)
夫同姓之诸侯其五庙之太祖固以始封之君而未尝
不别有天子之庙故鲁有周庙祖文王郑亦有周庙祖
厉王非僭也 顾亭林 曰诸侯若竟不敢祖天子则始封
之君将何祭天下未有无祖考之人而况于有土者也
(毛西河亦/主此说)愚谓周礼 …… (第 9a 页)
敢以始封之君配之是乃所谓诸侯不敢祖天子
者也故毛西河谓诸侯当有出王之庙则是若因此而
谓鲁可禘则又非也 (顾亭林 亦/有此语)是固二千年来之疑案
而今始得和齐斟酌而定其说者曰是则然矣然先儒 …… (第 9b 页)
问观之亦多有变
通之礼而奈何竟以施之诸侯也然则夔子不祀亦自
有罪特楚人灭之未必不借此以兼弱耳
(问) 亭林先生 谓七七之奠本于易七日来复是以丧期
五五斋期七七皆易数也其说近于附会然否 …… (第 10b 页)
(答) 亭林 儒者非先王之法言不言至此条则失之然此
乃其未定之说在初刻日知录八卷及晚年重定则芟
之矣盖自知其失也七 (第 11a 页)
不别有天子之庙故鲁有周庙祖文王郑亦有周庙祖
厉王非僭也 顾亭林 曰诸侯若竟不敢祖天子则始封
之君将何祭天下未有无祖考之人而况于有土者也
(毛西河亦/主此说)愚谓周礼 …… (第 9a 页)
敢以始封之君配之是乃所谓诸侯不敢祖天子
者也故毛西河谓诸侯当有出王之庙则是若因此而
谓鲁可禘则又非也 (顾亭林 亦/有此语)是固二千年来之疑案
而今始得和齐斟酌而定其说者曰是则然矣然先儒 …… (第 9b 页)
问观之亦多有变
通之礼而奈何竟以施之诸侯也然则夔子不祀亦自
有罪特楚人灭之未必不借此以兼弱耳
(问) 亭林先生 谓七七之奠本于易七日来复是以丧期
五五斋期七七皆易数也其说近于附会然否 …… (第 10b 页)
(答) 亭林 儒者非先王之法言不言至此条则失之然此
乃其未定之说在初刻日知录八卷及晚年重定则芟
之矣盖自知其失也七 (第 11a 页)
奋拳欲殴之西河雅好殴人其与人语
稍不合即骂骂甚继以殴一日与富平李检讨天生会
于合肥阁学座论韵学天生主 顾氏亭林 韵说西河斥
以邪妄天生秦人故负气起而争西河骂之天生奋拳
殴西河重伤合肥素以兄事天生西河遂不敢校闻者 (第 29a 页)
稍不合即骂骂甚继以殴一日与富平李检讨天生会
于合肥阁学座论韵学天生主 顾氏亭林 韵说西河斥
以邪妄天生秦人故负气起而争西河骂之天生奋拳
殴西河重伤合肥素以兄事天生西河遂不敢校闻者 (第 29a 页)
陈仲鸾同年之父母七十寿序
天之生贤人也大氐以刚直葆其本真其回枉柔靡者常滑其
自然之性而无以全其纯固之天即幸而苟延精理已销恒干
仅存君子谓之免焉而巳国藩尝采辑 国朝诸儒言行本末
若孙夏峰 顾亭林 黄梨洲王而农梅勿庵之徒皆硕德贞隐年
登耄耋而皆秉刚直之性寸衷之所执万夫非之而不可动三
光晦五岳震而不 (第 76b 页)
天之生贤人也大氐以刚直葆其本真其回枉柔靡者常滑其
自然之性而无以全其纯固之天即幸而苟延精理已销恒干
仅存君子谓之免焉而巳国藩尝采辑 国朝诸儒言行本末
若孙夏峰 顾亭林 黄梨洲王而农梅勿庵之徒皆硕德贞隐年
登耄耋而皆秉刚直之性寸衷之所执万夫非之而不可动三
光晦五岳震而不 (第 76b 页)
卧病双溪山馆见月寄张有功
溪边桑柘映双流病里萧条赋四愁坐雨几宵方见月别君一
日已成秋山深倦鹊犹依树风静飞萤自上楼托迹文园须共
遣莫因乡国叹羁留
莫是龙
顾仲方 招隐园
清秋乘兴访名山岩壑萧疏桂树繁花外朱桥缘断岸竹间苍
岫引飞轩空山猿鹤堪招隐满地烟霞久避喧翻笑淮 (第 58a 页)
溪边桑柘映双流病里萧条赋四愁坐雨几宵方见月别君一
日已成秋山深倦鹊犹依树风静飞萤自上楼托迹文园须共
遣莫因乡国叹羁留
莫是龙
顾仲方 招隐园
清秋乘兴访名山岩壑萧疏桂树繁花外朱桥缘断岸竹间苍
岫引飞轩空山猿鹤堪招隐满地烟霞久避喧翻笑淮 (第 5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