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陈鼎” 相关资源

總集類
別集類
恭方醉卧众怖慑散走无赖子利其赀将劫之君率少
年数十辈为出其箧笥宝货于外允恭泣谢曰微君吾
其死乎邻人 陈鼎
举室死于兵二儿匿舍侧怨家复害
其小者君曰脱并杀大儿则陈氏绝矣卒为抱匿他所
以免吉之运部吏输粮金陵不足 (第 2a 页)
   获宝鼎诏(六年王雒山出宝鼎庐/江太守献之乃下诏)
昔禹收九牧之金铸鼎以象物使人知神奸不逢恶气
(铸鼎以象之令人知鬼神百物之形状而备之故人入/山林川泽魑魅罔两莫能逢之恶气谓罔两之类事见)
(左/传)遭德则兴迁于商周周德既衰鼎乃沦亡(周鼎亡入/泗水中)
祥瑞之降以应有德方今政化多僻何以致兹易曰鼎
象三公岂公卿奉职得其理邪太常以其礿祭之日(夏/祭)

(曰礿礿薄也夏物未/成祭尚薄○礿音□) 陈鼎
于庙以备器用赐三公帛五
十匹九卿二千石半之先帝诏书禁人上事言圣而间
者章奏颇多浮辞自今若有过称虚誉尚 (第 15b 页)
   郑珞
李志名宦郑珞传言宣宗振作吏治特简廷臣九人知
郡皆奉敕以行九人之中若况钟之知苏州莫愚之知
常州何文渊之知温州陈本深之知吉安皆以循良著
而珞亦与之相上下考明史宣宗纪宣德五年五月擢
郎中况钟何文渊九人为知府奉敕遣之据况钟传同
荐者罗以礼赵豫莫愚邵旻马仪陈本深 陈鼎
何文渊
初无珞名又循吏传载宣德五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
五人为郡守奉敕以行宁波则刑部主事郑恪恪珞即 (第 19a 页)
   宝鼎诏(六年二月王雒山出宝/鼎献之朝夏四月下诏)
昔禹收九牧之金铸鼎以象物使人知神奸不逢恶气
遭德则兴迁于商周周德既衰鼎乃沦亡祥瑞之降以
应有德方今政化多僻何以致兹易曰鼎象三公岂公
卿奉职得其理耶太常其以礿祭之日 陈鼎
于庙以备
器用赐三公帛五十匹九卿二千石半之先帝诏书禁
人上事言圣而间者章奏颇多浮词自今若有过称虚
(第 34b 页)
   人物传总论

论曰志难非藻缋其辞之难也又非兼综轨迹决筴而
石画之难也难于列传瑜不胜瑕故实不胜伪如览爰
书大章数十小者数百安能一一平反举其大而核者
陈元尚矣士燮故为豪杰张岊有子房之风李英死封疆
积中与元祐诸贤同党梁揆执丧六年黄执矩能自得
师未见其止李质矫矫功臣 陈鼎
之业著于庙廊惜乎
未究叶祯李英之流陈立曹昌虽朱寿昌何以加焉植
以进孝由性成非有矫饰三人皆康产也余尝谓 (第 45a 页)
   送陈太守还建昌序
宣德六年春圣天子留神万几恭思治本以为民休戚

系郡守诏大臣举堪其任者得九人 监察御史陈君鼎
与焉以为建昌太守玺书褒励而遣之君天性刚毅而
操守廉洁其为御史既以不茹柔吐刚得名矣及之建
昌抑大豪之为 (第 34b 页)
者或在朝廷又随用随罢甚至窜杀
无已呜呼已焉哉是谁为之此天意之于赵氏薄矣岂
宜独归罪于人事也哉
  送 陈重器
赴任东安序
(第 12a 页)
陈君重器
由太学上舍授知东安县事东安永属 (第 12a 页)
邑永之为郡地连楚越水合潇湘其野有香茅之产芬
馥可爱又有西山澹岩浯溪之胜地虽在郡郡有之即
东安之有也 重器
能酌酒赋诗又善𨽻古得其地殊为
可乐况其材堪治剧而东安事简民淳殆将卧治而有
馀裕矣虽然愿有告焉吾昆自 …… (第 12b 页)
斯人复来耶呜呼均为令也一则无闻一则
不能忘何薄于彼而厚于此耶是由公论所系而非私
恩小惠之可使然也余与 重器
皆昆民也两人善政薰
蒸于耳鼓舞于目已非一日咸有为此不为彼之愿今 (第 13a 页)
重器
年始壮气正锐有志竟成斯行也不使东安之民
异时念之如昆民之念芮郑两侯吾知民之志肯已乎 …… (第 13a 页)
其初心肯遂负乎永去郾城远而襄阳近郑侯之子若
孙不审饥寒饱暖何似 重器
尚当时一致问以慰昆民
之思焉
  随身小宝序
往年备员乡校时手抄前人所拟葩经题目一册标经
旨于章旨之 (第 13b 页)
修于此。其大殿之内。塑天尊真人。龙虎
二君。侍卫无阙。其次别创上清精思院。为朝真念道之方。
建堂。乃 陈鼎
击钟之所。门廊房砌。无不更新。天风每触 (第 10b 页)
   为乡人诉告事
为乡人诉告事臣闻今有同县人李衮奏臣男杨稷不
法等事盖臣男稷资性冥顽狠愎不才不学委实有之
缘初因臣家无得力之人稷是长男自小留在原籍看
守祖坟因此隔远失于教训近年屡闻在乡听信奸邪
小人设计唆诱非理妄为臣常常寄书训责又曾移文

兵部及都察院皆填写内府勘合行下府县出榜禁约
近闻仍听小人唆诱非为以致李衮遣人抱本申诉上
渎天听愚臣无德致有不肖之子干犯国法臣罪万万
其李衮所奏已奉圣旨都察院知道臣又闻衮所奏内
有系事不干已而指告他人事者愚臣切恐累及平人
辄忘愧耻冒达下情伏乞特旨令法司出批锦衣卫差
官先提取臣男杨稷及罪犯深重家人高四罗奴仔并
积年野牢子朱贵祖 陈鼎
羊观逊刘保郭玄关及奏内 (第 28b 页)
祥瑞之降,以应有德。方今政化多僻,何以致兹?《易》曰鼎象三公,岂公卿奉职得其理邪?太常其以衤勺祭之日 ,陈
鼎于庙,以备器用赐三公帛五十匹,九卿、二千石半之。先帝诏书,禁人上事言圣,而间者章奏颇多浮词。自今若
 李德懋盎叶记云割肝非孝也。余尝读一统志及史传记。孝子往往有割肝疗亲病而不自死者。而窃怪之。又读留溪外传。 (陈鼎
著江阴人。)有赵希乾割胸探心。误割肠尺馀。烹而疗母。仍创合。粪从胸下以管出。(闻杨州有人。与邻人斗。 (第 249H 页)
  

大敛一(陈衣衾 陈奠具 掘肂、设熬、 陈鼎。
)
  {上午六。}厥明。灭燎。陈衣于房。南领西上綪。
 小敛之明日也。
 大记曰。君陈衣于庭。北领 …… (第 34H 页)
 郑曰。下士。祖祢共庙。〇镛案。祭法云。适士二庙。(曰考庙。曰王考庙。)官师一庙。(曰考庙。)王考无庙而祭之。郑乃云。祖祢共庙。不知何据。
  {箕三。 陈鼎。
皆如殡。东方之馔。亦如之。
 如殡。谓如大敛奠。陈三鼎。有豚鱼腊。(上未五。)东方之馔。瓦甒毼豆等也 (第 50H 页)
  
皇明遗民传引用书目
有学集(钱谦益)列朝诗集(钱谦益)
明诗综(朱彝尊)定志居诗话(朱彝尊)
曝书亭集(朱彝尊)明儒学案(黄宗羲)
梨洲集(黄宗羲)明儒学案总评(贾润明)
启祯野乘(邹漪)留溪外传 (陈鼎)
肃松录(谭吉𤥼)青门集(邵长衡)
汗青阁集(方中履)遂上居集(方中德)
古今释疑(方中履)寒支
 始死。 复。 楔齿缀足。 始死奠。 帷堂。 命赴者。 哭位。 君使人吊。 君使人襚。 庶襚。 为铭。 掘坎为坄濯器。 陈袭事。 陈沐器饭含之具。
士丧礼上
 沐浴。 饭含。 袭。 设重置铭。 陈小敛衣。 馔小敛奠。 陈绖带。 设床笫盥。  陈鼎。
 小敛。  (第 10H 页)
小敛奠。 有襚者。
士丧礼上
 设燎。 陈大敛衣。 馔宾奠。 为殡具。  陈鼎。
 彻小敛奠。 大敛。 殡。 殡奠。 君视大敛。 成服。 拜吊者。 朝哭。 彻殡奠。 朝奠。 朔奠。  (第 10L 页)
于庙而止矣。具书而告于祠堂。恐异乎古也。
亲迎前期一日。女氏使人。张陈其婿之室。然古无是也。士昏礼。 陈鼎
设洗馔豆及黍稷,泰羹,尊爵之属。皆 (第 312L 页)
以僧礼葬我。可以幅巾方袍裹尸入土日乃暝。其徒如命以葬。 (陈鼎
留溪外传。)
谭贞良
彝尊之姑之夫曰筑岩先生。姓谭氏。讳贞良。字元孩。崇祯十六年。以五经中式。赐进士 (第 104L 页)
者。王所自以为功也。礼两公于死者。天下万世共以王为德也。惟王图之。定南许之。性因遂负两公骨归。厝焉。 (陈鼎
留溪外传。)
游虞帝祠。次金道隐韵。祠宇萧疏迥绝尘。孤峰随意著閒人。窥云应傍巢松鹤。破浪终同入釜鳞。 …… (第 124H 页)
可得而减也。卒年七十馀。 (陈鼎
留溪外传。)
孝廉高蹈者。吴越居多。始终裹足不入城府者。吾乡李潜夫巢端明及徐昭法。此外不槩见。昭法没 …… (第 126H 页)
饫膏梁哉。愿饿死沟壑。以了吾志。与同乡阎古古善。竟穷死于客邸。年六十馀。其诗音甚哀。若不可一日生者。 (陈鼎
留溪外传。)
入沛宫。泗亭春尽树婆娑。汉帝宸游不再过。魂魄有时还至沛。楼台落日半临河。风吹大泽龙蛇近 …… (第 132L 页)
。毫无补于世道人心。对此梅花。素心相感。是以悲耳。枋遂识其高。留宿山中。豪吟七日夕而去。卒年八十馀。 (陈鼎
留溪外传。)
尔梅字调鼎。号古古。江南沛县举人。有白耷山人汧罝草堂等集。(王士禛感旧集。)
尔梅字用 (第 133H 页)
款之。饭二人。叹曰。吾辈数年来。志不食人间食。今为先生。姑进一餐。尽饱而返。 (陈鼎
留溪外传。)
汉昭烈。名儒卢郑久周旋。正值黄星受命年。龙种已移三统历。蚕丛还辟半隅天。金瓯付托耕莘佐 (第 177L 页)
海尽忘机。我来作客君应笑。头白如何下钓矶。每言大明事。必垂涕呜咽。后更姓名。与呱呱和尚。俱老于江湖。 (陈鼎
留溪外传。庚午夏典设司书员洪继忠书) (第 227L 页)
生所言二十馀卷曰醒心录。其要皆辟良知家心学之非。以朱子居敬穷理为宗。卒年。皆八十一。人称濑江二老云。 (陈鼎
留溪外传。)
吴梦旸
梦旸字允兆。归安人。有射堂诗钞。(朱彝尊明诗综。)
秋草。八月幽并百草黄。还闻 …… (第 238H 页)
之。名公巨卿。过邗上。多上金币为寿。大贾人以得其片言。为光宠。所赠遗甚厚。辄分给穷乏者。年七十七卒。 (陈鼎
留溪外传。)
屠爌
爌字闇伯。嘉兴县学生。有勖斋集。(朱彝尊明诗综。)
赠别袁重其。高飞鸿雁满关河。 …… (第 240L 页)
遇垢区道人。见其方颐广额。双眸炯炯。高八九尺。脩然伟丈夫。意谓神仙剑侠之流。接其所学。俨然有道士也。 (陈鼎
留溪外传。)
穆倩。好学问工诗。往从漳浦黄公,清江杨公游。论议颇关朝廷事。今三十年间。海内公卿。无不 (第 248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