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楚辭類
總集類
于人应公两至长安初自开元二十三/年赴京兆之贡后以 诏到京在天宝六载为十三载)
(也他本作三十载断误 许仪
礼尊士旅食于门郑注作/众食解魏钟繇表旅食 下作旅寓之食解矣魏文帝)
(与吴质书旅食南馆儿郭璞诗京华 (第 65b 页)
  按张仪传秦要楚欲得黔中地以武关外易之楚王
曰愿得张仪而献黔中地仪使楚楚用郑袖言赦之

仪因说楚王事秦楚王已得张仪而重出黔中地许
之屈原曰前大王见欺于仪仪至臣以为且烹之今
纵弗杀又听其邪说不可王曰 许仪
而得黔中美利
也卒 (第 13b 页)
许仪
与秦亲其文与世家及原传小异当以仪
传为允盖是时楚弱秦强非欲易地曷为分汉中以
求和至其不杀张仪固惑于郑 (第 13b 页)
  臣于万历二十年十二月内钦奉简命,巡抚福建地方。入境之初,据名色指挥沈秉懿、史世用先后见臣,俱称奉兵部石尚书密遣前往外国打探倭情。臣看得沈秉懿老而黠,不可使;随令还报石尚书。其史世用貌颇魁梧,才亦倜傥;遂于二十一年四月内密行泉州府同安县选取海商许豫船只,令世用扮作商人同往日本萨摩州,六月内开洋去后。今二十二年三月初一日,据许豫回报:『旧年七月初四日,船收日本庄内国内浦港──距萨摩州尚远,探得州酋滕义久同 许仪
后随关白去名护屋地方──名护屋,乃关白侵高丽屯兵发船出入之所;史指挥就于内埔分别,潜去名护屋寻觅仪后 …… (第 180 页)
强兵袭而取之也。其为此计,既胁取要质,复役使义弘之兵为其鹰犬;而萨摩一州仅有义久之幼子,故所俘我闽人 许仪
后为之辅,共居守,度无能为矣:其笼络诸强国悍将,皆此类也。朝鲜者,文弱之国也;牺牲玉帛,待于二境旧矣 …… (第 214 页)
矣。特其破国之易,无理可推;闻此言也,无能不信之。于是国王栖守义州,日夜告急于我。而先是海商陈申暨、 许仪
后先后遗间书于我,告以秀吉谋入犯,东南稍戒严;而中 …… (第 215 页)
之邦互相猜贰:人人刀俎、人人鱼肉也。即如往日萨摩一州,秀吉既劫义久而强使弘恒,其君臣、父子积不能平; 许仪
后尝输情于抚公金省吾(学曾)矣。其言曰:『秀吉空国而出,内虚于家。萨摩之兵虽尽从弘恒,收合馀众尚可得 (第 222 页)
南方诸郡产茶。乃其时所种云。
淮南子曰。服天雄武勇。本草曰。食鹖鸡肉。令人勇健。倭奴临战饮酒以壮胆。 许仪
后谓日本之兵。令酒为胆此也。
辛夷花。一名迎春花。一名木笔花。早春首发。有迎春之义。花形如笔头。有木 (第 528H 页)
 又曰 宣庙辛卯。倭国书启极凶。至有犯 天朝之语。或以为当具由奏知 天朝。或以为通倭 天朝所禁。致责可虑。且开倭衅。不可许。廷议不决。 上曰尹斗寿素有计虑。可召问。尹对以必当奏。遂遣使奏闻。时 天朝已因琉球之奏浙人 许仪
后之言而闻知。方以我国无奏为疑。本国使适至。疑遂解。壬辰之救。未必非此奏之为力也。
  苍石撰完平神 (第 45L 页)
不可。廷议不决。 上曰。尹斗寿素有计虑。可召问。尹对以必当奏。遂遣使奏闻。时 天朝已因琉球之奏。浙人 许仪
后之言而闻知。方以我国无奏为疑。本国使适至。疑遂解。壬辰之救。未必非此奏之力也。生等谨按惩毖录曰。通 (第 312L 页)
○二日。贼路犹梗。 日边消息。不得以时承闻。与大将语及 行在。自不觉痛哭而洒涕也。○三日。得见唐人 许仪
后所送于 大明文字。(许本大明儒士也。)往在辛未被掳入倭。因留不得还。预知倭奴将有称兵犯上之计。备录 (第 451L 页)
兵渡海。连陷三京。
本国被诬始末志
中朝有客商陈申者。自日本还。言关白秀吉将入寇。以朝鲜为先锋。又有 许仪
后者。亦以客商。被掳于日本。为萨摩州太守所爱。闻关白将入寇。潜遣所亲米均旺。投书 上国边帅曰。关白并 (第 254H 页)
徒于义不可。倭若实有犯顺之谋。而 天朝由他国闻之。则其疑我必深。而愈无以自说矣。遂建白具奏。时福建人 许仪
后,陈申被掳在倭中。已密报倭情。琉球亦遣使报声息。而我使未至。 朝廷疑我贰于倭。独阁老许国曾以 诏使 (第 360L 页)
徒于义不可。倭若实有犯顺之谋。而 天朝由他国闻之。则其疑我必深。而愈无以自说矣。遂建白具奏。时福建人 许仪
后,陈申。 (第 538L 页)
东莱数邑。没为贼窟。昼夜筑城。必成经冬之计。未审贼情之所在何如。将军之策应何如。将军何不奏于 帝曰。 许仪
后目击倭贼之情状。远叫防备之谋策。所谓精兵五十万。置丽地以御之。又抄五十万。入辽教鍊。以为继援。其为 …… (第 66H 页)
然可见矣。至如中朝人 许仪
后。身陷异域。历见肺腑。知其为俗变诈难信。故其疏曰。倭人假和诈降以夺敌心。则方知愚等之言不至甚诬也。 (第 74H 页)
  [九月]
九月(丁巳)一日。朝。入拜方伯。仍论时务。力劝召募。乃以郑景任为尚州召募官。权从卿为咸昌召募官。申谭为闻庆召募官。使之各募乡兵。勿拘官军。并皆许应。以受义兵大将指挥。且移关尚州。军粮米五十石。弓子十张。长片箭各二

十部。咸昌米二十石。闻庆米二十石。弓矢并如尚州。题给义兵所。本营所储弓子三张。长片箭并十部。菱铁五百个见惠矣。朝饭后拜辞而出。○得见唐人 许仪
(惩毖录。作后。)所送于 大明文字。许本 大明儒士也。往在辛未。被虏入倭。仍留不得还。预知倭奴将有 (第 289H 页)
 春。有食物之 赐。〇夏。 特命策为元勋。(传曰。领相以都承旨随予左右不离。又为兵判。临难尽瘁。郑昆寿得请 天兵以来。予意卿二人当为元勋。予近日精神。尤为茫然。卿等更加详察为之可也。)〇陈启辞元勋。(见文集。 答曰。前虽移咨辽东等处。而赍实封赴 天朝。吁号得请。特蒙 皇恩。发大兵来。救。是谁之功。卿其勿辞。)〇特命以恢复之意。添入勋号。(五月十六日。 备忘记。观前日扈从之号。则无恢复底意。倭贼倾国入寇。众号百万。当初兵部咨文内所录陈申之言。秀吉每户尽发男丁。众号二百万。姜沆疏内。则贼众非止三十馀万云。大概如此。若考此人等之书则可知矣。连营数千馀里。七道尽陷。所馀者惟顺安以西数郡。此东国开辟以来所未有之大变也。贼酋秀吉觊觎天下。要我假途。秀吉逆状。具载于 许仪
复书中。又概见于史世用所著之书。且不闻贼诗乎。其诗曰。南蛮北狄是非外。欲把中华载叶舟。贼之兵力万倍于 (第 397H 页)
恳乞许 朝鲜相和。用铸狄二躯。一献于 天朝。一纳于弊邦。如古者金外国自赎之刑。以代其罪。至于 天朝之 许仪
后。弊邦之朴守永。皆是不幸而俘获者。虽在日 …… (第 452L 页)
本。亦能尽忠。岂可长留目本。不使生还故土也哉。仍将被虏人口。并皆刷还。则以 许仪
后一起人口。奏解 天朝。以朴守永。为讲和谋主人口。皆得见其父母亲戚乡里之故。则 天子嘉之。弊邦亦释其 (第 453H 页)
拒敌京城一半。分投上国。沿海地方作耗。须趁未添兵前。不可不速击。攻倭之道。利于速战。久则生奸。此详于 许仪
后所录。此贼必叫集诸岛之兵。作谋柢敌。不可不速击。我邦官义诸军。经年屯驻。今则粮绝气疲。渐无掎角之势 (第 561L 页)
无。而亦因事势而生。自古天子都中原。我国在东偏徼外。虽有战争。中国何恤焉。今则 皇朝燕山与我密迩。而 许仪
后屡奏倭奴窥觎中国。故发天下之兵来救之。所谓存朝鲜所以存中国者。即其意也。东征诸将。不肯死战。贼强粮 (第 129H 页)
无。而亦因事势而生。自古天子都中原。我国在东偏徼外。虽有战争。中国何恤焉。今则皇都燕山。与我密迩。而 许仪
后屡奏倭奴窥觎中国。故发天下之兵来救之。所谓存朝鲜。所以存中国者也。东征诸将。不肯死战。贼强粮少。乃 (第 277L 页)
。二月二十五日。据走回男子吴景禧供称。上年十一月内。被贼抢去。前到日本古水麻地面。有一男子写说。俺是 许仪
后系。 大明江西道吉安府万安县人。隆庆四年。被抢来此。又写说。众贼候 天使信来。当于八月中尽行回还等 (第 61H 页)
。得其险阨林木之间。夹道设伏。以待敌至。而丛矢乱射。万箭齐发。则贼虽众。无暇施其所长。而我可以胜捷。 许仪
后所谓疾战则措手不及者。正谓此也。当贼之入据京城。日出奔掠于西道。高阳之民。往往隐伏于 昌敬陵丛薄之 (第 270H 页)
 奏闻。而 天朝反疑我国同心隐讳。则其罪不止于通信也。朝廷多是先生议者。遂遣金应南等驰 奏。时福䢖人 许仪
后,陈申者被虏在倭中。已密报倭情。及琉球国世子尚宁连遣使报声息。独我使未至。 天朝疑我贰于倭。阁老许 (第 504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