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浙西观察使加礼部尚书
公曰三吴者国用半在焉因高为旱因下为水者六岁
矣经赋兵役不减于民上田沃土多归豪强 荀悦 所谓
公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酷甚于亡秦今其是也于
是料民等第籍地沃瘠(集作/塉)均其征赋一其徭役经费 (第 13a 页)
公曰三吴者国用半在焉因高为旱因下为水者六岁
矣经赋兵役不减于民上田沃土多归豪强 荀悦 所谓
公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酷甚于亡秦今其是也于
是料民等第籍地沃瘠(集作/塉)均其征赋一其徭役经费 (第 13a 页)
与友人论文(焦竑/)
窃谓君子之学凡以致道也道致矣而性命之深窅与
事功之曲折无不瞭然于中者此岂待索之外哉吾取
其瞭然者而抒写之文从生焉故性命事功其实也而
文特所以文之而已惟文以文之则意不能无首尾语
不能无呼应格不能无结构者词与法也而不能离实
以为词与法也六经四子无论已即庄老申韩管晏之
书岂至如后世之空言哉庄老之于道申韩管晏之于
事功皆心之所契身之所履无丝粟之疑而其为言也
如倒囊出物借书于手而天下之至文在焉其实胜也
汉世蒯通隋何郦生陆贾游说之文也而宗战国晁错
贾谊经济之文也而宗申韩管晏司马相如东方朔吾
丘寿王谲諌之文也而宗楚词董仲舒匡衡扬雄刘向
说理之文也而宗六经司马迁班固 荀悦 纪载之文也
而宗春秋左氏其词与法可谓盛矣而华实相副犹为
近古至于今称焉唐之文实不胜法宋之文法不胜词 (第 12a 页)
窃谓君子之学凡以致道也道致矣而性命之深窅与
事功之曲折无不瞭然于中者此岂待索之外哉吾取
其瞭然者而抒写之文从生焉故性命事功其实也而
文特所以文之而已惟文以文之则意不能无首尾语
不能无呼应格不能无结构者词与法也而不能离实
以为词与法也六经四子无论已即庄老申韩管晏之
书岂至如后世之空言哉庄老之于道申韩管晏之于
事功皆心之所契身之所履无丝粟之疑而其为言也
如倒囊出物借书于手而天下之至文在焉其实胜也
汉世蒯通隋何郦生陆贾游说之文也而宗战国晁错
贾谊经济之文也而宗申韩管晏司马相如东方朔吾
丘寿王谲諌之文也而宗楚词董仲舒匡衡扬雄刘向
说理之文也而宗六经司马迁班固 荀悦 纪载之文也
而宗春秋左氏其词与法可谓盛矣而华实相副犹为
近古至于今称焉唐之文实不胜法宋之文法不胜词 (第 12a 页)
议论之色也学有专经以世其家此传经之色
也六曹掌故无不专习此典故之色也斩将搴旗出使
绝域此封疆之色也如 荀悦 袁宏力能摸史班顾宁安
其拙且诚不屑蹈二公馀吻此文字之色也噫得荀袁
而与之说汉书是以无色为有色也愈于剽 (第 5a 页)
也六曹掌故无不专习此典故之色也斩将搴旗出使
绝域此封疆之色也如 荀悦 袁宏力能摸史班顾宁安
其拙且诚不屑蹈二公馀吻此文字之色也噫得荀袁
而与之说汉书是以无色为有色也愈于剽 (第 5a 页)
五德之运如何(华钥/)
帝王顺时以修政而或者以天运符之天下始有异说
矣夫天有五行分时递运以成万化而帝王之政则随
时修饰以新万民是以定历律改正朔易服色必取诸
五行以备一代之章采仪度而相生相胜之说不与焉
后人妄以谶纬配合至欲援生克之运以符生降之几
呜呼有德则兴无德则亡此世道升降之几也彼五行
之一德孰与天命人心之向背其不经亦甚矣五德之
论古不经见自邹衍倡为终始相胜之说而张苍贾谊
公孙宏倪宽司马迁之徒则本其说而附益之自刘向
父子反其说为相生之论而 荀悦 班固崔昌徐铉胡宿
之徒则本其论而推明之言相胜谓帝王易运皆后之
胜前商以金而克夏之木周以火而克商之金秦 (第 15b 页)
帝王顺时以修政而或者以天运符之天下始有异说
矣夫天有五行分时递运以成万化而帝王之政则随
时修饰以新万民是以定历律改正朔易服色必取诸
五行以备一代之章采仪度而相生相胜之说不与焉
后人妄以谶纬配合至欲援生克之运以符生降之几
呜呼有德则兴无德则亡此世道升降之几也彼五行
之一德孰与天命人心之向背其不经亦甚矣五德之
论古不经见自邹衍倡为终始相胜之说而张苍贾谊
公孙宏倪宽司马迁之徒则本其说而附益之自刘向
父子反其说为相生之论而 荀悦 班固崔昌徐铉胡宿
之徒则本其论而推明之言相胜谓帝王易运皆后之
胜前商以金而克夏之木周以火而克商之金秦 (第 15b 页)
其二
承示高文读之芒寒正色其指同于王伯安氏其文丰
容峻整班孟坚 荀仲豫 之流也至其中所称士变岂不益
可慨哉杨墨佛老纵横诸家姑勿论论其后所称者世
之士为毅为节为才术为事功诸种 (第 8b 页)
承示高文读之芒寒正色其指同于王伯安氏其文丰
容峻整班孟坚 荀仲豫 之流也至其中所称士变岂不益
可慨哉杨墨佛老纵横诸家姑勿论论其后所称者世
之士为毅为节为才术为事功诸种 (第 8b 页)
二纪以序帝王十表以贯岁月
八书以述政事三十世家以录公侯七十列传以志士
庶历代史官遵之而春秋之义类隐矣 荀悦 萧颖士颇
讥之而未能大有匡逮至司马温国公光始取法于春
秋采系国家盛衰生民休戚之事起周威烈王讫于五
代 (第 13a 页)
八书以述政事三十世家以录公侯七十列传以志士
庶历代史官遵之而春秋之义类隐矣 荀悦 萧颖士颇
讥之而未能大有匡逮至司马温国公光始取法于春
秋采系国家盛衰生民休戚之事起周威烈王讫于五
代 (第 13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十七目录
荀悦 集题词
西豪荀氏楚兰陵令后裔也季和八龙名称极
盛诸孙若 (第 1a 页)
仲豫 文若并为时所知然文若娶妇
中官依身逆贼寿春饮药进退触藩虽何颙目
以王佐曹操诩为子房徒虚声 (第 1a 页)
耳岂及 仲豫 周
旋故君志存献替哉文若佐操举事擒吕布破 …… (第 1a 页)
说诗书论礼乐言论满堂宁逊北海而掌握从
横疲精军旅鸿毛一死铜雀先驱万世而下竟
无一卷足传者 仲豫 性沈静好著述隐居托疾
不入阉官网罗及事献帝谈论近省愤曹氏之
执政哀天子之恭已既作申鉴复撰 …… (第 1b 页)
仿过秦下儗骠骑较班马挹讳其辞直矣高阳
才子德业世济能立言者慈明 仲豫 耳余于此
益悲敬侯之无年也
目录
序
汉纪序
又
后序
论赞 …… (第 2a 页)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十七目录
钦定四库全书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十七
明 张溥 辑
荀悦 集
序
汉纪序
凡汉纪十二世十一帝通王莽二百二十九年一祖三
宗高祖定天下孝惠高后值国家无事 …… (第 6a 页)
石自立建安元年上巡省幸许昌以镇万国
外命元辅征讨不庭内齐七政允亮圣业综练典籍博
览传记其三年诏给事中 秘书监荀悦 抄撰汉书略举
其要假以不直尚书给纸笔虎贲给书吏悦于是约集
旧书撮序表志总为帝纪通比其事例系年月其祖宗 (第 7a 页)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十七目录
荀悦 集题词
西豪荀氏楚兰陵令后裔也季和八龙名称极
盛诸孙若 (第 1a 页)
仲豫 文若并为时所知然文若娶妇
中官依身逆贼寿春饮药进退触藩虽何颙目
以王佐曹操诩为子房徒虚声 (第 1a 页)
耳岂及 仲豫 周
旋故君志存献替哉文若佐操举事擒吕布破 …… (第 1a 页)
说诗书论礼乐言论满堂宁逊北海而掌握从
横疲精军旅鸿毛一死铜雀先驱万世而下竟
无一卷足传者 仲豫 性沈静好著述隐居托疾
不入阉官网罗及事献帝谈论近省愤曹氏之
执政哀天子之恭已既作申鉴复撰 …… (第 1b 页)
仿过秦下儗骠骑较班马挹讳其辞直矣高阳
才子德业世济能立言者慈明 仲豫 耳余于此
益悲敬侯之无年也
目录
序
汉纪序
又
后序
论赞 …… (第 2a 页)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十七目录
钦定四库全书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十七
明 张溥 辑
荀悦 集
序
汉纪序
凡汉纪十二世十一帝通王莽二百二十九年一祖三
宗高祖定天下孝惠高后值国家无事 …… (第 6a 页)
石自立建安元年上巡省幸许昌以镇万国
外命元辅征讨不庭内齐七政允亮圣业综练典籍博
览传记其三年诏给事中 秘书监荀悦 抄撰汉书略举
其要假以不直尚书给纸笔虎贲给书吏悦于是约集
旧书撮序表志总为帝纪通比其事例系年月其祖宗 (第 7a 页)
愚故曰执事之旨不在天而在人也
第三问
问史有二家左氏志编年而太史公列传纪其得失
亦大略相当自 荀悦 袁宏之流祖左氏班固陈寿范
晔之伦业司马由陈范而晋南北朝至胜国犹宗之
而左氏盖寥寥也至宋涑水氏始略 …… (第 7b 页)
无重出而互见苦
于繁而不能竟故法左以备一时之览而法司马以成
一代之业可相有而不可偏废者也自汉孝献帝命 荀
悦
约略班史之文而用左法凡三十篇曰汉纪而袁宏
复为东汉纪亦三十篇其文辞华实略相当后世颇称
述焉而其他如张 …… (第 9b 页)
氏脩其父业而仇者以私史间之
乃章帝益出秘书给笔札于兰台之署而俾续成史以
宪帝之世天下日寻干戈而犹能命 荀悦 脩汉纪况于
今圣天子秉睿哲履昌运日以文教揆海内而公卿大
夫熟于坟典丘索之业者哉有如一旦悉出金匮石室 (第 12a 页)
第三问
问史有二家左氏志编年而太史公列传纪其得失
亦大略相当自 荀悦 袁宏之流祖左氏班固陈寿范
晔之伦业司马由陈范而晋南北朝至胜国犹宗之
而左氏盖寥寥也至宋涑水氏始略 …… (第 7b 页)
无重出而互见苦
于繁而不能竟故法左以备一时之览而法司马以成
一代之业可相有而不可偏废者也自汉孝献帝命 荀
悦
复为东汉纪亦三十篇其文辞华实略相当后世颇称
述焉而其他如张 …… (第 9b 页)
氏脩其父业而仇者以私史间之
乃章帝益出秘书给笔札于兰台之署而俾续成史以
宪帝之世天下日寻干戈而犹能命 荀悦 脩汉纪况于
今圣天子秉睿哲履昌运日以文教揆海内而公卿大
夫熟于坟典丘索之业者哉有如一旦悉出金匮石室 (第 12a 页)
字宣明夏
黄公姓崔名廓字少通绮里季姓朱名晖字文季冉里
先生姓周名述字元道并高士传壶关三老茂姓令狐
见 荀悦 汉纪杨王孙名贵见西京杂记次非亦名荆轲
见续博物志伏生名胜字子贱见西汉碑文翁名党字
文翁见张崇文历代小 (第 2b 页)
黄公姓崔名廓字少通绮里季姓朱名晖字文季冉里
先生姓周名述字元道并高士传壶关三老茂姓令狐
见 荀悦 汉纪杨王孙名贵见西京杂记次非亦名荆轲
见续博物志伏生名胜字子贱见西汉碑文翁名党字
文翁见张崇文历代小 (第 2b 页)
者亡所不沿袭当左氏时所谓晋之乘楚之梼杌以至
魏之汲冢其简者若仿经而详者则为左其后夺于司
马氏虽有 荀悦 袁宏之类然不甚为世称说而能法左
氏之编年者司马氏之后人光也光所著史曰资治通
鉴其文虽不敢望左氏之精凿 (第 2b 页)
魏之汲冢其简者若仿经而详者则为左其后夺于司
马氏虽有 荀悦 袁宏之类然不甚为世称说而能法左
氏之编年者司马氏之后人光也光所著史曰资治通
鉴其文虽不敢望左氏之精凿 (第 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