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亦何私于予夫锦绣千尺
善作者不必善裁善裁者不必善作世固有不能诗而
知诗者予所裁决或亦有以相中乎
   董崇相
诗序(钟惺/)
古诗人曰风人风之为言无意也性情所至作者或不
自知其工诗已传于后而姓氏或不著焉今诗人皆 …… (第 9b 页)
意与力又若有馀于其诗如
是而求诗之不工不可得也吾尝持此意以求夫今之
为诗者所以至不至之故皆不出此闽有 董崇相先生
者其人朴心而慧识古貌而深情所为诗似其为人非
惟不使人知而若不敢以作诗自处者庚戌予始读而
选之见其力之 (第 10b 页)
  大都赋(元黄文仲/)

  皇都大一统赋(明金幼孜/) (明杨荣/) (明胡启先/)
  皇都赋 (明董应举/
)
  大明一统赋(明莫旦/)
 卷三十六  都邑
  北京赋(明陈敬宗/) (明李时勉/) (明盛 (第 39b 页)
  皇都赋(有序/)         (明/)董应举
昔宋人有作汴京清明图者寓思颇远穆乎有丰豫之
警国家定鼎金陵成祖改卜取象北极盖示星拱之义
兼以迫压异类 (第 31b 页)
  和范致能燕山道中绝句八首
(白沟河/良乡/范阳驿/卢沟/琉璃河/蹋鸱巾/灰洞/会同馆)
  附录旧诗
  送福清公八首 绣斧西巡歌四首
  浒墅寄 董崇相
四首
  叠韵答季穆四首 再叠韵四首
 第二卷 还朝诗集下
  入朝呈同馆 送宣大董侍郎二首 (第 8b 页)
可以无憾矣闽人 董应举
闻君之亡为位而哭
以其所草疏檄寓余董于君未尝有雅故也余
感董之意作哀辞一篇自书二通其一通酹酒
东向而 (第 3b 页)
  题王司马手简
崇祯元年余以阁讼待罪长安临邑王公和仲
为大司马手书慰谕一日至数十纸恨不能为
余排九阍叫阊阖执谗慝之口而白其诬也余

既罢归公以疆事下狱死精爽可畏时时于梦
寐中见之其手迹久而散佚椟其存者以示子
孙公书法苍老语多棱 感激想其掀髯执简
欲尽杀奸䛕小人于毫兔閒可敬也
  跋董侍郎文集
闽中 董侍郎崇相
以所著文集示余引丁敬礼
对陈思王之语俾余删定其文余感其意不忍
辞朱黄甫竣 (第 9b 页)
崇相
没矣万历 (第 9b 页)
崇相
为吏部
郎辽左全盛建州夷方戒车入 (第 9b 页)
崇相
独策其
必叛每逢边人辄问辽事嗟咨太息若不终日 (第 9b 页)
福清当国 崇相
遗书极论辽事谓建夷之祸不
出四五年奴酋有子歹商德明之元昊也又谓
金人两道伐宋以四月举汴今之灾异不下宣 (第 10a 页)
政今之边镇只恃一辽一旦有事内虚外弱首
尾牵制何恃而不恐金再举而宋虏者以不听
李纲散遣勤王诸将之故今可泄泄不早为之
所乎承平日久颇以 崇相
言为不祥亦不重怒
憖置之而巳六七年而奴酋难发 (第 10a 页)
崇相
之言若
(第 10a 页)
崇相
老矣耳聋目眵龙钟班行中与谈辽
事则目张齿击划然心开精彊少年弗如也飞 …… (第 10a 页)
章削牍大声疾呼指画安危激劝忠义风击泉
涌笔有舌而腕有口也余所取 崇相
之文胥以
此类求之其它沿袭应酬者多所涂乙焉亦 (第 10b 页)

之志也天启元年奴陷辽阳袁自如以邵武
令入计匹马走山海周视形势七日夜而返 (第 10b 页)

要过余邸舍共策辽事夜阑灯灺僮仆僵卧 (第 10b 页)
崇相
拍案击节残缸吐燄朔风猎猎射窗纸迄
今更二十三年狡奴益横自如磔 (第 10b 页)
崇相
死而吾
衰巳甚约略 (第 10b 页)
崇相
往年摩娑遗集掩卷三叹
为书其后如此癸未三月晦日记 …… (第 10b 页)
子暇之书者抚掌叹息无谓今天下遂无子瞻
也辛巳冬日牧翁书
  题程孟阳赠汪汝泽序
闽中 董侍郎崇相
负经济喜功名当辽事孔亟
号咷呼□每逢人辄咏将伯助子之诗涕泗横
臆虽以余之不肖数相招邀期为县官助一臂 (第 18b 页)
而余未有以应也余未识汪汝泽然为 崇相

客而孟阳之友即其人可知矣孟阳此文磊落
抑塞使人起劳人志士息机摧撞之叹 (第 18b 页)
崇相

矣屏居海上令见此文当作廉将军被甲跃马 (第 18b 页)
    母刘氏仍前赠
制曰古之贤母望倚门而辞伏剑者无不教其
子以作忠也为吾首公之臣弘济时艰所以慰

其母于冥冥者岂有穷哉累赠淑人某氏乃具
官某之母珩璜载德蘋藻扬芬昭妇道于组纴
著母勤于辟绩服官滋久告诫弥新绝塞驰驱
已断许身之志忧时忼慨常怀恤纬之忠眷我
宝臣率玆慈训玆仍赠为淑人慰尔杯棬之慕
释吾鼙鼓之思
    管理直隶天津至山海关等处屯田
    安插辽民事务太仆寺卿兼河南道
    监察御史 董应举
授中大夫
制曰为国以得人为急人臣以忧国为先今吾 (第 8a 页)
眷顾多艰𬗟怀共济而国有临事乏使之虑人
无急病让夷之思朕是用听鼓鼙而咨嗟在朝
庙而叹息肆我卿士犹有人焉具官 董应举

直且温亦彊而义以通达世务为学以奉公体
国为心自擢铨曹以历卿寺回翔滋久风操愈
修乃者狡夷不廷东隅失 (第 8b 页)
  再题云庄语录
正希先生讲学师歙人程云庄向尝闻之梨洲黄氏得

其大略后见其书于扬之马氏果诞谬不足信也其讲
兵师闽人柯仲炯所谓农丈人者也仲炯亦自负易学
主象数予未见其所著故姚令王君正中说易本之而
正希与刘侍郎之纶并师之黄太稚曰仲炯从 董公应
屯田一妄男子耳嘻正希之学一出于云庄一出于
仲炯皆自以为专门而世莫之信以所见于用者验之
即其荐申甫而可 (第 22b 页)
  日暌风表旷有岁时属遥阻于川涂因自疏乎问讯幸
缘奏最首辱诲言缔缛旨之勤拳若清徽之晤挹恭惟
门下风猷警迈志节清修文章天分之高道义躬行之
美宜借论思于青琐顾勤抚字于苍梧人云挟山超海

之难公乃破竹折枝之易春回铜柱坐睹三年之有成
名重丁铨允应六条之察吏何惭上考以表中朝某修
问未遑荷知最久民之攸塈非赐金加地之可酬王曰
遄归计鸣玉朝天之甚迩其为倾企未易喻言

  贺两广军门重阳启      董应举

  玉节横霜戎服纪龙山之胜金飙荐菊秋容生韩圃之
香惟日月并应乎嘉名故古今咸标为胜会矧乎钺分
天北岳镇 (第 27a 页)
庶务不至支用各部担延日月近奉旨练兵教射之
应举
旧奉旨制造军需之李之藻皆当加以职衔协佐
承宗此要著也夫守京师非独于京师也四辅八府中
州近地自巡抚各道 (第 17a 页)
  郑少谷先生集序       曹学佺
初郑继之先生有集刻于家其传不广邓汝高为浙江

监兑惟取其诗稍裒选之刻于湖州余选明诗至少谷
必欲得其全集又不能无去取较诸湖州所刻存者仅
四分之一然而选自汝高者同异亦有间矣去岁 董崇
赠余言以予方之少谷先生其少年科第栖处閒冗
以诗名号召海内者略同而末且引左氏之立德立功
立言为三不朽予 (第 10b 页)
  (集/)

袁世振(字抑之湖广蕲州人万历戊/戌进士历官山东按察使) 董应举(字崇相闽县人万历戊戌进士授广州教授升/国子博士历吏部郎中南大理寺丞累官工部)
  (右侍郎/有集)
徐良彦(字季良新建人万历戊戌进士历婺源溧水二/县擢河南道御史累官右佥都御史工部侍郎)
洪瞻祖(字贻 (第 26a 页)
  (集/)

袁世振(字抑之湖广蕲州人万历戊/戌进士历官山东按察使)
董应举(字 崇相
闽县人万历戊戌进士授广州教授升/国子博士历吏部郎中南大理寺丞累官工部)
  (右侍郎/有集)
徐良 (第 26a 页)
毕瞭
圣天子处九重之上闻焉而毕识叩焉而毕宣则岂非
睿知天纵而又宏加之以圣学者耶元虞集明徐孺东汪应蛟 董应举
左光斗朱长孺之伦皆言西北水利其言甚美意者西
北地大土理类东南者必有多处数公其皆亲履而辨之欤智 (第 8b 页)
  「鲫潭夜月」为台郡八景之一。以潭产鲫鱼,故名。闻此处风景殊佳,因地非孔道,每游必费人徒之众、臭之多, 董应举
所致慨于福庐也。况古称名士如鲫,姑存其名可矣。
  酒桶山在新竹县境,山形如酒户炊桶,故名。径路险绝 …… (第 7 页)
  余自光绪纪年后,车尘仆仆彰、淡间,每见一邱一壑,鸡犬桑麻,皆含画意,谓此处人家,何修而获居福地也。又游历园林,见园中楼台花木极盛,一水一石,随处俱徵巧思,意甚羡之。问所与居停,半势利场中热客。一二龌龊小儒,又无能为园林生色;犹柴桑艺菊之夫、孤山植梅之叟,仅为群花作僮仆耳。此事于渊明、和靖二公无与也。 董应举
谓富商大贾只逐繁华,山人韵士绝无实兴;以若所云,孤负名园多矣。
  福建续通志多纪山川古迹,有所谓霍 (第 8 页)
童者,有所谓福庐者。霍童不详其始末。福庐则叶台山相国别业也,其地在福清县境。记中言其胜,虽虎邱、西湖无以过之,疑此记过涉铺张。岂果天施地设,海角有此奇观哉? 董应举
与叶公书云:『福庐不遇阁下,毕天壤不见耳』。此言殊有理。山川显晦原因时,如雁荡显于宋、黄山显于明是也 (第 8 页)
崇相集选录
   严海禁疏(万历四十年十月吏部文选司员外 董应举
题)

  为触事陈愚,乞严海禁、原录封疆任事戮力收功之臣,以弭乱萌、以风有位,以保万万年治安事。 (第 1 页)
   弁 言

  明末闽人 董应举(字崇相)
著有 (第 1 页)
「崇相
集」,集中颇有关于当年闽海史事之记述,洵为探究明代与台湾关系史极为难得之文献。 (第 1 页)
应举
籍闽县,万历戊戌(二十六年)进士,历官至工部侍郎兼户部。在其任官期间,并曾两度回里:一在万历四十年代 (第 1 页)
前期,以告归;一在天启末年至崇祯之初,落职閒住。前一时期,适在日人村山等安侵略台湾前后;后一时期,乃值郑芝龙受抚及其任剿「海寇」之时。 应举
先后在籍,御倭、剿寇均与其事。先于万历四十年上有「严海禁疏」,其后并有筹倭、防寇等各议以及与沈有容、 …… (第 1 页)
更足道出当年海上纷扰之关键所在(所谓「先年」、「近年」诸事,参阅上引「日本」篇)。基上引述,可知所录 应举
前一次回籍时所著其他各篇,甚具史料价值。至于东沙降桃烟门事,「闽海赠言」另有记述与歌颂;即 (第 5 页)
应举
亦有「总理水军参将题名碑」一文与「沈将军歌」、「送沈将军提兵登莱」及「赠沈宁海将军破倭东番二首」诸诗 …… (第 5 页)
  再次,关于郑芝龙受抚及其后平剿「海寇」事。按芝龙受抚,谷应泰著「明史纪事本末」有「郑芝龙受抚」篇,已收在「文丛」第三五种彭孙贻著「靖海志」「附录」中;至当年对于「海寇」「用战、用守、用间谍、用招安、用解散、用诱购」,其间「曲折微妙」,另有「文丛」第三三种曹履泰著「靖海纪略」尽道其然。本书所选与熊文灿以及其馀诸人书,亦能藉悉当事者之用心。芝龙在天启五年初起时不过数十船,翌年(六年)而一百二十只、七年遂至七百,迄崇祯元年受抚前合诸「海寇」计,船且及千(约见所录「米禁」篇)。用能抚之以剿他寇,确为当年闽海一大事。 应举
后一次回籍时所著各篇,以当时人述当时事,其史料价值亦不亚于「靖海纪略」。「附录五」收有吴伟业著「绥寇 …… (第 5 页)
漳泉海寇」篇,备供参阅。
  此外,本书对于当年闽海上另一大事天启间荷兰人侵据澎湖事涉及较少,因是时 应举
服官在外,仅有与南居益二书而已。荷兰侵澎事,「文丛」已辑有第一五四种「明季 (第 5 页)
荷兰人侵据彭湖残档」一书;兹又收有顾祖禹著「读史方舆纪要」「彭湖屿」篇(另加「琉球」篇)及陈仁锡辑「皇明世法录」「彭湖图说」及「攻夷记」、「备红夷议」诸篇(另加「闽海」篇),分作「附录六」及「附录七」(茅著有「和兰」篇,已如上述见「附录一」中)
   「崇相
集」板本原不止一种,本书系据民国十七年闽人林焕章重刊本选录。原书分疏、启、议、书、传、序、寿文、志、 (第 6 页)
一、[一一三]五二六、[一二一]九0七~0八、[九二]一八二、[六四]九九
叶芬  [二0]*一七 董应举
 [五六]八二、一一0
董正官 [一六0]四一九~二二、[一七二]四三二~三三、[六四]一二二
虞伯 (第 5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