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楚辭類
   释怀赋(并序/)
读党锢传哀直道之多尤不容作释怀赋其词曰

怀夫人之郁郁兮历晦蚤而伤(一作/不)离吾心直以无差
兮惟上天其能知袤于(一作/崇)德而必好兮忠何尤而甚
(一作/彼)疑彼陈词之多人兮胡不去众而讯之进尽言之
不信兮退远去而不获弗验实而考省兮固余道之所
厄昔师商之亲(一作/规)圣兮德既均而行革惟肝肠之有
殊兮守不同其何责愿披怀而竭闻兮道既塞而已行
路非险而不通兮人忘我而异情王章直而狱死兮
忠而陷刑自古世之所悲兮矧末俗之衰诚哀贞心 (第 9b 页)
   对
命理多途幽明罕测甲惟愚品丁也狂夫凭仲子之有

文相士行之当贵虚论骨象谬定吉凶岂识 李固
之龟
文莫辨条侯之纵理圣人不相抑有前闻鄙夫何为则
预于此
   妖言判
王遇于乡闾妖言村人告事
   (第 13a 页)
于典策优游二(一作/三)品师长百寮自汉魏尤难此选非
李固
忠谠黄琼奏议羊祜以荆州兼领谢安由戎政
特拜以臣方之远有所愧臣高祖淮安郡王神通翼赞
神尧竭诚缔构勋彰国 (第 17b 页)
   尚书省官议
议曰昔尧试舜于大麓领录天下事似其任也周之司
会又其职焉秦时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故谓

之尚书尚犹主也汉承秦置及武帝游宴后庭始用宦
者主中书以司马迁为之中间遂罢其官以为中书之
职至成帝建始四年罢中书官者又置尚书五人一人
为仆射四人分为四曹通掌图书秘记章奏之事及封
奏宣示内外而已其任犹轻至后汉则为优重出纳王
命敷奏万几盖政令之所由宣选举之所由定罪赏之
所由正斯乃文昌天府众务渊薮内外所折衷远近所
禀仰故 李固
云陛下之有尚书犹天之有北斗斗为天 …… (第 15b 页)
录尚书之职是官之师长按前代录尚书霍光张安世
王凤赵憙牟融邓彪张禹 李固
王导褚彦回齐明帝之
徒或是三师(一作/丞相)或是三公或是大将军大司马兼之
皆秉朝政犹古冢宰百官总已实 (第 19b 页)
年乃立天下莫不
嘉朝廷有此良人而复怪其不时还任陛下宜加隆崇
之恩极养贤之礼徵反京师以慰天下又处士汉中

年四十通游夏之艺履颜闵之仁洁白之节情同皦
日忠贞之操好是正直卓冠古人当世莫及元精所生
王之佐臣天之生 (第 6b 页)
欢无纤介之隙此臣之所至愿也
  陈事疏 (李固/
)
臣闻气之清者为神人之清者为贤养身者以练神为
宝安国者以积贤为道昔秦欲谋楚王孙圉设坛西门
陈列名臣 (第 2a 页)
其室富拟王府埶回天地言
之者必族附之者必荣忠臣惧死而杜口万夫怖祸而
木舌塞陛下耳目之明更为聋瞽之主故 太尉李固
(第 2a 页)
以贪浊免官髡徒朔方自刺不殊又不拘儒者之节前
授生徒后列女乐为梁冀草奏杀忠臣 李固
作西第颂
以美冀为正直所羞即是观之则众丑备于一身五经
为之扫地后世乃以其空言目为经师使侑坐于孔子
(第 7b 页)
伏锧鼎镬死不敢恨谨诣阙奉章伏待重诛
  诬 李固
(梁冀/)
臣闻君不稽古无以承天臣不述旧无以奉君昔尧殂
之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于墙食则见尧于羹斯所 (第 4a 页)
谓聿追来孝不失臣子之节者 太尉李固
因公假私依
正行邪离间近戚自隆支党至于表举荐达例皆门徒
及所辟召靡非先旧或富室财赂或子婿婚属其列在 (第 4a 页)
官谍者凡四十九人又广选贾竖以补令史募求好马

临匆呈试出入踰侈辎軿曜日大行在殡路人掩涕固
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槃旋偃仰从容冶步曾无惨怛
伤瘁之心山陵未成违矫旧制善则称已过则归君斥
逐近臣不得侍送作威作福莫固之甚臣闻台辅之位
实和阴阳璇玑不平寇贼奸轨则责在 太尉固
受任之
后东南跋扈两州数郡千里萧条兆人伤损大化陵迟
而诋疵先主苟肆狂狷存无廷争之忠没有诽谤之说
夫子 (第 4b 页)
与冗职使
得执戟亲奉宿卫以防未然之符以抑患祸之端上安
社稷下全保傅内和亲戚外绝邪谋
  对贤良时务策 (李固/
)
固对曰臣闻王者父天母地宝有山川王道得则阴阳 (第 3a 页)
民行之全纯者犹众无取乎独行其不以是立传盖不
欲使当时有逸民独行之名也东汉有江革申屠蟠之
类非不甚孝有 李固
杜乔之徒非不甚忠而范晔不立
忠义孝友之传者盖以当时俗多孝友则孝友不可悉
书人多忠义则忠义殆不一传二传 (第 8a 页)
容棺椁棺归即葬平地无坟勿卜时
日葬无设奠勿留墓侧无起封树于戏小子其勉之哉
吾蔑复有言矣
  遗黄琼书 (李固/
)
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岂即事有渐将顺王命盖君 (第 6b 页)
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
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迹巢由斯
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
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士行其志终无时矣尝
闻语曰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近鲁阳樊君被徵初至朝廷设坛
席犹待神明虽无大异而言行所守亦无所缺而毁谤
布流应时折减者岂非观听望深声名太盛乎自顷徵

聘之士胡元安薛孟尝朱仲昭顾季鸿等其功业皆无
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愿先生弘此远谟
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
  与梁冀议嗣书 (李固/
)
天下不幸仍遭大忧皇太后圣德当朝摄统万机明将
军体履忠孝忧存社稷而频年之间国祚三绝今当立
帝天下重 (第 7b 页)
于紫□之羹赭衣短裤
不掩胫骭略备燥湿愈于鲁缟之缯吏至喜则屈膝怒
则头抢地虽太史公诟辱蚕室王嘉惕于法伍 李固

箠缺荼毒金铁俛首垂涎嘑天椎心而流之以血何以
踰此楠闻蛟龙失云雨则覂鳞波涛殒骨泥沙士婴祸
罗则毁身 (第 3b 页)
  寄王相公(冯琦/)

自阁下归后世事凡几更矣大抵持正易激持禄易随
以激继激益忼慨论列前与后相迸而祸益烈如东汉
以杜乔继 李固
以陈蕃继黄琼是已以随继激惟人主
所欲为噤不敢出一语人主以为忠顺无忤遂谓人臣
礼合如此而恨前之激者益深 (第 15b 页)
  戒马廖(杨终/)
诗云皎皎素丝在所染之上智下愚谓之不移中庸之

流要在教化黄门郎年幼血气方盛既无长君退让之
风而要结轻狡无行之客纵而莫诲视成盛性鉴念前
世可为寒心君侯诚宜以临深履薄为戒
  临终与胡广赵戒 (李固/
)
固受国厚恩是以竭其股肱不顾死亡志欲扶持王室
何图一朝梁氏迷谬公等曲从以吉为凶成事为败乎
汉家衰微 …… (第 2b 页)
  与郭叔都(荀爽/)
陈秀方才德秀出超世逸群金相玉质文章虎变终军
贾谊诚无以加宜遂贡之宰朝盛其龙光盐车之骥自
非伯乐无以显名采光剖璞以独见宝实为足下利之
  与崔子真(张奂/)
仆到任有见兵二百马如羖羊矛如铁锥盾如榆叶
  与弟圄 (李固/
) (第 3b 页)
高门之福和气立应天下幸甚
  奏记梁商 (李固/
)
春秋褒仪父以开义路贬无骇以闭利门夫义路闭则
利门开利门开则义路闭也前孝安皇帝内任伯荣樊
丰之属外 …… (第 9b 页)

戚凡辈耽荣好位者同日而论哉固狂夫下愚不达大
体窃感古人一饭之报况受顾遇而容不尽乎
  又奏记梁商 (李固/
)
今旦闻下太尉王公敕令自实未审其事深浅何如王
公束脩厉节敦乐艺文不求苟得不为苟行但以坚贞 (第 10b 页)
  寿赵仲一母太夫人八十二岁序(汤显祖/)

春秋时介之推从晋公子十九年归而爵不及焉有怼
言矣母曰盍语诸介子曰身隐矣焉用文之母曰如此
吾与子偕隐汉范孟博为使者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心
及患辞其母母曰汝得与 李固
杜乔齐名何恨予读书
至此未尝不喟然流叹为人子为人臣遭遇于世何其
崭绝踸踔一至于斯也方晋公子西归济河虽 (第 6b 页)
  崔骃
崔氏世有美才兼以沉沦典籍遂为儒家文林骃瑗虽
先尽心于贵戚而能终之以居正则其归旨异夫进趣

者乎 李固
高洁之士也与瑗邻郡奉贽结好由此知名
杜乔之劾殆其过矣实之政论言当世理乱虽晁错之
徒不能过也
  黄宪 …… (第 20a 页)
  陈实
汉自中世以下阉竖擅恣故俗遂以遁身矫洁放言为
高士有不谈此者则芸夫牧竖已□呼之矣故时政弥
惛而其风愈往唯陈先生进退之节必可度也据于德
故物不犯安于仁故不离群行成乎身而道训天下故
凶邪不能以权夺王公不能以贵骄所以声教废于上
而风俗清乎下也
   李固

夫称仁者其道弘矣立言践行岂徒徇名安已而已哉
将以定去就之槩正天下之风使生以理全死与义合
也夫专为义则 (第 22b 页)
伤生专为生则骞义专为物则害智专
为已则损仁若义重于生舍生可也生重于义全生可
也上以残闇失君道下以笃固尽臣节尽而死之则为
杀身以成仁去之不为求生以害仁也顺桓之间国统
三绝太后称制贼臣虎视 李固
据位持重以争大义确
乎而不可夺岂不知守节之触祸耻夫覆折之伤任也 (第 23a 页)
之或出
  王元之画像赞(苏轼/)
传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予尝三复斯言未尝不流涕
太息也如汉汲黯萧望之 李固
吴张昭唐魏郑公狄仁
杰皆以身徇义招之不来麾之不去正色而立于朝则 (第 25b 页)
之召为
秘书历官南郡太守以贪浊免官髡徙朔方自刺不殊
又不拘儒者之节前授生徒后列女乐为梁冀草奏杀
忠臣 李固
作西第颂以美冀为正直所羞即是观之则 (第 2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