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五十年而宋乃亡焉史传具存可以覆按安

    得以德祐之祸归咎于庆元之禁乎从吾初
    为御史拒绝阉人劾罢 胡汝宁
禁大计苞苴
    又上疏谏神宗不亲政事几遘危祸后廷议
    三案亦持正不阿卓然不愧为名臣惟此两 (第 3a 页)
   论劾险佞科臣疏(万历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题为险佞科臣惑乱主听恳乞圣明速赐罢斥以杜衅
端事昨者臣接邸报见 礼科都给事中胡汝宁
参论两
京中卷一二可疑及吏部推升一事臣不胜骇异 (第 1a 页)


见任諌垣言事自其职掌而臣顾骇异者何也谓 (第 1a 页)

之言投间抵隙假公济私非真为皇上发奸摘伏也
臣意皇上必能洞烛奸胆以折乱萌乃反听若转圜臣
又不胜骇异岂皇 (第 1b 页)
上不知 汝宁
之罪状而误听其言耶
臣不暇辩其言请先诛其心且 (第 1b 页)
汝宁
之为给事已数年
于此矣自有参论饶伸之疏而謟䛕已不容于众口继
有辅臣相戕之奏而奸邪益大犯乎公评别号秽名 (第 1b 页)

不可道自古小人未有狼狈若此者举朝臣邻咸谓

纵不肖将复何颜立于掖垣间耶顾注籍未几旋称
病愈人人相顾诧为异常而臣独私语人曰此不足为
异也鄙夫患失何 …… (第 1b 页)
异于此者臣
言未几而二疏相继上矣此二疏也立言在此寓意在
彼臣试为皇上分明之昔者部臣饶伸发科场之弊而 汝宁
劾之人人未有不为伸称屈者皇上亦鉴伸无他
准其起用矣故 (第 2a 页)
汝宁
亦洗瘢索垢发科场之弊若借此
以掩其非也而不知妄逞胸臆以蔑污大典适益重其 …… (第 2a 页)
伸之罪耳至于参论王教又揣摩上意为之不知近
日皇上不遽起王遴不遽迁孟一脉蔡时鼎者意欲需
其缺以大用之耳 汝宁
敢于以私心窥皇上遂乘机举
铨臣推升一事言之以滋皇上之惑不然何皇上罚俸
科臣之旨甫下而 (第 2b 页)
汝宁
之疏遂上也急于献䛕而巧于
逢君 (第 2b 页)
汝宁
之罪不容于诛矣夫 (第 2b 页)
汝宁
特一小人耳堂堂
天朝济济臣邻何难于容此一人而臣哓哓者非论一 (第 2b 页)
汝宁
也盖 (第 2b 页)
汝宁
以一小人之言中于皇上故言科场 …… (第 2b 页)
则皇上听之言铨臣则皇上又听之或下部覆或命回
话使君臣上下反覆疑贰是今日庙堂之上已不胜其
多事之扰矣傥 汝宁
恃皇上之优容而再肆倾危之巧
计则议论愈多是非愈混其弊不至于小人攘臂君子
裹足不止者犹幸今日无李春开耳 (第 3a 页)
有之则必以保
吴时来者保 汝宁
借此以结皇上之欢天下国家之事
臣不知其所税驾矣皇上何惜 (第 3a 页)
汝宁
一人而不为国家
杜衅端也且皇上昔年斥逐奸邪曾不踰时公论大为 …… (第 3a 页)
称快何独于 汝宁
过为宽贷汤显祖论之而不报樊玉
衡论之而不报蔡献臣周应嵩彭好古论之而又不报
人人以汝宁为非而皇上若以为 (第 3b 页)
是人人以汝宁为可
斥而皇上若以为可留此臣之所未解也即如前月
因玉衡弹劾辩疏自陈乃皇上于弹者留辩者下且
径批以照旧供职夫照旧供职之旨自正卿以下不敢
望而一旦加于七 (第 3b 页)
品之 汝宁
(第 3b 页)
汝宁
何德何功而皇
上优容若此且唯其言而听之如此此又臣之所未解 …… (第 3b 页)
汝宁
去就原不足为重轻但以一小人而能以其言
惑乱主听此诚匪细故者臣是以哓哓言之且不欲以 (第 4a 页)
汝宁
之故伤皇上知人之明也臣愿皇上大奋乾刚速
赐罢斥则天下万世颂皇上之神圣于无疆矣臣无任
激切待命之至
  …… (第 4a 页)
太平之治可计日
而奏矣世道幸甚臣愚幸甚
   秘录
万历壬辰实维觐期时从吾滥竽西台已六阅月先是疏
都给事中胡汝宁
主上幸见纳窃以为圣明在上正臣
子披肝露胆之时于是此疏于正月十三日上席藁待罪 (第 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