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七闽来志郑芝龙之降也
赧王禽唐始绍无诸都冀自保莫陋兹蛇乡扬越河山
尚不小王颇谙文词登极三篇出手草朝之右多故老
大布冠衣志矫矫其如干略则巳少天教魁枋在盗臣
莫化鸱鸮为凤鸟蒲黄遗种别有传生来不道忠贞好
有兵长嬉有饷浪饱首鼠几徘徊重关之备一夜扫王
旅既来临弃君入穷岛九龙五指双迢迢死耶生耶谁
复晓(事见明唐/王始未)尔亦自崩离大小赐姓分飞杳(郑宏逵/有子称)
(小赐姓亦随/成功逃去)
天子薄降蛮羁絷来京枉潦倒(事见/世祖实录)七闽地如振
槁共看扶桑日出早言采清人茶荐之九庙馨
祖考
再平鲁志 张名振 之走也
鲤鱼飞谶在鲁断吴山画越浦六家军鸣戍鼓(谓孙熊/钱沈于)
(郑六/家)士各为其主斯志亦良苦奈与 (第 7b 页)
赧王禽唐始绍无诸都冀自保莫陋兹蛇乡扬越河山
尚不小王颇谙文词登极三篇出手草朝之右多故老
大布冠衣志矫矫其如干略则巳少天教魁枋在盗臣
莫化鸱鸮为凤鸟蒲黄遗种别有传生来不道忠贞好
有兵长嬉有饷浪饱首鼠几徘徊重关之备一夜扫王
旅既来临弃君入穷岛九龙五指双迢迢死耶生耶谁
复晓(事见明唐/王始未)尔亦自崩离大小赐姓分飞杳(郑宏逵/有子称)
(小赐姓亦随/成功逃去)
天子薄降蛮羁絷来京枉潦倒(事见/世祖实录)七闽地如振
槁共看扶桑日出早言采清人茶荐之九庙馨
祖考
再平鲁志 张名振 之走也
鲤鱼飞谶在鲁断吴山画越浦六家军鸣戍鼓(谓孙熊/钱沈于)
(郑六/家)士各为其主斯志亦良苦奈与 (第 7b 页)
应之公曰事机之来閒不容发柰何坐而失之定西侯 张名振
慨然请行邀公为导公曰兵至必以崇明为驻
劄地禁打粮然后可 (第 11a 页)
名振 许之至崇明而食尽 (第 11a 页)
名振 重
违前约乃趋寿生洲打粮泊舟鹿苑五更飓风大作舟
自相击军士溺死者过半 大兵逆之岸上大呼薙发
者不死 (第 11a 页)
名振 与张都御史煌言冯都御史京第皆杂降
卒中逸去公叹曰风波如此其天意耶我当以一死报
国然无名而死则不可乃谓 …… (第 11a 页)
翊不自张大而兵又最多今品级悬绝非所以
奖翊且无以临诸营也大学士刘公沂春尚书吴公钟
峦皆以为然而定西侯 张名振 方当国持之不肯下初
诸营迎表皆由 (第 15b 页)
名振 以达独公不 (第 15b 页)
名振 不乐曰俟王
道长来吾当为主上言之是秋公朝于王晋右佥都御 …… (第 15b 页)
明故太师定西侯张公墓碑
予家先族母张孺人为苍水尚书女先族父以是避地
居黄岩康熙庚子先族母以展墓归予时年十六从之
问旧事族母曰吾父与定西侯同事久每言其志节之
可哀而谤口之多屈且曰定西墓在芦花岙汝他日可
为之谋片石焉予曰诺蹉跎二十馀年未之践也乾隆
戊午始克为之参稽诸野史之异同以成定论使异日
考翁洲遗事者得有所折衷焉定西讳 名振 字 (第 19b 页)
侯服 南
直隶应天府江宁县人也少伉爽有大略壮游京师东
厂太监曹化淳延之为上客时奄人中惟化淳以王安
门下故与 …… (第 19b 页)
攻
翁洲斌卿求救于公公破之因劝斌卿纳王而斌卿不
从公计无所出适永胜伯郑彩至以其军共扈王入闽
王晋封公 定西伯公 见闽中诸将林立请归浙中招故
部以壮其军及还而石浦已入
本朝乃之翁洲依斌卿斌卿见公之以孤军依之也稍
侮 …… (第 20a 页)
东叩
关求援斌卿不纳张公力争不听无凡曰斌卿意叵测
应元请使死士刺之夺其军以迎监国张公曰危道也
汝姑止 张名振 之应松江也都督亦踊跃欲赴张公曰
事未可知吾今不可一日离汝盖自张公散军入海飘
泊蛎滩鳌背之閒濒于危者不 (第 24a 页)
劄地禁打粮然后可 (第 11a 页)
名振 许之至崇明而食尽 (第 11a 页)
名振 重
违前约乃趋寿生洲打粮泊舟鹿苑五更飓风大作舟
自相击军士溺死者过半 大兵逆之岸上大呼薙发
者不死 (第 11a 页)
名振 与张都御史煌言冯都御史京第皆杂降
卒中逸去公叹曰风波如此其天意耶我当以一死报
国然无名而死则不可乃谓 …… (第 11a 页)
翊不自张大而兵又最多今品级悬绝非所以
奖翊且无以临诸营也大学士刘公沂春尚书吴公钟
峦皆以为然而定西侯 张名振 方当国持之不肯下初
诸营迎表皆由 (第 15b 页)
名振 以达独公不 (第 15b 页)
名振 不乐曰俟王
道长来吾当为主上言之是秋公朝于王晋右佥都御 …… (第 15b 页)
明故太师定西侯张公墓碑
予家先族母张孺人为苍水尚书女先族父以是避地
居黄岩康熙庚子先族母以展墓归予时年十六从之
问旧事族母曰吾父与定西侯同事久每言其志节之
可哀而谤口之多屈且曰定西墓在芦花岙汝他日可
为之谋片石焉予曰诺蹉跎二十馀年未之践也乾隆
戊午始克为之参稽诸野史之异同以成定论使异日
考翁洲遗事者得有所折衷焉定西讳 名振 字 (第 19b 页)
侯服 南
直隶应天府江宁县人也少伉爽有大略壮游京师东
厂太监曹化淳延之为上客时奄人中惟化淳以王安
门下故与 …… (第 19b 页)
攻
翁洲斌卿求救于公公破之因劝斌卿纳王而斌卿不
从公计无所出适永胜伯郑彩至以其军共扈王入闽
王晋封公 定西伯公 见闽中诸将林立请归浙中招故
部以壮其军及还而石浦已入
本朝乃之翁洲依斌卿斌卿见公之以孤军依之也稍
侮 …… (第 20a 页)
东叩
关求援斌卿不纳张公力争不听无凡曰斌卿意叵测
应元请使死士刺之夺其军以迎监国张公曰危道也
汝姑止 张名振 之应松江也都督亦踊跃欲赴张公曰
事未可知吾今不可一日离汝盖自张公散军入海飘
泊蛎滩鳌背之閒濒于危者不 (第 24a 页)
道碑铭
世祖章皇帝之下江南也浙东拒命虽一岁遽定而山
海之间告警者尚累年吾宁之首事者为钱沈二公其
间相继殉节者四十馀人而最后死者为尚书张公方
钱忠介公之集师也移檄会诸乡老俱未到独公先至
忠介相见且喜且泣既举事即遣公迎监国鲁王于天
台王授公为行人至会稽赐进士加翰林院编修兼官
如故入典制诰出筹军旅公虽与忠介共事而持议颇
不尽同闽中颁诏之使至议开读礼张公国维与熊公
汝霖为一议朱公大典与忠介为一议公出揭以为当
如张公之言因请自充报使入闽以释二国之嫌王从
之及自闽还累有建白不见用江干之破也公泛海入
翁洲道逢富平 将军张名振 扈王入闽公从之既至招
讨使郑成功以前颁诏之隙修寓公之敬于王而不为
用公劝 (第 1b 页)
名振 还石浦招散亡以谋再举乃偕还王加公
右佥都御史时威卤侯黄斌卿守翁 (第 1b 页)
名振 以石浦之 …… (第 1b 页)
军与为犄角明年松江提督吴胜兆请以所部来归斌
卿心不欲往而故都御史沈公廷扬御史冯公京第与
公并劝 名振 应之遂监其军以行至崇明大风覆舟沈
公死之公与 (第 2a 页)
名振 等皆被执有百夫长者识公导之使
走乃得至公之故壬午房考知诸暨县钱氏七日间道
复归翁洲时忠介已奉王出师于 …… (第 2a 页)
溃诸将以王保翁洲 名振 当国召公以所部入卫加公
兵部右侍郎兼官如故辛卯浙之提督田雄总兵张杰
海道王尔禄并以书招公公峻词拒之是 (第 2b 页)
秋大兵下翁
洲 名振 奉王亲捣吴淞以牵制舟山之师拉公同行翁
洲陷公扈王再入闽次鹭门时郑成功军甚盛既不肯
奉王诸藩畏之亦莫敢 (第 2b 页)
奉王而公独以 名振 之军为王
卫时时激发诸藩使为玉致贡然公极推成功之忠尝
曰招讨始终为唐真纯臣也成功闻之亦曰侍郎始终
为 …… (第 2b 页)
年军于吴淞会 名振 之师入长江趋丹阳掠丹徒登金
山望石头城遥祭孝陵三军恸哭失声烽火逮江宁时
上游故有宿约而失期不至左次崇 …… (第 3a 页)
东而孔昭以操江亲兵栖迟海上者盖累年
矣则其心尚有可原倘疾之已甚使为马阮浙东之续
将何补乎闻者服之是年 名振 卒遗言以所部付公自
公平冈入卫之后部下不满三百至是始盛乙未成功 …… (第 3a 页)
猜忌连杀荆本彻贺君尧虽与 张名振 为亲家思并其
军又欲杀王朝先 (第 8a 页)
名振 部将阮进归斌卿已而又与斌
卿交恶复与 (第 8a 页)
名振 合 (第 8a 页)
名振 又枉杀朝先此浙中诸帅之
略也其中文臣左右其閒动即获咎如熊公汝霖钱公
肃乐沈公宸荃皆以此死姚江黄都御史 …… (第 8a 页)
以所部出勷武伯章义旧与觉以福宁来
归者也方共守沙埕而觉至公以二将之师护监国入
浙次于三盘巳而与定西侯 张名振 取健跳诸所 大
兵围之荡吴伯阮进来援再战皆捷遂奉王都翁洲晋
尚书兼掌都察院公见事不可为而悍帅迭起叹曰 …… (第 10a 页)
大兵以全力压之不支被擒拉胁决齿垂毙犹大骂
而死时有百夫长十二人故尝受 大兵指为閒至是
中军汪汇与十二人期以次日缚侍郎入献晨起十二
人忽自相话柰何杀忠臣折矢扣刃誓而偕遁汪汇追
之不及于是浙东沿村接落奉檄有得侍郎者受上赏
侍郎匿丐人舟中入绍兴城居数日事益急遁至宁之
奉化依平西伯王朝先朝先亦蜀人华夏曾为侍郎通
好订昏姻焉得其资粮屝屦之助复合众于夏盖山一
日泊舟山下有龙挟雷电将上天荡舟士卒皆惧侍郎
令发大炮击之雷电愈甚水起立侍郎神色自如俄而
晴霁由健跳移翁洲则入朝加兵部左侍郎兼官如故
侍郎言于王请合朝先之众联络沿海以为翁洲卫 张
名振 不喜袭杀朝先侍郎慬而免辛卯翁洲又溃亡命
江淮閒总督陈公锦得之京口都统金砺巡道沈润力
主杀之陈独不可释 (第 19a 页)
世祖章皇帝之下江南也浙东拒命虽一岁遽定而山
海之间告警者尚累年吾宁之首事者为钱沈二公其
间相继殉节者四十馀人而最后死者为尚书张公方
钱忠介公之集师也移檄会诸乡老俱未到独公先至
忠介相见且喜且泣既举事即遣公迎监国鲁王于天
台王授公为行人至会稽赐进士加翰林院编修兼官
如故入典制诰出筹军旅公虽与忠介共事而持议颇
不尽同闽中颁诏之使至议开读礼张公国维与熊公
汝霖为一议朱公大典与忠介为一议公出揭以为当
如张公之言因请自充报使入闽以释二国之嫌王从
之及自闽还累有建白不见用江干之破也公泛海入
翁洲道逢富平 将军张名振 扈王入闽公从之既至招
讨使郑成功以前颁诏之隙修寓公之敬于王而不为
用公劝 (第 1b 页)
名振 还石浦招散亡以谋再举乃偕还王加公
右佥都御史时威卤侯黄斌卿守翁 (第 1b 页)
名振 以石浦之 …… (第 1b 页)
军与为犄角明年松江提督吴胜兆请以所部来归斌
卿心不欲往而故都御史沈公廷扬御史冯公京第与
公并劝 名振 应之遂监其军以行至崇明大风覆舟沈
公死之公与 (第 2a 页)
名振 等皆被执有百夫长者识公导之使
走乃得至公之故壬午房考知诸暨县钱氏七日间道
复归翁洲时忠介已奉王出师于 …… (第 2a 页)
溃诸将以王保翁洲 名振 当国召公以所部入卫加公
兵部右侍郎兼官如故辛卯浙之提督田雄总兵张杰
海道王尔禄并以书招公公峻词拒之是 (第 2b 页)
秋大兵下翁
洲 名振 奉王亲捣吴淞以牵制舟山之师拉公同行翁
洲陷公扈王再入闽次鹭门时郑成功军甚盛既不肯
奉王诸藩畏之亦莫敢 (第 2b 页)
奉王而公独以 名振 之军为王
卫时时激发诸藩使为玉致贡然公极推成功之忠尝
曰招讨始终为唐真纯臣也成功闻之亦曰侍郎始终
为 …… (第 2b 页)
年军于吴淞会 名振 之师入长江趋丹阳掠丹徒登金
山望石头城遥祭孝陵三军恸哭失声烽火逮江宁时
上游故有宿约而失期不至左次崇 …… (第 3a 页)
东而孔昭以操江亲兵栖迟海上者盖累年
矣则其心尚有可原倘疾之已甚使为马阮浙东之续
将何补乎闻者服之是年 名振 卒遗言以所部付公自
公平冈入卫之后部下不满三百至是始盛乙未成功 …… (第 3a 页)
猜忌连杀荆本彻贺君尧虽与 张名振 为亲家思并其
军又欲杀王朝先 (第 8a 页)
名振 部将阮进归斌卿已而又与斌
卿交恶复与 (第 8a 页)
名振 合 (第 8a 页)
名振 又枉杀朝先此浙中诸帅之
略也其中文臣左右其閒动即获咎如熊公汝霖钱公
肃乐沈公宸荃皆以此死姚江黄都御史 …… (第 8a 页)
以所部出勷武伯章义旧与觉以福宁来
归者也方共守沙埕而觉至公以二将之师护监国入
浙次于三盘巳而与定西侯 张名振 取健跳诸所 大
兵围之荡吴伯阮进来援再战皆捷遂奉王都翁洲晋
尚书兼掌都察院公见事不可为而悍帅迭起叹曰 …… (第 10a 页)
大兵以全力压之不支被擒拉胁决齿垂毙犹大骂
而死时有百夫长十二人故尝受 大兵指为閒至是
中军汪汇与十二人期以次日缚侍郎入献晨起十二
人忽自相话柰何杀忠臣折矢扣刃誓而偕遁汪汇追
之不及于是浙东沿村接落奉檄有得侍郎者受上赏
侍郎匿丐人舟中入绍兴城居数日事益急遁至宁之
奉化依平西伯王朝先朝先亦蜀人华夏曾为侍郎通
好订昏姻焉得其资粮屝屦之助复合众于夏盖山一
日泊舟山下有龙挟雷电将上天荡舟士卒皆惧侍郎
令发大炮击之雷电愈甚水起立侍郎神色自如俄而
晴霁由健跳移翁洲则入朝加兵部左侍郎兼官如故
侍郎言于王请合朝先之众联络沿海以为翁洲卫 张
名振 不喜袭杀朝先侍郎慬而免辛卯翁洲又溃亡命
江淮閒总督陈公锦得之京口都统金砺巡道沈润力
主杀之陈独不可释 (第 19a 页)
羲书曰铜槃之役仆恶敢后顾飘梗随流安假黄鹄之
一羽皆指斌卿之擅命不肯与诸军协力而思据弹丸
以老也无何而 张名振 等奉鲁王至公力劝斌卿奉迎
不听诸军问罪于翁斌卿累败乃求救于公公为之上
章待罪请使之改心事君 (第 10a 页)
名振 等不可斌卿遂死王入
翁以公为大学士辅政公虚所居邸以为王宫时从王 …… (第 10a 页)
至者太保沈阁部宸荃以公耆德宿望让为首揆宸荃
以疾请休公独相加太傅 张名振 之杀王朝先也公力
解之而不能得国事尽归 (第 10b 页)
名振公 亦不得有所豫每飞
书发使不如意者十九则愤恨不食咄咄终日然老成
持正中外倚之翁人有欲纳女于王者公闻其已 …… (第 10b 页)
生公抚其孙茂滋顾
应元曰下官一线之托其在君乎应元曰诺于是应元
披缁赴补陀而兆人始终从公又二年而大兵至 张名
振
奉王捣吴淞思以牵制大兵而以公为留守公遣荡
湖伯阮进邀击大洋风反师熸大兵直抵城下安洋将
军刘世勋固守力 (第 10b 页)
一羽皆指斌卿之擅命不肯与诸军协力而思据弹丸
以老也无何而 张名振 等奉鲁王至公力劝斌卿奉迎
不听诸军问罪于翁斌卿累败乃求救于公公为之上
章待罪请使之改心事君 (第 10a 页)
名振 等不可斌卿遂死王入
翁以公为大学士辅政公虚所居邸以为王宫时从王 …… (第 10a 页)
至者太保沈阁部宸荃以公耆德宿望让为首揆宸荃
以疾请休公独相加太傅 张名振 之杀王朝先也公力
解之而不能得国事尽归 (第 10b 页)
名振公 亦不得有所豫每飞
书发使不如意者十九则愤恨不食咄咄终日然老成
持正中外倚之翁人有欲纳女于王者公闻其已 …… (第 10b 页)
生公抚其孙茂滋顾
应元曰下官一线之托其在君乎应元曰诺于是应元
披缁赴补陀而兆人始终从公又二年而大兵至 张名
振
湖伯阮进邀击大洋风反师熸大兵直抵城下安洋将
军刘世勋固守力 (第 10b 页)
翁洲刘将军祠堂碑
大兵之下江南也望风而靡所向几不血刃其最难下
者江西之赣州江南之江阴泾县吾乡之翁洲即 大
兵亦皆以为出于意外赣州以杨万二督师联络诸省
援兵犹足以支久江阴泾县则难矣然尚与江湖声息
相近也岂若吾翁洲之弹九绝岛哉然而残明一线实
寄于此其关系至与厓山等斯亦奇矣翁洲文武死事
诸公极多可考者二十七人而城守之力则刘公世勋
一人任之为尤烈初 大兵之分道下也定西侯 张名
振 以蛟关天险数舟扼之即不得渡故令荡吴伯阮进
邀击于大洋以将军城守而自奉王扬声捣松江以牵 (第 13b 页)
大兵之下江南也望风而靡所向几不血刃其最难下
者江西之赣州江南之江阴泾县吾乡之翁洲即 大
兵亦皆以为出于意外赣州以杨万二督师联络诸省
援兵犹足以支久江阴泾县则难矣然尚与江湖声息
相近也岂若吾翁洲之弹九绝岛哉然而残明一线实
寄于此其关系至与厓山等斯亦奇矣翁洲文武死事
诸公极多可考者二十七人而城守之力则刘公世勋
一人任之为尤烈初 大兵之分道下也定西侯 张名
振 以蛟关天险数舟扼之即不得渡故令荡吴伯阮进
邀击于大洋以将军城守而自奉王扬声捣松江以牵 (第 13b 页)
之诘
难已而杨之兄弟娣姒一门死义先公在海上贻书汝
诸祖以为愧良友寄三诗吊之今其牍尚有存也舟山
之陷也 张名振 初闻 大兵三道并出自以习熟形势
谓蛟关天险不可旦夕下乃悉其锐师奉王扬声趋松
江以牵舟山之势是时先公亦 (第 14a 页)
为所拉同在行閒不料
荡吴失守以火攻死一夕昏雾 大兵毕渡 名振 巳抵
上海闻变遽还则不及矣谓其轻出则可谓其奉王以
逃则误也是时 (第 14a 页)
名振 老母爱弟妻子俱在城中卒以一
门殉使其逃则何不尽室而行乎甲 (第 14a 页)
名振 邀先公入 …… (第 14a 页)
当
赵之龙辈迎降恐后独全军出海则尚有可录者今托
同仇之义以来疾之巳甚恐其为马士英之续也闻者
韪焉乙未 名振 病卒遗令以部卒来属先公麾下始盛
郑氏遣人来通好先公言监国乾侯之辱郑氏修唐藩
颁诏之隙也然郑氏不肯负唐 (第 14b 页)
难已而杨之兄弟娣姒一门死义先公在海上贻书汝
诸祖以为愧良友寄三诗吊之今其牍尚有存也舟山
之陷也 张名振 初闻 大兵三道并出自以习熟形势
谓蛟关天险不可旦夕下乃悉其锐师奉王扬声趋松
江以牵舟山之势是时先公亦 (第 14a 页)
为所拉同在行閒不料
荡吴失守以火攻死一夕昏雾 大兵毕渡 名振 巳抵
上海闻变遽还则不及矣谓其轻出则可谓其奉王以
逃则误也是时 (第 14a 页)
名振 老母爱弟妻子俱在城中卒以一
门殉使其逃则何不尽室而行乎甲 (第 14a 页)
名振 邀先公入 …… (第 14a 页)
当
赵之龙辈迎降恐后独全军出海则尚有可录者今托
同仇之义以来疾之巳甚恐其为马士英之续也闻者
韪焉乙未 名振 病卒遗令以部卒来属先公麾下始盛
郑氏遣人来通好先公言监国乾侯之辱郑氏修唐藩
颁诏之隙也然郑氏不肯负唐 (第 14b 页)
钱忠介公葬录题词
予少时读汉人平陵黄犊之谣以为此一时义士生不
能救死而谋葬之之作也若王子珩死诸义士有请尸
之书有窃尸之举温公皆纪之通鉴文宋瑞死而张毅
夫亦以此垂名呜呼是所谓附青云而显者矣钱忠介
公之葬也诸义士合力营之其时闽南未尽底定海师
尚在岛中故丰碑幽诔以及启攒祭告哀挽之作极盛
亡国之大夫所未有也公既葬之数年闽之制府陈经
征海道出黄檗尝亲往祭于墓下是非人心是非之公
有脱略于忌讳者欤葬录中人物之著者大学士刘公
沂春忠介所荐同升相位者也都御史徐公孚远忠介
旧交也定西侯 张名振 平彝侯周鹤芝仪部纪许国忠
介旧同事也尚宝叶进晟文忠公之孙海上曾改官翰
林姚翼明曾官职方而是时为僧即所 (第 16b 页)
予少时读汉人平陵黄犊之谣以为此一时义士生不
能救死而谋葬之之作也若王子珩死诸义士有请尸
之书有窃尸之举温公皆纪之通鉴文宋瑞死而张毅
夫亦以此垂名呜呼是所谓附青云而显者矣钱忠介
公之葬也诸义士合力营之其时闽南未尽底定海师
尚在岛中故丰碑幽诔以及启攒祭告哀挽之作极盛
亡国之大夫所未有也公既葬之数年闽之制府陈经
征海道出黄檗尝亲往祭于墓下是非人心是非之公
有脱略于忌讳者欤葬录中人物之著者大学士刘公
沂春忠介所荐同升相位者也都御史徐公孚远忠介
旧交也定西侯 张名振 平彝侯周鹤芝仪部纪许国忠
介旧同事也尚宝叶进晟文忠公之孙海上曾改官翰
林姚翼明曾官职方而是时为僧即所 (第 16b 页)
与赵谷林辨啸台集中纪苍水事迹书
吴农祥啸台集其文散漫冘长固不足言而所纪明季
事尤失实如谓刘阁部中藻与李尚书向中挥戈海上
瞿临桂死黔中陈大樽之殉节隆武赠官(大樽死于丁/亥隆武亡于)
(丙/戌)章格庵为阁部(章官/少宰)信口妄言欺世人之不知愚不
能屈指数也请但以张侍郎一传言之其曰监国赐公
进士出身授兵曹按公释褐官检讨掌制诰事兼行人
使闽非部郎也其曰改兵科监 张名振 军出松江飓风 (第 22b 页)
覆舟六日钱唐失守扈监国出舟山依 名振 (第 23a 页)
名振 死公
领其众舟山破扈监国至厦门按公由检讨擢佥都非
兵科钱唐破监国至舟山黄斌卿拒不纳监国入闽至
长垣而 (第 23a 页)
公始监 名振 军出松江斌卿败监国始入舟山
舟山破 (第 23a 页)
名振 尚未死农祥所言无一不错其曰是时隆
武亡郑成功闻监国至而喜来受约束迎公厦门按监
国再由舟山入闽成功起兵 (第 23a 页)
吴农祥啸台集其文散漫冘长固不足言而所纪明季
事尤失实如谓刘阁部中藻与李尚书向中挥戈海上
瞿临桂死黔中陈大樽之殉节隆武赠官(大樽死于丁/亥隆武亡于)
(丙/戌)章格庵为阁部(章官/少宰)信口妄言欺世人之不知愚不
能屈指数也请但以张侍郎一传言之其曰监国赐公
进士出身授兵曹按公释褐官检讨掌制诰事兼行人
使闽非部郎也其曰改兵科监 张名振 军出松江飓风 (第 22b 页)
覆舟六日钱唐失守扈监国出舟山依 名振 (第 23a 页)
名振 死公
领其众舟山破扈监国至厦门按公由检讨擢佥都非
兵科钱唐破监国至舟山黄斌卿拒不纳监国入闽至
长垣而 (第 23a 页)
公始监 名振 军出松江斌卿败监国始入舟山
舟山破 (第 23a 页)
名振 尚未死农祥所言无一不错其曰是时隆
武亡郑成功闻监国至而喜来受约束迎公厦门按监
国再由舟山入闽成功起兵 (第 23a 页)
崇明平洋沙筑海堤记
自古人臣勋在专征以劳定国者非特战胜攻取巳也无亦审地利准水
形筑堤防端径术俾我制其胜彼失其险夫然后百世赖焉如是即天吴
阳侯支祈罔象沉玉刑牲无不允格况于趋功乐事之人乎虽然江淮河
济障遏时闻泾渭淄渑堰埭未改而独于海难言之也岂以沃焦穷发浩
汗无垠非人力所得而施者哉吾吴郡东南渐海崇明踰绝津堠而为域
诸沙逦迤者七百里平洋直亘其南实旧县也故隶扬州绿陁崩不常乃
迁新邑属之吴而分其地以为鄙烟火聚落千有馀家界以小洪阔远难
理浙中勾章诸岛对峙若聚棋置块海师张帆捩柁踔绝万里亡命出没
升平时且以为忧自逆氛大作郑成功 张名振 鲸奔鳄噬连舻如云尝一
窥金焦兵至佚去既归狡谋再逞谓平洋沙外接沧溟内连港泊有深岸
可以下杙有遗秉可以因 …… (第 4a 页)
督府以公江湖忻代著有成绩欲倚
其才办寇先用便宜俾之摄理八月之三日公渡海入其军中申号令固
封守甫十日而 张名振 以三千人犯堡镇又十日以数万人围高桥洪土
城公皆迎击破之先后两战凡斩千有八百馀级生得二十馀人公谍知
其 (第 4b 页)
自古人臣勋在专征以劳定国者非特战胜攻取巳也无亦审地利准水
形筑堤防端径术俾我制其胜彼失其险夫然后百世赖焉如是即天吴
阳侯支祈罔象沉玉刑牲无不允格况于趋功乐事之人乎虽然江淮河
济障遏时闻泾渭淄渑堰埭未改而独于海难言之也岂以沃焦穷发浩
汗无垠非人力所得而施者哉吾吴郡东南渐海崇明踰绝津堠而为域
诸沙逦迤者七百里平洋直亘其南实旧县也故隶扬州绿陁崩不常乃
迁新邑属之吴而分其地以为鄙烟火聚落千有馀家界以小洪阔远难
理浙中勾章诸岛对峙若聚棋置块海师张帆捩柁踔绝万里亡命出没
升平时且以为忧自逆氛大作郑成功 张名振 鲸奔鳄噬连舻如云尝一
窥金焦兵至佚去既归狡谋再逞谓平洋沙外接沧溟内连港泊有深岸
可以下杙有遗秉可以因 …… (第 4a 页)
督府以公江湖忻代著有成绩欲倚
其才办寇先用便宜俾之摄理八月之三日公渡海入其军中申号令固
封守甫十日而 张名振 以三千人犯堡镇又十日以数万人围高桥洪土
城公皆迎击破之先后两战凡斩千有八百馀级生得二十馀人公谍知
其 (第 4b 页)
兹以职方郎中臣吴锄不惮万里间关,愿得陛陈恢复大计。特具疏附奏,曷胜翘企感泣!
祭定西侯 张侯服 文(辛丑)
于乎我兄,墓草已宿矣、墓木已拱矣!回念乙未之冬弃捐宾客,距今仅七载耳;其间废兴存亡 …… (第 33 页)
[人物考略]
张侯服: 名名振;山西人,南京锦衣卫籍(「鲒埼亭集」作南直隶江宁人)。崇祯末,以副将任台州石浦游击,封富平将军 …… (第 34 页)
余自丙戌夏,浮海抵昌国;未几,曹子云霖从云间来,葛衣芒屩,不问而知其为晋处士、宋逋臣也。盖云霖先从本彻荆先生倡义来海上,荆先生死于兵,云霖遂还吴;及
由吴复入越,黄侯虎痴以国士遇之,遂尽护诸军。尔时张侯 侯服 与黄侯同据守昌国,余亦奉命持节护。张侯军与云霖旌旄相项背,然未深知云霖也。顾余性剧钝,于军中一切不问 (第 36 页)
祭定西侯 张侯服 文(辛丑)
于乎我兄,墓草已宿矣、墓木已拱矣!回念乙未之冬弃捐宾客,距今仅七载耳;其间废兴存亡 …… (第 33 页)
[人物考略]
张侯服: 名名振;山西人,南京锦衣卫籍(「鲒埼亭集」作南直隶江宁人)。崇祯末,以副将任台州石浦游击,封富平将军 …… (第 34 页)
余自丙戌夏,浮海抵昌国;未几,曹子云霖从云间来,葛衣芒屩,不问而知其为晋处士、宋逋臣也。盖云霖先从本彻荆先生倡义来海上,荆先生死于兵,云霖遂还吴;及
由吴复入越,黄侯虎痴以国士遇之,遂尽护诸军。尔时张侯 侯服 与黄侯同据守昌国,余亦奉命持节护。张侯军与云霖旌旄相项背,然未深知云霖也。顾余性剧钝,于军中一切不问 (第 36 页)
崇祯十五年,举于乡。常感愤国事,愿请缨。及钱肃乐起师,煌言先至;即遣之天台迎鲁王,授行人。王监国绍兴,赐进士,加翰林院编修;入典制诰,出筹军旅。闽中颁诏之役,自请为使,释二国嫌。既归,晋侍讲兼兵科左给事中;累有建白。
丙戌师溃,汎海将之舟山,道逢富平 将军张名振, 扈王入闽;从之行。招讨郑成功不奉命,乃劝 (第 191 页)
名振 还石浦,与威虏侯黄斌卿为犄角;加右佥都御史。明年,松江提督吴兆胜请以所部来归,斌卿不乐从。张煌言说 (第 191 页)
名振 应之,鲁王给印二百道,命煌言监其军。至崇明,风覆舟,煌言脱身走,间道归海上。
己丑,复集义旅驻 (第 191 页)
上虞之平冈。诸山寨咸事钞掠,煌言独履亩劝税,相安无扰。
庚寅,王居舟山, 名振 当国;召煌言入卫,加兵部右侍郎。辛卯秋,舟山破,扈王再入闽,次鹭门。时成功纵横海上,奉隆武年号;于鲁 (第 192 页)
王,则修寓公之敬而已。惟煌言以 名振 军为卫,成功因之加礼。煌言极推其忠,尝曰:『招讨始终为唐,真纯臣也』。成功亦曰:『侍郎始终为鲁,与吾 (第 192 页)
岂异趋哉』!
癸巳冬,返浙,招军于天台。明年,复会 名振 之师入长江;登金山,遥祭孝陵,三军恸哭失声,烽火达江宁。以上游师失期,左次崇明。四年,再入长江;掠瓜 …… (第 192 页)
丙戌六月朔,钱塘师溃;仓卒驰归,拜其父曰:『儿将随主航海』。竟去。监国驻舟山为行在,虽有城郭、人民,而弹丸地孤峙海中,诸豪帅若王之仁、方国安辈或死、或降,馀皆市侩、菜佣,惟老将 张名振 一军独全,且拥戴无二心。煌言依 (第 198 页)
名振, 与之协力,希为一成一旅计。张殁,代统其兵;晋少司马。王兵道尔禄以书招之,不应;俾亲属开谕百端,又不应 …… (第 198 页)
卢宜曰:苏子卿之使漠北也十九年,公之处海上也亦十九年。而公所历,有倍难者;其一生
一死,固可勿论也。公少白皙,美丰姿;后乃高颧长髯,岳岳千仞。宜家去公宅仅三、四十武,幼时犹及亲公色笑。知之最详,亦最确当。执公时,得一箧满,中皆书札;提督张虑连染滋祸,取火焚之。适里中朱氏妇在署中为女红师,乞得公诗文名「奇零草」两帙;今与「北征记」、「祭 张侯服(名振字) 文」、「答王招抚、王兵道、赵督院书」并传于此。然则天地之正气,固鬼神所呵护也。公诚文山之后一人而已; …… (第 203 页)
方钱忠介公之集师也,移檄会诸乡老,俱未到;独公先至。忠介相见,且喜且泣。既举事,即遣公迎监国鲁王于天台;王授公为行人。至会稽,赐进士,加翰林院编修,
兼官如故;入典制诰,出筹军旅。公虽与忠介共事,而持议颇不尽同。闽中颁诏之使至,议开读礼;张公国维与熊公汝霖为一议,朱公大典与忠介为一议。公出揭,以为当如张公之言;因请自充报使入闽,以释二国之嫌。王从之。及自闽还,累有建白,不见用。
江干之破也,公泛海入舟山;道逢富平 将军张名振 扈王入闽,公从之。既至,招讨使郑成功以前颁诏之隙,修寓公之敬于王,而不为用。公劝 (第 218 页)
名振 还石浦招散亡,以谋再举;乃偕还,王加公右佥都御史。时威虏侯黄斌卿守舟山, (第 218 页)
名振 以石浦之军与为犄角。明年,松江提督吴胜兆请以所部来归,斌卿心不欲往;而都御史沈公廷扬、御史冯公京第与 (第 218 页)
公并劝 名振 应之,遂监其军。以行至崇明大风覆舟,沈公死之,公与 (第 218 页)
名振 等皆被执;有百夫长者识公,导之使走,乃得至公之故壬午房考知诸暨县钱氏。七日,间道复归舟山。
时忠 (第 218 页)
介已奉王出师于闽,浙东之山寨亦群起遥应之;公乃集义从于上虞之平冈。山寨之起也,因粮于民;民始以其为故国也,共饷之。而其后遂行抄掠,民苦之。其不以横暴累民者,祗李公长祥东山寨、王公翊大兰山寨与公而三;履亩输赋,馀无及焉。
庚寅,闽师溃,诸将以王保舟山, 名振 当国,召公以所部入卫;加公兵部右侍郎,兼官如故。辛卯,浙之提督田雄、总兵张杰、海道王尔禄并以书招公, (第 218 页)
公峻辞拒之。
是秋,大兵下舟山; 名振 奉王亲捣吴淞以牵制舟山之师,拉公同行。舟山陷,公扈王再入闽,次鹭门。时郑成功军甚盛,既不肯奉王;诸藩 (第 219 页)
畏之,亦莫敢奉王。而公独以 名振 之军为王卫,时时激发诸藩,使为王致贡。然公极推成功之忠,尝曰:『招讨始终为唐,真纯臣也』。成功闻之, (第 219 页)
亦曰:『侍郎始终为鲁,亦岂与吾异趋哉』!故成功与公所奉不同,而其交甚睦。
癸巳冬,复间行入吴淞。寻招军于天台,次于舟山。明年,军于吴淞,会 名振 之师入长江,趋丹阳,掠丹徒;登金山,望石头城,遥祭孝陵,三军恸哭失声,烽火逮江宁。时上游故有宿约而失 …… (第 219 页)
闽人之诘难。已而杨之兄弟娣姒一门死义,先公在海上贻书汝诸祖,以为愧良友;今其牍尚有存也。舟山之陷也, 张名振 初闻大兵三道并出,自以习熟形势,谓「蛟关天险,不可旦夕下」。乃悉其锐师,奉王扬声趋松江,以牵舟山之势 (第 230 页)
。是时,先公亦为所拉,同在行间;不料荡胡失守,以火攻死。一夕昏雾,大兵毕渡。 名振 已抵上海,闻变遽还,则不及矣;谓其轻出则可,谓其奉王以逃则误也。是时 (第 230 页)
名振 老母、爱弟、妻子俱在城中,卒以一门殉;使其逃,则何不尽室而行乎!甲午, (第 230 页)
名振 邀先公入长江,诚意伯刘孔昭亦同行。或言「孔昭先朝巨奸,岂可与共事」?先公曰:「孔昭之乱南都,擢发不足 …… (第 230 页)
焉。乙未, 名振 病卒,遗令以部卒来属,先公麾下始盛。郑氏遣人来通好,先公言:「监国乾侯之辱,郑氏修唐藩颁诏之隙也;然 …… (第 231 页)
沈宸荃字友荪,慈溪人。崇祯庚辰进士,考选山西道御史。马、阮乱政,公连上十馀疏,论时政安危、得失,直纠士英十二大罪。出为苏州兵备道;后蹈海死。从兄其旋,亦崇祯进士;殉难台州。时号为「二忠」。
顺治三年(丙戌),公二十七岁。
浙东失守,富平 将军张名振 守石浦弃之,扈监国至舟山;威卤侯黄斌卿不纳, (第 236 页)
名振 乃奉监国入闽。适永胜伯郑彩至,联舟票而行。公留舟山。顺治四年(丁亥),公二十八岁。
公在舟 (第 236 页)
山。时定西侯 张名振 归,诏公以右佥都御史,监其军。
是年,松江提督吴胜兆乞师威卤侯,欲却之;右都御史沈公廷扬劝定 …… (第 236 页)
,为荡湖伯阮进述请兵不允之故;且言『金帛不足以动之,诚得补陀山寺慈圣藏经为贽,则兵必发』。进与定西侯 张名振 疏请,以澄波将军阮美为使,赍经以往。其王闻之,大喜;已知舟有湛微则恚。湛微故尝犯法于日本,日本法不杀 …… (第 237 页)
公有「吊黄虎痴」诗。黄肃卤斌卿,字明辅,别号虎痴;兴化卫人。甲申、乙酉间,累官镇南将军,总江北兵。福州改元,斌卿曾以向为舟山参将,上言舟山形势;即命以伯印,赐剑屯其地,便宜行事。时张定西 名振 驻南田,因结姻焉。请用平彝周鹤芝自引,斌卿猜忌;而平彝慷慨下士,士多归之。由是,见忌而归。尝出师窥崇 (第 240 页)
明战败,以周闽安瑞救,得免。斌卿怯于大敌而勇于害其同类:荆监军本彻建义松江,以兵败至舟山,其将士皆骁雄;斌卿忌之,因乡民之怨率而攻之,监军遇害。江上失守,张定西 名振 护监国至,不纳。宁国公王之仁至,诱击,得并其众。宁国将张国柱因来争,斌卿倾师出御,势不能当;时阮荡湖 …… (第 240 页)
大军已克浙东,江上师溃。「鲁春秋」:『监国奔台州,宫眷舟出定海,总兵
张国柱袭执以降,元妃张氏见害。复传有妃周氏破瓷槃扼喉死』。杨凤苞「南疆佚史跋七」据「鲁春秋」、「今鲁史」、「江东闰位纪」、「舟山纪略」,以瓷槃自刭为张氏事;盖据戴、周二家,未见左尹书也。公仓卒驰归,拜父曰:『儿将随主航海』。竟去(「传」)。入翁洲,从富平 将军张名振, 奉监国入闽。既至,招讨使郑成功不为用;公劝 (第 263 页)
名振 还石浦,谋再举。乃偕还,加右佥都御史(「神道碑铭」)。「谱」云: (第 263 页)
『张名振 守石浦弃之,扈监国至舟山;黄斌卿不纳,乃入闽。公留舟山』。「鲁春秋」:『是年秋七月,郑芝龙降;郑彩入 …… (第 263 页)
尝一脔,历旬不饥。遇他舟至,获免』)。顺治四年(丁亥),二十八岁。
夏四月,苏松总镇吴胜兆约 张名振 为外援(「鲁春秋」),故都御史沈廷扬、御史冯京第与公并劝 (第 263 页)
名振 应之;公监 (第 263 页)
名振 军以行。至崇明,大风覆舟,廷扬死之;公与 (第 263 页)
名振 皆被执。有百夫长导使走,至公壬午房考钱氏;七日,间道(按「北征录」云:『遭风覆舟,陷虏中七日,得间 (第 263 页)
行归海上』)复归翁洲(「神道碑铭」。「谱」:『胜兆乞师黄斌卿,欲却之;沈公廷扬劝 名振 行,公与冯公京第同往。至崇明, …… (第 263 页)
刑;元升从焉」。全氏撰「崇明沈公神道碑铭」述『廷扬言:「兵至必驻崇明,禁打粮,然后可至崇明」。食尽, 名振 重违前约,乃趋寿生洲打粮,泊舟鹿苑。五更风作,自自相击,军士溺死者过半;大兵逆之岸上, (第 264 页)
名振 与煌言、京第杂降卒中逸去,未尝覆全军也』。是年公在翁洲有「九日陪安昌王、黄虎痴、 (第 264 页)
张侯服 、张鲵渊、朱闻玄、徐闇公、沈公子昆仲登锁山和韵」诗。又「留节翁城同诸公行长至礼诗」云:『几年卧节梦金 …… (第 264 页)
公屯山寨(「奇零草」己丑有「屯兵山寨劝农遇雨」诗,又「答上虞伪令」诗。其「端阳喜雨呈张相国鲵渊」诗云:『海国悬符为辟兵,驱来雷檄又纵横。中天雨露天中节,半夜风云夜半晴。繁露何须灾异对,商霖原为相公生。忧民幸慰祈年意,笑把菖蒲泛酒鎗』。「鲁春秋」:『是年秋七月, 张名振 议迎监国驻台州临亹。八月,监国至舟山,黄斌卿不即纳;王朝先杀斌卿, (第 265 页)
名振 遂统其军。监国谕 (第 265 页)
名振 总督诸师,阮进治楼橹。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张肯堂加太子太保,以吴钟峦为礼、刑二部尚书兼左都御史,李向 (第 265 页)
中兵部尚书,朱永佑兵部右侍郎』。向中、永佑自
鹭门依监国至舟山者) 。顺治七年(庚寅),三十一岁。
公入卫舟山,超拜兵部左侍郎(「鲁春秋」。「神道碑铭」: 『名振 当国,召公以所部入卫;加公兵部右侍郎,兼官如故』。「谱」称云:『以所部入朝,晋兵左侍兼学士』。按公官 (第 266 页)
阶,在鲁已授左侍郎,桂藩遥授尚书,旋晋大学士。全氏「神道碑铭」于历官年次皆不误,惟「左」、「右」字误,遂为官止尚书。以浙督所上印文为信,「鄞志」辨之是也。「谱」则「左」字不误,而以授尚书之年为加「阁部」;「鄞志」遂据「谱」以正「神道碑」之误,非也。「碑」既泥旧制,「谱」又无确證;盖两家皆未见左尹书故也)。顺治八年(辛卯),三十二岁。
公奉监国命,治兵鹿颈头(「鲁春秋」)。九月朔,大军克舟山;公以鹿颈兵,同 张名振 军卫监国入闽(「鲁春秋」:『八月,大军治舟舰从蛟门向舟山。裨将江天保为阮进先锋,以四迎战定海,沈十 (第 266 页)
三舟,馀人断右臂纵还。监国诣蛟门祭江,夜半见大星从西北陨舟山,无数小星随之;即还舟山。未至闻警,或请取二王子长宏、次宏栋入舟; 张名振 曰:「如是,恐寒守者心」。监国不强。时舟山精锐分应南北洋。越五日,大军复出,天大雾,咫尺不辨;阮进战 (第 266 页)
于螺头洋,风逆不得前。
手发火桶,仓卒触桅焚进,进创甚,跃水;起之,不能言,瞪目怒视三日死:月之二十一日也。 名振 弟都督名扬、阁部张肯堂犹撄城键御,历十昼夜。 (第 267 页)
名振 等护监国由外洋泛,监军主事金允彦、邱元吉内款,言城中虚实,导攻益急;守者犹醢允彦子传示四门。九月一日 …… (第 267 页)
中氾、陈所学,皆阖户自焚死。温州义健林伯起、张瑞初、都督焦文玉及妻张,同死。总镇刘世勋格斗死。煌言、 名振 护监国走三沙,国姓成功迎入厦门;寻居之金门』。按全氏「神道碑铭」:『大兵下翁洲, (第 267 页)
名振 奉王亲捣吴淞,以牵制舟山之师,拉公同行。翁洲陷,公扈王再入闽,次鹭门』。「谱」亦云:『公军北行入吴淞 (第 267 页)
,舟山已陷』。「注」则称『阮进舟焚,投水死; 名振 以王踉跄而去。诸将背城力斗,众寡不敌,城遂陷』。「张督师画像记」云: (第 267 页)
『名振 自以习熟形势,谓「蛟关天险,不可旦夕下」;乃悉其锐师奉王,扬声趋松江,以牵舟山之势。闻变遽还,则不及 …… (第 267 页)
时提督田雄、总兵张杰、巡海道王尔禄皆以书招公,不可屈(公复书略曰:『两间自有正气、万古自有纲常,忠臣义士独行其是而已。区区此志,百折弥坚;不过恪守人伦,即是深明天道』。又云:『河北群盗,皆以兴复汉室为名;今日山中义师,大率类此。故足下得以折柬招之;不孝面目何如,亦欲以此术相笼络,误矣。矧水陆自有长技、战守自有定谋,纵以全力来,胜负未可知也。我辈相晤,正自有期;不孝未便以文山自况,足下不必以梦炎辈自居尔』。按是时有司亦令公文以书谕公,公复父书言:『愿大人有儿如李通,弗为徐庶;他日不惮作赵苞自赎』。故复书中自称「不孝」云)。
顺治九年(壬辰),三十三岁。
公与 张名振 及义英将军阮骏(阮进从子。按「鲁春秋」:『辛卯夏四月,马进宝使人密招荡湖进于南田,并拉从子义英将军骏 (第 269 页)
同往;骏不从,以露富平 名振。 名振涕泣留之,进感而止』)、诚意伯刘孔昭诸军入长江,登金山,望祭孝陵。时上游 (第 269 页)
公与张名振及义英将军阮骏(阮进从子。按「鲁春秋」:『辛卯夏四月,马进宝使人密招荡湖进于南田,并拉从子义英将军骏同往;骏不从,以露富平名振。 名振 涕泣留之,进感而止』)、诚意伯刘孔昭诸军入长江,登金山,望祭孝陵。时上游 (第 269 页)
有宿约不至,左次崇明(「鲁春秋」:『监国居金门,遣 名振 以己意乞师厦门,成功不许; (第 270 页)
名振 露其背所刺「尽忠报国」字激之,并指腹为姻。得助师二万,与煌言及骏、孔昭等直溯金塘,获金允彦磔之,以祭 (第 270 页)
舟山诸死事者。待约失期不进,题诗金山寺而还;有『十年横海一孤臣』之句。按 名振 诗,「奇零草」别本误为公作;首句「横」作「淮」,末二句『遥望孝陵应有感,会将大纛抵龙津』,「遥望」句 …… (第 270 页)
阴阴兵缟素』,「会将」作「看」、「抵」作「祃」,下又注用「前韵」,系年甲午、一作壬午,皆误。惟「和 张侯服 留题金山原韵」六首系甲午,不误。张美翊案曰:据计六奇「明季南略」卷十, (第 270 页)
张名振 题诗金山在甲午孟春月,苍水和作亦当在是年。又「甲午立春日大雨雪驻师吴淞」诗注:『会 (第 270 页)
名振 之师,初入长江,登金山,望石头城,祭孝陵。时上游有宿约不至,左次崇明』。乃追述前事语。公有「同定西侯 …… (第 270 页)
绩』。皆在戊戌以前。全氏「神道碑铭」言:『癸巳冬,复行入吴淞。寻招军天台,次于翁洲。明年军行吴淞,会 名振 之师入长江,趋丹阳;掠丹徒,登金山,遥祭孝陵。上游宿 …… (第 270 页)
公自湄岛至琅琦,经南日北还入浙。寻入吴淞(是年有「次琅琦谒钱希声嫔宫」、「重经南日吊沈彤庵」及「北还入浙」、「入吴见雪,忽忆车驾南巡」诸诗。「谱」言『次于东瓯,寻入吴淞』者,自闽入吴淞海道也。公「癸巳除夕」诗曰:『八岁他乡腊鼓催,乡心撩乱鼓声哀。无情天地犹擐甲,有意山川独画灰。儿女藏钩离别后,君臣投璧播迁来。年华如许人将老,辜负春风又几回』)。顺治十一年(甲午),三十五岁。
春正月,公与 名振 会成功全师复入京口(公「立春日大雨雪,驻师吴淞」诗曰:『春信惊催元腊残,江梅犹带六花蟠;屠苏饮出冰馀 (第 272 页)
冷,组练光浮木末寒。吹垢岂期风入梦,洗兵自合雨成团。征人感荷东皇意,且逐年光奋羽翰』)。战不利,淹四日退军。成功复令陈六御、程应蕃等协攻崇明,不克。还触吴淞关,掠战舰二百九十; 名振 以沙船九百泛登莱及高丽,乃还。
秋八月,公复与 (第 272 页)
名振 合成功所遣水军总制甘辉再窥吴淞(公「再入长江」诗曰:『江声万古似闻鼙,天险依然渡水犀。涿鹿亦当经再战 (第 272 页)
,卢龙应复待三犁?雕
弓挽处驱玄武,镇甲擐来失白题。兵气至今犹未洗,自惭无计慰云霓』) ,遭风变。旋师移攻舟山,镇将巴臣兴、陈虎御之;陈虎战殁,巴臣兴降(「鲁春秋」:『成功军入京口,战败;丧副将阮甲。旋由平洋沙攻崇明,失利;平原将军姚志卓自刭死』。按巴臣兴本名成功,降始改名)。
是年,名振卒(「鲁春秋」: 『名振 卒于舟山』。公辛丑「祭 (第 273 页)
名振 文」云:『甲午之冬弃捐宾客,距今仅七载』。又「哭定西侯墓」诗注:『卒于甲午』;「祭文」别本作乙未,误 (第 273 页)
。全氏「定西侯墓碑」书甲午卒,「画像记」则书乙未卒;亦误),遗言以所部付公。公平冈入卫部下不满三百,至是始盛(「神道碑铭」。按成功陷舟山,遣戎政司马陈六御及义英伯阮骏守之。公既统 名振 军,是年当在翁洲。公「閒居」诗有云:『人居閒处非佳境,事到难时且放怀』。「寿阮季友」云:『笑我尚为笼 (第 273 页)
丙戌师溃,汎海将之舟山,道逢富平 将军张名振, 扈王入闽;从之行。招讨郑成功不奉命,乃劝 (第 191 页)
名振 还石浦,与威虏侯黄斌卿为犄角;加右佥都御史。明年,松江提督吴兆胜请以所部来归,斌卿不乐从。张煌言说 (第 191 页)
名振 应之,鲁王给印二百道,命煌言监其军。至崇明,风覆舟,煌言脱身走,间道归海上。
己丑,复集义旅驻 (第 191 页)
上虞之平冈。诸山寨咸事钞掠,煌言独履亩劝税,相安无扰。
庚寅,王居舟山, 名振 当国;召煌言入卫,加兵部右侍郎。辛卯秋,舟山破,扈王再入闽,次鹭门。时成功纵横海上,奉隆武年号;于鲁 (第 192 页)
王,则修寓公之敬而已。惟煌言以 名振 军为卫,成功因之加礼。煌言极推其忠,尝曰:『招讨始终为唐,真纯臣也』。成功亦曰:『侍郎始终为鲁,与吾 (第 192 页)
岂异趋哉』!
癸巳冬,返浙,招军于天台。明年,复会 名振 之师入长江;登金山,遥祭孝陵,三军恸哭失声,烽火达江宁。以上游师失期,左次崇明。四年,再入长江;掠瓜 …… (第 192 页)
丙戌六月朔,钱塘师溃;仓卒驰归,拜其父曰:『儿将随主航海』。竟去。监国驻舟山为行在,虽有城郭、人民,而弹丸地孤峙海中,诸豪帅若王之仁、方国安辈或死、或降,馀皆市侩、菜佣,惟老将 张名振 一军独全,且拥戴无二心。煌言依 (第 198 页)
名振, 与之协力,希为一成一旅计。张殁,代统其兵;晋少司马。王兵道尔禄以书招之,不应;俾亲属开谕百端,又不应 …… (第 198 页)
卢宜曰:苏子卿之使漠北也十九年,公之处海上也亦十九年。而公所历,有倍难者;其一生
一死,固可勿论也。公少白皙,美丰姿;后乃高颧长髯,岳岳千仞。宜家去公宅仅三、四十武,幼时犹及亲公色笑。知之最详,亦最确当。执公时,得一箧满,中皆书札;提督张虑连染滋祸,取火焚之。适里中朱氏妇在署中为女红师,乞得公诗文名「奇零草」两帙;今与「北征记」、「祭 张侯服(名振字) 文」、「答王招抚、王兵道、赵督院书」并传于此。然则天地之正气,固鬼神所呵护也。公诚文山之后一人而已; …… (第 203 页)
方钱忠介公之集师也,移檄会诸乡老,俱未到;独公先至。忠介相见,且喜且泣。既举事,即遣公迎监国鲁王于天台;王授公为行人。至会稽,赐进士,加翰林院编修,
兼官如故;入典制诰,出筹军旅。公虽与忠介共事,而持议颇不尽同。闽中颁诏之使至,议开读礼;张公国维与熊公汝霖为一议,朱公大典与忠介为一议。公出揭,以为当如张公之言;因请自充报使入闽,以释二国之嫌。王从之。及自闽还,累有建白,不见用。
江干之破也,公泛海入舟山;道逢富平 将军张名振 扈王入闽,公从之。既至,招讨使郑成功以前颁诏之隙,修寓公之敬于王,而不为用。公劝 (第 218 页)
名振 还石浦招散亡,以谋再举;乃偕还,王加公右佥都御史。时威虏侯黄斌卿守舟山, (第 218 页)
名振 以石浦之军与为犄角。明年,松江提督吴胜兆请以所部来归,斌卿心不欲往;而都御史沈公廷扬、御史冯公京第与 (第 218 页)
公并劝 名振 应之,遂监其军。以行至崇明大风覆舟,沈公死之,公与 (第 218 页)
名振 等皆被执;有百夫长者识公,导之使走,乃得至公之故壬午房考知诸暨县钱氏。七日,间道复归舟山。
时忠 (第 218 页)
介已奉王出师于闽,浙东之山寨亦群起遥应之;公乃集义从于上虞之平冈。山寨之起也,因粮于民;民始以其为故国也,共饷之。而其后遂行抄掠,民苦之。其不以横暴累民者,祗李公长祥东山寨、王公翊大兰山寨与公而三;履亩输赋,馀无及焉。
庚寅,闽师溃,诸将以王保舟山, 名振 当国,召公以所部入卫;加公兵部右侍郎,兼官如故。辛卯,浙之提督田雄、总兵张杰、海道王尔禄并以书招公, (第 218 页)
公峻辞拒之。
是秋,大兵下舟山; 名振 奉王亲捣吴淞以牵制舟山之师,拉公同行。舟山陷,公扈王再入闽,次鹭门。时郑成功军甚盛,既不肯奉王;诸藩 (第 219 页)
畏之,亦莫敢奉王。而公独以 名振 之军为王卫,时时激发诸藩,使为王致贡。然公极推成功之忠,尝曰:『招讨始终为唐,真纯臣也』。成功闻之, (第 219 页)
亦曰:『侍郎始终为鲁,亦岂与吾异趋哉』!故成功与公所奉不同,而其交甚睦。
癸巳冬,复间行入吴淞。寻招军于天台,次于舟山。明年,军于吴淞,会 名振 之师入长江,趋丹阳,掠丹徒;登金山,望石头城,遥祭孝陵,三军恸哭失声,烽火逮江宁。时上游故有宿约而失 …… (第 219 页)
闽人之诘难。已而杨之兄弟娣姒一门死义,先公在海上贻书汝诸祖,以为愧良友;今其牍尚有存也。舟山之陷也, 张名振 初闻大兵三道并出,自以习熟形势,谓「蛟关天险,不可旦夕下」。乃悉其锐师,奉王扬声趋松江,以牵舟山之势 (第 230 页)
。是时,先公亦为所拉,同在行间;不料荡胡失守,以火攻死。一夕昏雾,大兵毕渡。 名振 已抵上海,闻变遽还,则不及矣;谓其轻出则可,谓其奉王以逃则误也。是时 (第 230 页)
名振 老母、爱弟、妻子俱在城中,卒以一门殉;使其逃,则何不尽室而行乎!甲午, (第 230 页)
名振 邀先公入长江,诚意伯刘孔昭亦同行。或言「孔昭先朝巨奸,岂可与共事」?先公曰:「孔昭之乱南都,擢发不足 …… (第 230 页)
焉。乙未, 名振 病卒,遗令以部卒来属,先公麾下始盛。郑氏遣人来通好,先公言:「监国乾侯之辱,郑氏修唐藩颁诏之隙也;然 …… (第 231 页)
沈宸荃字友荪,慈溪人。崇祯庚辰进士,考选山西道御史。马、阮乱政,公连上十馀疏,论时政安危、得失,直纠士英十二大罪。出为苏州兵备道;后蹈海死。从兄其旋,亦崇祯进士;殉难台州。时号为「二忠」。
顺治三年(丙戌),公二十七岁。
浙东失守,富平 将军张名振 守石浦弃之,扈监国至舟山;威卤侯黄斌卿不纳, (第 236 页)
名振 乃奉监国入闽。适永胜伯郑彩至,联舟票而行。公留舟山。顺治四年(丁亥),公二十八岁。
公在舟 (第 236 页)
山。时定西侯 张名振 归,诏公以右佥都御史,监其军。
是年,松江提督吴胜兆乞师威卤侯,欲却之;右都御史沈公廷扬劝定 …… (第 236 页)
,为荡湖伯阮进述请兵不允之故;且言『金帛不足以动之,诚得补陀山寺慈圣藏经为贽,则兵必发』。进与定西侯 张名振 疏请,以澄波将军阮美为使,赍经以往。其王闻之,大喜;已知舟有湛微则恚。湛微故尝犯法于日本,日本法不杀 …… (第 237 页)
公有「吊黄虎痴」诗。黄肃卤斌卿,字明辅,别号虎痴;兴化卫人。甲申、乙酉间,累官镇南将军,总江北兵。福州改元,斌卿曾以向为舟山参将,上言舟山形势;即命以伯印,赐剑屯其地,便宜行事。时张定西 名振 驻南田,因结姻焉。请用平彝周鹤芝自引,斌卿猜忌;而平彝慷慨下士,士多归之。由是,见忌而归。尝出师窥崇 (第 240 页)
明战败,以周闽安瑞救,得免。斌卿怯于大敌而勇于害其同类:荆监军本彻建义松江,以兵败至舟山,其将士皆骁雄;斌卿忌之,因乡民之怨率而攻之,监军遇害。江上失守,张定西 名振 护监国至,不纳。宁国公王之仁至,诱击,得并其众。宁国将张国柱因来争,斌卿倾师出御,势不能当;时阮荡湖 …… (第 240 页)
大军已克浙东,江上师溃。「鲁春秋」:『监国奔台州,宫眷舟出定海,总兵
张国柱袭执以降,元妃张氏见害。复传有妃周氏破瓷槃扼喉死』。杨凤苞「南疆佚史跋七」据「鲁春秋」、「今鲁史」、「江东闰位纪」、「舟山纪略」,以瓷槃自刭为张氏事;盖据戴、周二家,未见左尹书也。公仓卒驰归,拜父曰:『儿将随主航海』。竟去(「传」)。入翁洲,从富平 将军张名振, 奉监国入闽。既至,招讨使郑成功不为用;公劝 (第 263 页)
名振 还石浦,谋再举。乃偕还,加右佥都御史(「神道碑铭」)。「谱」云: (第 263 页)
『张名振 守石浦弃之,扈监国至舟山;黄斌卿不纳,乃入闽。公留舟山』。「鲁春秋」:『是年秋七月,郑芝龙降;郑彩入 …… (第 263 页)
尝一脔,历旬不饥。遇他舟至,获免』)。顺治四年(丁亥),二十八岁。
夏四月,苏松总镇吴胜兆约 张名振 为外援(「鲁春秋」),故都御史沈廷扬、御史冯京第与公并劝 (第 263 页)
名振 应之;公监 (第 263 页)
名振 军以行。至崇明,大风覆舟,廷扬死之;公与 (第 263 页)
名振 皆被执。有百夫长导使走,至公壬午房考钱氏;七日,间道(按「北征录」云:『遭风覆舟,陷虏中七日,得间 (第 263 页)
行归海上』)复归翁洲(「神道碑铭」。「谱」:『胜兆乞师黄斌卿,欲却之;沈公廷扬劝 名振 行,公与冯公京第同往。至崇明, …… (第 263 页)
刑;元升从焉」。全氏撰「崇明沈公神道碑铭」述『廷扬言:「兵至必驻崇明,禁打粮,然后可至崇明」。食尽, 名振 重违前约,乃趋寿生洲打粮,泊舟鹿苑。五更风作,自自相击,军士溺死者过半;大兵逆之岸上, (第 264 页)
名振 与煌言、京第杂降卒中逸去,未尝覆全军也』。是年公在翁洲有「九日陪安昌王、黄虎痴、 (第 264 页)
张侯服 、张鲵渊、朱闻玄、徐闇公、沈公子昆仲登锁山和韵」诗。又「留节翁城同诸公行长至礼诗」云:『几年卧节梦金 …… (第 264 页)
公屯山寨(「奇零草」己丑有「屯兵山寨劝农遇雨」诗,又「答上虞伪令」诗。其「端阳喜雨呈张相国鲵渊」诗云:『海国悬符为辟兵,驱来雷檄又纵横。中天雨露天中节,半夜风云夜半晴。繁露何须灾异对,商霖原为相公生。忧民幸慰祈年意,笑把菖蒲泛酒鎗』。「鲁春秋」:『是年秋七月, 张名振 议迎监国驻台州临亹。八月,监国至舟山,黄斌卿不即纳;王朝先杀斌卿, (第 265 页)
名振 遂统其军。监国谕 (第 265 页)
名振 总督诸师,阮进治楼橹。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张肯堂加太子太保,以吴钟峦为礼、刑二部尚书兼左都御史,李向 (第 265 页)
中兵部尚书,朱永佑兵部右侍郎』。向中、永佑自
鹭门依监国至舟山者)
公入卫舟山,超拜兵部左侍郎(「鲁春秋」。「神道碑铭」: 『名振 当国,召公以所部入卫;加公兵部右侍郎,兼官如故』。「谱」称云:『以所部入朝,晋兵左侍兼学士』。按公官 (第 266 页)
阶,在鲁已授左侍郎,桂藩遥授尚书,旋晋大学士。全氏「神道碑铭」于历官年次皆不误,惟「左」、「右」字误,遂为官止尚书。以浙督所上印文为信,「鄞志」辨之是也。「谱」则「左」字不误,而以授尚书之年为加「阁部」;「鄞志」遂据「谱」以正「神道碑」之误,非也。「碑」既泥旧制,「谱」又无确證;盖两家皆未见左尹书故也)。顺治八年(辛卯),三十二岁。
公奉监国命,治兵鹿颈头(「鲁春秋」)。九月朔,大军克舟山;公以鹿颈兵,同 张名振 军卫监国入闽(「鲁春秋」:『八月,大军治舟舰从蛟门向舟山。裨将江天保为阮进先锋,以四迎战定海,沈十 (第 266 页)
三舟,馀人断右臂纵还。监国诣蛟门祭江,夜半见大星从西北陨舟山,无数小星随之;即还舟山。未至闻警,或请取二王子长宏、次宏栋入舟; 张名振 曰:「如是,恐寒守者心」。监国不强。时舟山精锐分应南北洋。越五日,大军复出,天大雾,咫尺不辨;阮进战 (第 266 页)
于螺头洋,风逆不得前。
手发火桶,仓卒触桅焚进,进创甚,跃水;起之,不能言,瞪目怒视三日死:月之二十一日也。 名振 弟都督名扬、阁部张肯堂犹撄城键御,历十昼夜。 (第 267 页)
名振 等护监国由外洋泛,监军主事金允彦、邱元吉内款,言城中虚实,导攻益急;守者犹醢允彦子传示四门。九月一日 …… (第 267 页)
中氾、陈所学,皆阖户自焚死。温州义健林伯起、张瑞初、都督焦文玉及妻张,同死。总镇刘世勋格斗死。煌言、 名振 护监国走三沙,国姓成功迎入厦门;寻居之金门』。按全氏「神道碑铭」:『大兵下翁洲, (第 267 页)
名振 奉王亲捣吴淞,以牵制舟山之师,拉公同行。翁洲陷,公扈王再入闽,次鹭门』。「谱」亦云:『公军北行入吴淞 (第 267 页)
,舟山已陷』。「注」则称『阮进舟焚,投水死; 名振 以王踉跄而去。诸将背城力斗,众寡不敌,城遂陷』。「张督师画像记」云: (第 267 页)
『名振 自以习熟形势,谓「蛟关天险,不可旦夕下」;乃悉其锐师奉王,扬声趋松江,以牵舟山之势。闻变遽还,则不及 …… (第 267 页)
时提督田雄、总兵张杰、巡海道王尔禄皆以书招公,不可屈(公复书略曰:『两间自有正气、万古自有纲常,忠臣义士独行其是而已。区区此志,百折弥坚;不过恪守人伦,即是深明天道』。又云:『河北群盗,皆以兴复汉室为名;今日山中义师,大率类此。故足下得以折柬招之;不孝面目何如,亦欲以此术相笼络,误矣。矧水陆自有长技、战守自有定谋,纵以全力来,胜负未可知也。我辈相晤,正自有期;不孝未便以文山自况,足下不必以梦炎辈自居尔』。按是时有司亦令公文以书谕公,公复父书言:『愿大人有儿如李通,弗为徐庶;他日不惮作赵苞自赎』。故复书中自称「不孝」云)。
顺治九年(壬辰),三十三岁。
公与 张名振 及义英将军阮骏(阮进从子。按「鲁春秋」:『辛卯夏四月,马进宝使人密招荡湖进于南田,并拉从子义英将军骏 (第 269 页)
同往;骏不从,以露富平 名振。 名振涕泣留之,进感而止』)、诚意伯刘孔昭诸军入长江,登金山,望祭孝陵。时上游 (第 269 页)
公与张名振及义英将军阮骏(阮进从子。按「鲁春秋」:『辛卯夏四月,马进宝使人密招荡湖进于南田,并拉从子义英将军骏同往;骏不从,以露富平名振。 名振 涕泣留之,进感而止』)、诚意伯刘孔昭诸军入长江,登金山,望祭孝陵。时上游 (第 269 页)
有宿约不至,左次崇明(「鲁春秋」:『监国居金门,遣 名振 以己意乞师厦门,成功不许; (第 270 页)
名振 露其背所刺「尽忠报国」字激之,并指腹为姻。得助师二万,与煌言及骏、孔昭等直溯金塘,获金允彦磔之,以祭 (第 270 页)
舟山诸死事者。待约失期不进,题诗金山寺而还;有『十年横海一孤臣』之句。按 名振 诗,「奇零草」别本误为公作;首句「横」作「淮」,末二句『遥望孝陵应有感,会将大纛抵龙津』,「遥望」句 …… (第 270 页)
阴阴兵缟素』,「会将」作「看」、「抵」作「祃」,下又注用「前韵」,系年甲午、一作壬午,皆误。惟「和 张侯服 留题金山原韵」六首系甲午,不误。张美翊案曰:据计六奇「明季南略」卷十, (第 270 页)
张名振 题诗金山在甲午孟春月,苍水和作亦当在是年。又「甲午立春日大雨雪驻师吴淞」诗注:『会 (第 270 页)
名振 之师,初入长江,登金山,望石头城,祭孝陵。时上游有宿约不至,左次崇明』。乃追述前事语。公有「同定西侯 …… (第 270 页)
绩』。皆在戊戌以前。全氏「神道碑铭」言:『癸巳冬,复行入吴淞。寻招军天台,次于翁洲。明年军行吴淞,会 名振 之师入长江,趋丹阳;掠丹徒,登金山,遥祭孝陵。上游宿 …… (第 270 页)
公自湄岛至琅琦,经南日北还入浙。寻入吴淞(是年有「次琅琦谒钱希声嫔宫」、「重经南日吊沈彤庵」及「北还入浙」、「入吴见雪,忽忆车驾南巡」诸诗。「谱」言『次于东瓯,寻入吴淞』者,自闽入吴淞海道也。公「癸巳除夕」诗曰:『八岁他乡腊鼓催,乡心撩乱鼓声哀。无情天地犹擐甲,有意山川独画灰。儿女藏钩离别后,君臣投璧播迁来。年华如许人将老,辜负春风又几回』)。顺治十一年(甲午),三十五岁。
春正月,公与 名振 会成功全师复入京口(公「立春日大雨雪,驻师吴淞」诗曰:『春信惊催元腊残,江梅犹带六花蟠;屠苏饮出冰馀 (第 272 页)
冷,组练光浮木末寒。吹垢岂期风入梦,洗兵自合雨成团。征人感荷东皇意,且逐年光奋羽翰』)。战不利,淹四日退军。成功复令陈六御、程应蕃等协攻崇明,不克。还触吴淞关,掠战舰二百九十; 名振 以沙船九百泛登莱及高丽,乃还。
秋八月,公复与 (第 272 页)
名振 合成功所遣水军总制甘辉再窥吴淞(公「再入长江」诗曰:『江声万古似闻鼙,天险依然渡水犀。涿鹿亦当经再战 (第 272 页)
,卢龙应复待三犁?雕
弓挽处驱玄武,镇甲擐来失白题。兵气至今犹未洗,自惭无计慰云霓』)
是年,名振卒(「鲁春秋」: 『名振 卒于舟山』。公辛丑「祭 (第 273 页)
名振 文」云:『甲午之冬弃捐宾客,距今仅七载』。又「哭定西侯墓」诗注:『卒于甲午』;「祭文」别本作乙未,误 (第 273 页)
。全氏「定西侯墓碑」书甲午卒,「画像记」则书乙未卒;亦误),遗言以所部付公。公平冈入卫部下不满三百,至是始盛(「神道碑铭」。按成功陷舟山,遣戎政司马陈六御及义英伯阮骏守之。公既统 名振 军,是年当在翁洲。公「閒居」诗有云:『人居閒处非佳境,事到难时且放怀』。「寿阮季友」云:『笑我尚为笼 (第 273 页)
窃惟两浙为财赋之地,自入版图以来,五载于兹。虽山魈泽魅不时窃发,俱不难于渐次扫除。惟有舟山一区,上联闽、广,下接苏、松,向为逆贼黄斌卿、 张名振
等盘踞;嗣后伪鲁及一切叛逆悉聚于彼,声势愈张。艨艟蔽海,联分泊;沿海地方,不时受其焚劫。祇缘贼巢在 …… (第 1 页)
咨访,竭力图维;竟半载有馀之力,船只始报完工。及查海上情形,伪鲁见在舟山;自黄斌卿伏诛之后,伪富平伯 张名振 即拥之而屯扎于内。相从而辅翼之者,伪兵部尚书张肯堂、伪总督军门李长祥、伪兵部朱永佑也。其联而分屯于 …… (第 2 页)
正在缮疏密奏,恭请密旨责成,以便于新春风和浪静之日,或乘月夜之潮、或鼓顺风之楫,一战成功,以释皇上南顾之忧;适于本年八月十六日准兵部咨,为钦奉上传事内开:『该本部题:看得舟山自 张名振 入据,久未归顺;伪鲁见在何处?今当征进。应用兵马若干及水路船只若干?自某口至舟山道里若干?俱应密行该 …… (第 4 页)
臣阅邸报,见江宁巡抚周国佐有「微臣剿贼拮据」一疏,其自叙办贼捷功,凿凿浮于纸上。夫抚臣前报大战夺贼巢穴,方奉旨确查真伪;则其功之大小、有无,臣不能悬揣也。但节钺大臣当封疆重任,固宜智深勇沈,无事若有事、事后若事中,尽忠补过,义不辞难;乃尽瘁报主之职分也。 张名振, 一海洋亡命耳,辄敢悬师深入,登金山、瞰龙潭,不谓不远;自春正至夏五,不谓不久。一旦饱欲飏去,虑且包藏 (第 9 页)
祸心;抚臣于此
追思往事、竭力防护,则 名振 之寇,何得再行猖獗!乃观抚臣疏中有云:『大海望洋,茫然无际;忽彼忽此,贼无定向。以此贼责成,是吴地之 …… (第 10 页)
夫海之无涯,战斗莫施者,在外洋则然耳。其近内者潮汐不常、浅沙胶舟,彼无所用其攻,我亦无所用其守。其从入之路,必由海口;而海口有数,故分汛设防以专责成。如寇从闽之海口入,则责成闽之封疆重臣;寇从浙之海口入,则责成浙之封疆重臣。今寇实从苏、松入口,门户失守,流毒内地;抚臣身膺苏、松长城之寄而不任其责,咎将谁属!既往之事固已莫及;而以后寇之入犯,终莫有归咎之地,则任封疆者一误何堪再误乎?今 名振 全军如鸟兽散,而眈眈之视,不可向迩。道路熟,则计谋生;胁从多,而耳目众。万一踵至,则抚臣必曰『「大海 …… (第 10 页)
又郑逆所部伪将皆南人,脆弱难用。近收叛将马信、李必、王茂等,号曰北镇。有浙寇如张煌言、虞允升、阮美、杨嘉瑞等,系舟山之馀孽;杨复葵、罗蕴章、业有成等,系 张名振 之遗氛。骑马操弓,与我技同;贼实恃此以为劲旅。然而南镇富、北镇贫,彼此猜忌,嫌隙易生。独以曾奉谕「 (第 29 页)
咨访,竭力图维;竟半载有馀之力,船只始报完工。及查海上情形,伪鲁见在舟山;自黄斌卿伏诛之后,伪富平伯 张名振 即拥之而屯扎于内。相从而辅翼之者,伪兵部尚书张肯堂、伪总督军门李长祥、伪兵部朱永佑也。其联而分屯于 …… (第 2 页)
正在缮疏密奏,恭请密旨责成,以便于新春风和浪静之日,或乘月夜之潮、或鼓顺风之楫,一战成功,以释皇上南顾之忧;适于本年八月十六日准兵部咨,为钦奉上传事内开:『该本部题:看得舟山自 张名振 入据,久未归顺;伪鲁见在何处?今当征进。应用兵马若干及水路船只若干?自某口至舟山道里若干?俱应密行该 …… (第 4 页)
臣阅邸报,见江宁巡抚周国佐有「微臣剿贼拮据」一疏,其自叙办贼捷功,凿凿浮于纸上。夫抚臣前报大战夺贼巢穴,方奉旨确查真伪;则其功之大小、有无,臣不能悬揣也。但节钺大臣当封疆重任,固宜智深勇沈,无事若有事、事后若事中,尽忠补过,义不辞难;乃尽瘁报主之职分也。 张名振, 一海洋亡命耳,辄敢悬师深入,登金山、瞰龙潭,不谓不远;自春正至夏五,不谓不久。一旦饱欲飏去,虑且包藏 (第 9 页)
祸心;抚臣于此
追思往事、竭力防护,则 名振 之寇,何得再行猖獗!乃观抚臣疏中有云:『大海望洋,茫然无际;忽彼忽此,贼无定向。以此贼责成,是吴地之 …… (第 10 页)
夫海之无涯,战斗莫施者,在外洋则然耳。其近内者潮汐不常、浅沙胶舟,彼无所用其攻,我亦无所用其守。其从入之路,必由海口;而海口有数,故分汛设防以专责成。如寇从闽之海口入,则责成闽之封疆重臣;寇从浙之海口入,则责成浙之封疆重臣。今寇实从苏、松入口,门户失守,流毒内地;抚臣身膺苏、松长城之寄而不任其责,咎将谁属!既往之事固已莫及;而以后寇之入犯,终莫有归咎之地,则任封疆者一误何堪再误乎?今 名振 全军如鸟兽散,而眈眈之视,不可向迩。道路熟,则计谋生;胁从多,而耳目众。万一踵至,则抚臣必曰『「大海 …… (第 10 页)
又郑逆所部伪将皆南人,脆弱难用。近收叛将马信、李必、王茂等,号曰北镇。有浙寇如张煌言、虞允升、阮美、杨嘉瑞等,系舟山之馀孽;杨复葵、罗蕴章、业有成等,系 张名振 之遗氛。骑马操弓,与我技同;贼实恃此以为劲旅。然而南镇富、北镇贫,彼此猜忌,嫌隙易生。独以曾奉谕「 (第 29 页)
关于第一事,日人川口长孺著「台湾郑氏纪事」在己亥「郑成功南京之役」条后补叙云:『先是,朱之瑜数来往海外,备尝艰苦,窃图恢复。至是,成功将大举,故去岁招之而至厦门。而明末风俗颓败,蔑如礼法;之瑜至,先见成功部下将吏、寄居荐绅率袭明末敝风,佻达自喜,屏斥礼仪以为古气、为骨董。之瑜知大事难成,在其营中与成功舳舻相接,避不相见』。其下且录有所谓「与成功书」,书内并评述南京之役的情况与得失。翁洲老民著「海东逸史」「朱之瑜传」并有云:『己亥,朝(鲁)王金门。时朱成功、张煌言会师入长江,之瑜主建威伯马信营。信,台州副将降于 张名振
者也;名 …… (第 1 页)
与安东守约」书以及「中原阳九述略」等有关遗文(惟「名振死,以兵属成功与忠靖伯陈辉」一事,未悉何据。盖 名振 遗言令所部归监军张煌言,悉以后事畀之;论者谓陶谦之让豫州不是过也。舜水遗文,并未涉及此事)。按「与安 (第 2 页)
与安东守约」书以及「中原阳九述略」等有关遗文(惟「名振死,以兵属成功与忠靖伯陈辉」一事,未悉何据。盖 名振 遗言令所部归监军张煌言,悉以后事畀之;论者谓陶谦之让豫州不是过也。舜水遗文,并未涉及此事)。按「与安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