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春坊中允方泉李君墓表(唐顺之/)

方泉李君既卒其父推官公谓余与君同寮相好也以
书来请余表君之墓君 姓李氏讳学诗
(第 6b 页)
正夫
世为莱
州府平度州人大父讳琮父推官公慧也生二子而君
为长君少颖异沈静治经通尚书乙酉秋郡守李君霆
梦桃 (第 6b 页)
所二十七日黎明与诸友别出京口便风扬帆抵瓜洲
日始出大约如昨而云物光彩半之遂登陆亭午至仪
真县遇巡盐 李御史学诗
于关外遇广东许佥事孚远
于天宁寺复闻朝事一二相与汎澜太息久之仪真城
大而居民少缓急不易守出西关时久旱 (第 3b 页)
  墓表
   春坊中允方泉李君墓表
方泉李君既卒其父推官公谓余与君同寮相好也以
书来请余表君之墓君 姓李氏讳学诗
(第 3b 页)
正夫
世为莱
州府平度州人大父讳琮父推官公慧也生二子而君
为长君少颖异沈静治经通尚书乙酉秋郡守李君霆
梦桃 (第 3b 页)
吾但知顺命安分
耳遂升兵部主事守山海关太宰汪诚斋称公于王浚
川曰渠在彰德甚有声望崔后渠亟称之未几同乡
正夫
升出吏部以众荐举公代铨司吕东汇欲见公李
惓惓劝行公曰若往拜则涉于求竟不往寻用李中丽 …… (第 17b 页)
公谓此吾两同年用之犹我 正夫
曰不意公如此之高
山东正气也愈为敬重至关岁饥饿殍盈途设法以赈
多赖存活山海旧无乡饮为创立并乡射礼举行 (第 18a 页)
胡默斋九
龄侯中城忠爱许龙川澄阴南峰邦彦并豫庵奕山也
甲午年十九岁春夏仍同奕山兄读书社学秋本县贡
李讳学诗
号古城归自太学设教宁国寺李端介有 (第 26a 页)
   二月十日䨓
   良叔书斋
   寒栖
   夏日题邻
   题我壁
   于东壁题了
   共茶溪散人 李正夫(亨祥)
读楚辞
   正夫
   雨晴
   秋感
   秋夜杂感
   对客仍成
   雨中客至
   阁夜有感即景
   杂诗
   示 正夫
   得亲书
   江晓
   步庭
   宿三湖
   龙山
   江曲
   清夜诵陶令诗
   ……   秋宵摇笔
   即事
   九日
   汝修插菊砚水折送数朵。买我短箫。又有诗和之。
   怀良叔
   忆 正夫
   霞鹜亭洪先生(禹烈)
   即事
   初夜
   寄内弟朴稚川(相洪)
   拜新月
   ……   卧病
   癸未十二月十九日。经南汉战场。读清碑。
   元夜同尹圣文(光星),张云章(干) 李正夫,
尹曾若(可基)
   和寄汝华
   桃源篇
   携李仲五(时福)循三清洞。逍遥于挹清亭。冉冉不
  
题我壁
绣女织工一市坊。隔邻居士异閒忙。灌泉小圃钞花谱。候日深轩曝药囊。虚静心神疑瘦佛。琤淙声韵学中唐。新朋错笑门长掩。不识清闲转入肓。
于东壁题了
涧水之滨斜掩扉。满庭晨露栗花稀。客来问我无心否。笑指东林云自飞。
共茶溪散人 李正夫(亨祥)
读楚辞
对坐离骚念。冥冥孤云飞。生涯常晚饭。时序已秋衣。吾道古人远。正声中国微。白云有何意。山郭澹忘 …… (第 40H 页)
。坛应不跪斥和者。热泪淫淫风裂裳。
元夜同尹圣文(光星),张云章(干) 李正夫,
尹曾若(可基)
郭南诸友尽相招。春动寒天变柳条。一岁初游何以夜。万家齐出必于桥。使人欲溯烟如水。与 (第 48H 页)
史。可游泳上下。得其蕴奥而后已也。其它稗官野乘杂家言涉猎之。则庶几驱除盈天地之书矣。质诸我执友茶溪子 李正夫。
心溪宗人汝范。俱曰。可云矣。余于今年冬之游泳之涉猎之。并行哉。余试观性理大全书矣。浩浩乎渺渺乎不见其 (第 68H 页)
落销磨。乃抵于平。非夫子。我几发狂走。思前之为。则遥如梦也。乙酉十二月初七日书。
乙酉十二月初九日。 李正夫
来。谈吐抵夕。 (第 358H 页)
正夫
曰。黄宗羲。 明末清初人也。极博▣明人之集。无一遗漏。凡一千三百种。于是选缉▣明文海,▣明文(一作史 (第 358H 页)
)案二书。尚未刊行。而二书中。又精选为▣明文。授读以教其子百家云。余问曰。其人所尚。大抵何如耶。 正夫
答曰。广备百体耳。余曰。谁文多收耶。曰。虽王李大家。收入不多。多收者。方正学,王阳明,归震川辈文。余 (第 358H 页)
曰。是子主意在此。 正夫
曰。王阳明。 明之第一人物也。其学问虽可疑。而事业甚伟耳。以大学新民。为亲民。作亲民堂记。辨之明详。 …… (第 358H 页)
时。而传之子。则其子亦为明夷矣。因蜀本其字之误。尽疑天下之本。反改而从之。尤有所未可。此胡一桂论也。 正夫
曰。传春秋者。非左丘明。而别一战国时无名之左氏也明矣。山海经。后世缉天问注疏。为之非伯益书者。明矣。 …… (第 359H 页)
骇俗乎。父母丧被发。本西原蛮子之俗也。自唐始行。其来已久。今若不被发。岂不大骇俗乎。袒免。亦犹此也。 正夫
曰。布条围首之礼。甚苟简。余亦疑此久矣。然云章言似不妨。余曰。免冠。有何不可哉。 (第 359H 页)
正夫
曰。云章。又南游矣。退之云。忧衣食乱心。云章奈穷何。东国无义气者。忍使云章穷饿。不尽成其学哉。然穷饿 …… (第 359H 页)
丧饥寒疾病患难者。散而施之。又其馀。藏书数万卷。以借贤俊之好学者。其买田太半者。以其生财不渴之谓也。 正夫
乎。余言何如哉。 (第 359L 页)
正夫
曰。美哉。所言井井有次第。此等事。入于杨墨甚易。此则不然也。是日纚纚论讨甚广。余随意书十之三四云。 …… (第 359L 页)
入规矩。吉祥雍穆之气。洋溢于言动之间。仆虽不才。期其为大儒也。文章亦洒然可诵。然知者知耳。世人岂尽知 正夫
之深浅也哉。夫此辈人人必嘲笑。仆不暇嘲笑。而畏心先生耳。能扫 (第 369L 页)
   答高元仲(彦亨)
   答李艮伯(浚九)心经问目
   答权祖源(世渊)
   答高中可(允相)问目
   答 李正夫(东佑)
别纸
   答 李正夫
大学问目
   答 李正夫
问目
   与许士维(𤒩)
   答崔正言(溶)
   答李周范(文九)问目
   答李道源
  
 

朝夕上食。既无祭礼。则拜礼行之于上食之时耶。或于进茶之后耶。
月川先生谓进茶后又再拜不妨如何。贲趾先生曰上食只得一番再拜。礼文如此。进茶后只当伏哭而已。何必又添再拜。贲说似当为正。
李正夫(东佑)
别纸
 生辰之祭。先贤议论。或有是非。若三年内则既有朝夕上食之奠。而当生辰之日则因馈奠之仪而可具礼行 (第 306L 页)
祭祀之节耶。既具礼则当用祝辞。而第伏念三年之内则小大祥之外。似无用祝行祀之礼。何以则合礼。且夫三年内遇回甲之日。则或用祝而行祀耶。虽三年之外。亦用祝而行祀耶。详细下示伏望。
生忌昉自冯善,屠羲英辈。而退溪斥之以非礼之礼。恐不当更论也。至若三年内象生。似不可一切阙奠。若遇回甲之日。尤不当废却。当因朝奠具馔。依祭祀仪。然哭泣献爵之节。只可如上食而已。丧中祝祭虞卒祥禫外。本无此礼。此不须卞说。而三年后则并与奠仪而当废。又何论祝有无耶。
李正夫
大学问目 …… (第 306L 页)
 章末云前四章统论纲领旨趣。后六章细论条目工夫。纲领上必言旨趣。条目上必言工夫果何义。而旨趣于何可见。工夫于何验得耶。
纲领是统体说。条目是逐件说。统体说故言旨趣。逐件说故言工夫。旨趣工夫见验处。老先生论大学书

详言之。以此为准如何。
李正夫
问目
示禫月计闰不计闰之义。窃观来书。以制史追慕无穷之心。似主不计之说。然计闰本出于周公孔子之意。著 (第 308L 页)
不濡滞于相位。一时翕然尊信。揆之于古。其近于狷者之流乎。进瑄从祀。以昭国家之盛。其于世教。未必无补。 中允李学诗
曰。瑄之专言性理纲常。如彼其醇也。修身以道。如彼其正也。以瑄侑食孔庭。揆之礼意。最为有得。秦鸣夏曰。 (第 440L 页)
奏。参议张子仁。下吏部降用。
初七日庚戌。应天巡抚张佳胤劾武职官朱永盛,朱正色。革职闲住。○主事任仕 进士李学诗
归养病。
初八日辛亥。巡按张宪翔劾苏州通判张鸣凤故违明例。挟势开闸放纵。直隶巡按陈文燧劾原任总兵胡镇 (第 393L 页)
乙卯十一月二十八日。寿六十五卒。公资性重厚宽和。与人谈谐。若无所崖异。至临事是非。确然不挠。早从东岳 李公学诗
赋。既壮游于金慎斋之门。好贤乐善。终始如一。其为政务存大体。在地部。特为长官所器任。在玉果。政简吏戢 (第 235H 页)
   孙铭轩(新德)发书寄扇。要写诗句。仍作三绝。(孙居诸城县。)
   挽安擎天(彦汉)
   挽李丈(敏九○四首)
   挽 李正夫(准九)
   和安舜仲二首
   用前韵上家兄(二首)
   复用前韵。呈接梨树佥公。
   金志仲(致铨
生竟诵和熊意。两塾前游帖里传。
辽河惊见许君书。凝峡今年耆席虚。笋鱼认匪延年药。竟使宗祥泣苫庐。
李正夫(准九)
诗礼骊江阀。桑麻泗水园。曾悲耆旧逝。犹喜典刑存。辞气本无假。家模日以敦。弦歌盈塾舍。车马倾乡村。蔼 (第 491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