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海卷 二       馀
姚黄宗羲编
  赋二
   国事二
  北京赋(李时勉/)
惟皇明之受天命也我太祖皇帝首仗义师以平暴 (第 1a 页)
门南行西望黍菽盈畴田畯
赵常侍者遂导而西古树幽蟉阴森满目槐柳多至数
围者盖辽时物云前起石桥桥下惟眢井 二馀
皆鞠为
榛莽北行古松间隐隐见冈阜郁然至则小轩峙其前
又前甃石为九曲黄河轩北石假山也石多削为形肖
剥泐 (第 14b 页)
一帙于乡先生稍次山水名迹
游寓姓氏余因就而辑之合舂陵延唐二志参订检前
集注文先后文人之笔可录者存十之 二馀
尽削之而
益以三唐之诗为兹山赋咏者若干首为九疑山志三
阅月告成客有过余请扬扢者曰九疑无志志自吾子
(第 3b 页)
目兴怀讽叹成
帙则以视小茹子宦游儋耳行吟海上其及与不及又
未可知公输墨生其果能彼攻而此却否也
    陈德宣
山堂近体诗序
邑能诗家赜于郡然自唐贺监后无传人焉即初明诸 (第 16b 页)
君子若任处士张助教魏尚书辈先后间出各擅时誉
顾欲与高张何李方幅齿遇而不可得况其他与予少
时得读曹文学体升诗私谓其五七律当颉颃宋之问
孙逖王维之间而究其集无兼本后人不能存司马长
卿即有书空居而已至若包淳博沈七与予同时争上
为著作相继徂谢今人间不传一诗诗亦岂易言乎
与何卓人游卓人亟 (第 17a 页)
德宣
才不可及方有事制举
而以诗为馀事然已率能如郎士元刘禹锡辈予览之 …… (第 17a 页)
美妇而恶溪无潜鱼岂理也与邑故乏传人然当多才
继起之际岂无奇文特出超越前进若贺监以上者倘
假予以年吾见 德宣
之能名 (第 17b 页)
德宣
好贾山至言故以
至言名而山其堂然则山堂不仅以诗也
 西河集卷三十二 (第 17b 页)
   唐济渎庙北海坛置祭器铭跋
山川望秩济渎神清源公建庙于济源县西北而筑北
海坛于庙后号广泽王掌之祠官岁立冬日奉祀其来

久矣旧俗庙不设祭器先期令请于上官购诸洛下酬
以税缗所用沉币之舫则以车远运沁河渡口贞元十
三年济元令张洗字濯缨睹庙中楸槐数本为大风所
拔用其材制祭器凡百二十有 二馀
以造双舫云按尔
雅祭川曰浮沉郭景纯注以为投祭水中或浮或沉语
焉未之详也碑文谓沉币双舫盖舫以浮之币以沉 (第 22a 页)
  赐脩蜀堰碑        揭徯斯
江水出蜀西南徼外东至于岷山而禹导之秦昭王时
蜀太守李冰凿离堆分其江以灌川蜀川蜀以饶自秦
历千数百年所置冲薄荡齧大为民害有司岁治堤防
百三十二所役兵民多者万馀人少者千人其下犹数
百人人七十日不及七十日虽事治不得其休息不役

者日三缗富屈于赀贫屈于力上下交病会其费岁不
下七万缗毫发出于民十九藏于吏概其所入不足以
更费今上皇帝即位之明年佥四川廉(阙/)司事吉当普
巡行周视得要害之处三十有 二馀
悉罢之且召灌州
判官张弘计曰若甃之石则役可罢民苏弊除胡惮而
莫之为弘曰公虑及此生民之福国家之幸万世之 (第 31a 页)
友仁县学廪膳生娶许氏先姑五日卒次友义娶潘
氏卒继娶张氏次友礼娶龚氏四女蒋正姚文纲李周
王之才其婿也孙 二馀
庆馀祯王氏卒之又明年将以
三月廿九日就盘龙塘北新原合葬于启之竁先启之
葬故无志于是友仁以书来告曰昔父 (第 16a 页)

适多名族诸子各有子自冢适诸生贤以下共十有六
其可名者四曰贤曰绳曰振曰谋馀未名也孙女十有
三其行者 二馀
许字未行也曾孙男一殇衣月将以庚 (第 22b 页)
七所适多名族诸子各有子自冢适诸生贤以下共十有六其可名者四
曰贤曰绳曰振曰谋馀未名也孙女十有三其行者 二馀
许字未行也曾
孙男一殇衣月将以庚戌正月之九日举襄事于龙荡之新阡而因吾友
邹吁士来请铭吁士宪副之孙孺人 (第 5b 页)
来子不愠于为令而戚于子之无言也义
不能辞故道文之必可以为政与令之可重而不可轻
者聊以振来子

  送 陈德宣
尹侯官序

  士之始仕也以县为难以县治之附郡者为尤难则附 …… (第 4b 页)
立矣则易难
以植已不立则失恒以隳此君子所以重乎已也闽之
侯官附乎省而三邑鼎峙其难殆与他治相百也太仓 陈君德宣
往岁与予同举于乡壬辰之春又与予同举 …… (第 5b 页)
春官既而 德宣
领侯官予知 (第 6a 页)
德宣
矣顺而不滞毅而不
阿靖而不毁恪而不反其素所蓄积者也顺则无所凌
其尊毅则无所挠其遂靖则无所败其公恪则无 (第 6a 页)
所间
其勤操是以往顷之有称善治而最闽省者其必君也
德宣
过余告别余不能无言故道省县之难为与 (第 6a 页)

之所素有者如此推所有而善施之当谅余言之有
徵也

  赠白溪陆君任严州节推序 (第 6a 页)
  佳(惟)王九月乙亥晋姜曰余佳(惟)(嗣嗣同)朕先姑君晋
邦余不□(□今作敢者籀文省)妄宁巠(经)(雍) 明德宣
(疑□省𨽻作恤)
我□用□□辞辟□(疑即母字)□久光□虔不□(疑遂字读为坠)
(诸)(覃) (第 6b 页)
独悲而志之。以俟夫后学。初董生言本毕中和。中和本
其师。师之学本一行云。

第一指(馀一益三馀二益 二馀
三益一馀四益四)第二指(馀一益 (第 11b 页)
二馀
二益一
馀三益四馀四益三)
第三指(与第二指同)

  右挂从下起。指亦自下始。第一指法地。故益成偶 (第 11b 页)
  福康安奏报生擒庄大田纪事语
昨生擒林爽文则𠞰灭逆贼事可称蒇大端兹生擒庄
大田则肃清台湾事方称臻尽善二逆狼狈为奸得一
而不得 二馀
孽尚存虑其萌芽且彼既闻首祸被获则
所以谋自全而倖逃生入山固易追赴海则难捕矣是 (第 1a 页)
五州即畎三里即源也一名白蚬此一说也其地在
浔阳江之北又引太康地记曰九江刘歆以为湖汉九水
入彭蠡也一鄱 二馀
三修四豫章五淦六盱七蜀八南九
彭九水八入湖汉通湖汉为十水此一说也其地在彭蠡
湖之南曾氏旦曰楚地记巴陵 (第 1a 页)
钟之用全寸。以其在十八律之下。而与黄钟为始终也。其义亦自别。
  第五篇
变六律。 乐律凡五章。又有 二馀
音。合为七声然后。方能成曲。故黄钟十二律。自黄钟至应钟。则七律俱足。而自蕤宾至仲吕。律数不足。故不得 …… (第 358H 页)
  十二律半声变律啚
삽화 새창열기

小注半声变律。 十二律旋相为宫。一律各具七声。宫为声首。宫下六声。不敢相凌。黄钟寸数最长。故以下六律不敢相凌。至于大吕宫。则大吕律长八寸三分。变黄钟律长八寸七分。其声相凌。故不得不用半四寸三分。此大吕宫之有一半声也。馀皆仿此。至若变律。则自蕤宾始有之。顺数至仲吕。正律已尽。变黄钟继之。此蕤宾宫之有一变律也。变黄钟之居第四者。七声之序也。馀皆仿此。
  第九篇
六十调图。 十二律横具五音者。一曲各具五章也。竖具七律者。一章各具七声也。然五章亦有 二馀
音。前篇图中变宫变徵是也。今以黄钟一宫言之。则变宫大吕当在三章夷则。变徵蕤宾当在五章夹钟矣。至于竖看 (第 360H 页)
公实为后金出。又娶其姓父翰国。媲德无违善治家。享七十二丙寅殁。延剑未合葬高筒。魂魄往来十里邈。有适男 二馀
男一。世辅世弼又世得。三女长金纮门荫。次金相元郑一鉴。伯房四男长龟龄。次龟洛龟禹龟明。二婿长为李道显 (第 468H 页)
三百四十八。闰馀又有一个四百九十九故也。乃取末位取二算。破日作分。置一千八百八十分。就除 二馀
则恰馀三百三十七分。而全算位所馀二万六千六百六旬六日三百三十七分。是则尽七十三年之日数也。乃以六十除 (第 410L 页)
 五殊二实无馀欠。
按此馀欠。平日谬见。以为五非有馀而二非有欠。顷于讲会时。瓢溪柳丈以为五非欠而二非馀。当时未领其意。及观性理大全陈北溪说。以为分而为五非有欠。合而为一非有馀。然后知瓢溪之说。必本乎此也。然阳变阴合章本注。夫岂有所亏欠间隔云者。是言其自五而二。自二而一。而非有所亏欠。五之于二。二之于一。初无所间隔云尔。则五为馀而二为欠。不翅分明。而北溪之说已非朱子本意矣。向蒙指教。又

以五殊之殊字。二实之实字。似有五欠 二馀
之意。而密庵说亦如此云。然更考密说则曰五行之异。本二气之实。非五有馀而二不足也。窃恐当日训诲。偶失照 (第 54H 页)
 高祖忠肃公亲尽而祧遆。奉于臣宗玉及宗伋家。后命自该宫(于义宫)备。遂讳日奠需。务极礼洁。如是者再。安东先庐。为人所占。诸宗鸠财赎还。 后闻之。下白金六十助成之。谓宗伋年老属尊。时颁珍剂。又有筐篚之恩。先奉之孝。敦宗之懿。举一可知。又有大焉。居常饬近属曰。汝等蒙国恩沾禄仕足矣。切勿生过分之望。以贻国家羞。虽内言不出。而谦挹之诚。自然孚达于外。故朝廷尝有依金后衍例陈白之议。而竟不敢发。噫。 明德宣
仁。何以过此。玆敢录于左方。以备他日彤史之采择云。臣宗伋。谨识。
退轩遗稿卷之八
 墓表
  
远祖 (第 169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