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文章辨体汇选卷一百十三
            明 贺复徵 编
疏二十七
  上下一心同济圣治疏 (明湛若水/
)
臣近观进忠言者或斥奸邪之恶或规圣政之缺皆蒙
圣德包容而未见绎改近幸未见忧悔二者盖未知安
危利害之 (第 1a 页)
  古小学序 (湛若水/
)
王者之风息而教弛教弛而后二学亡小学亡而王宫
党遂之教无传焉大学亡而辟雍泮宫之教无传焉辟
雍泮宫之 (第 17b 页)
至可忽武备事不修哉陈君慷慨多大节其为守
当有出于簿领科例之外者聊相与言之
  赠兵曹路君宾阳还南都序 (湛若水/
)
古之为道也浑浑尔也今之为道也断断尔也夫道天
下之公四达之逵也今夫适道自东至者或以西至为
非而不知 (第 24b 页)
德庚午冬阳明王守仁至京师守仁故善数子而亦尝
沉溺于仙释昌国喜驰往省与论摄形化气之术当是
时增城 湛元明
在坐与昌国言不协意沮去异日复来
论如初守仁笑而不应因留宿曰吾受异人五金八石
之秘服之冲举可得也子且谓 (第 4b 页)
  交南赋 (湛若水/
)
 予奉命往封安南国王睭正德七年二月七日出京
 明年正月十七日始达其国睹民物风俗黠陋无足
 异者怪 …… (第 5b 页)
清源派炎汉之司农兮居余都兮 甘泉
依云母兮高岭
迩安期兮左邻处太乙之穹庐兮抱罗浮之飞云承帝
歌之皇华兮兼咨诹乎炎德泛淫游乎方外兮观泱漭 (第 8b 页)
  庄定山起用考(罗钦顺/)
定山以弘治甲寅起用其年冬复除行人司副时内阁

则徐文靖丘文庄刘文简也明年乙卯二月文庄卒李
文正始入阁三月定山升南京吏部郎中丁巳三月考
察以老疾致仕其复司副升郎中文靖皆在内阁实为
首相后丁巳一年乃老定山初至京文靖既有当复翰
林之言不知何故不力主之 湛甘泉
作定山墓志大率
回互之意多其波及 (第 25b 页)
文庄
及文正皆出偏辞初非有的
据也定山晚年出处自是难说其引退之欠决以为子
弟之过犹可今乃归咎倪青溪反覆不置 (第 25b 页)
得无重为定

山之累邪青溪与定山亦非同榜颇闻尝先事风晓甚
欲为保全计及众论既合亦无如之何矣偶阅 甘泉

录及此漫志之
 
 
 
 
  (第 26a 页)
叙六十四
首记一十五首杂著一十七志铭表传一十八祭文六
书一百八十八付李州守刋行勉衷子曰吾读庄肃寄
甘泉先生
之文而知公学术之自来也表桂见山之
墓豪杰旷世之感也记正学书院序念庵文集等篇其 (第 19b 页)
舍人又抵掌而谈秦汉奋力
以挽风骚乙丑策士顾文康榜也公与会稽董公玘分
宜严公嵩邺郡崔公铣云间陆公深南海 湛公若水
(第 28b 页)
  戴楚望集序(归有光/)
世宗皇帝自郢入继大统戴楚望以王家从来授锦衣
卫千户其后稍迁至卫佥事尝典诏狱当是时廷臣以
言事忤旨鞫系者先后十数人楚望亲视食饮汤药衣
被常保护之故少瘦死者其后往往更赦得出如聂文
蔚以兵书被系楚望更从受书狱中以故中朝士大夫

籍籍称其贤嘉靖四十四年予中第居京师楚望数见
过示以所为诗其论欲远追汉魏以近代不足为予益
异之予既调官浙西遂与楚望别隆庆二年春朝京师
楚望之子枢裒其平生所为文百卷谒余为序盖楚望
之于道勤矣始楚望先识增城 湛元明
是时年甚少已
有志于求道既而师事泰和欧阳崇一聂文蔚至如安
城邹谦之吉水罗达夫未尝识面而以书相答问及其 (第 14a 页)
  别 湛甘泉
(王守仁/)
颜子没而圣人之学亡曾子唯一贯之旨传之孟轲绝
又二千馀年而周程续自是而后言益详道益晦析 …… (第 13a 页)
若有得焉顾一二同志之外莫予
翼也岌岌乎仆而复兴晚得友于甘泉湛子而后吾之
志益坚毅然若不可遏则予之资于 甘泉
(第 14a 页)
甘泉
之 …… (第 14a 页)
学务求自得者也世未之能知其知者且疑其为禅诚
禅也吾犹未得而见而况其所志卓尔若此则如 甘泉
者非圣人之徒欤多言又乌足病也夫多言不足以病 (第 14b 页)
甘泉
(第 14b 页)
甘泉
之不为多言病也吾信之吾与 (第 14b 页)
甘泉
友意
之所在不言而会论之所及不约而同期于斯道毙而
后已者今日之别乌容无言夫惟圣人之学难明而易
惑习俗 (第 14b 页)
之降愈下而益不可回任重道远虽己无俟于
言顾复于吾心若有不容已也则 甘泉
亦岂以予言为 (第 14b 页)
  贺湛翁九十一序(王渐逵/)
吾广之山自昆崙而东而南而尽于南海其东为五岭

又其东为罗浮其水尽五岭之南西溯牂牁又其西合
滇南浔梧之水而会于峡山其东为轩辕之洲虎头之
门潮惠之流归焉是祝融之会墟文明之隩宅也重嶂
巨浸甲于天下灵秘瑰奇充沃播荡物怪神奸不足以
当之时复钟而为人故名世豪杰之士间生于其中大
鉴师惠皆新州人也以不识字之夫崛起遐荒受法黄
梅降压夫八百之僧夺其衣钵以归非豪杰之士其能
之乎 甘泉先生
增城人也以一介之儒北过燕赵屈天 (第 9a 页)
  城南漏泽园记(崔铣/)
皇上圣知天授裁成古今礼乐之宜正祀郊坛宗庙躬
修农蚕之业先天下本务诏天下兴养济院漏泽园增
置义冢大哉圣人之治天子子万民如有死而鳏独莫

为收掩即有子贫无地以施封窆乃捐中野肉喂逸犬
馋鸢南京俗传火葬不问尊卑付诸烈焰僧则庵名化
人游民则储火具道诸葬者因以取利大司马 甘泉湛
既毁刘公淫祠以法辟僧及民入其地于官又曰凡
有人心者岂其甘于是实欲寘无所旧漏泽园日荒如
诏旨虽然死者莫 (第 5a 页)
如哉
   湛文简公
(郭棐/) (第 28b 页)
湛若水
(第 28b 页)
元明
增城人初名露更名雨字民泽生而颖
悟自少知学从白沙先生游白沙与其沉潜远到弘治
壬子以书魁乡荐专心理学遂 (第 28b 页)
焚引隐居更今名日侍白
沙讲心性之学豁然有得久之以母命复出佥事徐纮为
劝驾过南昌谒庄定山问学亟为称诩读书南雍祭酒
章枫山懋试睟面盎背论奇之乙丑会试学士张元祯

杨廷和主考见其论用至近至神等语知为白沙高徒
置第二名登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时阳明王守仁在
吏部相与倡明正学而修撰吕楠主事王崇庆辈往来
辨论时名大著出使安南阳明赠文中有谓晚得友
而志益坚其学务求自得者世未之知且疑为禅 (第 29a 页)

其圣人之徒与推重若此既至安南严却馈金黎晭
赠诗有白沙门下更何人之句便道奉母南都日设讲
席有 (第 29a 页)
甘泉
问辨诸书正德丁亥宅母忧归葬荷塘庐墓 …… (第 29a 页)
三部
尚书讲学新泉书院满九年考年逾七十致仕所著心
性书遵道录樵语古小学四书测五经测杨简折衷非
老子及 甘泉
全集门人永康程文德武陵蒋信称其功
在禹右尝于天关精舍立祝圣台置讲田以赡四方学 (第 30a 页)
时增城 湛元明
在坐与昌国言不恊意沮云异日复来
论如初守仁笑而不应因留宿曰吾授异人五金八石
之秘服之冲举可得也子且谓 (第 7a 页)
  臧君墓志铭 (湛若水/
)
惟兹故礼部精膳司主事臧君贤徵应奎之墓其弟应
璧以其友德安推官韦贤尹庠生蒋审卿状来请铭焉
甘泉子曰 (第 25b 页)
然无内外之旨此身与
万化有流通之旨自悦自乐自慊自成悉由自得由是
神明焕发有不言自喻之趣后应贡入京师谒 甘泉湛
先生
执弟子礼 (第 4b 页)
甘泉
每与议皆契合随侍甘泉于南雍
时尚书费钟石公采司成魏庄渠公校一见皆叹服以
为不及海内士问学有不之 (第 4b 页)
甘泉
而之先生者官京师
时与太原潘公高江西徐公樾六安潘公子正徽州汪
公尚宁归安吕公光洵日相讲明正学官蜀时蜀 …… (第 4b 页)
文明右正学集诸士讲之凡所至冀望指准莫不鼓舞
兴起逮晚年家居隐善德山门下士日集复再游南岳
衡之士请设讲 甘泉
精舍石鼓书院遂省甘泉增城粤
之士请设讲独石书院增城返始卜筑桃花冈为精舍
门下士远近大集以精舍田所入廪 (第 5a 页)

岁戊子阳明王公征田州班师卒于南安遂率同志为
位以哭是岁撰九华山阳明书院记于良知之学大相
发明其后 甘泉湛公
泾野吕公与先生咸聚南都讲学
之风于是为盛又三年辛卯四月先生给由至真州痔
作遂上疏乞养病由吴中就医与魏 (第 48a 页)
光圣治顺服御以
重郊禋举遗佚以惜人才劾辅臣以申戆直广恤典以
劝忠义严考察以儆官邪又疏言兵部尚书翁万达
若水
以勋庸道德而赠谥未及张澯王渐逵黎贯戴铣
薛侃以建言得罪而褒恤未闻题覆悉如先生言夏六
月侍经筵预修肃皇 (第 43a 页)
  陈东庄暨配黎氏墓表(王慎中/)
南海处士陈公名濂有德而寿其在毅皇帝朝令天下
入粟实边酬以冠服翁首应令入粟而不肯冠服有司
以令格强与之翁乃冠服嘉靖改元优诏养老而翁以

年七十以上有行义受冠带复其家厚给酒食绵帛如
诏旨既老且荣为州乡长者其家又殖而子孙蕃茂姻
婿尽得名家子 尚书湛甘泉公
道德学问为一代宗工
呼翁为舅翁配黎氏与翁偕老娱嬉一门之内和气旁
皇翁不惜以钱予贫人而好教人以善黎氏能 (第 17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海卷四百七十五   馀姚黄宗羲编
  哀文三
  祭 甘泉先生
(何迁/)
道本无穷谁其尸之必生先知以觉后知乾坤不毁其
寄在兹慨自洙泗迹熄濂洛继兴千载邃旨旷代可希 (第 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