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詩文評類
王务修其德不贵远
物今又往往遣使奉朝旨飞舶浮海以与外国互市是
利于远物也远人何能格哉此在永乐之时尝遣 太监
郑和
一至海外然或者已疑其非祖宗禁绝之旨矣况
亡命无藉之徒违上所禁不顾私出外境下海之律买
港求通勾引外国酿 (第 10b 页)
 吾四人同往候之留二日遂行至所谓善庆里师不

 在杜亦不在时朝廷侦师密而严有胡濙 郑和
数往
 来云贵间彬等夜则同宿日则分行相与行乞于市
 者旬有六日一日彬于寺舍傍暂息比丘程济熟而
 视之 (第 12b 页)
  西洋朝贡典录序(祝允明/)
西洋朝贡典录者所以叙海表列国之事辨方域列山

川计道里陈土风纪产育述朝贡以阐王化录建设以
美使才备国典之实录寄通览之遐志者也若昔先王
乘龙守宝则莫不重于舆乘夏贡周方涉笔圣作史汉
志地粲在指掌后史继起损益可知大槩成于革代之
士掇当时之闻见以附前典之同异至于前元统一区
夏号称广拓然此西溟南涨挺而不宾我高皇帝出震
行乾威德迈古率土来王不贵远物太宗修文爰务通
道始有剖符之命包茅之徵中人 郑和
等飞星舶于天 (第 15a 页)
  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东里王公归里序(蒋德璟/)
御史中丞闽东里王公以宣府监视珰王坤疏诋揆地
因抗言内臣越职辅臣失职者再上特召对文华面赐
诘问公心诚气和应对详朗无慑容无愞色内阁九卿
台省同入对者人人逊不如也震怒为霁翼曰遂得镌

籍以归于是史臣蒋德璟拜手飏言曰美哉君仁臣直
盖兼有之而因慨举廷之无人也宁繄举廷即璟具疏
救逡巡不敢入璟愧死矣夫上固聪断明辨不世出之
主也其遣内臣明知违高皇帝预政典兵之禁而援成
祖而成祖实不然按永乐中有内臣李兴赍敕出劳趯
罗王王琮出封真腊王 郑和
赏赐西洋古里满刺加诸
王皆遣往要荒如高皇帝遣而聂庆童往谕西番以茶
易马之事未尝预政典兵也海外叵测不忍 (第 8b 页)
  倭志
日本古倭奴国在大海中于闽浙为东北隅其国主以
王为姓世世不易文武官僚亦然有五畿七道统郡至
五百七十三然皆依水附屿大者不过中国一村落而
已户可七万馀课丁八十八万三千有奇自元师讨日

本者没于水不得志日本亦绝不复来贡高帝初遣使
臣赵秩谕降之僧祖朝来贡方物十三年丞相胡惟庸
谋叛令伏精兵贡艘中计以表里挟上即不遂掠库物
乘风而遁会事露悉诛其卒而发僧使于陜西四川各
寺中著训示后世绝不与通于是遣信国公汤和等沿
海规画自南直𨽻山东浙江福建广东西咸置行都司
以备倭为名犬羊盘错矣永乐初 太监郑和
等赍赏谕
诸海国日本首先归附诏厚赉之封其镇山赐勘合百 (第 21b 页)
  王处士有年暨冯令人合葬志铭
余故与王子百谷善为之追铭其先君轩之葬则知百
谷有兄有年为郡里中长者而及是百谷复以兄之状
来其辞酸楚甚盖卒而就窀穸矣余知百谷之先君则
以百谷状其知有年则不尽由百谷盖得之里中能言
有年者有年之讳稚丰其字曰有年故常之江阴人也
乌姓有金安公者从中贵人 郑和
使西海归而溺失符 (第 10b 页)
州判官沈道宗也延至明永乐间其书
渐毁道录徐氏得其本于朝天宫道士因再刻之惜流
布未广终致湮没至英宗朝有 太监郑和
者得自宫中
而福建都转运使司知司事者为怀柔王氏素受斗箓 (第 16b 页)
 庚戌冬仙官祠忽产芝一本四十二茎玉色照耀有
 色气直上如缕遂名玉芝祠
   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记
                 郑和
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春朔正使 (第 36a 页)
太监郑和
王景弘副
使太监朱良周福洪保杨真左少监张达等立其辞曰
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之神威灵布 (第 36a 页)
  书宋文宪公壁峰禅师塔铭后
金陵梵刹志载嘉靖元年碧峰寺记云洪武五
年壬子敕工部黄侍郎重建先是碧峰禅师奏
上建寺请名 高皇帝御赐号因以题寺按建
寺之年即禅师示寂之岁也宋文宪碑文立于
次年癸丑七月既望何以不载建寺缘起章明
法门盛事耶国初工侍仅黄立恭一人考之钦
录集洪武二十年五月鞍辔局大使黄立恭于
大庖西奉圣旨至二十一年戊辰 御制修报
恩寺塔记始称工部左侍郎黄立恭昔本技流

今职工部安得于五年先官工侍耶记称师弃
发存须出使西洋诸国授爵固辞俗所传西洋
记称碧峰同三宝太监下西洋事盖委巷小人
之语寺记殆承此讹也 郑和
等使西洋始自永
乐七年师示寂久矣如有之则文宪于天界昙
公记奉使西域事甚详何独略于师耶记又称
师祈雨灵 (第 5b 页)
  建文年谱序
谦益往待罪史局三十馀年网罗编摩罔敢失坠独

于逊国时事伤心扪泪䌷书染翰促数阁笔其故有
三一则曰实录无徵也二则曰传闻异辞也三则曰
伪史杂出也旧园蚕室尽付灰劫头白汗青杳如昔
梦唯是文皇帝之心事与让皇帝之至德三百年臣
子未有能揄扬万一者迄今不言草亡木卒祖宗功
德泯灭于余一人之手魂魄私憾宁有穷乎何言乎
文皇帝之心事也壬午以还天位大定文皇帝苟有
分毫利天下之心国难方新遗种未殄必剪灭此而
后即安张天网以笼之顿八纮以掩之闭口捕舌遁
将何所以文皇帝之神圣明知孺子之不焚也明知

亡人之在外也明知其朝于黔而夕于楚也胡濙之
访张邋遢舍人而求诸仙迂其词以宽之也 郑和

下西洋舍近而求诸远广其涂以安之也药灯之诅
咒薙染之藉手彼髡之罪百倍方黄以荣国榻前一
语改参彝而典 (第 6a 页)
百神之号惟存其初
封迨我太宗文皇帝建国幽燕初资海道以馈运继又
造巨舰遣使通西南夷乃永乐己丑之岁诏中贵 郑和
建宫祠神于南京之仪凤门太常少卿朱焯赍祝封神
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京师旧有庙在
都城之巽隅大 (第 21b 页)
   西洋朝贡典录序
西洋朝贡典录者所以叙海表列国之事辨方域列山
川计道里陈土风纪产育述朝贡以阐王化录建设以
美使才备国典之实录寄通览之遐志者也若昔先王
乘龙守宝则莫不重于舆乘夏贡周方涉笔圣作史汉
志地粲在指掌后史继起损益可知大槩成于革代之

士掇当时之闻见以附前典之同异至于元氏抚有天
下号称广拓然此西溟南涨挺而不宾我高皇帝出震
行乾威德迈古率土来王不贵远物太宗修文爰务通
道始有剖符之命包茅之徵中人 郑和
等飞星舶于天
池耀皇华于鳌极然后章亥旧步载缠縢鞟张骞异域
倍收筐匦前后輶轩互形方策虽称实录犹未会通言 (第 3a 页)
王务修其德不贵远物今
又往往遣使奉朝旨飞舶浮海以与外夷互市是利于
远物也远人何能格哉此在永乐之时尝遣 太监郑和
一至海外然或者已疑其非祖训禁绝之旨矣况亡命
无藉之徒违上所禁不顾私出外境下海之律买港求
通勾引外寇酿 (第 23a 页)
隅不足以兴兵致讨云
于是起信国于凤阳出江夏于闽峤设城建堡冠盖交
于海上终太祖世不复言贡事矣永乐二年命 太监郑
从兵下西洋日本先纳款献犯边倭二十馀人即命
治以其国之法缚置甑中蒸死帝嘉其诚遣通政使赵居 (第 30b 页)
  二月仲丁祭先贤诗序
韶为岭南壮郡先贤过化故多学故有祠中祀周元公
右祀二程子朱子槎溪廖公尊道统也而元公槎溪又
其仕国也左祀晋丞相王公𨗳唐中书令张公九龄吏
部韩公愈宋谏议余公靖王公始兴内史张余韶产也
韩公宦游迁谪所经景先哲也自学计入公廪释奠如
绵蕝先贤废不祀垂二三年乃丁未二月仲丁曲江县

郑和
独以俸合士友陈俎豆具制币举三献仪绯衣
象笏与章甫逄掖鱼鱼雅雅揖让登降礼行乐作是烝
是享观者咸啧曰县丞 (第 38b 页)
  其地东西不能千里,而南北倍之;狭而长,蜿蜒若蛇形。南有打鼓山之阨,北有三林、蛟港之限。当府治者,为南北要冲。海口界以鹿耳、鲲身之险,实舟楫往来之门户。
  古为海外荒区,王化不及。明永乐间, 宦者郑和
始至其地。万历时,盗林道乾据焉。其后,郑芝龙诱倭奴居之,而荷兰复以计取于倭。最后,乃为伪郑所据;始置 (第 101 页)
台湾纪略卷一

  台湾古未隶中国版图。隋开皇中,虎贲陈棱略澎湖三十六岛;元末置澎湖巡司。明永乐时, 太监郑和
舟下东西洋,至东番,其国人所居名鸡笼山,即台湾地。嘉靖末,遭倭寇焚掠,稍稍避居山后。神宗末,荷兰国红 (第 101 页)
  此案虽经破获,但首犯未得,匪徒仍四布谣言。臣姚莹在彰化得信,方拟回郡,以便臣达洪阿北阅营伍,督拿胡布首夥。讵该匪谋逆未成,窜匿内山,投谋贼匪洪保等,分立股夥,勾通嘉义县辖之店仔街口民萧红、李明二匪为内应。突于十一月二十四日黎明,纠匪数十人,竖旗直抢店仔口汎房。萧红、李明开门纳贼。该汎外委黄忠顺,仓猝

迎捕,致被将兵丁陈成龙、 郑和
福、郑国用三名戕毙。该弁及林大成、黄朝恩二兵,亦受重伤。迨附近各汎官兵赶至,群匪复行逃散。
  二十 …… (第 3 页)
、王云、罗蛇、洪降、陈水盛等五十馀人,直攻营汎。外委黄忠顺率领兵丁,仓猝迎捕,致被戕害。汎兵陈成龙、 郑和
福、郑国用三人,该外委黄忠顺及兵丁林大成、黄朝恩,亦被拒伤,并抢去外委钤记一颗、鸟鎗牌刀等件,附近各 …… (第 22 页)
  统计此案凌迟十四犯,斩枭四十五犯,拟军三十四犯,拟徒五犯,歼毙七十馀人,逸犯陈姜、黄达二犯,据游碰生供即系伊被获时放鎗情急跳崖之人,是否属实,饬县查

缉另办,并将各犯谋逆伏诛情由,晓示通台,俾匪徒咸知儆戒。
  店仔口营汛外委黄忠顺,仓猝御贼,同汎兵林大成、黄朝恩均受重伤,并戕毙之兵丁陈成龙、 郑和
福、郑国用三名,又解犯淹毙之兵丁翁得林、廖英锋、王捷升、萧仲富、方梦登、魏意得、田全、钟元高、赵维城 (第 26 页)
  海面遥看挽髻螺,两三孤屿似星罗(离台湾最近者为小琉球,在凤山县之南,海道三十里;居民二千人,归凤山管辖。琅峤之东有红头屿、火烧屿,海面俱一百馀里。红头屿皆土番,火烧屿多漳、泉人住之。又有五狮屿,在噶玛兰头围对渡);蓬壶未许来徐福(五狮屿有意往求,每不可得),瀛峤何缘到 郑和(光绪三年春,丁中丞命前署恒春县周有基带同机器学生游学诗、汪乔年往探红头屿。屿中分八社,番众皆穴地而居,略似台湾生番。「府志」称:『红头屿产金;番无铁,以金为镖镞、鎗舌』;今无其事)
;斜日荒城红薯大(闻前有至五狮屿者,言屿内有城门五座,中无人居;拾得野红薯一枚,重五、六十觔),晓风 (第 68 页)
  『南旂北沪尽繁华,沧海桑田信不差。万叠银山翻急涌,一条铁线锁长沙。暗礁林

立排龙骨,支港参差列犬牙。为问昔年天险处,荡缨无复旧丫叉』?
  『海面遥看挽髻螺,两三孤屿似星罗。蓬壶未许来徐福,瀛峤何缘到 郑和。
斜日荒城红薯大,晓风山社绿椰多。更看香火因缘结,自奉观音拟普陀』。
  『莫道卑南地势偏,膏腴应并水 (第 19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