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類
尚书徐忠
襄公遂出公归而买地筑室将隐矣乙酉赧王起为九
江道佥事未上而南京亡先是公之同里吏科都给事
中 熊公汝霖 闻 大兵将至杭奔告潞王欲发罗木营
兵拒之潞王已议迎降不听熊公归见刘忠正公宗周
而泣刘公叹曰吾已绝粒待 (第 2a 页)
襄公遂出公归而买地筑室将隐矣乙酉赧王起为九
江道佥事未上而南京亡先是公之同里吏科都给事
中 熊公汝霖 闻 大兵将至杭奔告潞王欲发罗木营
兵拒之潞王已议迎降不听熊公归见刘忠正公宗周
而泣刘公叹曰吾已绝粒待 (第 2a 页)
谥忠介钱公神道第二碑铭
世祖章皇帝定鼎二年五月江南内附六月浙江内附
闰月明故刑部员外郎钱公肃乐起兵于鄞大兵之下
浙也同知宁波府事朱之葵通判孔闻语迎降贝勒即
令之葵知府事以闻语同知府事公方居忧在东吴丙
舍中喀血闻信恸哭绝粒誓死诸弟已为之治身后事
鄞之贡生董公志宁首倡谋义聚诸生于学宫王公家
勤张公梦锡华公夏陆公宇𤐣毛公聚奎和之遍谒诸
乡老而莫敢应即所云六狂生者也初十日之葵输粮
于贝勒至姚江姚之故九江道佥事孙公嘉绩故吏科
都给事中 熊公汝霖 已起兵之葵以道断回鄞公于是
夜舆疾至城东观变是日孙公以书来鄞约其门下士
故吏科都给事中林公时对为之后 …… (第 1b 页)
坐而臣终不能绝流而渡臣今不能
入杭誓不再受一官王不许而闽中颁诏之议又起时
唐王即位闽中以诏来张公国维 熊公汝霖 以唐鲁皆
系宗藩非有亲疏之分同举义兵非有先后之分今日
之事成功者帝若一称臣于唐恐江上诸将皆须听命
于 …… (第 4b 页)
其脩脯以自给已而闻
郑彩扈监国至鹭门来往诸岛间祃牙举事丁亥六月
王至琅江公入觐王大喜时文臣在王侧者秪 熊公汝霖
而孙公嘉绩之子延龄年尚少马公思理位虽在熊上
然非越中旧从也彩推马公熊公直阁而已署兵部公
至以公自代公 (第 8a 页)
世祖章皇帝定鼎二年五月江南内附六月浙江内附
闰月明故刑部员外郎钱公肃乐起兵于鄞大兵之下
浙也同知宁波府事朱之葵通判孔闻语迎降贝勒即
令之葵知府事以闻语同知府事公方居忧在东吴丙
舍中喀血闻信恸哭绝粒誓死诸弟已为之治身后事
鄞之贡生董公志宁首倡谋义聚诸生于学宫王公家
勤张公梦锡华公夏陆公宇𤐣毛公聚奎和之遍谒诸
乡老而莫敢应即所云六狂生者也初十日之葵输粮
于贝勒至姚江姚之故九江道佥事孙公嘉绩故吏科
都给事中 熊公汝霖 已起兵之葵以道断回鄞公于是
夜舆疾至城东观变是日孙公以书来鄞约其门下士
故吏科都给事中林公时对为之后 …… (第 1b 页)
坐而臣终不能绝流而渡臣今不能
入杭誓不再受一官王不许而闽中颁诏之议又起时
唐王即位闽中以诏来张公国维 熊公汝霖 以唐鲁皆
系宗藩非有亲疏之分同举义兵非有先后之分今日
之事成功者帝若一称臣于唐恐江上诸将皆须听命
于 …… (第 4b 页)
其脩脯以自给已而闻
郑彩扈监国至鹭门来往诸岛间祃牙举事丁亥六月
王至琅江公入觐王大喜时文臣在王侧者秪 熊公汝霖
而孙公嘉绩之子延龄年尚少马公思理位虽在熊上
然非越中旧从也彩推马公熊公直阁而已署兵部公
至以公自代公 (第 8a 页)
道碑铭
世祖章皇帝之下江南也浙东拒命虽一岁遽定而山
海之间告警者尚累年吾宁之首事者为钱沈二公其
间相继殉节者四十馀人而最后死者为尚书张公方
钱忠介公之集师也移檄会诸乡老俱未到独公先至
忠介相见且喜且泣既举事即遣公迎监国鲁王于天
台王授公为行人至会稽赐进士加翰林院编修兼官
如故入典制诰出筹军旅公虽与忠介共事而持议颇
不尽同闽中颁诏之使至议开读礼张公国维与 熊公
汝霖 为一议朱公大典与忠介为一议公出揭以为当
如张公之言因请自充报使入闽以释二国之嫌王从
之及自闽还累有建 …… (第 1b 页)
部将阮进归斌卿已而又与斌
卿交恶复与名振合名振又枉杀朝先此浙中诸帅之
略也其中文臣左右其閒动即获咎如 熊公汝霖 钱公
肃乐沈公宸荃皆以此死姚江黄都御史为作海上恸
哭记述之而独公回翔海上遍得诸帅心鹤芝尤敬公
即斌卿 (第 8a 页)
世祖章皇帝之下江南也浙东拒命虽一岁遽定而山
海之间告警者尚累年吾宁之首事者为钱沈二公其
间相继殉节者四十馀人而最后死者为尚书张公方
钱忠介公之集师也移檄会诸乡老俱未到独公先至
忠介相见且喜且泣既举事即遣公迎监国鲁王于天
台王授公为行人至会稽赐进士加翰林院编修兼官
如故入典制诰出筹军旅公虽与忠介共事而持议颇
不尽同闽中颁诏之使至议开读礼张公国维与 熊公
汝霖 为一议朱公大典与忠介为一议公出揭以为当
如张公之言因请自充报使入闽以释二国之嫌王从
之及自闽还累有建 …… (第 1b 页)
部将阮进归斌卿已而又与斌
卿交恶复与名振合名振又枉杀朝先此浙中诸帅之
略也其中文臣左右其閒动即获咎如 熊公汝霖 钱公
肃乐沈公宸荃皆以此死姚江黄都御史为作海上恸
哭记述之而独公回翔海上遍得诸帅心鹤芝尤敬公
即斌卿 (第 8a 页)
为也公等惴惴不保驾帖尚未出而 大兵
至得免南中归命公踉跄归浙东则刘公已死节门弟
子多殉之者而孙公嘉绩 熊公汝霖 以一旅之师画江
而守公紏合黄竹浦子弟数百人随诸军于江上江上
人呼之曰世忠营公请援李泌客从之义以布衣参 …… (第 5b 页)
为
国保民何罪之有监国是之寻以公所作监国鲁元年
大统历颁之浙东马士英在方国安营欲入朝朝臣皆
言其当杀 熊公汝霖 恐其挟国安以为患也好言曰此
非杀士英时也宜使其立功自赎耳公曰诸臣力不能
杀耳春秋之孔子岂能加于陈恒但 …… (第 6a 页)
兵围健跳城中危甚置靴刀以待命荡湖救至得免时
诸帅之悍甚于方王文臣稍异同其间立致祸如 熊公
汝霖 以非命死刘公中藻以失援死钱公肃乐以忧死
公既失兵日与尚书吴公钟峦坐船中正襟讲学暇则
注授时泰西回回三 …… (第 8a 页)
定西侯间使至被执
于天台又连捕公丙申慈水寨主沈尔绪祸作亦以公
为首其得以不死者皆有天幸而公不为之慑也 熊公
汝霖 夫人将逮入燕公为调护而脱之其后海氛澌灭
公无复望乃奉太夫人返里门于是始毕力于著述而
四方请业之士渐至 (第 9a 页)
至得免南中归命公踉跄归浙东则刘公已死节门弟
子多殉之者而孙公嘉绩 熊公汝霖 以一旅之师画江
而守公紏合黄竹浦子弟数百人随诸军于江上江上
人呼之曰世忠营公请援李泌客从之义以布衣参 …… (第 5b 页)
为
国保民何罪之有监国是之寻以公所作监国鲁元年
大统历颁之浙东马士英在方国安营欲入朝朝臣皆
言其当杀 熊公汝霖 恐其挟国安以为患也好言曰此
非杀士英时也宜使其立功自赎耳公曰诸臣力不能
杀耳春秋之孔子岂能加于陈恒但 …… (第 6a 页)
兵围健跳城中危甚置靴刀以待命荡湖救至得免时
诸帅之悍甚于方王文臣稍异同其间立致祸如 熊公
汝霖 以非命死刘公中藻以失援死钱公肃乐以忧死
公既失兵日与尚书吴公钟峦坐船中正襟讲学暇则
注授时泰西回回三 …… (第 8a 页)
定西侯间使至被执
于天台又连捕公丙申慈水寨主沈尔绪祸作亦以公
为首其得以不死者皆有天幸而公不为之慑也 熊公
汝霖 夫人将逮入燕公为调护而脱之其后海氛澌灭
公无复望乃奉太夫人返里门于是始毕力于著述而
四方请业之士渐至 (第 9a 页)
大金夫人庙碑铭
今东越人盛传所云大金娘娘之祀里俗凡以巾帼成
神者即呼之曰娘娘盖前督师孙公硕肤部将都督章
公钦臣之夫人金氏予故改称之曰大金夫人而其为
之碑也则以友人陶变之请初孙公于改步之际思为
即墨之守驻师江干与同里 熊公汝霖 宁之钱公肃乐
沈公宸荃及观察巡也于公颖称五家军都督即侍郎
正宸之宗也而在孙军孙公欲以火攻下钱唐故有别 (第 11b 页)
今东越人盛传所云大金娘娘之祀里俗凡以巾帼成
神者即呼之曰娘娘盖前督师孙公硕肤部将都督章
公钦臣之夫人金氏予故改称之曰大金夫人而其为
之碑也则以友人陶变之请初孙公于改步之际思为
即墨之守驻师江干与同里 熊公汝霖 宁之钱公肃乐
沈公宸荃及观察巡也于公颖称五家军都督即侍郎
正宸之宗也而在孙军孙公欲以火攻下钱唐故有别 (第 11b 页)
张督师画像记
吾乡传张督师画像者颇多其遗集卷首亦有之而神
气骨相各不同先伯母自黄岩归予以叩之则曰无一
肖者尝闻先公于甲辰钱唐狱中曾写一像当有存者
汝曷访之予乃贻书访之万九沙先辈而九沙曰有之
因摹寄焉先伯母曰是巳予遂取姚江黄先生之志杨
徵士遴之记及吴农祥传读于旁先伯母曰惟吴传舛
戾无可信者然吾所记轶事虽耄忘十九尚有足以补
黄杨之阙汝其识之先公生平不执宿见画江之役闽
中以诏书至张公国维 熊公汝霖 谓不宜开读以阻军
气朱公大典钱公肃乐恐启争端相持未下当时庶僚
疏论此事者李侍郎长祥与先公右张而杨侍御 (第 13b 页)
吾乡传张督师画像者颇多其遗集卷首亦有之而神
气骨相各不同先伯母自黄岩归予以叩之则曰无一
肖者尝闻先公于甲辰钱唐狱中曾写一像当有存者
汝曷访之予乃贻书访之万九沙先辈而九沙曰有之
因摹寄焉先伯母曰是巳予遂取姚江黄先生之志杨
徵士遴之记及吴农祥传读于旁先伯母曰惟吴传舛
戾无可信者然吾所记轶事虽耄忘十九尚有足以补
黄杨之阙汝其识之先公生平不执宿见画江之役闽
中以诏书至张公国维 熊公汝霖 谓不宜开读以阻军
气朱公大典钱公肃乐恐启争端相持未下当时庶僚
疏论此事者李侍郎长祥与先公右张而杨侍御 (第 13b 页)
子刘子祠堂配享碑
子刘子正命踰百年有祀典而无特祠大府方宜田涖
浙以为言时予方主蕺山讲席谓是故子刘子学舍也
其生前尝自称蕺山长则祠之莫良于此且合乎古之
祭于先师者乃重新其堂奉栗主焉祠成帅诸生行释
菜礼因议配享诸高弟子顾其弟子之见于遗书者甚
多盖残明讲学即以为声气之藉未必皆真儒勿敢滥
也若其后人所称为弟子者又多不审如刘公理顺 熊
公汝霖 皆非受业者而滥列之乃谛定其学行之不愧
师门者三十五人再传弟子一人或反不甚为世所知 (第 4a 页)
子刘子正命踰百年有祀典而无特祠大府方宜田涖
浙以为言时予方主蕺山讲席谓是故子刘子学舍也
其生前尝自称蕺山长则祠之莫良于此且合乎古之
祭于先师者乃重新其堂奉栗主焉祠成帅诸生行释
菜礼因议配享诸高弟子顾其弟子之见于遗书者甚
多盖残明讲学即以为声气之藉未必皆真儒勿敢滥
也若其后人所称为弟子者又多不审如刘公理顺 熊
公汝霖 皆非受业者而滥列之乃谛定其学行之不愧
师门者三十五人再传弟子一人或反不甚为世所知 (第 4a 页)
陈光禄传
陈光禄士京字齐莫一字佛庄其先世本奉化之朱氏
明初迁鄞改姓陈观察大年其宗老之显者也西皋陈
氏三十六族难以识别故称公家为乌楼陈氏公少有
四方之志家事不以婴其怀天崇之际天下多故遂挟
策浪游湖海北走燕云南抵黔粤其在滇中尤久思得
一当以吐其奇而布衣踯躅竟无所遇一旦忽瞿然曰
吾堂上有老母甚望抱孙奈何以远游孤其望即日襆
被归家巳而连举四丈夫子喜曰今而后可矣是时溪
上二冯先生一掌中枢一抚畿甸大负天下人伦之望
公欲往从之而甲申之祸作南渡昏沓公益悒悒不出
画江之举 熊公汝霖 荐公授职方郎公故与三衢总兵
陈谦善谦请公监其军会奉使闽中以公偕行而唐鲁
方争颁诏事谦以不良死公遁之海 (第 8a 页)
陈光禄士京字齐莫一字佛庄其先世本奉化之朱氏
明初迁鄞改姓陈观察大年其宗老之显者也西皋陈
氏三十六族难以识别故称公家为乌楼陈氏公少有
四方之志家事不以婴其怀天崇之际天下多故遂挟
策浪游湖海北走燕云南抵黔粤其在滇中尤久思得
一当以吐其奇而布衣踯躅竟无所遇一旦忽瞿然曰
吾堂上有老母甚望抱孙奈何以远游孤其望即日襆
被归家巳而连举四丈夫子喜曰今而后可矣是时溪
上二冯先生一掌中枢一抚畿甸大负天下人伦之望
公欲往从之而甲申之祸作南渡昏沓公益悒悒不出
画江之举 熊公汝霖 荐公授职方郎公故与三衢总兵
陈谦善谦请公监其军会奉使闽中以公偕行而唐鲁
方争颁诏事谦以不良死公遁之海 (第 8a 页)
介不存但携一少子欲居常熟不果寄于
长洲久之入越其居越也日惟一餐祈死于神不见一
客及芜湖败问至念台尚与 熊公雨殷 匍匐赴杭议奉
潞王发罗木营兵以拒守而胶州不往叹曰天之丧明
若穑夫徒苦江东父老亦复何益吾筹之熟矣遂绝粒 (第 7a 页)
长洲久之入越其居越也日惟一餐祈死于神不见一
客及芜湖败问至念台尚与 熊公雨殷 匍匐赴杭议奉
潞王发罗木营兵以拒守而胶州不往叹曰天之丧明
若穑夫徒苦江东父老亦复何益吾筹之熟矣遂绝粒 (第 7a 页)
王门弟子徐珊
徐珊初侍阳明以不对试策著及官辰州以墨败自裁
时人为之语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缢死也
姚江书院尚以珊配享至梨洲始斥之念鲁曾问文献
于梨洲而不及此乃以高弟推珊舛矣
刘门弟子 熊汝霖
此言本之刘伯绳宜不错但有可疑梨洲于刘门弟子
无不序其源流独不及熊公其所作熊公行状亦不及 (第 15b 页)
徐珊初侍阳明以不对试策著及官辰州以墨败自裁
时人为之语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缢死也
姚江书院尚以珊配享至梨洲始斥之念鲁曾问文献
于梨洲而不及此乃以高弟推珊舛矣
刘门弟子 熊汝霖
此言本之刘伯绳宜不错但有可疑梨洲于刘门弟子
无不序其源流独不及熊公其所作熊公行状亦不及 (第 15b 页)
志铭(乙巳)
尝读宋史所载二王之事何其略也夫其立国亦且三年
文陆陈谢之外岂遂无人物顾闻陆君实有日记邓中甫
有填海录吴立夫有桑海遗录当时与文陆陈谢同事之
人必有见其中者今亦不闻存于人间矣国可灭史不可
灭后之君子能无遗憾耶乙酉丙戌江东草创孙公嘉绩 熊公汝霖 钱公肃乐沈公宸荃皆闻文陆陈谢之风而兴
起者一时同事之人殊多贤者其事亦多卓荦可书二十
年以来风霜销铄日 (第 12a 页)
尝读宋史所载二王之事何其略也夫其立国亦且三年
文陆陈谢之外岂遂无人物顾闻陆君实有日记邓中甫
有填海录吴立夫有桑海遗录当时与文陆陈谢同事之
人必有见其中者今亦不闻存于人间矣国可灭史不可
灭后之君子能无遗憾耶乙酉丙戌江东草创孙公嘉绩 熊公汝霖 钱公肃乐沈公宸荃皆闻文陆陈谢之风而兴
起者一时同事之人殊多贤者其事亦多卓荦可书二十
年以来风霜销铄日 (第 12a 页)
是时溪上二冯先生,一掌中枢,一抚畿甸,大负天下人伦之望。公欲往从之,而甲申之祸作。南渡沓,公益悒悒不出。画江之举, 熊公汝霖
荐公,授职方郎。公故与三衢总兵陈谦善,谦请公监其军。会奉使闽中,以公偕行。而唐、鲁方争颁诏事,谦以不 (第 63 页)
直趣富阳,诚为确论。然臣拮据四十日,仅得三千六百人,何处得三军之众鼓行而前?又安得诸贵人先后用命乎? 熊汝霖
、孙嘉绩皆于臣不浅,必不引臣入于泥中。方国安、王之仁于臣不深,又安能引臣登于岸上?大率我之气盛则鸿雁 …… (第 121 页)
其意不过尊大誇耀敌国,非有钱镠、行密之思。今绍兴将士,如郑遵谦、金堡、叶汝苏等已具表迎驾临幸绍兴,而 熊汝霖 、孙嘉绩、倪会鼎、会绍等又率师先候道路。诸臣之心,即臣之力,臣不以无处用力为嫌。江右虽无处用心,而穷 …… (第 131 页)
初三晚刻,晤旧殉难忠臣倪文正之子会鼎、会覃及其侄会绍,皆携家丁跋涉千里来迎臣师。所谈浙东情形甚悉,大约八、九如前孙嘉绩所云,而人心稍前、军实稍退又倍于曩时。臣观浙东趋向,从此定矣。浙东贤者,倪元璐而外,无过刘宗周、祁彪佳,而今皆抱义以死。其生者无过章正宸、 熊汝霖, 今皆已表章敦用。然 (第 137 页)
熊汝霖 钜才也,以衰绖事戎行,抗御长江,有李纲、宗泽之风,非节钺不足以展骥足。其逸于草野者有祁彪佳之兄骏佳、 …… (第 137 页)
坐,与一二门生子侄对目凝睇,见诸浙东亲旧来归者,真如西域雪中之见范羌也。臣数浙东诸臣归附最真者,无如 熊汝霖 、孙嘉绩、祁彪佳,想皆已列于球图,夙登启事矣。臣自出关以来,见旧按臣陆清源趑趄关外,行李尽失,询其所 …… (第 137 页)
岌岌乎恐其不能也。今定卤之师既欲趣衢,臣之前驱又当趣徽,而全浙人情皆以臣弃吴会孤其所望。臣自度才不如 熊汝霖, 力不如金声,威望握兵不如诸达官贵人,而鹿鹿瞻顾于众阻众疑之间,胶执则不通,一疏则百罅,必求药师于突厥 …… (第 138 页)
至于旧日忠义大臣子弟,如祁彪佳之兄骏佳、倪元璐之弟元瓒,近皆束装与臣共事,及倪会鼎、会覃、会绍等皆与 熊汝霖 、孙嘉绩先后起义,朝廷宜悉被以纶徽,使忠义之子弟有所奖劝。臣才不如 (第 142 页)
熊汝霖, 胆不如金声,力不如诸达官贵人,若仅以四千病卒,半月之粮,亦未敢径趣金陵之下,若与诸达官贵人苟且夷犹, …… (第 142 页)
无国高之鼓,九合之助,而欲以樽俎仁义坐却强敌,真为韦跗君子之所齿冷也。陛下注念危疆,宜即风力能臣,如 熊汝霖 、孙嘉绩、尹民兴、沈宸荃、汪宗友、余日新、郭贞一诸臣中,速择一人,总督徽宁池太,或即以信抚徐世荫、旧 (第 144 页)
其意不过尊大誇耀敌国,非有钱镠、行密之思。今绍兴将士,如郑遵谦、金堡、叶汝苏等已具表迎驾临幸绍兴,而 熊汝霖 、孙嘉绩、倪会鼎、会绍等又率师先候道路。诸臣之心,即臣之力,臣不以无处用力为嫌。江右虽无处用心,而穷 …… (第 131 页)
初三晚刻,晤旧殉难忠臣倪文正之子会鼎、会覃及其侄会绍,皆携家丁跋涉千里来迎臣师。所谈浙东情形甚悉,大约八、九如前孙嘉绩所云,而人心稍前、军实稍退又倍于曩时。臣观浙东趋向,从此定矣。浙东贤者,倪元璐而外,无过刘宗周、祁彪佳,而今皆抱义以死。其生者无过章正宸、 熊汝霖, 今皆已表章敦用。然 (第 137 页)
熊汝霖 钜才也,以衰绖事戎行,抗御长江,有李纲、宗泽之风,非节钺不足以展骥足。其逸于草野者有祁彪佳之兄骏佳、 …… (第 137 页)
坐,与一二门生子侄对目凝睇,见诸浙东亲旧来归者,真如西域雪中之见范羌也。臣数浙东诸臣归附最真者,无如 熊汝霖 、孙嘉绩、祁彪佳,想皆已列于球图,夙登启事矣。臣自出关以来,见旧按臣陆清源趑趄关外,行李尽失,询其所 …… (第 137 页)
岌岌乎恐其不能也。今定卤之师既欲趣衢,臣之前驱又当趣徽,而全浙人情皆以臣弃吴会孤其所望。臣自度才不如 熊汝霖, 力不如金声,威望握兵不如诸达官贵人,而鹿鹿瞻顾于众阻众疑之间,胶执则不通,一疏则百罅,必求药师于突厥 …… (第 138 页)
至于旧日忠义大臣子弟,如祁彪佳之兄骏佳、倪元璐之弟元瓒,近皆束装与臣共事,及倪会鼎、会覃、会绍等皆与 熊汝霖 、孙嘉绩先后起义,朝廷宜悉被以纶徽,使忠义之子弟有所奖劝。臣才不如 (第 142 页)
熊汝霖, 胆不如金声,力不如诸达官贵人,若仅以四千病卒,半月之粮,亦未敢径趣金陵之下,若与诸达官贵人苟且夷犹, …… (第 142 页)
无国高之鼓,九合之助,而欲以樽俎仁义坐却强敌,真为韦跗君子之所齿冷也。陛下注念危疆,宜即风力能臣,如 熊汝霖 、孙嘉绩、尹民兴、沈宸荃、汪宗友、余日新、郭贞一诸臣中,速择一人,总督徽宁池太,或即以信抚徐世荫、旧 (第 14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