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水陆堂记 范成象
自吴西门出并城以北十里而近有山孤峙于平田中
无有重复绵亘之势而盘积巨石撑突崷崒转步幽险
若在衡庐深窅处中如劈华绝壁划然湛卢之渊下临
无极即之危惧若堕而稽虎丘之名闻于天下雄胜次
当东南二三殆有神明之所扶持哉故大士说法顽矿
至于颔首山鬼留咏岩穴为之生悲惟景胜地灵结为
佛庐精严冠他刹释氏有教施及杳冥宜其徒号为水
陆环浮图比比是为四方所归向独盛者亦莫虎丘若
也宜有道场广博严净然寺之屋踞其巅地不能备众
事所谓水陆之供仅列庑下卑隘不称威仪前后领徒
虽巨擘咸弗克究度今传法者定慧圆明禅师广彦始
至筹室即慨然有兴作意且道行为众所仰乃有信女
张氏 法济 欲成夫薛赟之志命其二子曰澄曰洁捐资
率诸家总七百馀万有僧义才运其智巧累石崇基创
营大厦架壑为梁结楼翚 (第 14b 页)
自吴西门出并城以北十里而近有山孤峙于平田中
无有重复绵亘之势而盘积巨石撑突崷崒转步幽险
若在衡庐深窅处中如劈华绝壁划然湛卢之渊下临
无极即之危惧若堕而稽虎丘之名闻于天下雄胜次
当东南二三殆有神明之所扶持哉故大士说法顽矿
至于颔首山鬼留咏岩穴为之生悲惟景胜地灵结为
佛庐精严冠他刹释氏有教施及杳冥宜其徒号为水
陆环浮图比比是为四方所归向独盛者亦莫虎丘若
也宜有道场广博严净然寺之屋踞其巅地不能备众
事所谓水陆之供仅列庑下卑隘不称威仪前后领徒
虽巨擘咸弗克究度今传法者定慧圆明禅师广彦始
至筹室即慨然有兴作意且道行为众所仰乃有信女
张氏 法济 欲成夫薛赟之志命其二子曰澄曰洁捐资
率诸家总七百馀万有僧义才运其智巧累石崇基创
营大厦架壑为梁结楼翚 (第 14b 页)
赞善也
潍阳城中人食人部使北来劳宪臣广西监司私赈贫
问渠元是扬州民身倡义士倾仓囷民吾同胞矧吾亲
监司拯难不爱身手斡疫气回阳春前行后随若次鳞
但有给与无讥询彼氓千愁复万辛喜极不觉号苍旻
患非在寡而在均圣言在耳识已真西江大史来细陈
我忽听之双眉颦今年监司朝紫宸问之不答但逡巡
明朝别我黄河滨我欲往送河无津南轩井 法济 乡邻
意以一发悬千钧愿子演此为经纶监司发轫当兹辰
为渠重赋车辚辚
林良聚禽图为冯御史执之题
枝 (第 12a 页)
潍阳城中人食人部使北来劳宪臣广西监司私赈贫
问渠元是扬州民身倡义士倾仓囷民吾同胞矧吾亲
监司拯难不爱身手斡疫气回阳春前行后随若次鳞
但有给与无讥询彼氓千愁复万辛喜极不觉号苍旻
患非在寡而在均圣言在耳识已真西江大史来细陈
我忽听之双眉颦今年监司朝紫宸问之不答但逡巡
明朝别我黄河滨我欲往送河无津南轩井 法济 乡邻
意以一发悬千钧愿子演此为经纶监司发轫当兹辰
为渠重赋车辚辚
林良聚禽图为冯御史执之题
枝 (第 12a 页)
百罹世事孔棘世乏圣导潜遁晋山孤居离
众幽处穷壑窃览篇目浅识独见滞而不达夙宵抱疑
咨诹靡质会太阳比丘竺 法济 并州道人支昙讲陟岨
冒寇重尔远集此二学士高朗博通诲而不倦者也遂
与㭊槃畅碍造兹注解世不值佛又处边国音 (第 7a 页)
众幽处穷壑窃览篇目浅识独见滞而不达夙宵抱疑
咨诹靡质会太阳比丘竺 法济 并州道人支昙讲陟岨
冒寇重尔远集此二学士高朗博通诲而不倦者也遂
与㭊槃畅碍造兹注解世不值佛又处边国音 (第 7a 页)
以神
力拯物自汉之梁纪历弥远世践六代年将五百此土
桑门含章秀发群英间出迭有其人众家记录叙载各
异沙门 法济 偏叙高逸一迹沙门法安但列志节一行
沙门僧宝止命游方一科沙门法进乃通撰论传而辞 …… (第 40a 页)
(见南/史)
弟子孤子王曼颖顿首和南一日蒙示所撰高僧传并
使其掎摭力寻始竟但见伟才纸弊墨渝迄未能罢若
乃至法既被名德巳兴年几五百时经六代自摩腾法
兰发轸西域安侯支谶荷锡东都虽迹标出没行实深
浅咸作舟梁大为利益固宜缁素传美铅椠定辞昭示
后昆揄扬往秀而道安罗什间表秦书佛澄道进杂闻
赵册晋史见拾复恨局当时宋典所存颇因其会兼且
搀出君台之记糅在元亮之说感应或所商㩁幽明不
无梗概汎显傍文未足光阐间有诸传文非隐括景兴
偶采居山之人僧宝偏缀游方之士 法济 惟张高逸之
例法安止命志节之科康泓专纪单开王季但称高座 …… (第 43b 页)
然孤录惟释法进所造王草有
著意存该综可擅一家然进名博而未广屮体立而不
就梁来作者亦有病诸僧祐成简既同 法济 之责孝秀
染毫复获景兴之诮其唱公纂集最实近之求其鄙意
更恨繁冗法师此制始所谓不刋之鸿笔绵亘古今包
括 (第 44a 页)
力拯物自汉之梁纪历弥远世践六代年将五百此土
桑门含章秀发群英间出迭有其人众家记录叙载各
异沙门 法济 偏叙高逸一迹沙门法安但列志节一行
沙门僧宝止命游方一科沙门法进乃通撰论传而辞 …… (第 40a 页)
(见南/史)
弟子孤子王曼颖顿首和南一日蒙示所撰高僧传并
使其掎摭力寻始竟但见伟才纸弊墨渝迄未能罢若
乃至法既被名德巳兴年几五百时经六代自摩腾法
兰发轸西域安侯支谶荷锡东都虽迹标出没行实深
浅咸作舟梁大为利益固宜缁素传美铅椠定辞昭示
后昆揄扬往秀而道安罗什间表秦书佛澄道进杂闻
赵册晋史见拾复恨局当时宋典所存颇因其会兼且
搀出君台之记糅在元亮之说感应或所商㩁幽明不
无梗概汎显傍文未足光阐间有诸传文非隐括景兴
偶采居山之人僧宝偏缀游方之士 法济 惟张高逸之
例法安止命志节之科康泓专纪单开王季但称高座 …… (第 43b 页)
然孤录惟释法进所造王草有
著意存该综可擅一家然进名博而未广屮体立而不
就梁来作者亦有病诸僧祐成简既同 法济 之责孝秀
染毫复获景兴之诮其唱公纂集最实近之求其鄙意
更恨繁冗法师此制始所谓不刋之鸿笔绵亘古今包
括 (第 44a 页)
持宗镜唱导文疏
净慈无生愿公法筵之伟器也悼法祖之凌夷悲山
门之颓圯誓众告佛以兴复为己任叙述唐宋以来
兴替故事与发愿经营缘起走其徒数百里告聚沙
居士曰兹山实永明智觉禅师结集宗镜之地现国
王身为大护法者吴越文穆忠献二王也居士为佛
法金汤为吴越苗裔愿于楮墨间放大光明不独唱
导四众实天人眼目所冯依也居士炷香佛前合掌
赞叹曰善哉善哉五浊世中三灾劫后上人乃思扶
衰起废树大法幢岂非甚难希有者耶我闻佛法不
违时节因缘谶尚父于戍卒为佛法作主者 法济 也
谶永明于天柱与元帅有缘者韶国师也于时禅学
大兴定慧延人王宫受戒义解明律龙象歙集或分
席说法或神通 (第 7a 页)
净慈无生愿公法筵之伟器也悼法祖之凌夷悲山
门之颓圯誓众告佛以兴复为己任叙述唐宋以来
兴替故事与发愿经营缘起走其徒数百里告聚沙
居士曰兹山实永明智觉禅师结集宗镜之地现国
王身为大护法者吴越文穆忠献二王也居士为佛
法金汤为吴越苗裔愿于楮墨间放大光明不独唱
导四众实天人眼目所冯依也居士炷香佛前合掌
赞叹曰善哉善哉五浊世中三灾劫后上人乃思扶
衰起废树大法幢岂非甚难希有者耶我闻佛法不
违时节因缘谶尚父于戍卒为佛法作主者 法济 也
谶永明于天柱与元帅有缘者韶国师也于时禅学
大兴定慧延人王宫受戒义解明律龙象歙集或分
席说法或神通 (第 7a 页)
杂诗
天壤一逆旅日月双转毂高鸟翔层霄野兽赴远谷今
我鲜人累在众恒幽独朝来川上坐暮向云中宿往者
逝不留来者讵可卜阳燄非真波畴能侣驰鹿天秋肌
骨清叶落霜气肃引杖起游步盘桓抚松菊谁谓林室
静鸟雀喧下竹谁谓知赏希明月入我屋越此醉梦关
生事良易足驾言补我衣舂我新刈粟
古意 法济
翩翩双幽鸟雏时即同林依依三十年宛转多好音相
将养羽翰遂得殊众禽朝来天风起飘扬上嵚岑一飞
一追随饮啄丰 (第 5a 页)
天壤一逆旅日月双转毂高鸟翔层霄野兽赴远谷今
我鲜人累在众恒幽独朝来川上坐暮向云中宿往者
逝不留来者讵可卜阳燄非真波畴能侣驰鹿天秋肌
骨清叶落霜气肃引杖起游步盘桓抚松菊谁谓林室
静鸟雀喧下竹谁谓知赏希明月入我屋越此醉梦关
生事良易足驾言补我衣舂我新刈粟
古意 法济
翩翩双幽鸟雏时即同林依依三十年宛转多好音相
将养羽翰遂得殊众禽朝来天风起飘扬上嵚岑一飞
一追随饮啄丰 (第 5a 页)
金山
江天楼阁映虾髯独虑清寒不虑炎霞散雁王开宝藏
月来龙女抱香奁蒜山风隐渔舟集瓜浦潮回水怪潜
烟景饱看禅定后此生绥福恐难兼
雨夜有感 法济
寒林疏雨夜潇潇独向松匆坐寂寥邻烛有光难借照
庭花无实果何聊年华竟逐东流逝鬓雪那教烈日消
闻说沃州山可 (第 16b 页)
江天楼阁映虾髯独虑清寒不虑炎霞散雁王开宝藏
月来龙女抱香奁蒜山风隐渔舟集瓜浦潮回水怪潜
烟景饱看禅定后此生绥福恐难兼
雨夜有感 法济
寒林疏雨夜潇潇独向松匆坐寂寥邻烛有光难借照
庭花无实果何聊年华竟逐东流逝鬓雪那教烈日消
闻说沃州山可 (第 16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林登州集卷十五
明 林弼 撰
记
隆寿 法济 新寺记
佛氏以无住为宗惟无住故能无所不住而为常住成
有怀空视同一相无所住之体也法界无边佛身遍满
无所 (第 1a 页)
不住之用也至于千贤万劫不坠不灭则一体一
用常住而不穷矣是故乘方便力游戏如幻不滞彼此
不胶今昔而所以成妙庄严者绰然无劳吾于临漳 法
济 禅寺有徵矣漳大禅寺五 (第 1b 页)
法济 其一按郡志寺创于
南唐保大十一年兴法祖师卿公寔以高行大德开山
建幢刺史林侁为建刹宇曰普和隆寿院宋乾德 (第 1b 页)
三年
镏从愿移建于保福山之左改院为寺更名 法济 元初
委为瓦砾迨贞元间主席月湖得清始即故址建寺规
制复旧仍二名而兼称焉至正丁未陈友定并闽八郡 (第 1b 页)
林登州集卷十五
明 林弼 撰
记
隆寿 法济 新寺记
佛氏以无住为宗惟无住故能无所不住而为常住成
有怀空视同一相无所住之体也法界无边佛身遍满
无所 (第 1a 页)
不住之用也至于千贤万劫不坠不灭则一体一
用常住而不穷矣是故乘方便力游戏如幻不滞彼此
不胶今昔而所以成妙庄严者绰然无劳吾于临漳 法
济 禅寺有徵矣漳大禅寺五 (第 1b 页)
法济 其一按郡志寺创于
南唐保大十一年兴法祖师卿公寔以高行大德开山
建幢刺史林侁为建刹宇曰普和隆寿院宋乾德 (第 1b 页)
三年
镏从愿移建于保福山之左改院为寺更名 法济 元初
委为瓦砾迨贞元间主席月湖得清始即故址建寺规
制复旧仍二名而兼称焉至正丁未陈友定并闽八郡 (第 1b 页)
又春朝赋
天开大明圣主龙兴文修武偃治定功成懿礼明而乐
备乐天清而地宁蒲轮召老成之贤轺车起文学之英
济济多新丰之马周彬彬咸长沙之贾生讲当世之先
务立一代之典刑乃诏天下守令朝京参朝觐于周礼
明黜陟于虞廷惟河朔之重地立列藩于大名地方千
里版籍群氓临轩册受付托非轻盖欲体圣心以安民
遵国制而定程溥承宣之教化秉抚字之纯诚老幼受
惠养之泽田里无愁叹之声居俭履洁寻功简能荣以
五马表以双旌庆郡民之多福得阙里之云仍材堪分
阃艺足典城示劳来以出治本恺悌以宽征训人则以
礼以 法济 事则以权以经承朝命而不辱膺牧任而不 (第 24a 页)
天开大明圣主龙兴文修武偃治定功成懿礼明而乐
备乐天清而地宁蒲轮召老成之贤轺车起文学之英
济济多新丰之马周彬彬咸长沙之贾生讲当世之先
务立一代之典刑乃诏天下守令朝京参朝觐于周礼
明黜陟于虞廷惟河朔之重地立列藩于大名地方千
里版籍群氓临轩册受付托非轻盖欲体圣心以安民
遵国制而定程溥承宣之教化秉抚字之纯诚老幼受
惠养之泽田里无愁叹之声居俭履洁寻功简能荣以
五马表以双旌庆郡民之多福得阙里之云仍材堪分
阃艺足典城示劳来以出治本恺悌以宽征训人则以
礼以 法济 事则以权以经承朝命而不辱膺牧任而不 (第 24a 页)
妙智寺碑
吴江西洚妙智寺建始于唐开成五年会昌之废久不
克复名既轶于郡乘又今石刻无存者故事实无所稽
考所可知者宋有僧庐于旧址一传而得智雅而中兴
焉宝觉圆通 法济 法师道公上疏徽庙论复佛教事以
言剀切去国名重当世至南渡复尊事之因率众具礼
请为开山第一祖妙智遂为名刹 (第 3a 页)
吴江西洚妙智寺建始于唐开成五年会昌之废久不
克复名既轶于郡乘又今石刻无存者故事实无所稽
考所可知者宋有僧庐于旧址一传而得智雅而中兴
焉宝觉圆通 法济 法师道公上疏徽庙论复佛教事以
言剀切去国名重当世至南渡复尊事之因率众具礼
请为开山第一祖妙智遂为名刹 (第 3a 页)
秘躅。传止观之精义。或名高帝选。或行
密众师。共宏开示之宗。尽契圆常之理。门人苾刍如岩灵
悟净真真空 法济 等。以定慧为文质。以戒忍为刚柔。含朴
玉之光辉。等旃檀之围绕。夫发行者因。因圆则福广。起因
者相。相 (第 05a 页)
密众师。共宏开示之宗。尽契圆常之理。门人苾刍如岩灵
悟净真真空 法济 等。以定慧为文质。以戒忍为刚柔。含朴
玉之光辉。等旃檀之围绕。夫发行者因。因圆则福广。起因
者相。相 (第 05a 页)
卷一百五十八
释氏(二)
释道安
道安,俗姓卫,常山扶柳人。年十二出家,师事佛图澄、竺 法济 、支昙讲,历石虎、冉闵、慕容世,后避乱奔襄阳。撰集众经录目,居白马寺,又居檀溪十五载。襄阳陷人秦, ……棘,世乏圣导。潜遁晋山,孤居离众,幽处穷壑。窃览篇目,浅识独见,滞而不达,夙宵抱疑,咨诹靡质。会太阳 比丘 竺法济,并州道人支昙讲,陟阻冒寇,重茧远集。此二学士高明博通,诲而不倦者也。遂与析盘畅碍,造兹注解。
释氏(二)
释道安
道安,俗姓卫,常山扶柳人。年十二出家,师事佛图澄、竺 法济 、支昙讲,历石虎、冉闵、慕容世,后避乱奔襄阳。撰集众经录目,居白马寺,又居檀溪十五载。襄阳陷人秦, ……棘,世乏圣导。潜遁晋山,孤居离众,幽处穷壑。窃览篇目,浅识独见,滞而不达,夙宵抱疑,咨诹靡质。会太阳 比丘 竺法济,并州道人支昙讲,陟阻冒寇,重茧远集。此二学士高明博通,诲而不倦者也。遂与析盘畅碍,造兹注解。
或所商攉,幽明不无梗概,泛显旁文,未足光阐。间有诸传,文非隐括。景兴偶采居山之人,僧宝偏缀游方之士, 法济
唯张高逸之例,法安止命志节之科。康泓专纪单开,王季但称高座,僧瑜卓尔。独载,立畅超然孤录。唯释法进所造,王巾有著。意存该综,可擅一家。然进名博而未广,巾体立而不就。梁来作者,亦有病诸。僧祐成兰,既同 法济
之责;孝秀染毫,复获景兴之诮。其唱公纂集,最实近之,求其鄙意,更恨烦冗。法师此制,始所谓不刊之笔。绵
之梁,纪历弥远,世践六代,年将五百。此土桑门,含章秀发,群英间出,迭有其人。众家记录,叙载各异,沙门 法济,
偏叙高逸一迹。沙门法安,但列志节一行。沙门僧宝,止命游方一科。水门法进,乃通撰论传,而辞事阙略,并皆
再台湾孤悬海外,法人自恃船坚利,一意攻围。臣铭传于上年五月十三日由京起
行,二十四日单骑驰抵基隆,猝临强敌。闽台军务废弛已久,以病疲乌合之师,当节制训练之寇,枪器械,无一敌人,不啻驱疲羊以逐狡兔。若非圣主广施方略,南北洋暨粤闽各疆臣力拯孤危,大局何堪设想。实由李鸿章、曾国荃、张之洞设 法济 援,不遗馀力。惟当敌船环扰、危急路穷之际,运兵运械,送信兑银,非实心任事之员,谁敢冒围入险?溯自封口 (第 378 页)
行,二十四日单骑驰抵基隆,猝临强敌。闽台军务废弛已久,以病疲乌合之师,当节制训练之寇,枪器械,无一敌人,不啻驱疲羊以逐狡兔。若非圣主广施方略,南北洋暨粤闽各疆臣力拯孤危,大局何堪设想。实由李鸿章、曾国荃、张之洞设 法济 援,不遗馀力。惟当敌船环扰、危急路穷之际,运兵运械,送信兑银,非实心任事之员,谁敢冒围入险?溯自封口 (第 378 页)
者李喜朝之山讼。事系重大。查事方张。而镇厚以喜朝至亲。乃于查事未究竟之前。肆然投疏。以为欺眩天听。蔑 法济
私之计。请罢职。是岁。公力求外。为大邱判官。为政清简。威惠并行。在官一年。治化大行。大邱。乃王考牧使 (第 499H 页)
天赉。同往岛中。以助威势。佥使赵相周。不能禁断。任其占夺。安道称以买得。劫夺文券于土兵其符同图利。蔑 法济
私之罪。不可不惩。安道所犯。当自该曹处置。而家事任长。不独归罪于年少子弟。则前司艺闵点。亦 (第 200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