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曲類
詩文評類
  仁孝论(延笃/)
观夫仁孝之辨纷然异端互引典文代取事据可谓笃
论矣夫人二致同源总率百行非复铢两轻重必定前
后之数也而如欲分其大较体而名之则孝在事亲仁
施品物施物则功济于时事亲则德归于已归已则事
寡济时则功多推此以言仁则远矣然物有出微而著
事有由隐而章近取诸身则耳有听受之用目有察见

之明足有致远之劳手有饰卫之功功虽显外本之者
心也远取诸物草木之生始于萌芽终于弥蔓枝叶扶
疏荣华纷缛末虽繁蔚致之者根也夫仁人之有孝犹
四体之有心腹枝叶之有本根也圣人知之故曰夫孝
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君 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然体大难备物性好偏故所
施不同事少两兼者也如必对其优劣则仁以枝叶扶 (第 4b 页)
雪矣公生于正德七年壬申卒于万历
六年凡得年六十七岁受室中牟张氏累封一品夫人
无出嗣子务观尚宝司司丞诸 子务本
务滋俱锦衣卫
官生务实武英殿中书务观六子杠榆楠槿桢樟
  杨黼先生墓志(李东阳/)
杨黼太和蟠溪村人 (第 25a 页)
   昆山州作新娄侯庙事状   殷奎
娄侯庙者祀吴将军张文侯昭丞相陆昭侯逊及昭子

扬武将军休也按三国志汉建安二十四年孙权以陆
逊为右护军镇西将军封娄侯吴黄龙元年以张昭为
辅吴将军改封娄侯嘉禾五年昭卒少子休袭爵据今 昆山本
古娄县张陆三侯实国于此质诸祀典后世宜
有血食之奉而庙貌缺然千有馀年莫知有举至正十
三年冬十二月知州契 (第 9a 页)
圣之功也中庸所谓尊德
性先也本也道问学后也末也即物穷理其误在于无
本六经为吾注脚其误在于无末论语曰君 子务本

立而道生文公以为学者不可厌末求本教人但学其
末是所谓其本乱矣本乱而求末之治岂可得乎此未
合于大学 …… (第 5b 页)
铭诔以光窀穸
(不孝等)死且不朽(益都李文藻填讳)
   亡妻玉恭人行述
恭人姓王氏讳顺媖字正仲世居 昆山
为右族后迁嘉
定丹徒县儒学教谕赠通议大夫卓人先生焜之孙新
阳县学生 封通议大夫虚亭先生尔达之女也母朱 (第 12b 页)
 呀你是个萤火焉能比月轮高低远近都休论我向
 那折白道字辩与你个清浑君瑞是个肖字边着个
 立人你是个寸木马户尸巾秃厮儿他凭着师友君
  子务本
你倚父兄仗势欺人齑盐日月不厌贫治百
 姓新民传闻圣药王这厮乔议论有向顺你是个官
 人则合做官人信口喷 (第 19a 页)
  有人才虽无衣锦论文章贵似黄金君亲尽孝忠天
  地无遐近凭学问整理乾坤一管霜毫治万民端的
  是君 子务本
  心坦坦厚人薄已志冲冲发愤忘食那笑斗筲才难
  比瑚琏器跳龙门浪里鱼飞一举登科天下知真乃
  是成 (第 25b 页)
   仁孝论(笃为京兆尹忤梁冀以病免归教授家/巷时人或疑仁孝前后之证笃乃论之)
观夫仁孝之辩纷然异端互引典文代取事据可谓笃

论矣夫人二致同源总率百行非复铢两轻重必定前
后之数也而如欲分其大较体而名之则孝在事亲仁
施品物施物则功济于时事亲则德归于巳于己则事
寡济时则功多推此以言仁则远矣然物有由微而著
事有由隐而章近取诸身则耳有听受之用目有察见
之明足有致远之劳手有饰卫之功功虽显外本之者
心也远取诸物则草木之二始于萌芽终于弥蔓枝叶
扶疏荣华纷缛末虽繁蔚致之者根也夫仁人之有孝

犹四体之有心腹枝叶之有本根也圣人知之故曰夫
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君 子务本
本立而道
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然体大难备物性好偏故
所施不同事少两兼者也如必对其优劣则仁以枝叶
(第 16a 页)
  凡例五则
一选定 此集旧尝三刻复古堂本止分上下卷不
 备可知 昆山本
文三百五十馀篇常熟本篇数略
 少而昆刻所无者殆半未刻藏本又二百馀首钱
 牧斋先生尝合巳刻未刻诸本总选 …… (第 1a 页)
 选家坊本皆袭舛而不觉此因板心数目颠倒而
 误者也凡此皆因失于较订以致传写之讹至于
 妄加删攺为尤甚焉 昆山
本则以从祖之好自用 …… (第 2a 页)
 高望主考推重五策问俱委作并属作对策后遂

 刻为程策惟第五道主考颇加删攺府君与门人
 尺牍以为窜入鄙语故今集中对策止存前四道
  昆山
旧本因止刻策问故首载前四策问今既并
 对策俱刻不必又重见故去之又吴纯甫行状墓
 表二首大略皆同今存行 …… (第 3a 页)
   宛平王崇简题


归震川先生全集序
古来文章家代不乏人要必以
卓肰绝出能转移风气为上唐
之中叶称韩子而与韩子同时
者有柳子厚李习之宋时称欧
阳子而先欧阳为古文者有穆
伯长尹师鲁辈然言起八代之


衰者必日昌黎变杨刘之习者
必曰庐陵则以其学之深力之
大也明三百年文章之派不一
嘉靖中有唐荆川王遵岩归震
川三先生起而振之而论者又
必以震川为最岂非以其学之
深力之大欤余自少知诵法震

川先生之制举业长而得读其
古文辞信乎卓然绝出能转移
风气者也自承乏 昆山
敬哉王
夫子以重梓先生集为嘱会从
先生之曾孙庄元公氏得其未
刻遗集簿书之暇时一披览殆
所谓县圃积玉无 …… (第 11b 页)

播海内加惠后学而元公亦工
诗古文能世其家学又喜先生
之有后也故不辞而为之书
康熙癸丑仲春文林郎知 昆山
 县事上谷后学董正位题 (第 13b 页)
重刻震川先生全集序
归子元恭刻其曾大父太仆
公集未就若干卷而卒余偕
诸君子及其从子安蜀续成
之计四十卷初太仆集一刻
于吾 昆山
一刻于常熟二本 …… (第 15a 页)
岁在庚子五月晦
日虞山年家后学钱谦益再拜谨序
 先太仆震川公集最初闽中有刻既而公之子伯景
 仲敉刻于 昆山
先伯祖泰岩刻于常熟闽本地远不
 传昆山常熟本互有异同然公之遗编剩简尚馀十
 之八九牧斋先生与公之孙文 …… (第 22a 页)
震川先生全集目录
  昆山 
归有光 著 曾孙 庄 较勘
 虞山后学钱谦益选定 玄孙 玠 编辑
 卷之一(经解)
  易图论上 易 …… (第 26a 页)
 康熙乙卯春王正月望后六日玠拜识

归震川先生别集目录
  昆山 
归有光 著 曾孙 庄 较勘
 虞山后学钱谦益选定 玄孙 玠 编辑
 卷之一(应制论)
  士立朝以正 …… (第 1a 页)
  寄胡秀才 冰崖草堂赋


归太仆赞(有序)王世贞撰
故太仆寺丞直文仪制敕归震川先生讳有光字熙
昆山
人也生而美风仪性渊沉于书无所不读而
尤邃经术长于制科之业自其为诸生则巳有名及
门之屦恒满而先生方以久 …… (第 10a 页)
震川先生小传(见列朝诗集)钱谦益撰
震川先生归有光字熙甫 昆山
人九岁能属文弱冠
尽通六经三史八大家之书浸渍演迤蔚为大儒嘉
靖庚子举南京第二人为茶陵张文隐公所知其后 …… (第 11a 页)
居太
仓之项脊泾其孙德甫为河南廉访使廉访之孙度
当洪武初避难于夜郎邛笮之间几死数有神人护
之归而复居 昆山
之外隍又二世为承事郎璿璿生
城武令凤凤生绅绅生正皆县学生正赠文林郎长
兴知县配周氏赠孺人先生之考妣也 …… (第 13b 页)
  书先太仆全集后
先太仆府君文集凡三刻矣始府君之门人王子敬
为令闽之建宁刻于闽中文既不多流传亦少先伯
祖某刻于 昆山
其人不知文而自用擅自去取止刻
三百五十馀篇又妄加删改府君见梦于梓人梓人
以为言乃止故今书序二体中往往 (第 17b 页)
有与藏本异者
其后宗人道传又刻于虞山篇数与 昆山
本相埒文
(第 17b 页)
昆山
本所无者百有馀篇然颇多错误诸刻既未
备又非善本先君子常恫于怀取所藏原本考较是
正又虑有缺遗命(庄)(第 17b 页)
(也此集 昆山本
皆作閤下而常熟刻误作阁下当是但/知闺閤之义而不解有开閤入閤之事遂妄改耳又称)
(讳处常熟本皆实填讳而 (第 3b 页)
昆山本
皆作某字今按/古人文集皆称名故从常熟本填讳曾孙庄识)
  上瞿侍郎书
有光少年时试白下始识閤下深相慕 (第 3b 页)
哉而继侯署县者别驾周侯又绛州人也余固
惜侯之去喜昆山之人又得侯同官同地者夫晋之君
子其施于吾民者远矣 (昆山本
篇首删去九十馀字今/从常熟本又按兵琐字出汉书) (第 26a 页)
百篇作者皆不自序序而有待于卜氏之徒故属其序
于鄙野之人云 (昆山本
作周御史保障江颂后段/小异更有颂辞今从常熟刻本)
  赠熊兵宪进秩序(代/)
镜湖熊公初举进士受命守 (第 4b 页)
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
闻者也予获侍斯亭而僣为之记(常熟本削去篇末引/庄子语今从 昆山本)
  卧石亭记
余闻四十年前大末之人有来为吾县者曰方棠陵先
生棠陵海内之士游何李诸人间以诗文名其为县 (第 23a 页)
夭鸟之巢常熟本凡难字辄)
(改故作歼字又常熟本于先世讳及诸婿名皆削/去按婿不载可也先世名不可削也今从 昆山本)
  抚州府学训导唐君墓志铭 …… (第 15a 页)
百户扬州官舍林宪
镇抚包守正其婿也孙二中用县学生中立廷宣子也
廷宠无子以中立为子嘉靖三十年十二月今葬 昆山

东北塘泾字圩之新阡铭曰
维晁氏先为百夫长载其阀阅以克世享介而乘舟出
没海波大浸稽天莫之谁何施于子孙不 …… (第 21b 页)

黄山英魂所跂考德列铭以著攸始
  明故例授苏州卫千户所正千户陈君墓志铭
君姓陈氏讳端字仲德世耕于 昆山
马鞍山之阳君之
考泰始能殖其赀晚岁有田千亩而生三子君与其仲 (第 23b 页)
五湖洞庭于是焉生于是焉死我为是铭其尚何恨可
慰幽灵(铭辞 昆山本
颠倒/失韵今从常熟本)
 
 
 
 
 
 震川集卷二十一 (第 33b 页)
  五月发来书及老子集解七月十四日始附到去岁所
示高见二帙读之甚嘉甚服老子解玩之再三未得梗
槩何能赞其美乎仆自丁丑及今十有五年弃官閒居
荐遭家难每当困心横念之中亦得镇躁袪妄之力愈
觉道之难求而圣经之不易知何者身未履之心未得

之因绎往言而发其忽明之见遂就暂通而成为当物
之真程子曰非明睿所照而考索至此有子曰君 子务
本立而道生似非可以索之纸上而断之以臆也释
氏金刚圆觉二书及老庄二氏往岁稍能涉猎其见终
归于虚妄其工实 (第 46b 页)
    昆山毕公
墓志铭 (第 16b 页)
昆山
叔父以客岁戊辰仲冬无禄即世将以兹岁己巳
仲冬葬郑村之北原维是圹底一片贞珉藉垂不朽不
肖侄自严窃愿檃述 (第 16b 页)
其槩弟自寅复从吴桥公署约略
叔畴昔以状来才展读不觉涕泣之何从也读竟因为
志志曰叔讳本号 昆山子务
字也累赠资德大夫太子
少保户部尚书王父廷佐翁稚季王父怜其蚤慧常置
膝下越数龄见背累赠资德大夫太子少保 …… (第 16b 页)
玉者其我 昆山
叔父之德耶生于斯居于斯息于斯玉
韫珠藏亿万斯年其永袭休而衍庆耶
   儒官震阳毕仲公墓志铭
嗟呼天之 (第 21a 页)
   孝友堂诗序
翰林学士沈先生以孝友名其表侄何谦之堂而求侍
读李君时勉为之记又求学士大夫歌咏之既成卷矣
而属予序嗟夫先生其可谓爱人以德之君子哉夫居
室之揭名盖古人铭器之义取其接于耳目之常而致
警于朝夕之间以自益也然世之命名者或矜其所能
或侈其所有或表其利达以自快或托于閒旷以自高
能知务德盖鲜矣谦之父子世业医其所济也不少杏

林橘井皆医家美事也先生不以是名其堂而取谦之
善于父母兄弟以为名而寓其加勉之意非爱人以德
之君子哉夫孝友之道孩提之童知而能之然而壮夫
有不能者私欲害之也私欲胜而天理微则其形于借
耰取帚紾臂阋墙之谬亦势之所必至故古之为教必
自此始有子所谓君 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者此也予尝
观之君陈张仲皆周之大贤其见于事业多矣而诗书
乃以孝友称焉非以孝友为脩身之本而脩 (第 44a 页)
  昆山郎官柏记
凡物之所以能取重于世者非物之能自重也因人而
重也南国之甘棠以召伯手植之桧以孔子不然桧与

甘棠何处无之而此独见称于时岂非因人而重也耶 昆山本
在吴地今之 (第 3a 页)
昆山
因县而得名非昔之 (第 3a 页)
昆山

高广秀特本一邑之奇观然居乎阛阓冗杂之区牛羊
樵牧之所戕贼童然一培嵝耳广阳罗君延龄来为是
邑也劳心 …… (第 3a 页)
歌吟赋咏颂君之美者相属不绝积成卷
帙传诵至京翰林待诏沈君来求予记方今天下财赋
专倚于东南吴独当其十八 昆山
吴之钜邑地大而民
众政繁而赋重为其邑者吾意其困于簿书期会之务
窘于应变酬答之劳宜无须臾之暇以及乎其他 (第 3b 页)
  昆山州作新娄侯庙事状

娄侯庙者祀吴将军张文侯昭丞相陆昭侯逊及昭子
扬武将军休也按三国志汉建安二十四年孙权以陆
逊为右护军镇西将军封娄侯吴黄龙元年以张昭为
辅吴将军改封娄侯嘉禾五年昭卒少子休袭爵据今 昆山本
古娄县张陆三侯实国于此质诸祀典后世宜
有血食之奉而庙貌缺然千有馀年莫之有举至正十
三年冬十二月知州契 (第 15a 页)
不能于此而优于功立于政达之邦国天下者寡矣盖
基广者积隆而德厚者才茂故君 子务本
而已吾又窃
尝闻之疏闻寡识未有不迷其趋者也探玄骛远未有
不役其志者也甘荣嗜逸未有不移其情者也泥常染 (第 1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