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主将之控边陲有战而克之者焉有抚而化之者焉彼
为恶之深负固之甚而与军士相抗者此必战而克之
若恶之未稔势之稍缓而犹以威武为畏者此则抚而

化之观其可战而战可抚而抚不失轻重缓急之宜者
余于镇远侯顾公兴祖见之矣公于永乐壬寅岁适西
广群盗蜂起上命挂征蛮将军印总贵州湖广等处官
军二万五千有奇来镇是藩各郡骚动而南宁之武缘
尤甚公特选贵州安南卫万户宋献率兵而临斩寇三
百馀级势有不得而息者公不忍再加以兵归咎有司
抚字失宜邑令 林炳
集阖邑耆民议推善抚禦者归之
是时都阃岑侯瑛方为思恩州牧而州治邻属武缘众 (第 31a 页)
   夫唐人之诗古今独出然或谓惟绝句一体最
   为得乐府之遗者是何谓也我
  朝文治百有馀年风雅之 林炳
焉极盛
 皇上𧇖藻昭回囿古今而罗万象学者少窥万一以
   旁衡千古诗人之作如登高临谷如持鉴察形 (第 14a 页)
  其三,许厝农民陈耀山。余自逢乱,挈眷依耀山以居。及余谋义旗,武东西一带,耀山鼓舞居多。后以萧姓背约反噬,一家十四口俱陷贼中。耀山怒骂不屈,贼以铁爪爬其背。临刑,妻子跪祭,犹饮酒三杯,了无怖色。诗曰:『草野何曾计立功,投锄荷戟亦从戎。身经菹醢心弥赤,死别妻孥泪不红。两载乱杂忧患里,一家缧绁战争中。伤心八口归何日,鬼啸狨啼恨未穷』。

  罗山两男子行,亦伯康之作。两男子者,嘉义米户 林炳
心、竹头角庄民许益也。从林总戎领义民守斗六,营破,俱不屈死。沙连人谈其事甚详,为作此行以表之。『黑云 (第 177 页)
民。恩浃骨髓。没世不忘。因凄然下泪。
云岳钟灵秀。神物挺间世。渥涯天驹种。九苞威凤裔。陇西赫玄胄。鸡 林炳
华系。 穆陵启昌祚。天监锡勇睿。笃生廊庙器。我公实开济。龟蓍彰夙誉。鱼水融深 (第 496H 页)
   [尔雅]
弘斋全书卷百八
 经史讲义四十五○总经[三](戊午选湖南关西关北诸生。特下条问。湖南之全州李徽鉴。罗州 林炳
远,洪乐钟,朴宗汉。光州奇学敬,高廷凤,朴圣濂,金孝一。南原赵英祚,金秀民,李五奎。长城边相璨。灵光
斋全书卷百八
 经史讲义四十五○总经[三](戊午选湖南关西关北诸生。特下条问。湖南之全州李徽鉴。罗州 林炳
远,洪乐钟,朴宗汉。光州奇学敬,高廷凤,朴圣濂,金孝一。南原赵英祚,金秀民,李五奎。长城边相璨。灵光
占。送渠终日作愁颜。
猛虎
青山白额老山君。一啸靡披百兽群。腰间试拔黄连箭。射倒风 林炳
蔚文。
虎斗止
两雄斗还止。千林日正斜。始酣刘项战。应讲蔺廉和。
乌江
楚汉兴亡地。长江衮衮流。重瞳 (第 415H 页)
  

有司录
都有司幼学朴鼎阳(潘南人。字君▣。)罗州
都厅有司 林炳
(罗州人。字士哲。)罗州
副有司李浩臣(延安人。字永郁。)康津
别有司李祥林(原州人。字赞华。)(第 403H 页)
五月二十三日殁。葬祔双坟。举一男。锡元。寿佥枢。生四男二女。男渊,漪,浚,汶。叔,季。出后。女适监役 林炳
远,梁达杓。公玄孙焕默。遣其子在晦。谒牲石之文。在晦。从余游者也。辞不获。按状叙之。系以铭。铭曰。 (第 530H 页)
哉。此汉等若不得竿首快众。则南方之扰。非可以言语服之奈何。
丹城有金棂者。亦此邑之李命允也。驱逐前官 林炳
默。渠亦遇打于邑吏。其子前正言金麟燮亦父子同恶。新县监李源鼎新延吏卒。都是金棂之所募送驿属巫夫之假充 (第 448L 页)
诗。示赵而庆。
宗臣谈笑植天经。算定熊鱼秤有星。一鼓义声怜劲草。南冠行色感漂萍。悲歌幸伴张同敞。(指 林炳
赞)快事难逢麦述丁。拟写孤帆浮海影。千秋在后补丹青。
次韵寄咸阳河司马 (第 482H 页)
不立效。其所作大小字。人多称之。始娶临江李性根女。寻失之。继娶南阳洪钟完女。生二女。一夭。一今为沃野 林炳
植妻。葬丰德大陵洞先兆。
韶濩堂文集定本卷十一(诗文集总名曰合刊韶濩堂集○花开金泽荣于霖著)
 家述 (第 365H 页)
     
(右赠高石镇)

深山追孝日。虚邑誓众时。秉义公天下。焉容点子私。
     
(右赠 林炳
瓒)
𥚁网尚可脱。损疾神佑然。深知还乡日。藉手拜先阡。
     
(右赠文达焕)
各在贫病地。会 (第 47L 页)
形格势禁者。十每八九。是以未免迁延。坐失岁月。今玆计画稍定。人士稍集。乃于本月十二日。遣前乐安郡守臣 林炳
瓒。先建义旗。奖励同志。次第北上。书招伊藤博文,长谷川好道等诸倭。会同各国公领事及我政府诸臣。大开谈 …… (第 116H 页)
言。而有少忽焉。则臣于地下。亦当攒手以待矣。臣临命神荒。所欲言者。不能陈其一二。为此付同囚人前郡守臣 林炳
瓒而死。使之待时以呈。伏乞 陛下。哀怜而垂察焉。臣无任涕泣永诀之至。谨自尽以 闻。
   (第 117H 页)
林炳
瓒疏
 伏以臣本庸愚最居人下。惟是爱 君忧国。出于天性。乃与臣师故赞政臣崔益铉。共举义师讨贼。其事实 (第 117H 页)
大略。已具于昨年闰四月臣师疏本及臣

疏中。原疏之入 彻与否。臣未敢知。而今臣以万死馀喘。生还故国。理宜灭影山中。不敢复出对人。然既受臣师遗疏之托。不容不进达 天陛。而遗疏辞意。颇有曲折。又当槩陈之。然后可以解国人之惑矣。盖臣师举义时。不知臣不肖。约与共雪国耻。臣始不量才而妄许之。及到淳昌。遇全州南原两队兵。臣师及臣以为所雠在倭。安有与我兵相杀之理。遂驰谕勿相击。则两队兵皆不肯听。乱放铳丸。竟杀义士郑时海于臣师座上。于是。义旅皆散。惟臣 林炳
瓒及儒生高石镇,崔济学,金箕述,文达焕,梁在海,林显周,赵愚植,李容吉,赵泳善,罗基德,柳海瑢十二人 (第 117L 页)
陈达愚忱。然恐有格不入之虑。故不揆体例。并前郡守 林炳
瓒疏。谨玆封上。幸于从容 进见之日。即为密呈。俾达苦衷。更勿如闵忠正遗疏之隐而不纳。千万幸甚。
答李 (第 244L 页)
承,金燮,尹喜圣,郑在九。致焕出也。男载德,载瑢,载顼,载珣,载灏。时焕出也。男载豹,载殷,载骏。女 林炳
春,朴性柱。康焕出也。男载晋,载秀,载纯,载昹,载渭。女高永柱,高济圭,朴岐阳。明焕出也。男载东,载 (第 63L 页)
 昨冬国变以后。先生既为倭贼所沮。未得上京。既而闻渊斋宋公殉义之报。设位痛哭曰。诸公之扶植人纪。诚为国之光。然人人徒死。赖谁兴复。其未死者。政宜并心合力。汲汲如救焚拯溺。不可一刻安于衽席也。于是。遂决举义之策。致书于李判书容元,金判书鹤镇,李观察道宰,李参判圣烈,李参判南圭,郭俛宇钟锡,田艮斋愚。勖以同赴国难而皆不相应。先生叹曰。无可与计事者。人心如此。真所谓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也。高石镇告曰。泰仁人 林炳
瓒。曾于甲午。有讨匪切。忠义可仗。此人可与共议也。先生即遣门人崔济学。致书谕意。炳瓒上书愿从。湖西士 …… (第 562H 页)
请援于门人吴在烈。使之收拾士卒器械。守云峰。以待命令。遂与崔济学。发行渡林川南塘津。到泰仁钟石山。馆 林炳
瓒所。炳瓒方税母服居庐。先生命炳瓒墨衰从戎。凡募军峙粮鍊兵之事。皆委焉。○或问先生此举。果能有成乎。 …… (第 562L 页)
 疏略曰。臣窃念古之人臣。当国家将亡之时。有去者焉。商之微子。是也。有死者焉。 皇明太学士范景文等四十馀人。是也。有志存复国举义讨贼。必其志不遂。然后死者。汉之翟义。宋之文天祥。是也。臣不幸。生到今日。目见此变。既无可去之地与义则惟有诣 阙陈疏。碎首自毙于 陛下之前而已。然明知 陛下之不能有所为。则空言烦聒。徒归文具。又见人心之犹不忘国家。则自经沟渎。亦近径情。是以隐忍偷活。与若干同志。谋所以为翟义文天祥之举者。于今四五朔矣。但臣素无才智。加以老病滨死。且于谋议之际。形格势禁者。十每八九。是以未免迁延坐失岁月。今玆计画稍定。人士稍集。乃于今月十三日。遣前乐安郡守臣 林炳
瓒。先建义旗。奖励同志。次第北上。书招伊藤博文,长谷川,好道等诸倭。会同各国公领事及我政府诸臣。大开 …… (第 563H 页)
议事。而平日好为大谈。相与约束者。亦皆畏避不肯来。惟与门人十馀人。日夜经营而已。然器械粮饷一无备者。 林炳
瓒欲待秋举事。先生曰。吾年朝暮而国事日急。直如此迟缓。反不如奔阙致命之为愈也。遂决意剋日举事。乃于是 …… (第 563L 页)
会等三十馀人。以助军势。遂行收兵于井邑淳昌谷城之间。四五日之内。远近赴义者甚众。资粮器械亦略备。乃命 林炳
瓒,金箕述,柳种奎,金在龟,姜钟会,李东柱,李容吉,孙钟弓,郑时海,林相淳,林炳仁,宋允性,林炳大, …… (第 564H 页)
 时谍者来言。倭兵十馀方入郡衙。与郡守李建镕

屏人密语。先生命 林炳
瓒。领一枝军。从间道袭之。倭觇知之。大惊逸出。爬山而走。炳瓒追之不及。得倭遗弃文书。乃全州观察使韩镇 …… (第 568H 页)
 晓光州观察使李道宰。遣人来宣 皇敕。兼出告

示一度。皆谕令解散之意也。先生祗受 敕旨。顾谓左右曰。此五贼辈。挟天子以令之手段也。设使此真 君命。苟有安社稷利国家者。古人有专之之义。况此皆贼臣辈矫窃之伪命乎。遂复李观察书。略曰。某已上疏。陈达举义之由。疏若 登彻。必有 下批。第当承 批进退。有非封疆之臣所可指挥者也云云。日未午。有报倭兵。自郡东北面围来者。先生欲自出战。左右交谏曰。先生若一不幸。今日国家人民。竟谁赖也。先生不听曰。吾岂怕死者耶。士民皆牵衣泣涕拥护不得前。先生不得已命 林炳
瓒。设二奇兵而迎之。已而。又有告此非倭也。即全州南原两镇卫队也。先生曰。是若倭也。固当决一死战。然若 (第 568L 页)
是镇卫队军。则是以我伐我。岂可忍乎。遂招还 林炳
瓒。勿战。遣人致书于两队曰。尔若倭也。当刻下死战。不者。同胞相杀。吾不忍为。可即退去。两队兵皆不听。 …… (第 568L 页)
 是日。全州小队长金哥来告 皇敕有押上之命。先生骂曰。此是伊藤博文之指乎。五贼之指乎。逆贼矫诬。敢藉 皇敕耶。金哥若不闻然。手犯先生。解佩刀夹囊随身诸物。于是。倭兵十馀酋。与队兵促发登程。先生及 林炳
瓒。乘轿。其馀十一人。并结缚而行。时日晕三匝。观者皆悲愤不自胜。先生于路。每夜诵离骚经,出师表,原道 …… (第 569L 页)
永卨。亦被拘十馀日。屡讯先生举义。竟欲何为。永卨亦以具在疏辞及抵日政府书为对。
七月(丙申)癸卯。与 林炳
瓒。被押渡海。至对马岛严原。拘于卫戍营警备队内。
 先是六月二十五日。倭酋以先生及 (第 570L 页)
林炳
瓒等往泥岘。司令部读所谓宣告书者。使译者释之曰。崔某对马岛监禁三年。 (第 570L 页)
林炳
瓒二年。高石镇,崔济学。加囚本署四个月。金箕述,文达焕,梁在海,林显周,李容吉,赵愚植,赵泳善,罗基 (第 570L 页)
德,柳海瑢。并杖一百放送。读已。皆连忙避去。盖厌惮先生骂声也。先生时添眩晕不省所读何文。是日晓。子侄及门生宾客数十人。出南门外停车场。倭宪兵二人。保护先生及 林炳
瓒已上车矣。于是永祚,永卨,永学,族孙贞植,万植,崔铨九,李承会,崔济泰,林应哲。陪行。永稷,安弼濩 …… (第 570L 页)
门人李侙及柳浚根,安恒植,李相斗,崔相集,申辅均,申铉斗,南奎振,文奭焕也。
绝粒食。仍口呼遗疏。授 林炳
瓒。
  (第 571H 页)
先生在车中。与永卨商量。入彼后处义一节。永卨告曰。苏中郎,洪忠宣远矣。以清阴三学士言之。无以不食彼食为义者。后贤亦无以致疵者。则虽今日其处义。亦奚以异。且闻监禁人食料。皆自本国政府划下云。虽未能的知。而若果如此。尤无所嫌矣。先生颔之。永卨又与林炳瓒言其义。及是警备队长。率兵丁四五名来。列立诸囚曰。何不敬礼于长官。仍令脱冠。诸人皆不肯。盖倭以脱冠。为礼也。队长曰。公等食日本之食。当从日本之令。令脱冠则脱冠。令剃发则剃发。惟令是从。焉敢拒逆。一倭欲勒脱先生冠巾。先生大声喝之。倭举剑为欲刺状。先生披胸。大喝速刺。队长临去。又令先生起立。先生故坐不起。倭手劫先生。诸人急救之。先生气息奄奄。顾谓 林炳
瓒曰。吾与彼倭。有三十年相持之嫌。彼之害我。吾不足怪。且吾国危而不能扶。君辱而不能死。吾罪当死。然苟 …… (第 571L 页)
之言而有少忽焉。则臣于地下。亦当攒手以待矣。臣临命神荒。所欲言者。不能陈其一二。为此付同囚人前郡守臣 林炳
瓒而死。使之待时以呈。伏乞 陛下哀怜而垂察焉。臣无任涕泣永诀之至。谨自尽以 闻。呼毕。索行中小纸。命 (第 572L 页)
林炳
瓒。书而藏之曰。吾四十年愿忠之义。止于此矣。又曰。吾在司令部时。拟 …… (第 572L 页)
不知者。直是无人心者也。第孽由自作。累及诸君。惭负多矣。各赠五言一绝。用备日后掌故云。其一则自责也。 林炳
瓒,高石镇十二人。各有所赠。又其一哀郑时海也。是夕从先生不食者。林炳瓒,李侙,柳浚根,安恒植,南奎振 …… (第 573H 页)
 
即十九日也。初以外感靡宁。渐至沉重。彼中苦无我药。探行囊有若干材料。连进不换金散,夫子散等无效。队长遣军医诊视。具送药物。先生曰。八十老病。又兼不服水土。异国不神之药。岂可责效。只可以此自尽矣。日本药物一切勿用可也。至二十九日。渐有浮證及舌捲便秘等诸候。神精大昏。不复闻所教矣。
十一月(甲午)戊戌。永祚及门人鲁炳憙,高石镇,崔济学。入来侍疾。
  林炳
瓒见先生病势日重。电报于京。使通本第。高 (第 574H 页)
石镇,崔济学。适见放出。鲁炳憙亦在京。皆与永祚同行。因船路阻滞。多日留连于津头。至初五日。始入谒先生。已不能省谁某矣。炳憙以为宜用小续命汤而无材料。即令石镇,济学。出海求药以来。然船便极难。初九日。始还釜山。适逢永学及崔济泰,崔鼎相,姜甲秀行。付药入来。连进解语汤及小续命汤数贴。十四日朝。先生神精稍醒。侍坐者。或相语以验先生听否。则或微笑或皱眉。 林炳
瓒日录曰。先生自始病。至此凡二十馀日。或平坐。或跪坐。或俯或倚。一不委顿。于是乎见先生所养。大非馀人 …… (第 574L 页)
 前夕。有大星陨于东南。光耀亘天。观者莫不惊惧。是晓易箦。先是。永祚备持袭敛诸具而入来。队长闻先生已丧。以为尸体不可久留此屋。俾迁于尸室。室在队内一间板屋。地铺砖石。中设尸床。巳时。奉迁行袭礼。时寒威甚酷。不可露尸经夜。遂以申时行小敛。执事 林炳
瓒,申辅均,南奎振。执礼李侙。护丧鲁炳憙。司书文奭焕。司货申铉斗也。是夜倭只许永祚,永学在尸傍。其馀 …… (第 574L 页)
 鲁炳憙在外。贸求松板。召匠治棺。队长称有其政府命令。当自队内造棺以来云。而禁自我治棺。雠虏之物。兼且制度不称。不可一日苟用。而不得自由。遂含忍用之。申时入棺。奉柩及魂帛箱。出警备队后门。往店主海老家。在禁诸人。咸加白巾环绖。痛哭拜辞于队门内。惟 林炳
瓒陪行至店。海老之子雄野前导。停柩于修善寺法堂。
癸丑。奉柩登船。甲寅。下草梁津。停于商务社。
  (第 575H 页)
   答鞠瑛焕(丁酉)
   与宋柱天(癸卯)
   与金钟昊(壬寅)
   答金钟昊(丙午)
   答 林炳
(乙未)
   答 林炳
(丙申)
   答 林炳
(戊戌)
   答 林炳
(己亥)
   答 林炳
(丙午)
   与崔凤喜(甲辰)
   答金亮淳(丁酉)
艮斋先生文集前编卷之十
 书
   答崔 ……   与林章佑(丙申)
   答林章佑(丙申)
   答林章佑(丁酉)
   答林章佑(戊戌)
   与 林炳
(丁西)
   答 林炳
(己亥)
   林炳
(丙申)
   答 林炳
(己酉)
   与崔凤喜(丁未)
   答崔凤喜
   答崔凤喜
   与安盛洛(丙午)
   答 ……   答林章佑(庚申)
   与金钟昊,金泽述示健孙(甲辰)
   与金钟昊(庚申)
   答金钟昊(壬戌)
   与 林炳
(己未)
   答 林炳

   林炳
(庚申)
   答李活俊(己未)
   答李活俊
   答郑海直
   答郑海直
   与鞠瑛焕(
矣。此虽非正论理气。然善观者体究而有得焉。则于心性理气有为无为为极为用之妙。必有默会而神领者矣。
林炳
(乙未)
所疑己意程意之说。曾见毛奇龄剩言。亦言补传谓取程子之意。遍考全书。并无此意。及观其序。又 …… (第 422L 页)
痛也。余谓沈罪有浮于毛奇龄阮元辈。有王者作。此书当投诸水火。元人诗曰。不宗朱子原非学。诚哉言乎。
林炳
(丙申)
所谕某人打骂云云。非惟此也。北有朴寅和。南有金永胄。西有柳浩根。东有柳基一。近有俞镇河, …… (第 423H 页)
。不甚见警。反有奖辞。其为助于贱身。岂能及彼之十一耶。约丈因见奉及。向后令其有实攻。以辅吾仁也。
林炳
(戊戌)
 仪礼父为长子斩传文。问于约丈云云。
此以子夏传。郑氏注观之。正体传重。明是属亡者者。则 (第 423H 页)
所谓庶子不为长子三年。不继祖者。岂不曰亡者

之不得斩于其父。以其不继祖故欤。若不如此看。庶子安有继祖不继祖之可论乎。石渠议云。父为长子。以其为五世之适也。马融云。记言庶子不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明为五世之适。父乃为之斩。此皆谬妄之说。故黄以周馼之云。长子为父后者之长子。不必五世。郑注为是。此见于礼书通故矣。昔朱子言。小记繁碎。农翁亦言。后世论礼只就注说脚下为言。故终难见正义。今约斋所谓。只取传文及大传之明白者。甚合鄙见也。
林炳
(己亥)
周之改月不改时。朱子答吴晦叔第五书。以孟子七八月。尚书秋大熟未穫證之。但据孔子答颜渊之言 …… (第 423L 页)
于蔡书古注下。改以刑辟言者释之。而不明言此是孔氏说。则偶失照检。而标补不与发脱。亦未免少疏漏耳。
林炳
(丙午)
孤子不出后。自是天理人伦之至。前据有无。不须问。吕新吾所谓据经不如据理。是也。况潘畤既孤 (第 425L 页)
父子之不可易者也。庙制有庙次。此则高曾祖祢之以继统言者也。此说甚长。日后来此。细考前人所辨可也。
林炳
(丁西)
正心言体之疑。想已明晰矣。看谢氏所论安仁利仁处。辅氏一说。可以开悟。如言存言其体。理言其 …… (第 375L 页)
之正。而不加正之之功而亦自不偏也乎。此理不难知。而前此妄见。亦曾如士尚之疑。信乎学之不可不讲也。
林炳
(己亥) …… (第 375L 页)
之明且虚者。必当犁然无异辞矣。但念鄙人于持敬。只眼光不乱一著亦复不能似佗。(指僧。)每深自愧也。
林炳
(丙申)
集注学问之道。固非一端。谓如读书质疑,居敬立诚,改过克己之类也。其道则在于求其放心而已。 …… (第 376L 页)
明。涵养之功也。义理昭著。格致之效也。自志气清明。至可以上达一句。是说求放心成效处。此须子细看。
林炳
(己酉)
格。犹穷也。(程书。)格。至也。(章句。)格。极至也。(讲义或问。)据此则格非来至之义。 (第 376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