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者则兴
象莫辨气不充者则风格鲜存愈似而愈不似愈工而
愈不工是故宗杜为难也迨有元以能诗称者则有若
虞赵 杨范
揭诸公亦皆以宗杜名家评者谓各得杜之
一偏盖必有所见也呜呼宗杜固难况欲冥思其事追
和其韵者岂不尤难矣乎 (第 10b 页)

不假年不臻柄用以大展其经济之才非命也夫公讳
守陈字维新鄞人也自其远祖仁爽以来十世居鄞之
镜川大父 栖芸先生
潜心理学远宗杨慈湖黄东发诸
公卓然为时名儒父自惩为泉州司仓以公贵累赠翰 …… (第 16b 页)
坡铨部诸稿藏于家
公疾亟语谕德君洎茂仁曰吾学至为君子仕登三品
年迈六帙夫复何憾惟新天子厚恩未能报先祖 栖芸
先生
未及封汝曹其勉图之又曰吾所交皆文章钜公
然知我深者惟冢宰王廷贵我死汝求作神道碑言讫 (第 21b 页)
  贫居
青眼交游觉渐稀侧身天地可相依若知白石真堪煮
何待黄精为疗饥己过禁烟无熟食不因沽酒典春衣
苍苔碧草侵阶长高卧空斋昼掩扉(周青士云孟起贫/居之作曲尽窭人)
(情状诵之若有鬼捓/揄于刘伯龙之侧也)
  杨 范(一首/)

(第 10b 页)
   铎字大声下邳人睢宁伯文之曾孙世袭指挥

   家南京有秋碧轩香月亭诗集(卞华伯云大声/诗用意和平不)
   (务雕刻深入虞 杨范
揭之阃/奥而渐登盛唐作者之阶梯)
  宿牛首寺
到寺万缘歇萧然宿峰顶苍苍野色新漠漠秋烟暝天
风在林末 (第 10b 页)
   金坡稿序
昔者朱子谓欧阳公知政教出于一而不知道德文章
之不可二因笔之以诏学者真不易之论哉夫天下之

理一而已矣蕴之为道德发之为文章皆是物也而岐
之则为异端为小技学非其学而不得罪孔子之门者
几希我高庙以圣武起南服灭前元还中国古帝王之
政教于一旦列圣相承道化益隆士习益纯以备自洪
武以来鸿生硕儒后先相望而镜川杨先生起近代文
名满天下而尤以道德为志功名富贵未尝萦其心盖
先生世家四明自其大父 栖芸先生
得慈湖心学之传
至先生益大发之遂取高科入翰林三十馀年凡朝廷 (第 18b 页)
日携童子数人坐
双桥之上酒酣气振以杖扣石取予词而歌之或从而
和之以获附冰檗之稿而传焉又非幸哉
    栖芸先生
(第 30a 页)
栖芸先生
姓杨氏隐居鄞之镜川里鄞人无少长皆严 (第 30a 页)
惮至不敢姓之第相谓曰 栖芸先生
栖芸盖其所自号
也名范字 (第 30b 页)
九畴
其父曰颐正先生亦鄞之耆儒尝慧先
生曰是必世吾学者先生性庄毅丰颡伟髯望之若神
人虽盛寒暑衣冠皆有常度学 …… (第 30b 页)
卒前一岁自为墓志所著述有四书直说道统言行录
栖芸稿若干卷
史官曰 栖芸先生
负用世之才而卒老死岩穴岂其本
心哉然先生诸孙若吏部侍郎守陈应天尹守随翰林
侍读守阯工部主事守隅曾孙若 (第 31b 页)
  传
   杨文懿公传
公讳守陈字维新姓杨氏浙江鄞县人曾祖浯卿而上
世以仁富闻其乡祖范益好修为名儒学者号 栖芸先
别有传父自惩传其学官止泉州仓副使公之在妊
也母张宜人梦星落怀中及生天庭有黑子七如北斗 …… (第 1a 页)
者以为贤人厄盖其应云公疾革语
其弟守阯男茂仁曰吾学志为君子仕登三品年迈六
十斯亦何憾惟上恩厚未能报先 栖芸先生
未及封汝
曹勉图报称以继吾志诸弟暨男茂元不及诀其以是
语之语讫不乱明日端坐而逝讣闻上悼惜赐谥曰文 (第 5b 页)
而才远出苏黄下诗率唐
调寡而宋调多至永嘉四灵虽跬步不离唐人而调益
卑卑才具琐尾无足论矣元之号大家者虞 杨范
揭而
前则赵子昂后则杨廉夫数子而其才咸窘边幅诗亦
粗具肤响若唐之空花水月杜之万户千蹊槩乎未之
有闻乃 (第 5b 页)
   石园集序
今礼部尚书吉水李公辑其先公兵部左侍郎梅公先
生之诗文镂版行世乃遗书彝尊序之曰周之诗采诸
国史独南风不著于录毋亦輶轩所未至与迨王迹既

熄群雅不作顾屈宋唐景骚人于焉代兴诗虽亡而骚
实继之未见南风之不及于北也江西非楚之分壤乎
自晋以降代有作者至宋涪翁黄氏厌格诗近体之平
熟务去陈言力盘硬语于是吕居仁辈演为诗派同调
二十五人斯云盛矣元则虞 杨范
揭率皆豫章之彦及
洪武初此邦隐居之士犹撰元音遗响一 …… (第 1b 页)
之士方以南宋 杨范
陆诸人为师流入纤缛滑利之习
君独以涩体孤行其间虽众非之而不顾可谓有志者也
   刘德章诗序
宛平刘德 (第 22a 页)
下陈王诗歌元白制诰常杨庆历欧梅元祐苏黄虞
揭高杨徐张渊哉若人文苑之英名位未极令闻不
忘谁其铭之畴昔雁行竹林路杳悬河泪滂
   李南涧墓志铭
(第 17b 页)
其词仲英虽有请安能知太史之所至哉惟
苏文忠公有言诗至于杜子美故近代学诗者多以杜
为师而尤得其三尺者虞 杨范
三家而已然文忠又谓 (第 12a 页)
   次钱广文感怀
茆斋清味自来甘饮半吟哦日醉酣为问洛阳贤令尹

闭门风雨几人谙
  栖芸 杨先生范
 字 (第 40a 页)
九畴
浩卿子也体长美风仪进止有尺寸生平操
 行诚确虽燕居常盛服端坐读书至丙夜通易诗书
 三经潜心圣学视当世 (第 40a 页)
 始终得生白于长者前辈风流俱足重也其诗今不
 备载
  太子少保工部尚书杨康简公守随
 公字维贞号贞庵性强朴师大父 栖芸先生
事兄文
 懿公友弟碧川先生问学出一门以进士授监察御
 史他御史有在权贵人门为相招延公谢不往数上
 陈 (第 20a 页)
   咏春

九十春光似酒浓隔帘香暖小桃红杖藜缓步寻芳草
间逐黄鹂过水东
  仓副使梅读杨先生自惩
 字复之 栖芸先生
子也性笃孝友能传其家学宣德
 中以易应乡举罢归有司强辟为吏六年上京师再
 应顺天乡试不第已巳之变先生 (第 11b 页)
 居不仕作咏史诗自见浩卿生元末亦不仕以赀甲
 于乡洪武中治豪右方严浩卿自以族之豪也惧及
 乃散其家千金避居葑里因作移居诗至今传之子
 范即 栖芸先生
弟起哲字彦卿亦能诗 (第 1b 页)
  城北镜川书院记
杨文懿公镜川里第在城南盖镜川者仲夏诸流之所
会也书院何以在城北则公子麟洲侍郎闻其父累疏

乞休故建此以待公之归公卒于京不及开讲其中而
吾乡学人向尝受业于公者仍聚业于此故其斋舍弗
替及明季而圯又百年而予表之明初甬上学派首推
黄佥事孟清而杨氏自文懿公大父 栖芸先生
即与佥
事讲学至公而始大其学颇类吴草庐兼收朱张吕陆
之长不墨守一家要其胸中精思深造以求自得不随
声依 (第 20b 页)
   公墓志铭
弘治二年冬十月吏部右侍郎兼詹事府丞四明杨公
以疾卧家病亟属其弟翰林侍读维立及其子刑部主
事茂仁曰吾学至为君子吾仕登三品吾年迈六帙夫
复何憾惟受今天子厚恩未能报先祖 栖芸先生
未及
封汝曹勉图报称以继吾志又曰吾生平所友皆天下
名士惟太宰王廷贵司寇何廷秀少宰刘绍和相知最
深我死 …… (第 41a 页)

一明年登进士第选入翰林为庶吉士得尽读中秘书
由是学益博文益有名未几学士府君卒于泉解官归
持服继丁 栖芸先生
忧又丁祖母朱夫人忧在丧七年
居庐读礼有所得作礼记周礼仪礼私抄继而旁读群 (第 42a 页)
  杨载
虞伯生先生集杨仲弘先生载同在京日杨先生每言
伯生不能作诗虞先生载酒请问作诗之法杨先生酒
既酣尽为倾倒虞先生遂超悟其理继有诗送袁伯长
先生桷扈驾上都以所作诗介他人质诸杨先生先生
曰此诗非虞伯生不能也或曰先生尝谓伯生不能作
诗何以有此曰伯生学问高余曾授以作诗法馀莫能

及又以诣赵魏公孟頫诗中有山连阁道晨留辇野散
周庐夜属橐之句公曰美则美矣若改山为天野为星
则尤美虞先生深服之故国朝之诗称虞赵 杨范
揭焉
范即德机先生梈揭即曼硕先生傒斯也尝有问于虞
先生曰仲弘诗如何先生曰仲弘诗如百战健儿德机
诗如何 (第 79a 页)
正亦莫得而见之也抑一代之诗有不可废尝掇取
而下三十馀家及览显之之稿则尤穷日力于雕搜
言人所未至为工凡景物之遇发于大篇短章者寄兴
高远工而不僻清 (第 2b 页)
    自题中州集后诗曰邺下曹刘气尽豪江东
    诸谢韵尤高若从华实评诗品未便吴侬得锦袍
    岂虚语乎有元一代作者云兴虞 杨范
揭以
    下指不胜屈而末叶争趍绮丽乃类小词杨 (第 4b 页)